放鹤亭记课件.ppt_第1页
放鹤亭记课件.ppt_第2页
放鹤亭记课件.ppt_第3页
放鹤亭记课件.ppt_第4页
放鹤亭记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放鹤亭记苏轼,登云龙山元丰元年九月十七日,苏东坡和张山人、颜复、王巩游云龙山的登云龙山诗就是典型: :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元丰元年(1078)十一月,这时作者正知徐州。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有人要抓他的辫子,因此请求外放,此时他已外放八年。苏轼写此文的前一年,刚到徐州,便遇上因黄河决口造成的水灾,他领导军民抗洪,两个多月洪水方退,他也两个月未进家门。他爱和平民百姓结交,僧道隐士都有交往,云龙山人即是他交往的一位隐士,因大水而迁居,又建新亭。此文即写于山人新亭落成之时。,熙宁十年秋,

2、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际:1、交界处:唯见长江天际流 2、会合:刚柔相济、风云际会(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 ) 3、接近、到:际天接地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黑暗社会不乏有识之士,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

3、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古人言:“玩物丧志”,过于沉迷所玩赏的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壮志。春秋时期卫懿公好鹤而亡国,可说是玩物丧志的典型。 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

4、,名赤,世称公子赤。他爱好养鹤,如痴如迷,不恤国政。卫懿公把鹤编队起名,由专人训练它们鸣叫,训练和乐舞蹈。他还把鹤封有品位,供给俸禄,上等的供给与大夫一样的俸粮,养鹤训鹤的人也均加官进爵。每逢出游,其鹤也分班随从,前呼后拥,有的鹤还乘有豪华的轿车。 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冬,北狄人聚两万骑兵向南进犯,直逼朝歌。卫国士兵发牢骚说:“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懿公亲自披挂带领将士北上迎战,到了荧泽又中了北狄的埋伏,很快就全军覆没,卫懿公被砍成肉泥。,卫武公作抑:据考证,抑是卫武公献给周平王的诫勉诗 。 1.告诫周平王潜心修德以治国,勿颠覆败德而乱政 ; 2.告诫周平王敬慎威仪以显德,勿僭贼威仪

5、以败德; 3.告诫周平王听受善言是敬慎威仪的直接体现。,酒诰现为尚书中的一篇,它本是周公为其弟康叔而作。西周初年,周公平定殷乱,封其弟康叔于卫。周公初封康叔时,担心康叔年龄较小,于是告诫他商纣之所以亡国,其原因在于“淫于酒”,商纣之乱始于“酒之失”。,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刘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

6、尊拳(身体瘦弱不堪一击)。”其人笑而止。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阮籍经常不说话,却常常以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青睐”、“垂青”“白眼”这样的词汇就是他的原创杰作。我们知道,瞳仁是黑的,正眼瞧人的时候,瞳仁在眼睛中间,看起来黑的多,就叫青眼;斜眼看人的时候,眼白多,就是白眼了。,“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

7、久留。”,整体感知,1、建亭的原因及取名的依据 2、隐居之乐 3、作放鹤招鹤二歌 鹤隐者感慨,明确:原文有“饮酒于斯亭而乐之”“隐居之乐,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从这两句话不难看出,苏轼对隐者的态度欣羡。借此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叹羡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的自我解脱的思想。,分析一下苏轼对隐者以及隐者生活所持的态度?文章写酒、状鹤、作歌表达作者什么思想?,苏轼生平,1037年出生 1056年19岁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1061年24岁通过制科考试,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5年28岁还朝判登闻鼓院 1069年32岁任监官告院,两次上书否定变法 1071年34岁出任

8、杭州通判 1074年37岁改任密州通判 1077年40岁改任徐州通判,期间作放鹤亭记,1079年42岁改知湖州,同年“乌台诗案”发,年底贬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47岁改贬汝州 1086年49岁回朝,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52岁出朝知杭州 1091年54岁知颍州 1092年55岁改知扬州 1094年57岁贬知英州,后贬为惠州司马 1097年60岁贬为琼州别驾(海南儋州安置) 1100年63岁遇赦内迁 1101年64岁病逝于常州,背景链接,苏轼因上书批评变法,得罪了变法派,他感到了不妙,请求外任,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打击,本文写于1078年,这已经是苏轼外任的第

9、八年。 作为渴求功业的苏轼,八年不能还朝,心头的郁闷可想而知。仕既不如意,隐亦不可得,所以只能借文章表明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明对官场的厌恶与不满。,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答案:C,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答案:B “应和”,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0、(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A 拿、用;B代 、难道;C并列、修饰;D在、从,翻译,()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译文:(仙鹤)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子路从而后(落后),遇丈人(老人),以杖荷蓧(耘田器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责备子路不从事农耕)。孰为夫

11、子?”植(通“置”)其杖而芸(耘)。子路拱(拱手,表示敬意)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做了该做的事);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至于自己的政治主张行不通,则我们早就知道了)。” 文中借子路的口,表达了孔子及儒家对隐者的态度-不仕无义;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明显持批评的态度。,精神探访 苏轼必须要用积极进取的理想,去面对孤独苦闷的现实;但是,他既向往自由隐逸的生活,又难舍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