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基础与安全用电(ppt 121页).ppt_第1页
用电基础与安全用电(ppt 121页).ppt_第2页
用电基础与安全用电(ppt 121页).ppt_第3页
用电基础与安全用电(ppt 121页).ppt_第4页
用电基础与安全用电(ppt 121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用 与设备操作 知识培训,2010.06.12,电,为什么要学习安全用电? & ?,电气安全,每年因用电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巨大,在重大工伤事故中比例仅次于高空跌落。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触电死亡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左右。 事故案例,情景: 某日上午,水泵房1号泵电机烧坏。工段维修工按照工段长安排,通知值班电工到工段切断电源,拆除电线,并把电机抬下基础运到电机维修班抢修。16时30分,电机修好运回泵房。维修组长林某找来铁锤、扳手、垫铁,准备磨平基础,安放电机。当他正要在基础前蹲下时作业时,一道弧光将他击倒,同伴见状,急忙将他拖出现场,送往医院治疗。这次事故使林某左手臂、左

2、大腿部皮肤被电弧烧伤,深及II度。,案例1:一起电弧烧伤事故,事故原因: 1.电工断电拆线不彻底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电工断电后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保险丝拔出,将线头包扎,并挂牌示警。 2.工段当班操作工在开停泵时,误将开关按钮按开,使线端带电,是本次事故的诱发因素。 3.电器车间管理混乱,对电气作业人员落实规程缺乏检查,使电工作业不规范,险些酿成大祸,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4.个别电工业务素质不高。,防范措施: 1.将事故处理意见通报全厂,掀起学规程、懂规程、严格执行规程的技术大练兵活动,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为防范类似事故创造条件。 2.公司安全部门加强检查,对电气作业中断电不彻底、

3、不挂牌的违章行为,一经发现,予以50100元的罚款,并到公司安全部门学习1周。 3.建议公司职教部门在职工教育中,注意维修工的“充电”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情景: 一名工人正在操作2英寸(151mm)盐水管线的阀门,他穿着橡胶鞋,一只脚站在通电的制氯气的电解槽组上,另一只脚站在绝缘的工作台上。他为了站好位置,一只手扶在盐水管阀门上,另一只手伸出去抓架设在电解槽组上的金属栏杆支架。这时他遭到点击,刹那间不省人事,从8.5英尺(2.6m)高的地方跌落到地面,右臂肘部骨折。,案例2:操作工触电,事故原因: 1.操作台上的栏杆不合格(操作工能从台上掉下来是罕见的)。 2.操作工一手扶在接地

4、的盐水管线上,一手伸去抓带电的电槽组上的栏杆(操作工在干活时疏忽了)。,防止措施: 1.通过深入地教育,提高对电的危险性认识和警惕。 2.在冷盐水工作台上架设辅助栏杆。 3.操作盐水阀时要带橡皮手套。 4.设法使栏杆的支柱绝缘。,第一章 用电基础,电气安全,电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伤事故中,电气事故占有不少的比例。例如:触电死亡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左右。 世界上每年电气事故伤亡人数不下几十万人。,我国约每用1.5亿度电就触电死亡1人,而美、日等国约每用2040亿度电才触电死亡1人。,普及用电常识、用电安全常抓不懈,第一章 用电基础,电气安全,电流对

5、人体的危害及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类 人体触电形式 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触电急救 静电危害与预防 防雷、接地技术 电磁辐射防护,第一节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分类,电气安全,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通过人体头部、脊髓和心脏等器官的危害; 热效应会造成人体电灼伤; 化学效应会造成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 电磁场辐射会导致人头晕、乏力和神经衰弱。,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分类,电气安全,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电流大小(感觉电流、摆脱电流、致命电流) 持续时间 电压高低 频率 通过人体的途径 人体电阻状况 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电气安全,人体电阻,人体阻抗等值电路 RS1、RS2 皮肤电阻(皮肤外面的电极与真皮之

6、间的电阻) CS1、CS2 皮肤电容(皮肤外面的电极与真皮之间的电容,数PF 数F), Ri 体内电阻,电气安全,人体电阻的数值及影响因素,变化范围 皮肤表皮最外层角质层其厚度一般不超过0.05 0.2mm,但其电阻率很大,可达1105 1106 m。但数十V即可击穿角质层,使人体阻抗急剧下降。 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10003000; 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 500 800。 影响因素 电气参数:U(接触电压) RP, I RP, f XCP; 皮肤表面状态: 潮湿、导电污物、伤痕、破损; 皮肤表面接触状态: 接触压力、面积。,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气安全,不同电流强度对人体的

7、影响: a.感知电流 对应于概率50%的感知电流成年男子约1.1mA,成年女子约为0.7mA。对于直流电约为5mA。 b.最大摆脱电流 对应于概率50%的摆脱电流成年男子约16mA,成年女子约为10.5mA;对于直流电平均约为50mA。 c.最小致命电流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mA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出现致命的危险。,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分类,电气安全,电流对人体伤害分类 1.电击 当人体触及带电导线、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其他带电体,或离高压电距离太近,以及遭遇雷击或电容器放电等,都可能导致电击。 时间较长、较大的电流、低压触电 2. 电伤

8、 电伤是指触电时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多见于肌体外部,而且往往在肌体上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常见的电伤有: 电弧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流对人致命原因,电气安全, 心室颤动 数秒数分钟(分钟)死亡 波前半部(约0.1s)心脏易损(激)区 心室颤动,幅值小,频率高(8001000次/每分钟以上),无规则, 发生始于T波的前半部。,电流对人致命原因,电气安全, 窒息 窒息缺氧或中枢神经反射室颤. 特点:致命时间较长。1020分钟。 电休克(昏迷)由于中枢神经反射造成体内功能障碍,昏迷时间长后的死亡。,1.工频电流,电气安全,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9、。如轻微针刺,发麻。 平均(概率50%),男:1.1 mA ;女:0.7 mA 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平均(概率50%), 男:16mA; 女:10.5 mA 最低(概率0.5%),男: 9mA; 女: 6 mA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I颤 50 mA 适用于当1s t 5s时; I颤 50/t mA 适用于当0.01 s t 1s时。,2.电流持续时间,电气安全,t 吸收电能 伤害 t 电流重合心脏易损(激)期,危险 t 人体电阻 人体电流 伤害 t 中枢神经反射 危险,3.伤害途径,电气安全,不同途径,危险性不同,但没有不危险的途径。 最危险的是:

10、左手到前胸。 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4.电流种类,电气安全,高频电流烧伤比工频电流严重,但电击的危险性较小。 冲击电流指作用时间0.110ms的电流。 种类:方脉冲、正弦波、电容放电脉冲。影响室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It和I2t的值。(I 有效值) 直流电流持续时间心脏周期时,室颤阈值为交流的数倍; 持续时间200 ms时,室颤阈值与交流大致相同。,第二节人体触电形式,电气安全,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触电,直接触电: 人体直接接触带电导体造成的触电。 单相触电 两相触电,人体触电形式,电气安全,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触电,人体触电形式,电气安全,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触电,跨步电

11、压: 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地面上形成分布电位,人在接地点20米以内行走,两脚之间电位差。 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 两脚之间的距离,人体触电形式,电气安全,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人体触电形式,电气安全,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接触电压触电,接触电压触电: 内部绝缘老化,造成击穿或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人碰到带电外壳发生触电就是接触电压触电。 接触电压手触及外壳与脚之间承受的电位差。,第三节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电气安全,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 保护接地(基本技术措施) 保护接零(基本技术措施) 加强绝缘 电气隔离 不导电环境 等电位联结 特低电

12、压 漏电保护器,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电气安全,一、保护接地,保护接地: 人的电阻有10002000而保护电阻小于4 。-原理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方法,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电气安全,保护接地*保护接地,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电气安全,二、保护接零,电气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漏电,就构成了单相短路,短路漏电流很大,使碰壳相电源自动切断。 -原理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变压器的零线相连接。 -方法,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电气安全,电气事故包括:人身触电事故、设备烧毁事故、电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产品质量事故、电击引起的二次人身事故。,安全用电包括三个方面:供电

13、系统的安全、用电设备的安全及人身安全三个方面,它们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供电系统的故障可能导致用电设备的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而用电事故也可能导致局部或大范围停电,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灾难。,防止间接触电的手段,电气安全,三、TN-C系统,防止间接触电的手段,电气安全,四、TN-S系统,防止间接触电的手段,电气安全,五、TN-C-S系统,防止间接触电的手段,电气安全,适用 保护接零适用于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 此系统中,凡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接零。 三种方式:TN-S系统、TN-C-S系统、TN-C系统 TN-S可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宜

14、用于独立附设变电站的车间。也适用于科研院所、计算机中心、通信局站等。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电部分和保护导体呈零电位最“干净”的系统。 TN-C-S宜用于厂内设有总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场的所及民用楼房。 TN-C可用于爆炸、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防止间接触电的手段,电气安全,目的构成等电位空间 主等电位联结(Main Equipotential Bonding) 在建筑物的进线处将PE干线、设备PE干线、进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竖管、建筑物构筑物金属构件和其他金属管道、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等相连结。 辅助等电位联结(Supplementery Equ

15、ipotential Bonding) 在某一局部将上述管道构件相连结。(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防止间接触电的手段,电气安全,1保护线; 2总等电位联结线; 3接地线; 4辅助等电位联结线; B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端子板; N外露导电部分; C装置外导电部分; P金属水管干线; T接地极,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低压,但低压不一定是安全电压。 -说明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大于250V以上高压,小于250V为低压。 -解释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是指36V、24V、12V 。 -定义,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电气安全,六、装设触电保安器,防人身触

16、电的技术措施。分为电流动作型、电压动作型、交流脉冲型等。 -分类 由零序电流互感器、脱口机构以及主开关等部件构成。可以安装在系统工作接地线上,构成全网保护方式,也可以安装在干线或分支线上,构成干线或分支线保护。 -原理,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 (全网保护),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 (漏电断电),八、人身触电的防护措施,电气安全,低压触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掉插头。 用绝缘工具剪断电线,或用干木把的斧头砍断电线。 用木棍、竹棍把电线挑开,或用绳索把电线拉开如果触电者把电线压着,可将木板插在触电者与电线之间。 还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在操作过程中,

17、不能碰触电者的皮肤和靴,不能碰到金属物体 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的衣物包起绝缘后,将其拉开。 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电气安全,2.高压触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使用适合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 触电者有心跳,无呼吸的抢救口对口人工呼吸 (2) 触电者有呼吸,无心跳的抢救人工胸外挤压 (3) 触电者无心跳,无呼吸的抢救以上两种方法,人身触电的防护措施,第四节触电急救,电气安全,一、解脱电源 二、迅速诊断 三、心肺复苏 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转移与转院 六、触电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18、 七、杆上或高处触电急救 八、外伤处理,迅速设法切断电源; 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设法解脱触电者; 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进行救援。,判断实际症状特征: 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放大;血管硬化;肢体活动、感觉,心肺复苏是心肺骤停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 畅通气道; 口对口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第五节静电危害与预防,电气安全,三、静电的危害,二、静电的环境条件,一、静电的起电方式,四、防止静电危害,五、防止静电危害的手段,六、环境、材料防静电措施,七、工艺控制,八、设备控制,1.静电产生及其危害,电气安全,1 静电的起电方式,(1)

19、接触-分离起电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 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静电序列按照两种物质间双电层的极性,把相互接触时带正电的排在前面,带负电的排在后面,依次排列下去,可以排成一个长长的序列,这样的序列叫做静电序列或静电起电序列。,1.静电产生及其危害,电气安全,1 静电的起电方式,(2) 破断起电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

20、,即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3) 感应起电当导体B与接地体C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但B对地电位仍然为零;当B离开C时,B成为带电体。,1.静电产生及其危害,电气安全,2 固体静电,固体静电可直接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来解释。双电层上的接触电位差是极为有限的,而固体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其原因在于电容的变化。 电容器上的电压U、电量Q、电容C三者之间保持U=Q/C的关系。,1.静电产生及其危害,电气安全,3 人体静电,人在活动过程中,人的衣服、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生静电。

21、例如,人穿混纺衣料的衣服坐在人造革面的椅子上,如人和椅子的对地绝缘都很高,则当人起立时,由于衣服与椅面之间的摩擦和接触-分离,人体静电高达10 000 V以上。 液体或粉体从人拿着的容器中倒出或流出时,带走一种极性的电荷,而人体上将留下另一种极性的电荷。 人体是导体,在静电场中可能感应起电而成为带电体,也可能引起感应放电。 人体静电引起的放电往往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1.静电产生及其危害,电气安全,4 粉体静电,粉体只不过是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固体,其静电的产生也符合双电层的基本原理。 粉体物料的研磨、搅拌、筛分或高速运动时,由于粉体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粉体颗粒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之间

22、的碰撞、摩擦,以及由于破断都会产生有害的静电。 塑料粉、药粉、面粉、麻粉、煤粉和金属粉等各种粉体都可能产生静电。粉体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 粉体具有分散性和悬浮状态的特点。由于分散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材料的稳定度降低。例如,虽然整块的聚乙烯是很稳定的,而粉体聚乙烯却可能发生强烈的爆炸。 由于悬浮状态,颗粒与大地之间总是通过空气绝缘的,而与组成粉体的材料是否是绝缘材料无关。因此,铝粉、镁粉等金属粉体也能产生和积累静电。,1.静电产生及其危害,电气安全,5 液体静电,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喷射、飞溅、冲刷、灌注和剧烈晃动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 由于电渗透、电解、电泳等

23、物理过程,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也会出现双电层。 固定电荷层紧贴分界面的电荷层不随液体流动; 滑移电荷层与固定电荷层相邻的异性电荷层随液体流动。 液体流动时 一种极性的电荷随液体流动, 流动电流。管道的终端容器里将积累静电电荷。,2.静电的环境条件,电气安全,空气湿度。 导电性地面在很多情况下能加强静电的泄漏,减少静电的积累。 周围导体布置。例如,传动皮带刚离开皮带轮时电压并不高,但转到两皮带轮中间位置时,由于距离拉大,电容大大减小,电压则大大升高。,3.静电的危害,电气安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能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其中,爆炸或火灾是最大的危害和危险。,4.防

24、止静电危害,电气安全,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措施: (1)控制静电场合的危险程度 用非可燃物取代易燃介质 降低爆炸性混合物在空气中的浓度 减少氧含量或采用强制通风措施 (2)减少静电的产生 正确选择材料 改进工艺 降低摩擦速度和流速 减少特殊操作中的静电,电气安全,(3)减少静电的积累 静电接地 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 采用抗静电添加剂 采用静电消除器防止带电 (4)防止人体静电 人体静电的产生 人体带电的消除方法 防人体静电的基本要求,静电接地: 1 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每处不宜超过10欧姆。 2 露天放设的管道(液体、气体等)每隔20-25米应设感应雷接地,每处电阻不宜超过10欧姆。,4.防止静电

25、危害,5.防止静电危害手段,电气安全,静电的消失有两种主要方式,即中和和泄漏。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发生的;后者主要是通过带电体本身及其相连接的其他物体发生的。,电气安全,空气中的自然存在的带电粒子极为有限,中和是极为缓慢的,一般不会被觉察到。 带电体上的静电通过空气迅速的中和发生在放电时。,(1)静电中和,(2)静电泄漏(放),绝缘体上较大的泄漏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绝缘体表面泄漏;(遇到的是表面电阻); 另一条是绝缘体内部泄漏。(遇到的是体积电阻)。 半值时间泄漏到Q = Q0/2 时所用的时间。用于衡量静电泄漏的快慢,亦即衡量危险性的大小。 湿度对泄漏影响随着湿度增加,绝缘体表面电阻大为降低静

26、电泄漏。,5.防止静电危害手段,电气安全,(3)静电影响因素,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杂质有增加静电的趋势;但如杂质能降低原有材料的电阻率,则加入杂质有利于静电的泄漏。 液体内含有高分子材料(如橡胶、沥青)的杂质时,会增加静电的产生。液体内含有水分时,在液体流动、搅拌或喷射过程中会产生附加静电。液体内水珠的沉降过程中也会产生静电。如果油管或油槽底部积水,经搅动后容易引起静电事故。,5.防止静电危害手段,电气安全,(4)工艺设备与工艺参数因素,接触面积越大,双电层正、负电荷越多,产生静电越多。 管道内壁越粗糙,接触面积越大,冲击和分离的机会也越多,流动电流就越大。 对于粉体,颗粒越小者,

27、一定量粉体的表面积越大,产生静电越多。 接触压力越大或摩擦越强烈,会增加电荷的分离,以致产生较多的静电。,5.防止静电危害手段,6.环境、材料防静电措施,电气安全,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 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的措施。,(1) 取代易燃介质。 例如,用三氯乙烯、四氯化碳、苛性钠或苛性钾代替汽油、煤油作洗涤剂有良好的防爆效果。 (2) 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采用通风装置或抽气装置及时排出爆炸性混合物。,电气安全,(3) 减少氧化剂含量。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充填氮、二氧化碳或其他不活泼的气体,

28、减少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性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不超过8 %时即不会引起燃烧。 (4)环境增湿,6.环境、材料防静电措施,一般从相对湿度上升到70%左右起,静电很快地减少。 但要注意: 有的报告指出在某一湿度下(约60%左右)存在静电产生量的最大值。 水份以气体状态存在时,几乎不能增加空气的导电性,甚至有时因为有水份而使电荷难于泄漏。(试验证明,电荷在干燥空气中泄漏加速。),电气安全,(5) 抗静电添加剂 抗静电添加剂是化学药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对于固体,若能将其体积电阻率降低至1107 以下,或将其表面电阻率降低至1108

29、以下,即可消除静电的危险。 注意:对于悬浮粉体和蒸气静电,因其每一微小的颗粒(或小珠)都是互相绝缘的,所以任何抗静电添加剂都不起作用。,6.环境、材料防静电措施,触电的环境,电气安全,)普通环境触电危险性比较小,环境干燥,相对湿度不超过,无导电粉尘,金属占有系数即金属物品占有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不超过,地面由木材、沥青或瓷砖等非导电材料制成的场所。如:仪表装配车间、试验室、办公室、住宅等 )危险环境 。潮湿(相对湿度大于)。 。空气中有导电尘埃。 。金属占有系数大于。 。高温(高于30。 。地面是泥、砖、湿木板、水泥地,金属及其它导电性地面。 如:金工车间、锻工车间。热处理车间、水泵房、空压站、

30、变配电所。,触电的环境/条件,电气安全,)高度危险环境 。特别潮湿。 。有腐蚀性气体、蒸气、或游离物气体。 。危险环境中,有二条以上者。 如:铸工车间、锅炉房、酸洗房、电镀房、化工厂的大多车间。 触电的季节雨季和夏季是触电的多发季节。 雨季,天气潮湿,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容易引起触电事故的发生。 夏季天气炎热,多汗、衣少、容易触电。 触电人群触电事故多发生在青年工人和新工人居多,这些人群缺少工作经验和安全知识,他们应该是安全教育的重点人群。,7.工艺控制,电气安全,是从工艺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1) 材料的选用 在存在摩擦而且容易产生静电的场合,生产设备宜于配备

31、与生产物料相同的材料。还可以考虑采用位于静电序列中段的金属材料制成生产设备,以减轻静电的危害。 (2) 限制摩擦速度或流速,例如,为了限制产生危险的静电,烃类燃油在管道内流动时,流速与管径应满足以下关系: vD 式中: v流速,m/s; D 管径,m。 如装油时,注油管出口应尽可能接近油罐底部,最初流速应限制在1 m/s左右,待注油管出口被浸没以后,流速可增加至4.56 m/s。,(3) 增强静电消散过程,电气安全,在输送工艺过程中,在管道的末端加装一个直径较大的松弛容器,可大大降低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积累的静电。 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在液体灌装、循环或搅拌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进行

32、上述操作前,应使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 料斗或其他容器内不得有不接地的孤立导体。同液态一样,取样工作应在装料停止后进行。,7.工艺控制,(4)消除附加静电,电气安全,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附加静电,往往是可以设法防止的。 为了减轻从油罐顶部注油时的冲击,减少注油时产生的静电,应使注油管头(鹤管头)接近罐底。 为了防止搅动罐底积水或污物产生附加静电,装油前应将罐底的积水和污物清除掉。 为了降低罐内油面电位,过滤器不应离注油管口太近。,7.工艺控制,电气安全,8.设备控制,(1) 导体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常见的方法,它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 凡用来加

33、工、储存、运输各种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粉体的设备都必须接地。如果袋形过滤器由纺织品或类似物品制成,建议用金属丝穿缝并予以接地;如果管道由不导电材料制成,应在管外或管内绕以金属丝,并将金属丝接地。,电气安全,8.设备控制, 工厂或车间的氧气、乙炔等管道必须连成一个整体,并予以接地。可能产生静电的管道两端和每隔200300 m处均应接地。平行管道相距10 cm以内时,每隔20 m应用连接线互相连接起来。管道与管道或管道与其他金属物件交叉或接近,其间距离小于10 cm时,也应互相连接起来。,电气安全,8.设备控制, 注油漏斗、浮动罐顶、工作站台、磅秤和金属检尺等辅助设备均应接地。油壶或油桶装油时,应

34、与注油设备跨接起来,并予以接地。 汽车槽车、铁路槽车在装油之前,应与储油设备跨接并接地;装、卸完毕先拆除油管,后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 可能产生和积累静电的固体和粉体作业中,压延机、上光机及各种辊轴、磨、筛、混合器等工艺设备均应接地。,电气安全,8.设备控制,因为静电泄漏电流很小,所有单纯为了消除导体上静电的接地,其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得超过1 M;对于金属导体,为了检测方便,可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1 000。,(2)静电接地电阻,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工作人员应穿导电性鞋。人体还可以通过金属腕带和挠性金属连接线予以接地。应注意: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工作人员不应配戴孤立的金属物件。,电气安

35、全,8.设备控制,(3) 导电性地面 采用导电性地面,实质上也是一种接地措施。有利于泄漏设备及人体上的静电。,(4) 绝缘体接地 为了使绝缘体上的静电较快地泄漏,绝缘体宜通过为1106 或稍大一些的电阻接地。 (5) 屏蔽 它是用接地导体(即屏蔽导体)靠近带静电体放置,以增大带静电体对地电容,降低带电体静电电位,从而减轻静电放电的危险。,电气安全,8.设备控制,(6)静电中和器 又叫静电消除器,装置能产生电子和离子,中和物料上的静电电荷。 (1) 感应式中和器。 (2) 高压式中和器。 (3) 放射线中和器。它是利用放射线同位素使空气电离,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和生产物料上的静电。,第六节防雷

36、、接地技术,电气安全,一、雷电的形式 二、雷电破坏的基本形式 三、雷电的危害 四、防雷设备,雷电是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面放电 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电破坏有三种基本形式: *直击雷* *感应雷* *雷电波*,防雷、接地技术,电气安全,消雷器的防雷原理 1离子化装置 2联接线 3接地装置 4被保护物,防雷、接地技术,电气安全,1- 避雷针 2- 引下线 3- 接地装置,1- 架空线路 2-避雷器 3-接地体 4- 电力变压器,电气安全,第七节 电磁辐射防护,电磁辐射危害 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

37、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2.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4.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5.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38、。,电气安全,电磁辐射防护,电磁污染、水污染和废气污染被并称为人类的三大污染源,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电磁辐射危害电磁波形式的能量造成的 (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100kHz以上才能辐射电磁波)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一是由于电磁波的热效应,当吸收到一定量时就会出现高温生理反应,导致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等病变。二是电磁波的非热效应,当电磁波长时间作用于人体时,人体温度没有明显提高,但会出现如心率、血压等的改变和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电气安全,电磁辐射防护,防护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屏蔽,一个是吸收。前者就是把电磁波屏蔽掉,反射回去、折射回去。后者就是把电磁

39、波的电磁能量,通过材料本身吸收掉。比如屏蔽室,屏蔽服,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电磁屏蔽是最常用的降低电磁辐射的手段。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导电性能和导磁性能良好的金属板或金属网,通过反射效应和吸收效应,阻隔电磁波的传播。 目前,大部分设备使用金属网来屏蔽电磁波。一般来说,金属网线越粗、网眼越小,屏蔽的效果越好。当电磁波遇到屏蔽体时,大部分被反射回去,其余的一小部分在金属内部被吸收衰减。 除此之外,还有: 接地屏蔽金属在电磁场中会产生感应电流。为了不使屏蔽体本身成一个较弱的二次辐射源,屏蔽体应该通过导体接地,将感应电流引入地下。而对于那些不能安装屏蔽装置的电线和微波发射装置来说,就必须在它的周围规划出防

40、护带,防护带的距离根据辐射强度的大小,一般为 20 m 到 50 m 之间。,电气安全,电磁辐射防护,距离防护由于感应电场强度是与辐射源到被照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辐射电场强度是与辐射源到被照射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加大辐射源到被照射物体之间的距离可较大幅度地衰减电磁辐射强度。 自动化作业应尽量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场辐射区域的次数工作时间。 个体防护在高频辐射环境内的作业人员要进行防护。常用的防护用品有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头盔等。这些防护用品一般用金属丝布、金属膜布和金属网等制作。,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1、绝缘 它是防止人体触及绝缘物把带电体

41、封闭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 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能。,1,绝缘、屏护和间距 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2、屏护 即采用遮拦、护照、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3.间距 就是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除用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还能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应小于0.1米。,一、直接触电的安全措施,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二、防止间接接触电击

42、的技术措施: 保护接地(基本技术措施) 保护接零(基本技术措施) 加强绝缘 电气隔离 不导电环境 等电位联结 特低电压 漏电保护器,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1,接地和接零,2,装设漏电保护装置,3,采用安全电压,4,加强绝缘,安全电压的工频有效值不超过50伏,直流不超过120伏。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和6伏。,加强绝缘就是采用双重绝缘或另加总体绝缘, 即保护绝缘体以防止通常绝缘损坏后的触电。,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I、安全知识学习,人为因素,1、用电常识学习。 2、安全用电知识。 3、电工基础培训。 4、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5、岗位培训。 6、实际操作。

43、 7、考核取证。,三、预防措施,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II、规范操作,人为因素,1、按照规范进行电器操作。 2、办理相关通电断电手续。 3、熟悉岗位所在的设备操作规程。 4、专人管理、专人负责。 5、动作行为科学,杜绝随意操作。 6、照图施工,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III、严格检查 立即整改,人为因素,1、找出容易出现的位置重点检查。 2、每个细节需要认真细致。 3、多人检查,互相监督。 4、做好现场的点检记录。 5、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6、小毛病立刻纠正,大问题重点解决。,电气安全,1、用电器负载功率的检查。,材料设备,四、常见电器材料认识和作用,安全用电,电气安

44、全,2、选择合适的保险量,保护功能:过载及短路保护。 注意事项:熔断丝不可任意加大容量。,Fuse,(NFB),材料设备,保护功能:电器漏电保护。 注意事项:选用适宜开关规格。,三相,單相,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3、选择漏电保护器,(ELCB),材料设备,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4、漏电断路器规格,指示鈕,測試鈕,跳脫按鈕,額定電流50A 額定感度電流30mA 動作時間0.1秒以內,感度电流、跳脱时间、漏电保护专用或 含电流保护功能,材料设备,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5、接地装置,保护功能:电器绝缘劣化、损坏等因素而发生漏电时,避免人员发生触电危险。 注意事项:接触可靠性测试,保证良好

45、的接地。,材料设备,6、电气控制原理图,交机电机,熔丝,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空气开关,按钮开关,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保护功能:加装防护罩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7、加装防护,材料设备,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松动的及时拧紧,过载的不能使用,发黑氧化的及时清理,潮湿的双手不接触用电器等等。,8、纠正陋习,材料设备,第二章安全用电,电气安全,保护功能:线路异常高压脉冲瞬间经由接地导线放电,保护电气设备安全。,低壓突波吸收器,高壓避雷器,9、避雷装置,材料设备,10、注意事项,电气安全,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气设备。 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

46、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 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材料设备,注意事项,电气安全,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 经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

47、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 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材料设备,第三章、电气火灾,电气安全,电气消防,一. 电气引燃源,主要分为两类: 危险温度 电火花和电弧 1) 危险温度(见下图),电气火灾,电气安全,电气消防,二. 电火花及电弧,电火花电极之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将汇集成电弧,电弧高温可达8000,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源。 分为: 工作火花正常时应无引燃危险,但异 常时如:三相刀开关不同时 闭合等 事故火花短路、断线 其他火花雷电、静电、电磁感应,电气安全,电气消防,三.电气误操作事故造成的原因

48、五种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 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 带接地线(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误分(合)断路器。 误入带电间隔。,电气安全,电气消防,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不能正确动作 变配电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一旦发生拒动作,将无法切除发生故障设备,严重时会使电气设备烧坏,造成更大范围的供电系统停电。,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应达到“四防一通” (即防火、防雨雪、防汛、防小动物及通风良好)的要求。,照明灯具工作时,灯泡、灯管、灯座等温度较高,能引燃四周可燃物质,造成火灾。

49、,四.电器火灾的防止,电气安全,1、电路或电气设备防止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等产生高热。 2、易燃物远离电热器发热体。 3、消除打火现象。 4、高温环境下采用耐热、防火材料。 5、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 6、全员重视用电安全和防火意识。 7、规范操作、定期巡检、消除火灾隐患,电气消防,电器火灾的处理,电气安全,A类火灾 木材、纸张等易燃物质 B类火灾 溶剂油料类等物质 C类火灾通电中设备(尚未切断电源),电气消防,在电气火灾中,电气短路引起的火灾事故占一半以上。,五.电器火灾的处理,电气安全,电气消防,1 触电危险和断电 触电危险: 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发生火灾,如果没有及时切断电源,扑救

50、人员身体或所持器械可能接触带电部分而造成触电事故。 使用导电的火灾剂,如水枪射出的直流水柱、泡沫灭火器射出的泡沫等射至带电部分,也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可能因绝缘损坏而碰壳短路;电气线路可能因电线断落而接地短路,使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构架、地面等部位带电,也可能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 因此,发现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电器火灾的处理,电气安全,电气消防,切断电源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和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 (2) 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该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电磁启动器而不应该先操作刀开关切

51、断电源,以免引起弧光短路。 (3) 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防止 切断电源后影响灭火工作。,电气安全,电气火灾,1.电气火灾的一般特点: 电气火灾事故与一般火灾事故有不同的特点:一是火灾时电气设备带电,若是不注意,扑救人员可能会触电;二是有的电气设备内部充有大量的油。 2.电气火灾扑救中的注意事项 在扑救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项:采取断电措施,防止扑救人员触电。在火灾发生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应尽可能通知电力企业切断着火地段电源。在现场切断电源时,应就近将电源开关拉开,或使用绝缘工具切断电源线路。选择断电位置要适当,不要影响灭火工作的进行。不懂电气知识的人员一般不要去切断电源。,电气安全,电气火灾,

52、3.带电灭火的注意事项 为了争取灭火时间,或因特殊情况不允许断电时,则要进行带电灭火,以减少损失。但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具,使用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水溶液或泡沫灭火器材。 (2)如使用水枪灭火,扑救人员必须穿绝缘靴和戴绝缘手套,防止水柱漏电使人体触电。灭火宜使用喷雾水枪,其泄漏电流小,对扑救人员比较安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直流水枪灭火时,水枪的喷头必须用软铜线接地。 (3)使用水枪灭火时,喷头与带电体之间距离:110千伏要大于3米,220千伏要大于5米。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机体喷嘴距带电体的距离:10千伏要大于0.4米,35千伏要大于0.6米

53、。 (4)架空线路着火,在空中进行灭火时,带电导线断落接地,应立即划定警戒区,所有人员距接地处8米以外,防止发生跨步电压触电。,电气安全,灭火方法,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操作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 600 伏以下的电气设备及油类初起火灾,不能扑救钾、钠等轻金属火灾。 使用方法: 1.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 2.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板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 3.

54、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 4.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以防止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般由两人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灭火方法与手提式的方法一样。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外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

55、离开,以防窒息。,第四章、整洁规范 安全生产,电气安全,环境管理,1、电气设备摆放正确。 2、各种环境不同管理。 3、不同设施根据需要电气隔离。 4、易燃物品远离电气设备。 5、各项标识准确、清晰。 6、现场环境定置摆放,工作环境整洁良好。 7、规范操作是根本保证。,设备操作,操作规范,1、基本要求 2、操作要领。 3、规范标准。,一. 操作规范,设备操作,设备操作者应熟知并做到“三好”、“四会”、“五项纪律”、“六项要求” 1、三好:管好、用好、修好。 2、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操作要领。 3、五项纪律: 1) 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经常

56、保持设备清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 滑; 3) 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4)保管好本设备的工具、附件,不得损坏和遗失; 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检查处理。 。 4、六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紧固、防腐、安全。,基本要求,操作规范,设备操作,操作规范,生产设备操作要领 *设备启动前确认各项指示正常。 *设备周围没有干涉物体、移动物和人员。 *操作的设备明确并且确认要动作的开关。 *操作过程中应首先进行提示动作。 *大型设备或操作设备动作不能完全看清,需要有监护人对盲区进行看管。 *初次动作时,优先采用点动方式操作。 *遇到紧急情况应快速按下急

57、停按钮,并且保留现场进行问题查找,解决后方可继续操作。 操作方法: 巡视设备周围 开机动作提示 看清操作按钮(手柄)、开关标识 动作简捷一次到位 监护设备动作完成情况 异常及时停机,操作要领,设备操作,操作规范,每个设备都有设备操作规范,设备操作工需要根据所属负责的设备进行相应操作规范的学习和操作使用、维护 低压配电设备操作规范(举例) 1.使用配电柜(箱)要由专人负责,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 2.操作人员要掌握工作场所的总电源开关的位置及控制的范围及自己使用分支开关的位置。 3.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要迅速切断电源,必要时切断总电源开关。 4.在使用中注意配电柜及电机的通风散热,以免因过热烧坏配电柜、电机。 5.配电柜、机组如有异常响声或异味,应立即停电检修。6.在检修设备时,要先在检修设备配电柜(箱)内控制开关上悬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操作规范,设备操作,操作规范,操作规范,低压配电控制柜维护规范(举例),设备管理的任务 管理内容 规范标准 点检制度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第五章 设备管理,设备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