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_第1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_第2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_第3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_第4页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1 合成方法方法11: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用铁粉还原,滤除铁泥,滤液冷却结晶,再经重结晶、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PAP,再在含对氨基酚硫酸盐和苯胺硫酸盐的水溶液中, 用氨水调节pH到5, 用蒸馏法除去苯胺后在20用醋酐酰化, 同时用氨水维持pH 在5, 可得含量为95 % 的APAP。文献报道,用醋酸乙酯或醋酸代替水介质,可提高酰化率到92.2%,且溶剂易回收,废水污染降低。 优缺点:此法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但收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大量废铁泥和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国外许多国家已淘汰此法。方法23: 以苯酚为原料 以苯酚为原料, 以聚磷酸为催化剂,

2、与冰醋酸和NH2OH 的衍生物或盐, 在80反应后用冰水处理, 再用10% NaOH 调节pH 值到4, 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PAP, 纯度可达98% 。反应式为:方法33 :以PNP 为原料 以PNP 为原料, 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 用5%Pd/C 作催化剂, 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 一步合成APAP, 总收率为80 %。美国专利采用5 % Pd/C催化剂将PNP 还原一半后加入乙酐, 使加氢与酰化同时进行, 总收率为81.2% 。反应式为: 采用Pd-La/C 催化加氢一步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温度140 , 压力0.7Mpa, 时间2h, 收率97% 。方法44:以对羟基苯乙酮

3、为原料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在KI、醋酸酯存在下, 经Beckmann重排可得APAP。进行Beckmann 重排反应时, 常用氯化亚砜、三氯氧磷、甲磺酸、硫酸、五氯化磷作催化剂, 文献报道对羟基苯乙酮于液体二氧化硫中用氯化亚砜作催化剂, 收率88.7% , 但需- 50低温。用氯化亚砜在回流下通氮气进行重排,并加入少量碘化钾以防止3-氯-4-羟乙酰苯胺副产物的生成, 收率99 % 。 优缺点:反应条件非常苛刻需,- 50低温,但收率较高。 若对氨基酚乙酸酯在仲丁醇、磷酸、醋酸存在下加热到100, 反应一定时间后, 真空蒸除溶剂可得到含量95 % 的粗APAP。方法55:生化合成法生化合成法

4、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APAP的生产研究。通过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一个融合基因,可产生一个由鼠肝细胞色素P450 和NADPH- 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基因构成的融合酶。该酶同时具有氧化和还原能力, 可提供比单一细胞色素P450更为有效的电子转移系统。借助转基因酵母可使乙酰苯胺对位羟化, 其产率为33nmolmL-1。 优缺点:生化合成法对环境污染小,选择性高,但产率低,尚处于研究阶段。方法63:以硝基苯为原料以硝基苯为原料,在稀硫酸中, 以铝粉或镁粉为催化剂将硝基苯一步还原为PAP。还可用锌粉为催化剂。该法主要反应机理为硝基苯被氢化生成苯基羟胺, 然后进行Bamberg er 重排制得PAP。

5、 将PAP 溶解在10 %醋酸中, 在8590 下, 加Na2S2O4 , 在一定时间内加入醋酐, 在85 进行酰化可得纯度 99 %的APAP。优缺点:该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 工艺途径多, 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 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但金属消耗量大, 且存在回收利用等后处理问题, 因此难于大规模生产。方法76: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经催化加氢和酸化合成了对乙酞氨基苯酚.该法一般以Pt / C、Pd/ C 作催化剂, 在大约0. 20. 5 MPa, 7090 加氢还原PNP 制备PAP 粗品。国外有报道用Ni-Al-Pd-Zn 复合催化剂加氢还原PNP, 收率达到90 %

6、 95 %。催化剂活性稳定,运转500 h, 不用再生。优缺点:催化剂昂贵,且该法催化剂制备复杂且损失率高达0. 811g/kg氢化产物。但收率较高。方法87:以磺酸基偶氮苯酚为原料以磺酸基偶氮苯酚为原料, 在60 80 时, 同时将硫酸亚铁稀溶液和氨水加入到( 磺酸基也可在间位) 的悬胶液中, 然后用乙酸酐处理, 得本品。与此同时, 交替地将邻磺酸苯偶氮基对苯酚边搅拌边分批加入到50 60 的含有粉末状的铁和盐酸的悬浮液中, 然后将以上混合物用乙酸酐处理,如上进行反应, 即得N- ( 4- 羟基苯基) 乙酰胺溶液, 可用氯化钠盐析或从浓溶液中结晶出本品。 优缺点:反应条件友好,收率尚可。方法

7、98:以对硝基苯酚、异丙醇为原料 将220g 对硝基苯酚、80g 异丙醇、140g 水和0. 22 g3%的Pb/ C 催化剂的混合物在压力585 kPa, 温度为110时热压处理8 min 并在59min内加入180g 乙酸酐, 然后再保持压力585 kPa, 温度110 53 min, 即可得本品, 收率90%。方法108: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将对亚硝基苯酚用硫化钠还原, 所得对氨基苯酚进行乙酰基化, 所得粗品用氧化剂( 如: 浓HNO3 ) 的水溶液处理,并且加活性炭搅拌, 用氧化铁除去活性炭。从脱色后的滤液中得85 95%的N- ( 4- 羟基苯基) 乙酰胺, 即

8、本品。 优缺点: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较高。方法112: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于反应瓶中, 加入对羟基苯乙酮( 2.72g, 0.02 mol) 、盐酸羟胺( 1.53g, 0.022 mol) 、三乙胺( 2. 26g, 0.022 mol) 和乙醇( 20 ml) , 回流2 h 后, 蒸干, 加乙酸乙酯( 40 ml) 溶解, 以水( 20 ml) 洗涤, 蒸干得白色固体2( 2.85g,87.4%) 。乙酸乙酯重结晶得白色粒状结晶, mp 143 145。于反应瓶中加入粗品2( 1.0g ,0.0067 mol) 、乙酸乙酯(10ml) , 于50 60, 滴加三

9、氯氧磷( 1.2g, 0.0082 mol) 的乙酸乙酯溶液, 2. 5 h 后, 冷却至室温, 加乙酸乙酯( 50 ml) , 以水( 50ml) 洗涤, 蒸干得粗品1( 0.93,93%) , 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结晶1( 0.75 g, 80.6%) , mp 166 168。 优缺点:产品收率比较高,但操作比较繁琐。方法127:以硝基苯为原料 以硝基苯为原料,在三口瓶中加入250 ml蒸馏水,依次加浓硫酸36g, 硝基苯60g ,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氨0.6g, 催化剂( 自制3%Pt/ C 催化剂) 。通氮气置换空气3次, 再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 再连续通氢气, 升温至90 , 搅

10、拌加快到300 r/ min, 分别记录通入氢气的流量与尾气的流量, 计算吸氢量。约反应3 h 结束, 再加入56 g 硝基苯, 冷却至室温, 静置分层。水层调节pH 至4 4. 5, 用甲苯- 苯胺( 1:1) 溶液30 ml分3 次萃取, 合并有机层。调节母液pH = 7. 5, 加入Na2 SO3 s析出沉淀, 用水蒸汽蒸馏蒸出剩余硝基苯、苯胺等杂质, 趁热加入乙酐- 乙酸( 2 B 1) 溶液25g, 于100 下反应3 h。冷却结晶, 过滤得粗品, 经精制干燥得产品48. 6g , 熔点168 170 ,回收率64.3%。 优缺点:方应操作繁琐,且产率比较低。方法133:对苯二酚和乙

11、酰胺为原料 对苯二酚和乙酰胺为原料,在ZSM5 分子筛的催化下,在真空Carius 管中,300 反应1 h 可缩合得到APAP, 转化率为93.6 % , 摩尔选择性为45.9 % 。若以硅酸钛为催化剂, 则摩尔选择性为67.5 %, 转化率为90.8 % 。 优缺点:反应条件比较友好,产率较高。反应式为:方法147: 以苯酚为原料制得对氨基苯酚 以苯酚为原料制得对氨基苯酚,再在三口烧瓶中按配比加入物料( 对氨基苯酚B乙酸酐= 1:1. 3) , 回流搅拌反应, 温度升至120 140, 保温15min, 冷却结晶, 抽滤, 用少许冰水冲洗, 得类白色晶体, 为扑热息痛. 产率为87%.方应

12、方程式: 本实验最佳工艺条件是:( 1):NaNO2= 1.0:1.36,t= - 3 . pH= 1.5 0.3.( 2) 亚硝基苯酚:Na2S= 1.0:1.22,t= 45 , 中和后pH为9.( 3) 对氨基苯酚:乙酸酐= 1 :1.3,t=130 140 .优缺点:按本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作试验, 得到的产品产率高, 纯度也高,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的方法 用铁粉还原法生产, 该法是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 经水解、酸化、还原制得对氨基酚, 再经酰化得到乙酰氨基酚。铁粉还原法虽技术成熟, 工艺简单, 但产品收率低、质量较差、毒性大、成本高, 更严重的是, 生产过程中

13、会产生大量含酚、含胺的铁泥和污水, 污染严重。因此, 急需进行技术改进。3 将来在国内可能会采用的方法 采用加氢工艺代替铁屑还原。特别是用Pd/ C催化剂, 以对硝基酚为原料, 一步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 具有生产工序少, 产品收率高, 节省能源, 废液大大减少, 环境污染小, 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针对我国生产厂家现有设备, 设备投资小, 可大大降低技改费用。如能实现此法的工业化生产, 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有效地减少化工厂的三废污染都有积极意义, 而且必将进一步促进精细化工生产的发展。 4 参考文献1 刘竹青, 胡爱琳, 王公应.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研究进J . 工业催化, 1999, ( 2) : 11-16.2 谢剑华,李光华,鲁晟. 扑热息痛的又一合成路线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7).3 严焕新, 许丹倩, 怀哲明, 等. 扑热息痛合成工艺研究 J . 中国现代应用医学杂志, 2000, 17( 1) : 32- 33.4 魏昭云, 樊明月, 陈自诚. 合成扑热息痛新路线的研究 . 对羟基苯乙酮肟的合成研究 J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7, 3( 3) : 42-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