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修改)_第1页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修改)_第2页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修改)_第3页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修改)_第4页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 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1 -2.1 风井概况- 1 -2.2 地质水文概况- 2 -2.2.1 风井地质情况- 2 -2.2.2 风井水文情况- 4 -3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 4 -3.1 风井主体地基情况及其承载力设计要求- 4 -3.2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及数量- 4 -3.3 钻芯法抽检- 5 -3.4 标准贯入试验- 6 -3.5 检测单位- 6 -4 检测部署- 7 -4.1 人员安排- 7 -4.2 检测设备- 7 -4.3 现场准备- 7 -5 安全保证措施- 7 -6 应急措施- 8 -1 编制依据(1)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及知识城支线工程太和站竹料

2、站区间(地下) 第一册 第三分册 中间风井围护结构设计图。(2)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及知识城支线工程 太和-竹料地下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遵照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如下: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与验收管理办法 (穗建质【2011】357号)广州市建筑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抽测办法(穗建质2010303号)相关国家、部委颁发的其他规范和标准。2 工程概况2.1 风井概况太竹区间中间风井位于105国道扩大段原太和收费站

3、处,沿广从路呈南北走向设置,设计起讫里程为YDK24+604.000YDK24+644.000,中心里程YDK24+624.000。基坑长40m,宽24.6m。中间风井基坑深度约17.6m。 中间风井围护结构主体基坑及附属基坑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方案,主体基坑竖向采用三道支撑,其中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支撑采用60016钢支撑。本风井主体结构为两层双柱三跨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即开挖至基坑底后顺作井底、中、顶板及侧墙和其他结构。风井两端区间隧道均采用盾构法施工。图 21风井平面及周边环境示意图2.2 地质水文概况2.2.1 风井地质情况(1)人工填土层1:

4、主要为素填土、颜色较复杂,主要呈灰色、灰黄色、红色等。素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砂粒、碎石等,呈松散压实状态,部分为砼路面。本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在水平分布广泛,本次勘察钻孔及利用钻孔中都有揭露,在垂直方向分布补不均匀,薄厚多变,平均厚度为2.54m。(2)冲击-洪积中粗砂层3-2:呈浅黄色、灰白色、灰色为主,主要成分是石英,分选性较差级配极好,含大量粘粒,饱和,呈稍密中密状态。本层分布较广,本次勘察及利用钻孔中有87个揭露,局部与粘性土互层分布,平均厚度为2.30m。(3)冲击-洪积可塑状粘性土层4N-2:呈灰白色、青色、黄色、红色等,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大量砂粒,主要呈可塑状,局

5、部软塑状;粘性较好。局部与粉土层互层,在场地广泛分布,本次勘察及利用钻孔中有136个揭露。平均厚度为4.58m。(4)冲击-洪积硬塑状粘性土层4N-3:呈灰白色、黄色、红色等,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大量砂粒,主要呈硬塑状,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本层广泛分布,本次勘察及利用钻孔中有79个揭露本层。平均厚度为3.97m。(5)硬塑状粉质粘土层5N-2:呈黄色、灰黑色等,稍润。呈硬塑状,含强风化岩石碎屑,岩芯呈土柱状,光泽反应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本层广泛分布,本次勘察在26个钻孔中有揭露,平均厚度为5.81m。(6)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灰质页岩6:呈土黄色、灰黑色等,岩石已全

6、部风化,岩芯呈土状或坚硬土状,稍具塑性,手易分开,遇水易软化,局部含强风化岩碎屑,本层局部分布,本次勘察在41个钻孔中有揭露,平均厚度为3.77m。(7)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7-3:呈褐黄色、褐红色,岩石 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已大部分破环,岩芯呈坚硬土状。半岩半土状、碎石状,不具塑性,手可分开,折断,遇水软化。本层广泛分布,本次勘察在83个钻孔中有揭露,平均厚度3.54m。(8)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8-3:呈棕红色、灰色、褐红色等,岩芯呈短柱状、扁柱状和碎块状,局部为柱状,泥质胶结,裂隙稍发育发育,岩质较新鲜、较坚硬,敲击较声脆,本层广泛分布,本次勘察在71个钻孔中有揭露,平均厚度3

7、.54m。(9)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9-3:呈棕红色、灰色、褐红色等,岩芯呈长柱状和柱状,局部为短柱状。泥质胶结,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较硬含泥量不均,随含泥量的高低而岩质硬度不同,局部地段含泥量高处夹带粉砂层泥岩和泥岩薄层。本层广泛分布,本次勘察在62个钻孔中有揭露,平均厚度3.50m。图 22风井围护结构及地质情况断面图2.2.2 风井水文情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承压水。(1)地表水:本区间路线主要的地表水为流溪河灌溉渠,宽约2米,水深12米。与线路基本平行延伸,流量随季节有变化。(2)地下水位:稳定水位埋藏深度为0.305.80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

8、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本地区每年49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雨减少,地下水位随之降低。3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 3.1 风井主体地基情况及其承载力设计要求太竹区间中间风井主体结构底板地基多处于中风化岩层(fa=1500Kpa),局部处于强风化岩层(fa=500Kpa)和微风化岩层(fa=4500Kpa)中间风井主体底板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fak150KPa。3.2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及数量太竹区间中间风井主体底板地基属于天然岩石地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第3.2.4条和广州市建筑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抽测办法(穗建质2010303号)中相

9、关规定,本风井底板地基的承载力检测应采用钻芯法进行抽检,当岩石芯样无法制作成芯样试件时,采用标准贯入法进行检测。对于天然岩石地基采用钻芯法的,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6个点,钻芯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每孔截取一组三个芯样试件。天然岩石地基特征复杂的工程应增加抽样孔数。标准贯入试验对天然地基土性状进行普查,单位工程抽检数量为每200m2不少于1个孔,且不得少于10孔。本风井主体面积为984m2,其标准贯入试验数量为10个孔。3.3 钻芯法抽检(1)钻取芯样使用的设备包括:液压操纵的钻机、单动双管钻具、水泵锯切刀等,其性能指标和安装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第12.2

10、.112.2.5的要求。(2)钻机设备安装应稳固、底座水平。钻机立轴中心、天轮中心与孔口中心必须在同一沿垂线上。应确保钻机在钻芯过程中不发生倾斜、位移。(3)钻芯孔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0.5%,当出现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立即停机检查。(4)钻芯过程中,钻孔内循环水流不得中断,应根据回水含砂量和颜色调整钻进速度。(5)提钻卸取芯样时,应拧卸钻头和扩孔器,严禁敲打卸芯。(6)钻芯的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7)当单孔的芯样长度小于10m时,每孔截取2组芯样,每组芯样应制作三个芯样抗压试件,芯样加工参照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第12.4.4的要求执行。(8)钻取芯样应自上而下

11、按回次顺序放进芯样箱中,芯样侧面应清晰标明回次数、块号、本回次总块数。(9)岩石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按R=4P/d2*计算,式中,R为岩石芯样试件单轴抗压强度(Mpa),精确到0.1Mpa;P为岩石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N);d为岩石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mm);取值3.14。(10)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表见附件1。3.4 标准贯入试验(1)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符合下表规定。表一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2)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以免下层土受到扰动。(3)贯入前,检查触探杆的接头,不得松脱。试验时,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连接后的垂直度,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

12、,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晃动。(4)标准贯入试验落锤高度为762cm,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将贯入器竖直打入土层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当锤击数益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应记录50击的总贯入深度,按N=3050/S(式中,N为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S为50击的总贯入深度cm)计算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并终止试验。(5)每个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次数不应少于3次,同一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点间距宜为等间距,深度间距宜为1.01.5m。(6)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可按附件2的格式记录。3.5 检测单位本风井天然地基

13、承载力试验由业主委托的检测单位(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我项目将积极配合检测单位的现场检测工作。4 检测部署本次地基承载力检测,我项目部将在以往成功的经验上,运用科学管理,制定严谨的部署方案:4.1 人员安排 成立临时地基检测小组,由项目副总工任组长,组员包括现场施工员、技术员、实验员及资料员。该临时小组组织负责统筹协调本次地基承载力检测,组员按照组长的指令配合检测单位的工作,为检测工作的顺利、有序展开创造条件。本次检测人员安排如下表二:表二 地基承载力检测人员分工表序号姓名职位职责备注1钟坚项目副总工总协调2周柏强技术员提供技术支持3曾繁亮施工员现场协调配合4高耀波安全员安

14、全管理5黄小彬试验员配合检测6陈湘妮资料员收集整理资料4.2 检测设备 本次风井底板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委托第三方单位检测,因此检测设备由检测单位自行准备。我项目部将为检测单位提供必要的电力供应、并保证在检测过程中不停电。4.3 现场准备为确保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我项目部将向检测单位提供以下资料:中间风井工程概况资料(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基础类型、检测数量)、施工平面图纸、工程勘察资料、天然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5 安全保证措施(1)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本次试验。(2)试验设备、仪器精度满足要求并按规定进行检定。(3)试验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佩戴安全帽及其他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4)严格按照相关的试验规程操作,严禁违规操作。(5)严格遵守现场施工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6 应急措施为避免在基坑下进行检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