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xx项目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浙江省xx项目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浙江省xx项目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浙江省xx项目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浙江省xx项目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 xx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总总 目目 录录 一、实施方案说明一、实施方案说明 二、实施方案概算二、实施方案概算 三、实施方案概算表三、实施方案概算表 四、实施方案图纸四、实施方案图纸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实施方案说明实施方案说明 目目 录录 第第1章章 总说明总说明.1 1.1 前言.1 1.1.1 项目名称 .3 1.1.2 建设单位和法人代表 .3 1.1.3 建设地点 .3 1.2 设计依据.4 1.3 项目选址和自然条件.4 1.3.1 项目选址 .4 1.3.2 自然条件 .4 1.4 实施方案与概算概况.6 1.4.1 建设规模 .6 1.4.2 建设内容 .6 1.4.3 项

2、目概算 .6 第第2章章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7 2.1 总体布局.7 2.1.1 建设田间工程区总图布置 .7 2.2 主要技术指标.10 第第3章章 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11 3.1 项目技术工艺.11 3.1.1 田间工程工程措施 .11 3.2 农艺技术措施.13 3.2.1 田间工程农艺流程 .13 3.2.2 土壤地力、墒情监测技术 .13 3.2.3 地力监测农艺流程 .14 3.2.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15 3.2.5 颗粒掺混肥料(BB 肥)生产技术.15 3.2.6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技术 .16 3.3 设备选型依据和原则.16 3.4 现有地力

3、、墒情检验监测设备.17 3.5 新增地力、墒情检测监测仪器设备.17 第第4章章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19 4.1 设计依据.19 4.1.1 设计依据 .19 4.1.2 田间工程设计内容 .19 4.2 地下防渗管道工程设计.19 4.2.1 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 .20 4.2.2 灌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0 4.2.3 低压管道输水总体规划 .21 4.2.4 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 .21 4.2.5 防渗管道输水灌溉设计 .22 4.3 土地平整畦化工程设计.26 4.3.1 项目区土地平整畦化现状 .26 4.3.2 土地平整畦化要求 .27 4.3.3 土地平整畦化工程建设 .27

4、 4.4 道路工程设计.28 4.4.1 项目区道路现状 .28 4.4.2 道路布局 .28 4.4.3 道路断面设计 .28 4.5 农田防护林带.29 4.6 土壤墒情检测点建设.29 4.7 新建机井.29 4.7.1 项目区机井现状 .29 4.7.2 新建机井设计 .30 4.8 维修机井.31 4.8.1 项目区原有机井现状 .31 4.8.2 维修机井工程设计 .31 4.9 标志牌设计.33 第第5章章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34 5.1 环境现状.34 5.2 主要污染及治理措施.34 5.3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34 5.4 节能与节水.35 5.4.1 节能 .35 5.4

5、.2 节水 .35 第第6章章 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组织管理.36 6.1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36 6.1.1 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36 6.1.2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 .36 6.1.3 项目实施各阶段管理方案 .37 6.2 项目建成后运行组织管理.37 6.2.1 管理机构、职能、人员定编及管理制度 .37 6.2.2 运行管理机制方案 .38 6.2.3 运行经费的解决方案 .39 第第7章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40 7.1 建设期限.40 7.2 实施进度(见表7-1).40 7.3 项目实施及验收.41 7.3.1 项目实施 .41 7.3.2

6、项目竣工验收 .41 第第8章章 招投标方案招投标方案.42 8.1 招标依据.42 8.2 招标方案.42 8.3 招标.42 8.3.1 田间工程招标 .43 8.3.2 招标方式 .43 第第1章章 总说明总说明 1.1 前言前言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当前扩大内需、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 产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必须清醒 地认识,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 增产制约因素增多,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空间有限,我国 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

7、给的 方针,建立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 积极性、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着力提高土地 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 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在 2009 年 4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 提出,到 2020 年,我 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1000 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 1000 亿斤;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18 亿亩,基本农田面积 15.6 亿亩,粮食播种面积 稳定在 15.8 亿亩以上,粮食单产水平达到 700 斤。为此,要科学确 定粮食

8、增产技术路线,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 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 防控等 6 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要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粮食生产 区域布局。增强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商品粮调出能力,提升非主产区 产粮大县的区域自给能力,适度开发粮食生产后备资源,提高其他地 区粮食生产水平,重视节水灌溉和生态保护。要完善政策,增加政府 投资,调动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会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协调,认真抓好规划 的组织实施,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目标。 自 2004 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的中

9、央 1 号文件中,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恢复粮食生产。国务院多次召 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全 面安排和部署。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任务, 提出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 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国家发改委 和农业部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为了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决定进一步加大投入,国家 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水利部联合下达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 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

10、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201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 划 ,支持我省 54 个县市建设高产稳产粮田,XX 县是其中之一。 XX 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平原黑龙港流域,为农业大县,以生产 小麦、玉米等粮食为主,属粮食主产区范围中筋麦优势产区。近几年,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虽然 逐年上升,人均占有粮食也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存在着种粮效益相对 偏低,重产出轻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理标准不高,节水灌溉 措施推广步伐缓慢,水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由于农民偏重化肥施用, 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地力下降, 农作物防灾、抗灾能力下降等问题。为此,建设高产、

11、稳产粮田,提 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促进全县农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至关重 要。 1.1.1 项目名称 浙江省 XX 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1.1.2 建设单位和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事业单位,中心负责全县 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规划级农艺师职称 4 人,中级职称 22 人,初级职 称 31 人,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技术结构,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方 面积累了较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生产项目的的实施等,长期 以来从事农业生产指导,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 59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57 人。技术人员中有高,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需要。 法人代表

12、:XXX,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土肥站站长,高级农 艺师,农学专业,本科学历,曾多次主持或参与重大项目的实施,业 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多次受到农业部、省、市表彰。 1.1.3 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XX 县 XX、XX 两个行政村。 1.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 ; 2、 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 ; 3、 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 4、 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 ; 5、 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综合基价 ; 7、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水利厅关 于下达浙江省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

13、间工程及农技服 务体系建设项目 201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项目选址和自然条件 1.2.1 项目选址 田间工程项目区共涉及 X 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 X 亩,人均耕 地 X 亩。田间工程项目用地均为农田保护区,30 年不会转为非农占 地。 1.2.2 自然条件 XX 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地处东经 11519至 11540,北纬 3804至 3821之间。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地土壤主要有潮 土、底砂潮土、g,速效钾 152mg/kg,气候属于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 为温带半干旱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热同季,常年平均日照 2526.7 小时,年平均气温 12.4,大于 10积温

14、4351.9,平均无 霜期 190 天,平均降水 541.1 漏砂潮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16.4g/kg,全氮 0.95 g/kg,速效磷 22.82 mg/kmm,而且雨热同季, 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项目区内土地均为保护农田,质地适中,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物理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项目区土壤母质为河流冲积物,耕 地土种主要有轻。土壤耕层 20 厘米,属中等水平。地力能保证中产, 但距高产、稳产尚有一定差距壤质潮土、中壤质潮土。2007-2009 年 耕层农化样养分分析结果平均为有机质 15.3g/kg、全氮 0.913g/kg、 速效磷 18.2mg/kg、速

15、效钾 126mg/kg,有机质含量不高,养分失衡, 产量中等偏上,产量不稳。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 雨 541.1mm,农在 45 米左右,机井出水量稳定,水质良好,水量和 水质完全能够满足农作业生产主要依靠地下水补充。项目区控制灌溉 面积 15000 亩,水源类型为机井。据调查,项目区内机井静水位保持 在 35 米左右,动水位保持物灌溉要求。 项目区采用井水灌溉,出水量稳定可靠,所以这里的用水量平衡 计算主要为核实机井出水量是否满足灌溉要求。 种植作物麦处于扬花期(5 月上中旬)时作物日耗水量最高,平 均取值为 5.8mm/d。结果可得出 15000 亩项

16、目区内,如果机井总出水 不低于 6703m3/h,农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面积 15000 亩。根 据我县多年观测资料,当冬小作物的灌溉用水可以得到保障。目前, 项目区平均单井出水量 35m3/h,共有机井 186 眼,总出水量为 6510m3/h,实际出水量小于需求出水量,所以机井出水量不能满足灌 溉要求。 1.3 实施方案与概算概况实施方案与概算概况 1.3.1 建设规模 建设高标准良田 1.5 万亩,完善田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仪 器设 2 万公斤;亩增产玉米 45 公斤,总增产玉米 67.5 万公斤;亩节 水 60 立方米,共备 29 台(套) 。项目建成后,与实施前三年水平比 较

17、,亩增小麦 28 公斤,总增 4 节水 90 万立方米。 1.3.2 建设内容 1、田间工程 项目的修机井 15 眼,新建机耕路 20000 平方米(4 米宽) ,维修 田间路 48000 平方米(3 米宽),土壤平整畦化 5000 亩,土壤培肥 15000 亩,农田防护林带田间工程主要包括铺设地下防渗管道 11.4 万 米,新打机井及配套 10 眼,维 5000 株,土壤墒情监测点 75 个,标 志牌 2 个。 2、仪器设备购置 项目购置相关仪器设备 29 台(套) 。 1.3.3 项目概算 项目总概算投资为 750 万元,其中田间工程投资概算为 660.8 万 元,仪器设备购置投资概算为

18、33.9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投资概算 为 24.5 万元,预备费投资概算为 30.8 万元。 第第2章章 总总体规划体规划 2.1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 浙江省 XX 县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XX 县 XX、XX 两个 行政村。 2.1.1 建设田间工程区总图布置 1、根据集中连片的原则,田间工程区建在XX县XX、XX两个行 政村,浙江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粮田净面积为1.5万亩。 3、浙江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铺设防渗管道总长11.4万米。 4、浙江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修建机耕路20000平方米。 5、浙江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维修田间路48000平方米。 6、浙江省XX县

19、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新打机井及配套10眼。 7浙江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维修机井15眼。 8、浙江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营造防护林5000株。 2.2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 田间工程项目总图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 2-2。 表 2-2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 1建设规模亩1.5 2建设目标 2.1耕地地力提高等级0.6 2.2农田水分生产率提高%15.7 2.3肥料利用率提高%10 3产品方案 3.1新增小麦万公斤42 3.2新增玉米万公斤67.5 4建设内容 4.1田间工程 4.1.1地下防渗管道万米11.4125 PVC 管 4.1.2机耕路平方米20000宽

20、 4 米 4.1.3维修田间路平方米48000宽 3 米 4.1.4平整土地畦化亩5000 4.1.5土壤培肥亩15000 4.1.6田间防护林带株5000速生杨 4.1.6土壤墒情监测点个75 4.1.7新建机井眼10 4.1.8维修机井眼15 4.1.9标志牌个2 4.2仪器设备台(套)29 5总投资万元750 5.2田间工程万元660.8 5.3仪器设备万元33.9 5.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元24.5 5.5基本预备费万元30.8 6资金来源 6.1中央投资万元600 6.2省配套万元75 县配套万元75 7建设期限年1 第第3章章 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 3.1 项目技术

21、工艺项目技术工艺 根据田间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田间工程项目区中,实施田间工 程建设技术、土壤地力墒情监测技术;采取深耕深松、玉米秸杆还田、 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土地平整畦化、修建机耕路、维修田间路、新建 农田防护林带、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点、新建机井、维修机井、修建标 志牌等田间工程措施,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条件,所选择采用的主要工 艺和农艺技术方案如下: 3.1.1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工程措施 1、地下防渗管道 田间节灌设施节灌保证率应达到 75%,减少农作物灌水渗漏;机 井灌水区, ,每 30 米设置 1 个出水口。灌溉时在地上配置小白龙防渗 垄沟,能保证在作在地下设置直径 125mm 的低压 PVC

22、 管防渗管道, 埋藏深度在 0.8 米以上物需水的关键期每 10.6 天以内完成一次灌溉。 地下防渗管道使用年限要求达到 20 年以上。 2、土地平整畦化 大不平的原则,即在同一个工程单元内,应保证耕地的平整,地 面平整度应不超过 0.25m/km,在不同工程单元间可有一定阶差。平整 土地采用采用深耕、深松技术,耕作深度 35cm 左右,每三年轮换一 次。耕地平整按小平挖高填低,客土填低,土地平整满足十年一遇 6- 7 小时大雨条件下不产生径流。 对不规则布局、不便农机通行与操作、不便节灌水通行的农田重 新规划布局,达到畦化的要求。一个畦格单元面积为 20-50m2。 3、修建机耕路 机米,路

23、面材料为粘土砖,基础为厚度 30 厘米三合土,以连接 各个工程单元。耕道路路面宽 4 机耕路两边配排水渠,上口宽 0.8 米, 下口宽 0.3 米,深 0.5 米。 4、改造田间路 田间路路面宽 3m,对原有田间路进行平整改造,以连接各个工 程单元。 5、农田防护林带 建设田间防护林,构建农田防护林网,控制区比较空旷无林的农 田地区。增加 20%左右,降低风速 20%30%,减少土地风蚀 20%40%,增加耕作使田区相对湿度提高 10%20%,蒸发量减少 8%12%,土壤有效含水量层土壤有机质 30%50%。完善的农田林 网能使农作物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增产 5%15%。 6、土壤墒情监测点 土壤

24、墒情监测点 75 个,共需建设和监测费用 7.5 万元。 7、新建机井 项目区现有机井 186 眼,出水量 40m3h。项目区地下水静水位 约为 35m,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相关规定。为了科学利 用地下水,保持水资源平衡,满足项目区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田的 灌溉需水要求,需要新打机井 10 眼,结构为混凝土管,井径 35cm,井深 150m,单井出水量 40m3h。 8、维修机井 项目区内有 15 眼机井淤积严重,井口坍塌,机电设备老化,需 要对进行修复,使之达到出水量 40m3h。其主要维修内容为更换潜 水电泵及配套设备、机井清淤、清洗滤水管、修建砼井台。 9、标志牌 在项目边界位

25、置配套建设 2 个标志牌,每个 5000 元,共需投资 1 万元。 3.2 农艺技术农艺技术措施措施 3.2.1 田间工程农艺流程 田间工程农艺流程见图 1。 图 1 田间工程农艺流程 3.2.2 土壤地力、墒情监测技术 利用现代仪器定期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和田间小气候进行检测, 取土化验平衡施肥 土地平整 播前灌溉 种植玉米 或小麦 深松或耕作 水肥监测节水灌溉 成熟收获秸秆还田 收集记载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掌握田间工程中的各种情况;同时进 行科学施肥试验、示范,指导大田生产。耕地土壤监测是通过常年定 点和非定点采样观测、调查,及时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墒情、环境质 量和耕地利用与管理现状及动态

26、变化状况等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抽 样监测是普查观测的延伸和补充,是掌握信息变化及现状的经济有效 手段。监测可常年进行,而普查观测则不可能也没必要常年进行。结 合耕地土壤监测,并进行肥料质量监测和农户利用与管理耕地情况调 查,可较全面掌握土、肥、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及变化等信息;并 充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高新技术、信息采集与处理先进设备和 GIS 数 据平台,建立省、市、县各级土肥水信息数据库,高效管理与应用信 息数据,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应用监测信息,充分指导农业决策和 合理利用与管理土、肥、水资源。 3.2.3 地力监测农艺流程 图 2 地力监测农艺流程 技术 培训 田间 调查 土样 采集 化

27、验 测测 分析 专家 配配 系统 田田间间试试 验验示示范范 供肥 供供 站点 配肥 产产 工厂 测土施肥 通 知 单 农户 施施 应用 应应用用信信 息息反反馈馈 相关技术说明:地力监测化验准确度误差要小于 1 个百分点;对土 壤墒情、温度、风力等相关数据要定期进行准确观测与记载;土地平 整畦化后能满足满足 10 年一遇大雨条件下 36 小时不产生径流;深 耕深松深度在 35 厘米以上;作物生长期的田间灌溉,亩用水量要根 据田间的土壤含水量而定,深井区一般要在 40 方左右,浅井区一般 要在 30 方以上;还田的玉米秸秆碎度不大于 3 厘米。 3.2.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平衡施

28、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 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效应和农业生产要求,在施用有机肥为 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所需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肥料的适量, 适时、适法施用的科学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技术主要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五个技术 要点。在小麦、玉米播种前以 200 亩为一个取样单位,通过对土壤大 量元素(氮、磷、钾) 、有机质等项指标测试分析;配方即综合分析 处理信息数据,确定所需养分的合理施用量和配方,提出合理施肥建 议,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配肥即实行技物结合,按所确定配方,生 产配制专用肥;供肥即开展农化服务,将优质专用肥及时供应到农民 手中;施肥即通过技术培

29、训和田间示范指导农民按施肥建议施肥。推 广应用该技术,可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培肥改良缺素障碍土壤,提高 土壤肥力 0.5-1 个等级,肥料利用率提高 10%,农作物增产 10-15%, 且品质明显改善,亩增收一般 40-80 元。 3.2.5 颗粒掺混肥料(BB肥)生产技术 颗粒掺混肥料(BB 肥)生产技术是指以所需各种颗粒单质化肥 和(或)复合肥料为原料,按适宜的肥料养分配方,采用掺混工艺生 产复混合型肥料的技术。该技术相比物理混合造粒和喷浆造粒工艺生 产复混合型肥料更加简便易行,且不受生产工艺限制,可任意配制所 需配方的复混合型肥料,原料市场易购。采用该技术及采用该技术所 生产的肥料,是推广

30、应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中物化技术,实行技 物结合的最佳选择。颗粒掺混肥料(BB 肥)产品的生产与应用,关 键在于产品的适宜配方技术含量。 3.2.6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技术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供保水、肥能 力。利用作物秸秆和杂草配合使用生物菌腐熟沤制有机肥;利用草木 灰和牲畜粪便积造农家肥。各种有机肥亩使用量达到 4 方以上。大力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成熟后,利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然后带茬播种玉米,脱粒后的麦秸完全运出田外,再覆盖在玉米田或 用生物菌剂沤制有机肥,每亩用量 200 公斤以上。在玉米成熟后,留 秆收穗,然后利用玉米秸秆粉碎机在田间直接进行

31、粉碎,然后再进行 耕作,每亩可回田玉米秸秆 400 公斤以上。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土 壤的肥力状况达到中等偏上和高等肥力水平。 3.3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依据和原则依据和原则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在原有仪器设备基础 上,依据“填平、补齐”原则,选择三证齐全、质量达到国标的正规厂 家购进仪器设备。 设备选型依据:依据总投资及设备投资规模,结合实际工作需要, 在充分考察论证可供选择的仪器设备、供应商资质条件和信誉的基础 上,确定仪器设备供应商以及供应种类。 3.4 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设备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设备 项目建设单位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主要仪器设备共有 26 台 (

32、套) ,详见表 3-1。 表 3-1 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主要仪器设备表 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用 途 1紫外分光光度计台1养分测定 2数显酸碱度测定仪台1PH 值测定 3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台1养分测定 4百分之一电子天平台1养分测定 5GPS台2卫星定位 6纯水器台1制化验用纯水 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台1微量元素测定 8火焰光度计台1养分测定 9便携式土壤水份速测仪台1土壤墒情观测 10计算机台5数据处理 11水浴恒温振荡器个3震荡、浸提待测物 12恒温干燥箱台1药品肥料烘干 13电子可控电热板个1养分测定 14空调台2仪器室恒温 15电冰箱台1药品、试剂存放 16真空泵台1 17磁力搅拌器台

33、1 18马弗炉台1 合计26 3.5 新增地力、墒情检测监测仪器设备新增地力、墒情检测监测仪器设备 新增仪器设备详见表 3-2 和表 3-3。 表 3-2 新增实验监测设备表 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单价/元投资/万元用 途 1 小型气象数据采集站套 113500.001.35 数据采集 2 小型气象站围栏等辅助设 施 套 110000.001.00 保护设施 3 土壤采样器套 31500.000.45 土壤采样 4 土壤墒情指标评价体系套 110000.001.00 土壤墒情评 价 5 土壤墒情与旱情信息管理 专家系统 套 135000.003.50 6 土壤农化信息采集系统套 115000.00

34、1.50 信息采集 7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台 17000.000.70 样品称量 8 千分之一电子天平台 13800.000.38 样品称量 9 打印机台 17800.000.78 10 蒸馏装置套 28200.164 检测 11 真空干燥箱台 180000.8 干燥 12 恒温水浴锅台 135000.35 13 土钻套 64100.246 合计 2112.22 表 3-3 新增农机设备 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单价/元 投资 (万元) 用 途 190 马力拖拉机台 281800.0016.360 动力机械 2深松机 台213000.002.600 深松 3旋耕机 台25800.001.160 旋耕

35、4秸秆还田机 台27800.001.560 秸秆还田 合计 821.68 第第4章章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 4.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4.1.1 设计依据 1、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水利厅关 于下达浙江省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 务体系建设项目 201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冀发改投资 【2010】1833 号) 2、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1110132000) 3、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4、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5、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36、6、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管材(GB/T13664-2006) 7、 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9、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要求 4.1.2 田间工程设计内容 项目的田间工程主要包括铺设地下防渗管道 11.4 万米,机耕路 20000 平方米(4 米宽),维修田间路 48000 平方米(3 米宽),土地平整 畦化 5000 亩,土壤培肥 15000 亩,农田防护林带 5000 株,土壤墒情 监测点 75 个,新打机井及配套 10 眼,维修机井 15 眼,标志牌 2 个。 4.2 地下防渗管道工程设计地下防渗管道工程设计 4.2.1

37、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 雨 541.1mm,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地下水补充。现有机井 186 眼,据 调查,项目区内机井静水位保持在 35 米左右,动水位保持在 45 米左 右,机井出水量稳定,水质良好,水量和水质完全能够满足农作物灌 溉要求。 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面积 15000 亩。根据我县多 年观测资料,当冬小麦处于扬花期(5 月上中旬)时作物日耗水量最 高,平均取值为 5.8mm/d。结果可得出 15000 亩项目区内,如果机井 总出水不低于 6703m3/h,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可以得到保障。项目区 平均单井出水量 35m3/

38、h,186 眼机井,总出水量为 6510m3/h,实际出 水量小于需求出水量,所以机井出水量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4.2.2 灌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项目区需水量计算 项目区以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根据当地群众积累的多年节 水丰产经验,75%保证率年份,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灌水共为 267 立方米/亩。项目区灌溉面积 1.5 万亩,农田灌溉年需水量为 400.5 万立方米。 (2)灌溉供水量 项目区现共有农田 15000 万亩,全部依靠地下水灌溉,区内地下 水可开采量为 409.5 万立方米,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现有机 井 186 眼,静水位 35 米左右,动水位 45 米左右,出

39、水量 40m3h, 现有机井平均控制面积为 80.6 亩/眼。依据项目区目前水利基础设施 状况,为满足使用需求,此项目计划新打机井 10 眼,维修旧井 15 眼, 出水量为 40 m3h,平均控制面积为 76.5 亩/眼。 (3)灌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该项目实施前,项目区 1.5 万亩共需水 400.5 万立方米,平水年 能维持平衡,枯水年份则略有缺陷。项目实施后,亩节水 60 立方米, 总节水 90 万立方米,项目区内需水量可降为 310.5 万立方米,尚有 99 万立方米开采潜力,能完全满足区内小麦、玉米生育期所需水分, 不会由于地下水开发而导致本区或邻区产生水质变化、水源枯竭、地 面沉降

40、等系列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 4.2.3 低压管道输水总体规划 根据农业部对浙江省 XX 县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的批复,经设计人员会同建设单位人员的现场考察,按照项目区的 自然条件、工程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节水灌溉设计规范的要求, 确定该项目区采取地下埋设聚氯乙烯(PVC)管输水低压管道和地上 移动式管道结合的输水方式。地下输水管道主要布设在出水流量较大 且稳定、单井控制面积大的机井灌区处,主要为现有 186 眼和新打的 10 眼机井。管道分布在整个项目区,耕地面积为 1.5 万亩。 4.2.4 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 小麦是需水量大的作物,玉米生长期正逢雨季,适时补灌即可,

41、所以设计时以小麦需水量最大的灌浆期确定灌水定额。 1、设计灌水定额(设计灌水定额以满足冬小麦生长为例) m=667H(上-下)/ 土壤容重,g/cm3,为壤土,取1.47; 上、下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上=0.9田持=21.6%, 下=(0.6-0.65)田持=15.6%; 田持为田间持水率,取24%; H 计划湿润层深度,取0.6 米; 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 m=6671.470.6(21.6%15.6%)/0.86=41m3/亩=61.5mm 2、灌水周期的确定(根据当地冬小麦生育阶段的耗水强度确定) T=m/Ep T 冬小麦生育期中最大日需水强度时的灌水周期,单位天; m 设计灌水定额,此处取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