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获得诺贝尔奖的 华人,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促成了此后几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 李政道(HenryLee,1926-),男,1926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美国华人物理学家。 1976-1986年在美国80多所大学培养了700多名中国物理学学者

2、。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名誉科学博士”;暨南、复旦、清华等10多所大学名誉教授。,第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得主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Ting,1936-),男,1936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祖籍山东日照。美国华人物理学家。 1974年在高能加速器的质子碰撞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中的一种新粒子“J”粒子,这是基本粒子科学的重大突破,197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8年4月获意大利最高科学荣誉奖德卡斯贝里科学奖,1996年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第四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 朱棣文 朱棣文(1949-),男,19

3、49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祖籍江苏太仓。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他是第一位可以控制、移动一粒原子的人。 1997年10月因利用激光冷却气体,使冷却的原子陷在原子捕捉器内的方法获得技术上的突破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五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得主崔琦 崔琦(DanielC.Tsui,1939-),美籍华人物理学家。男,1939年生于河南宝丰,祖籍河南宝丰。因发现电子在强磁场、超低温条件下相互作用,能形成具在某种特异性质的量子流体,获1998年诺贝尔奖。,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华人得主-李远哲 李远哲(LeeYuanTseh,1936-),男,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祖籍台湾新竹。美国华人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4、。主要研究气态化学动力学、分子光束和激光化学。 1986年10月获诺贝尔化学奖;1986年获全美华人成就奖。,诺贝尔文学奖的黑马得主-高行健 高行健(1940-),男,1940年生于中国江西。 1986年因剧作彼岸被禁演而萌生出国念头,于1987年定居法国。 2000年因他的大作灵山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由此,他比曾获提名的老舍、巴金、北岛等名家更有幸而成为百年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灵山简介 高行健在灵山中有一段描述:你如果不是命运的机缘,也许就在这小镇上出生,长大,成亲,也娶上个这样的美人,也早给你生儿育女。 这部没有故事情节的小说,像一面夜空,这样的句子,恰如夜空里闪烁的星星。这面夜空繁

5、星满天,处处闪耀。灵山单从语言上就是一部罕见的伟大小说。,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丁肇中,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 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

6、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解释下列词语格物:致知:正心 : 修身: 齐家: 抽象: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检查预习,第一阶段: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格物”、“致知”的出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7、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释义: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第一阶段: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

8、文,整理出文章脉络。,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快速阅读 时间8-10分钟 总分20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阅读第3自然段,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分)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 (2分) 4、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学生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分) 5、用课文原话回答,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 (3分) 6、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3分) 7、用课文原话回答,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3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9、 (提示: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阅读第3自然段,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分),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补充: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方法探究:,A、讨论: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B.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11段,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

10、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C、讨论: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王阳明“格物” 研究竹子 个人经验,王阳明的“格物”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正确。,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积极的栽种、研究成长过程、科学观察,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1)、归纳,课堂小结:,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议论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论证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