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孟子》两章》练习题_第1页
语文(广东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孟子》两章》练习题_第2页
语文(广东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 《孟子》两章》练习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孟子两章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畎亩(qun)傅说(yu)胶鬲(g)米粟(s) 拂士(b) 拂乱(f)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2)池非不深也(护城河)(3)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 (4)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5)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3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委而去之 今义:委派古义:放弃(2)城非不高也 今义:城市 古义:城墙(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这4.各写一个含有加点词意思的成语。(1)兵革之利短兵相接(2)寡助之至寡不敌众(3)池非不深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4)得道多助推波助澜5按要求用课文原

2、句填空。(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翻译下列句子。(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心事)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

3、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7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示例:孟母断织、五十步笑百步(2)【成语大搜集】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五个不是出自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温故知新舍生取义愚公移山明察秋毫任重道远诲人不倦一鼓作气揠苗助长(3)【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

4、种现象的看法。示例: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或者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02 课内精读(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后面的题目。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2)委而去之(离开)(3)寡助之至(极点)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

5、/连词,表顺承;B项:代词,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代词,的人;C项:凭借;D项,到/代词。)1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孟子说服力极强,请结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分析其语言特色。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有说服力;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为强烈。(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后面的题目。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一个国家

6、,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1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1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03 拓展阅读(莆田中考)【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

7、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选自蔡襄奏折乞用韩琦、范仲淹,有删改)【注释】支:通“肢”。使:假使。惮:怕,畏惧。乞:乞求,请求。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附【乙】文参考译文:如今天下的弊病,臣请求用得病的人来作比喻:人们安分随时,用适宜的办法调养身体,本不会生病。(如果)病根在皮肤,医生能早早祛除病根,(那么)病还算安全。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已经来不及

8、了,那么病根在肢体中,如果能求得好医生,还可以迅速痊愈。天下的弊病,形势已经像这个样子了,趁现在还能医治的时候,陛下又能选拔任用好医生,若能信任他们而不猜忌,任由他们施展才华,那么不只是病可以痊愈,还能给人民带来福寿。如果在这个时候(不任用他们或猜忌他们),让好医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病就会越发加重。希望陛下选拔贤才,收集接纳众人的意见,不要害怕改革变法,以成就伟大的功业,(那么)天下都会以此为幸啊!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2)劳其筋骨(使劳累)(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通晓)(4)非徒愈病(只,仅仅)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如今天下的弊病,臣请求用得病的人来作比喻。18【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使)良医不得尽其术”。19【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