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名词解释_第1页
地方财政名词解释_第2页
地方财政名词解释_第3页
地方财政名词解释_第4页
地方财政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1、 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为满足地方性公共需要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2、 蒂布特辖区:由以足投票形成的居民公共偏好相同或大体一致的公共辖区。3、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国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转移和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一般以纵向转移为主。4、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和任务,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向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5、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6、 外部效

2、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7、 政府干预:主要手段有3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8、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9、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10、 非排他

3、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11、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12、 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13、 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14、 私人提供: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具有排它性的,通过价格调节,使得自己有盈利的可能,这是在

4、理性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和准公共物品15、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16、 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17、 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18、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19、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

5、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称为财政监督。20、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21、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

6、项经费、培训经费等。22、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23、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24、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若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25、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产额之间的关

7、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26、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27、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28、 国防费:国家用于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项经费。29、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

8、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30、 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31、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32、 BOT投资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来承担该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私人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

9、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33、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34、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35、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

10、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36、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37、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38、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

11、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39、 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40、 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换言之,纳税扣除是指在计算课税所得时,从毛所得额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以一定比例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课税所得额。41、 税收抵免:指允许纳税人从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42、 优惠税率:指对于来自受惠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所适用的关税率,较一般关税率为低,通常是由于均

12、属于同一国家集团的成员或者由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给予的优惠待遇。43、 延期纳税:指延缓一定时期后再缴纳税收。狭义的延期纳税专门指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延期纳税规定进行的延期纳税;广义的延期纳税还包括纳税人按照国家其他规定可以达到延期纳税目的的财务安排和纳税计划。44、 盈亏相抵:指允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45、 加速折旧:指按照税法规定准予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的办法,加快折旧速度,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46、 财政收入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同时还可以分为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

13、47、 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48、 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财政支出49、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50、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51、 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52、

14、税收的固定性: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续收入。53、 税收的无偿性: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54、 纳税人: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55、 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通过规定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这一问题。56、 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57、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

15、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58、 累进税率:随税基的增加而按其级距提高的税率59、 起征点和免税额: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免税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60、 商品课税: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61、 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62、 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63、 直接税与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

16、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64、 从量税与从价税:从量税(specific duty)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形式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计算征收的各种税。65、 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66、 前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67、 后转:指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

17、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68、 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69、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70、 税收的替代效应: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71、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1、 地方财政的产生:为满足社

18、会公众的需要,又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中央政府提供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的公共物品)。2、 现代地方财政的特点:(1)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的财政责任、权利及财政利益(财权、预算权),辖区公共利益最大化。(2)规模扩张性。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张,出现此特征的原因:(瓦格纳法则的经济因素)一般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扩张。中国:经济因素,体制市场化,分权。(3)地方财政职能的特殊性。财政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以地方为主)b.收入分配职能(以中央为主)c.经济稳定职能(以中央为主)。b与c的原因是地方辖区间人员流动

19、、要素流动性比较强。财政职能三分法是由马斯格雷夫(美)提出。(4)财政收支结构的特殊性。a.财政支出:中央财政支出是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支出,分配性支出,宏观稳定性支出。地方财政支出是地方公共物品支出。b.财政收入:中央是国债和流动性税基,地方是非流动性税基和收费。3、 本门的主要内容:1、政府间财政职能分工框架及原因。2、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框架及原因。3、政府间财政收入(税收)划分,规范和实证分析。4、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5、财政体制分析。6、政府财政支出。7、政府财政收入。8、政府财政区分。9、地方财政管理。4、 财政做什么取决于政府做什么,政府做什么取决于市场不能做什么。5、 市场失灵

20、的表现:(1)垄断。(2)信息不对称(不充分)a.供求矛盾(脱节),信息优势方故意采取不谨慎行为b.逆向选择(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况)和道德风险。(3)外部效应:正的和负的。(4)公共物品,正的外部效应极大的公共物品为纯公共物品。(5)优质品和劣质品。优质品是消费者的效应评价低于其实际效用的物品,而劣质品相反。政府干预是矫正消费者非理性偏好(对优质品和劣质品特殊物品),满足消费者偏好(一般物品)。(6)收入分配不公。(7)宏观经济波动。6、 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7、 公共物品分类与政府资源配置职能分工。答:(1)公共物品按技

21、术特征分为纯公共物品(政府)和准公共物品(政府和私人部门),政府和市场分工依据。(2)公共物品按收益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由全国公众共同享用,中央提供)和辖区范围性公共物品(位于某一地方辖区,但受益不限于本辖区,相对辖区间公众也可以从中收益,地方性的由地方提供,辖区范围性的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提供或中央单独提供)。8、 全国性公共物品由中央提供而不由地方提供的原因?答:由于全国性公共物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理性的地方政府在全国公共物品提供上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希望其他辖区提供,本辖区免费搭车,其结果仍会导致全国性公共物品的短缺,因而需要中央提供。9、 辖区外公共物品不可由地方单独

22、提供原因?答:如果由地方单独提供,由于地方政府只考虑本地受益情况而不顾及外部效应,不仅会产生效率损失,同时也违背经济公平。10、 地方性公共物品只能由地方提供不可由中央提供的理由?答:1、偏好误识理论-中央政府偏好误识。(1)如果由中央政府提供,由于中央政府远离公众,不了解每个辖区公众的偏好,不能照顾到所有辖区公众的偏好,只能按中位选民的偏好统一提供,从而会产生效率损失;(2)如果由地方政府提供,因为地方政府与公众比较接近,了解他们的偏好,提供的公共物品更符合公众需要,从而可以避免中央提供造成的效率损失。2、财权联邦主义理论(民主财政地方财政自治理论)。公共财政;民主财政;民主决策;全国性公共

23、物品由全国统一民主决策;地方性公共物品由地方辖区民主地方自治。从民生财政的角度,辖区公民有权根据自己的偏好,决定财政供给,如果中央统一供给,很大程度上会剥夺公众民主选择权,不符合民主体制要求。3、“以足投票”理论。即在辖区间区民可以自由流动的体制下,居民为获取合意的公共物品和税收组合而改变居住地的过程。以足投票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以手投票的不足,实现地方性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效应,但以足投票的前提之一是地方性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分散提供,因此,以足投票理论支持财政分权改革,是财政分权的重要内容。11、 地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答: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内容:(1)地区间收入分配:目标是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24、2)辖区间个人收入分配:目标是缩小辖区间收入差距。即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2、地方地方财政承担的收入分配职能的局限性:(1)地方财政不具备调节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动力和权力。辖区理性的,富有的不会救济贫困的,从而无动力;辖区平等的,无隶属关系,无权力使富有的救济贫困的。(2)辖区间的流动性会导致辖区内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失灵。富人由于被征重税,富人外迁,而穷人被救济,从而内迁,导致不可持续。(3)辖区间流动性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关系。流动性强则地方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在流动性弱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稍微发挥收入分配职能。12、 地方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答:1、地方承担经济稳定职能的局限性。(1)辖区

25、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会限制地方政府单独稳定经济的能力。在通货紧缩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物价上升,需求增加,但是辖区间开放性和流动性使得购买力外移,导致物价下降,经济重新萧条;在通货膨胀时,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使得需求和物价都下降,但是由于辖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购买力外移,导致物价上升,通货膨胀。一个地区单独实行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2)地方财政的运用缺少货币政策配合。(3)地方财政的运用缺少必要的预算和融资手段(主要指信贷及向中央银行透支),财政扩张,增支减少收,赤字峰。2、辖区间流动性与地方政府经济稳定职能的关系。流动性强则地方政府经济稳定职能弱,反之则相反。流动性强,地方资源配置

26、职能强,收入分配职能弱,经济稳定职能弱。13、 财政支出责任的含义。答:1、财政支出决策责任(决策、财政支出规模、标准、政策)2、财政支出出资责任(资金来源,即谁出钱)3、财政支出执行责任(落实)。14、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的一般原则。答:(1)功能原则(2)受益原则。根据受益对象来确定,全国性公共物品由中央出资决策,地方性公共物品由地方出资决策。(3)规模经济原则。凡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公共项目,其支出责任应有高层政府承担以形成最佳的供给规模,提高供给效应。(4)能力原则(社会公平)。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应与各地政府财政收入能力相适应。(5)规范性原则。中央及地方责任划分应清晰分明

27、,并以法律形式稳定下来。15、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规范框架。答:1、全国性公共物品财政支出责任应由中央政府承担(决策、出资)2、地方性公共物品财政支出责任一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决策、出资、执行)3、辖区外溢性公共物品应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决策中央承担,出资共同承担,执行谁都可以),出资承担多少取决于辖区外溢性大小。4、收入再分配的政策性支出责任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担比例取决于辖区间流动性强弱(决策由中央承担,出资共同承担,执行谁都可以)。5、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性支出责任,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各自承担比例取决于辖区间流动性大小。16、 政府间税收划分概念。答:

28、1、层次:纵向划分(中央和地方间,;省以下);横向划分(同级政府间)2、政府间税收划分对象(内容):(1)税收立法权(税基、税律的决定权,税种的开征、停征权)(2)税收征管权(3)税收收入的支配权。17、 政府间税收划分(政府间财政初次分配)的一般原则(一般规律)。答:1、税收划分与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相匹配,应尽易与财政支出出资的划分对应起来。税收收入总易划分原则;尽易匹配则是财政支出出资责任和税收收入支配权。2、与财政职能划分相匹配。政府间税收划分应考虑政府间职能分工和税种的功能特征,以有利于各级政府利用税收工具来履行各自的职能。3、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效率指配置效率、管理效率和技术效率

29、(管理效率和技术效率又称生产效率)。其中(1)税基可流动的税种,立法权归中央;(2)税基不可流动的税种,立法权归地方;(原因:如果税基可流动的税种立法权归地方,一方面,不同地区税基和税率可能会形成较大的差别,会对市场在地区间的税率产生影响,使税收机制干扰市场价格机制;另一方面,为争夺税源会展开税收竞争,从而会降低税收总体水平,影响公共物品的供给)(3)外部效应矫正税。跨地区外部效应矫正税的立法权和收入权归中央;地区内外部效应矫正税的立法权和收入权可以归地区(原因:如果跨地区矫正税归地方,一方面,中央没有相应条件对受害地区进行补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从保护税源角度会放松外部效应制度,甚至会纵容和

30、鼓励其发展,出现税收对资源配置的送向调节)4、税收管理效率的原则。政府间税收划分应有利于提高税收的征管效率。要求:税基可流动的税种,其征管权应划归中央;税基不可流动的税种,其征管权应划归地方。原因:税基可流动的税种的征管,纵跨区域;多环节课征的税种,征管权归中央,单环节课征的税种,征管权归地方。5、财政横向平衡原则-公平原则。政府的税收划分应有利于缩小地方间收入分配差距,要求税源地区间分布均匀的税种收入归地方,税源地区间分布不均匀的税种收入归中央(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6、受益原则-经济公平原则。来确定税收收入的归属。能力税:按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财产、收入)课征的税种,社会公平。受益税:纳

31、税人对公共物品的受益情况课征的税种,符合经济公平原则。18、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税收划分的规范框架税种关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又称流转税,商品税)资源税财产税有害产品税税收立法权中央中央主导中央主导中央战略性归,非战略性归地方地方中央征管权中央中央中央中央或地方地方地方中央收入支配权中央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地方中央理由经济稳定工具(现代类税属于保护关税)流动性大型税基(经济稳定和收入分配工具)流动性大型税基(经济稳定工具)流动性大型税基(不需分区、需分区)非流动性税基非流动性税基+受益性+收入分配巩固19、 政府间税收划分的现状。答:(一)改革现状:(1)1994年,

32、全面税收划分改革,确立“分税制”基本框架;(2)2002年,所得税分享改革,分为个人所得税(2002年以前为个税,2002年以后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和企业所得税(2002年以前按隶属关系划分,不利于政企分开,2002年以后按比例划分);(3)2009年,燃油税费改革,把养路费(归地方)改为消费税(归中央)。(二)、税收收入支配权划分现状:税收收入支配权归中央的税种:中央税(专享税);税收收入支配权归地方的税种:地方税(专享税);由地方及中央共享的为共享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地方共享税)。1、中央税包括: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2、地方税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应用税、土地增值税、

33、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管理税。3、共享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1)增值税:进口在增值税归中央;出口不征;国内增值税75%归中央,25%归地方(税基分享+税额比例分享+混合分享制);(2)企业所得税:60%归中央,40%归地方(税额比例分享);(3)个人所得税:同企业所得税;(4)印花税:一般经济交易归地方;证券交易3%归地方,97%归中央(分税基+分税额比例+混合分享制);(5)营业税:中央铁路,地方运营的归中央;其他的归地方(税基分享制);(6)城建税(消营增三税附加税+受益税):中央铁路、银行总行所缴纳的城建税归中央财政;其他的归地方(税基分享制);

34、(7)资源税:海上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他(主要是陆地资源)归地方(税基分享制)。(三)税收征管权划分现状。中央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分比例归中央;地方税:营业税、资源税分税基归地方(四)、税收立法权划分现状。高度集中中央,地方政府基本无权。20、 现行税收划分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影响。答(一)积极意义:1、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体制奠定了基础。1994年以前分城制(特点是不规范、不统一、不稳定)(分城制指中央与地方政府通过一对一的谈判确定税收上交和留城的比例);1994年以后的分税制指按税种划分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比例,相对于分城制比较规范。2、促进了积极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提高了财政收入

35、占GDP 的比重。中央税和共享税由国税局负责征管,避免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税收的影响和干扰,有利于中央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实行分税制地方税收收入主要取决于地方税征管水平,有利于调动地方税收征管的积极性。3、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4、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二)不足问题:1、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中央财政收入集中度1994年改革目标是60%,但实际数是55%公共财政收入(中央)是45%。2、个别税种政府间收入划分不合理。证券交易印花说作为共享税不尽合理;车辆购置税作为中央税不尽合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作为地方税不尽合理。3、共享税规模偏大,分享方式不合理。

36、4、地方没有税收立法权。不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开征地方税,导致税源流失;地方政府不能运用税收政策调控本地经济。5、省以下税收划分改革严重滞后。21、 推进政府间税收划分改革的思路。答:(一)政府间税收划分改革应与税制改革同步推进。(1)增值税的改革:增值税转型与扩围;政府间税收划分改革。转型:由生产型转换成消费型。扩围改革:营改增,财政减收,地方财政减收,中央与地方划分的比例。(2)社会保险税开征及政府间税收划分改革。社会保险税在初期,地方税或共享税,地方(省级)统筹,不公平;在中后期,中央级,国家统筹,公平。(3)新型财产税构建及政府间税收划分改革。房产税,扩围,地方税,收入归地方。(4)城

37、建税,教育税附加。改变附加税征收模式同时把把两税划为地方税。(二)合理确定共享税的规模及合理方式(税制)。保持适度规模,中央与地方财力划分,初级划分是中央专享、中央地方共享和地方专享,再分配是中央与地方转移支付。原因:(1)若共享税过多,会加大政府间税收协调的难度,降低税收管理效应(2)若共享税过少,地方税过大,在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会导致地方间财政的横向不平衡(3)若共享税过少,中央税过大会导致地方税收减少,加大地方间转移支付的难度。(三)推进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税收立法权划分改革,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税收分权改革)。立法权改革目标:(1)中央税的立法权归中央。(2)中央和地方共

38、享税:比例分享制的立法权归中央;税率分享制:税基的归中央,税率的归中央或地方政府各自决定。(所得税可以改为税率分享制)(3)地方税:全国范围的一般归中央,个别的归地方;地方范围的归地方。(四)推进省以下税收划分改革。前提条件:减少地方财政层级,做大地方税。22、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分类。答:财政转移支付按上级规定拨款用途分三类:(1)有条件拨款(专项拨款):指上级政府按用途的拨款,下级政府必须根据规定使用拨款。有条件整额拨款(无需地方提供配套资金,全来自上级政府);有条件配套拨款(百分比拨款,地方提供配套资金)(2)无条件拨款(无条件均等,无条件激励性),上级政府无止境不指定用途拨款。(3)分类

39、拨款:上级政府只规定拨款方向不规定具体项目建设。23、 财政平衡: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纵向和横向)。24、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目的和形式。答:(一)目的:矫正辖区外部效应。解决方式:(1)建立横向管制,即受益地区对提供地区转移支付的经济补偿机制(2)中央对地方纵向转移支付。拨款方式:有条件配套拨款,拨款比例根据外部效应大小(正比)(MB外MB内=拨款比例)(二)目的:解决财政纵向不平衡以实现财政纵向平衡(实现结构平衡)。财政纵向不平衡含义:不同层次财政收入能力和支出责任的不平衡。表现:中央财政收入超过支出责任,地方收入小于支出。原因:(1)税收划分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遵守

40、不同的划分原因很难做到二者完全匹配(2)中央有意识制造不平衡,形成地方对中央在财政上的依赖,实现中央对地方财政上的控制。解决方式:无条件均等化转移支付,拨款数=(标准财政支出标准财政收入)*系数,地方标准财政支出按法律规定的来。(三)目的:解决财政横向不平衡,实现横向均等化。财政横向不平衡含义:地区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平衡。表现:地区间公共服务能力既水平差别很大。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2)资源、历史、地理位置。解决方式:转移支付形式无条件均等化,拨款数=(标准财政支出标准财政收入)*系数,地方标准财政支出按法律规定的来。(四)目的: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优质品。公共优质品是公众集体评价偏低的

41、产品。拨款形式:有条件拨款。(五)目的:激励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改善财政管理增收减支。拨款形式:无条件激励型拨款,鼓励先进产业。25、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1、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也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为了维护地方政府在原体制下的净利益,将分税制改革中上交中央的税收收入返还地方政府。(1)1994年开始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两税的税收返还以1993年为基期年,1994年增消两税返还数额=消费税*100%+增值税*75%城镇土地使用税*

42、50%耕地占用税*30%国有土地出让收入*100%资源税(个别地区包括资源税)。94年以后增消两税税收返还额=上一年返还数额*(1+增消两税收入增长率)*0.3。(2)2002年开始所得税税收返还税额=地方企业所得税*60%+个人所得税*60%中央企业所得税*40% (以2000年为基数年)。(3)2009年开始的成品油税费改革,将地方六项收费划为地方成品油消费税。 2、政策性转移支付。弥补均衡性转移支付的不足。3、均衡性转移支付。为实现财政纵向平衡和缩小地区间财政差异而安排的转移支付。由1995年建立,1995年2002年为过渡期转移支付,2003年2008年为一般性转移支付,2009年至今

43、为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式:某地均衡性转移支付数额=该地标准财政支出标准财政收入。4、专项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委托下级政府代理公共事物、公共事项而安排的专项拨款,即项目补助(即有条件转移支付)。26、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问题和改善思路。答:(一)现状:(1)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形式:中央对地方得税收返还,均衡性转移支付,政策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2)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结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偏大,结构不尽合理(2)建立在基数法基础上的税收返还,拉大了地方间的差距,加剧了地方财政横向平衡(3)建立在因素法基础上的均衡性转

44、移支付比较规范,且有均等化效果,但是规模偏小,作用有限(4)政策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过大,拨款标准不规范,主观随意性大(5)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三)完善思路:(1)逐步取消政府间税收返还(2)把均衡性转移支付和政策性转移支付统一整合为无条件均等化转移支付(3)压缩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加强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合规性监督(4)推进省以下转移性支付制度建设(5)研究建立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横向专项转移支付制度。27、 财政体制的概念和类型。答:1、概念:财政体制时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包括政府间事权和财政支出体制的划分,财政收入划分及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2

45、、基本类型:(1)财政联邦制(特点是政府间财政责任和权利划分清晰,地方财政自制。核心是分权)(2)财政集权制(财政单一制)(特点是政府间财政责权划分不清晰,地方财政无自治权。核心是集权)。28、 影响财政体制选择的因素。答:1、经济体制(最主要因素)。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财政联邦制,计划经济体制采用财政集权制。2、政体结构。联邦制政体采用财政联邦制,单一制政体采用财政集权制。3、非常事件影响。例如战争,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4、路径依赖。指体制改革或创新总会受到原有制度的影响。29、 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答:(1)1950年1952年,“统收统支”财政体制(非常时期的财政体制);(2)1953年19

46、79年,“统一领导,分批管理”的集权财政体制(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体制);(3)1980年1993年,“财政包干体制”。(4)1994年至今,分税制财政体制。30、 对“分权包干”财政体制的评价答:积极影响:(1)通过财政分权推动了经济分权,为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由于财权和权力的下放,加上对地方实行财政承包制,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了整个经济活力。负面影响:(1)不利于建立中央和地方间规范的财政关系,即体制不规范(2)弱化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3)孤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31、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答:存在的问题:(1)地方财政层

47、级太多(2)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缺乏规范性(3)政府间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划分不到位(4)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改革思路:三主项两配套。三主项:(1)推进政府间事权和财政支出划分改革(2)推进政府间税收划分改革(3)推进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两配套:(1)推进政府间事权和政府机构改革(2)推进税制改革。32、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答: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

48、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33、 财政分配的特点。答: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主要 是剩余产品M。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入来实现。34、 税收的三个特征。答: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

49、,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它是税收的前提,解决征之有保的问题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及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它是税收的核心,解决征之有用的问题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它是税收的限度,解决征之有限的问题。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35、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答: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

50、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36、 6、预算外资金的正负效应分析。答:积极作用:有利于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增收节支的 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有利于保证专项事业的发展把一些零星分散的收支放在预算外处理,不仅有 利于这些事业的完成,而且也有利于减轻国家预 算安排的困难,减轻国家预算负担预算外存在,可以说是对集中的计划体制的修 补,它可调动地方、部门和企业组织预外收入的 积极性,从而为地方、部门和企业提供预外项目 的财力。消极影响:预算外

51、管理制度不健全,财经纪律松驰,使用不 尽合理,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把预算外过多用于基本建 设,造成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有些部门和单位自行扩大预算外范围,使“三乱” 现象屡禁不止。使预外变成单位的“小金库”地方把预算外视为地方的既得利益,这是形成地方 保护主义的经济根源。这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37、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答:所谓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具体包括:分税;分权;分征;分管;建立规范化的中央预算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互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预算调解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府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38、 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答:汲水政策只借助与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市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控制经济过渡繁荣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主要是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