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采_第1页
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采_第2页
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采_第3页
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采教学案例 一、课前研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采教学目标及存在问题民族的土壤孕育了音乐,优秀的音乐作品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而今,一些流行歌曲在学生的心目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旋律优美的问题,而是那些民族音乐作品因为歌曲产生的时代不同,其旋律产生的激进精神,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因此教学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采很明显产生由于“地域性”、“时代性”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本节课所追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和黄河大合唱,体会这两个民族的特点。伏尔加船夫曲,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俄罗斯人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的伏尔加河流域。这部作品体现的是沙皇政府统治下

2、的贫苦劳动人民的疾苦,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生活。然而,也是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忍辱负重,负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一脚踏开世界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精神,才创造了今天的俄罗斯人民的美好生活。该曲是4/4拍,d小调,音调缓慢、朴实,通常由男低音歌手演唱。歌曲开始,出现船夫号子的典型音型,使这一声吆喝声显得更具力量感和层次感,背纤的感叹历历可闻。整首歌曲的演唱通过“弱-强-弱”的力度安排,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加纤夫拖着沉重的船只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的情景和画面。黄河大合唱则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

3、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这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它是一部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以抗日和爱国这两个主题为中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抗击敌人的伟大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而这些内容和现在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

4、距离,应该说落实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二、上课过程: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措施:1、做教学课件、设置课堂氛围、创设课堂情境。2、比较两部作品其中的文化和思想上的差异,例如伏尔加船夫曲的美术作品,播放黄河声像并貌的场景。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加感受,体会欣赏对象的机会和时间,宁可放慢教学中的速度。又如多设计些感受审美对象的活动,教学本课,多适当加多时间,倾听乐曲,从听觉上加深感受对象的活动。或者模仿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拉纤时的形式,虽然并不能深层度地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生活苦难,但是对生活方式有一定的体会。或模仿你身处黄河边要看着索桥下汹涌澎湃的河水渡过黄河,体会一下抗日战

5、士途中跨过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口瀑布的境地,感受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而且活跃了上课的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4、作为欣赏课,为了抽出时间,给学生体会伏尔加船夫曲和黄河大合唱。教学过程中,我增加了聆听音乐的时间:首先是在进行师生对话和交流过程中,以播放音乐作为背景。其次适当减少技术层面的培养,如乐谱的记认和节奏的讲解,主题思想的分析。 5、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借助电子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形声色并茂,播放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景象,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还可以使听觉方面的知识转到美术方面,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 6、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

6、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歌曲还是乐曲教学,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也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联系音乐,是能够创造很丰富的想象 ,比如我让学生聆听两段音乐:a、1=D 4/4 5 3 6 3 0 | 5 3 6 3 0 | b、黄河船夫曲然后让学生从音乐中去体会什么?下面是师生的一段对话, 生:第一段音乐我仿佛看到了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的动作和沉重的步伐,渐渐向我们走来,只能听到隐约的号子声,同时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第二段音乐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师:请

7、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听到哪些号子?它们起什么作用?生:打夯号子,抬石头号子等。在劳动中起着协作、一起用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答的很好,号子很多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这些都是民歌中的一种,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因此是人们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三、课后给教学效果作过摸底和反馈:1、学生能轻松地吟诵其中的某些篇段,对作品的旋律有乐感的认同。2、学生稍微了解作品的背景认识,经过课堂教学以后,对作品的思想感情有稍深的体味。尤其是伏尔加船

8、夫曲开始主题号子和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的黄河颂。3、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塌实,但是对纤夫拉纤事情的经过和黄河战斗的警号声有表象的认识。四、几点启发:1、音乐作为艺术课程必须具备人文学科的价值,音乐学习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广泛的文化情况中认识欣赏感悟音乐,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类文化的体验。所以在欣赏教学中,从技能性的传授提高到思想文化的层面中,就更能反映素质教育中变专业教育为通才教育的改革思路。 2、作为欣赏课,不仅仅是频繁的视听,也不是教师作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互动课,特别是学生是欣赏活动中的主体人物,听者才是决定作品命运的决定的因素,没有读者的参与,任何

9、优秀的艺术只是堆物质材料而已。因为在理解过程中,渗透着想象和再创造,而这些是需要学生有合理罗惯的语言组织自己的思想。所以在欣赏课中是需要师生对话,必须创设对话平台。3、欣赏政治性题材强的或者时代感明显的音乐作品,可以借助多种课件来加深学生印象,如本课时中的俄罗斯风景,列宾美术作品等,可作直观印象。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音乐作品的对比教学。如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关于纤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边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纤夫在痛苦的行进。”黄河大合唱之前的朗诵“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10、,唱出我们的赞歌。”从而使学生与作品拉近距离,产生感情上的共鸣。4、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营造作品形式分析的学习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形声色并茂,表现艺术手法多样,富于变化的多样性。音乐欣赏课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电子技术,完成听觉、视觉、质感,、想象等多种方式的糅合,容易营造良好的欣赏教育的氛围。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有效的抵制艺术商品化和消极文化现象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需要我们去积极思考和面对。如果我在课堂上提的问题是请同学们说出几首流行歌曲、外国歌星时,他们一定可以列举很多,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感情变化很大的时期,古典音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还不

11、过 “瘾”。而摇滚音乐和言语通俗的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能够表达原始感情,能让学生感到情绪的某种宣泄。其次,青少年羡慕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爱好。现在的歌星、影星的年龄也逐渐小龄化,有些十七、八岁就进入歌坛、影视圈,而唱片公司又十分注重包装,但青少年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弱,可是又十分想做成人能做的事,从而出现很多青少年盲目崇拜模仿“歌星”、“影星”及其演唱的歌曲。再次,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如影视、广播、电声技术等,使音乐的大众化成为现实,纯娱乐的通俗音乐在音乐生活中还是占了优势。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而社会、家庭、各种媒体当为学校美育实施创造优良的环境与氛围,但事实却非如此。而且是恰恰相

12、反的,社会和各种媒体成为学生接触音乐的主要环境,并且这个环境不是一个优良的环境,而是被污染的。那如何来改变这个现状呢,如何让青少年学习国内外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呢?其一、对于流行音乐,我们把它们彻底根除吗?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流行歌曲中也有优秀的作品,如东方之珠、中国娃等,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其二、音乐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它的作用是重大的。因此学校应当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小学的音乐课一般是一星期两节,而中学是一星期一节,到了高中各个学校的音乐课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这使本来就少的时间更少了。6、要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学生生活阅历不深,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古典音乐作品无法沟通和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