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ppt_第1页
第十五讲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ppt_第2页
第十五讲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ppt_第3页
第十五讲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ppt_第4页
第十五讲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副词,一.副词性质及语法功能 思考下列例句中副词的作用: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此皆古之良马也。荀子性恶 二.副词类别 程度副词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请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问题:古汉语中的“颇”有哪两种用法? 范围副词 “但” “仅”,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告子上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 时间副词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战国策赵策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齐侯曰:“余姑剪灭此而朝食”。 左传鞌之战 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项羽本纪 情态副词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孟子滕文公

2、十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史记李将军列传,代词,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代词体系的不同之处: 1古代汉语有两类特殊的代词:无定代词“或”、“莫” 和辅助性代词“者”、“所”。 宋人或得玉。左传襄公十四年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襄公二年 赦之,以劝侍君者。左传鞌之战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曹刿论战 2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 使用了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 3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体系不完备,人称代词 1“台” 例: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尚书说命上) 2 唐代,“他”才发展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六朝时期出现的 “伊”“渠”是第三人称代词。 例:伊必能克蜀。(

3、世说新语雅量) 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三国志吾书赵达传) 3谦称、尊称。如“愚”。 指示代词 此起彼伏、由此及彼、彼此,辅助性代词 1、特点及所作的句法成分 依附性;构成名词性结构,作主语、宾语或判断句谓语。 2“者”与“所”所接词的词性不同,指出下列各句的代词,说明其类别、用法 及意义 乃能从我乎? 若何为生我家?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选择题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是: A形容词 B情态副词 C程度副词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是”是: A判断词 B动词 C形容词D指示代词 (3)年且九

4、十。“且”是: A时间副词 B情态副词 C连词 (4)是非汝所知也。“是”是: A形容词 B指示代词 C判断词,(5)愚以为营中之事,奚以咨之,“愚”是: A谦称 B谦敬副词 C自称代词 (6)若皆罢去归矣!“若”译为: A你们 B如果 C你 (7)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独”译为: A唯独 B独特 C难道 (8)选出“即”用作时间副词的句子 A形即神也。 B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 C即捕得两三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D黎明即起,洒扫庭除。,(9)选出“莫”用作时间副词的句子 A王者莫高于周文。 B君知其一,莫知其二。 C其计秘,世莫得闻。 D晋国,天下莫强焉。 指出下列句中副词的类别

5、及词义 (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家累仅三十口。 (3)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4) 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 (5)郦元之所闻,殆与余同。,介词类别 语法意义 翻译 于(於、乎) 时间、处所或涉及的范围 在、从、到、在中 涉及的对象 向、跟、给、对、对于 比较的对象 比 主动者 被 以 工具、手段 用、拿 连带的人(工具、方式) 率领 条件、依据、标准 凭着、按照、论 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 把 发生的原因和理由 因为、由于 时间、范围 在 因 条件、依据、中介 凭着、趁着、通过 原因、理由 因为、由于,介词类别 语法意义 翻译 为 服务对象 替、给 目的 为了 原因 因为

6、涉及对象 跟、对象 主动者 被 与 动作的服务对象 为、替、给 动作行为的参与者 跟、同 比较对象 跟、跟相比,连词类别 语法意义 翻译 与 表示并列关系 和 表示选择关系 还是、或者、与其 且 同时具有两种属性或存在两种状态 又又 同时进行两项动作行为 一边一边 表示在意思上的进层关系 并且、而且、况且 语义上的进层关系 尚且 语义上的选择关系 还是 虽 表示让步 即使、纵然 然则 承接上文,引起推论 这样,那么,以 前后两项的并列关系 又 两项动作的连续性和时间上先后关系 来或不译 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 来、以便、以致 前项是后项动作的条件、方式 来或不译 前项是后项动作的条件、

7、状态 不译 而 前后两项的并列关系 又或不译 前后两项在时间上的承接或事理上的进层、 又、而且 原因、条件、方式等 就、因而 前后两项在事理上不一致甚至相反 却、可是、但是 表示所言情况是设想的、超乎寻常的、意外的 如果、却 表示时间、状态、方式、条件上的顺接 不译 则 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那么就 两项动作行为或两事时间上相承 就 表示列举或对比相关的情况下,结果不同 就 表示前后两项在事理上的不一致 却、反而 表示假设 如果 表示发现 原来已经,语气词 表达的语气 翻译 也 静态的确认断定语气 不译 矣 告诉别人新情况的叙述语气 了 已 告诉别人新情况 了 限止性的动态叙述语气 了、啦 耳

8、 限止性的叙述语气 罢了或不译 尔 提示性的陈述语气 不译 焉 提示性的陈述语气 不译,语气词 表达的语气 翻译 乎 有疑而问 吗 表示疑问语气 呢 (反问句)表示疑问语气 呢或吗 (祈使、感叹句尾)表示疑问语气 不译 与(欤) 不太强烈的疑问语气 吗、 邪(耶) 甚至是猜测性的委婉疑问语气 呢、吧 哉 强烈的感叹语气 啊 夫 带有惋惜悲伤的感叹语气 啊 兮 在韵文中表示感叹语气 啊,说明下列介词的意义 (1)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 ) 事而作。 (2)夫子为( )胡忧也? (3)利泽施乎( )万物。 (4)刑赏已诺,信乎( )天下矣。 (5)吾与( )徐公孰美。,说明下列连词的意义 (1)侃侃而( )谈 (2)人而( )无信,不知其可。 (3)及诸河,则( )在舟中矣。 (4)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 (5)仓廪实而( )知礼节。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