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989161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5.4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10-18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基于
UGADAMS
汽车
悬架
三维
建模
分析
- 资源描述:
-
喜欢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载后全都有,,请放心下载,原稿可自行编辑修改 【QQ:1304139763 可咨询交流】=====================
喜欢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载后全都有,,请放心下载,原稿可自行编辑修改 【QQ:1304139763 可咨询交流】=====================
喜欢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载后全都有,,请放心下载,原稿可自行编辑修改 【QQ:1304139763 可咨询交流】=====================
- 内容简介:
-
学术论坛( R E S EA RC H F O RU MS卜 文章螭号:1 1 1 0 2 - 4 5 8 1 f 2 0 0 2 0 0 2 7 - 0 5 车辆 架系 孝辆智锈悬窖发展的研宓 中圈分类号:U 4 6 3 , 3 3 0 引言 车辆悬架系统按照系统组成有无控制环节, 可粗略分为被动悬架系统和智能悬架系统 。被动 悬架由不可调节参数的悬槊元件构成;而智能悬 架组成元件中含有可调节参数的悬架部件 ,例如 可调阻尼元件 ( 可控减振器 )或可调弹性 元件 ( 可调空气弹簧或可调油气弹簧) 。智能悬架根据 有无外界能源输人又可以分为半主动悬架和主动 悬架两种 。半主动悬架同主动悬架相比有一个显 著特点,不需要消耗很多的发动机功率,而且悬 架还可以保证 良好的舒适性。 长期以来 ,车辆一直采用被动悬架 ,这种悬 架仅仅是对最优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折衷 设计。这种折衷的设计不具有广泛适应性,如果 车辆的其它参数发生改变,悬架系统的性能也不 再能适用于新的变化 基于被动悬架的上述设计 缺陷,人们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案 ,例如使用非线 性变刚度弹簧、车体高度调节装置等 ,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被动悬 架缺陷。 各国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了智能悬架的研究 】,这种新的悬架系统能使车辆始终处 于最 优或 欢优的减振状态 ,即车辆悬架参数在车辆行驶过 程 中能够根据路况或车况的改变而灵活改变,保 持车辆的最佳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随着控 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先进生产 文献标识码 :C 工艺的应用 ,智能悬架必将成为车辆悬架系统的 发展趋势。 1 汽车智能悬架系统发展现状 主 动悬架 的概 念最早 由美 国的F e d e r s p i e l L 丑 b m6 e 教授在 1 9 5 5 年提 出 但受技术水平和价 格的限釉 ,一直没有形成批量在汽车上应用。 英国莲花公司于8 0 年代开始研究实用型主动 悬架,其初衷是针对降低高速运行时F l 方程式赛 车突出空气升力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 ,车辆 需要使用极硬的悬架,而这种近乎于剐性的悬架 系统给车辆和驾驶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莲花公 司最初的主动悬架使用液压减振器取代了传统的 “ 弹簧+ 减振器”被动悬架。试验证明该主动悬架 在降低车辆垂直振动、俯仰和侧倾上取得了成 功, 提高了车辆的平顺性和稳定性。安装有该公 司改进型主动悬架的F 1 方程式赛车在1 9 8 7 年国际 汽车巡回大奖赛中赢得了两次冠军。这引起了汽 车界的轰动, 一些太的汽车公司纷纷开始实用型 主动悬架技术研究。 美国的福特公司也研制出了一种智能悬架系 统并将其应用于雷鸟轿车上,取得了满意的效 果 ,但是该系统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能耗 0 2 5 k W,整车重量增加2 5 k g ,售价 为5 0 0 0 美元。 该系统虽然达到了预期设计 目标 ,但是其昂贵的 造价使得福特公司只有将其柬之高阁。 意太刺沃尔沃 O L O )公司同莲花公司合 2 7 尿 汽 北 维普资讯 学术论坛 ( R E S E A R C H F O R U MS) 作 的主动悬架系统 ,在其采用增压发动机的7 6 0 型轿车上进行了试验。 日本 的丰田 ( T o y o t a )公司1 9 9 0 年推 出了一 款新车 ( T o y o t a A c t i v e S p o r t s C e l ic a ) ,采用有限 带宽主动悬架系统,但是该系统反应较慢 ,而且 在某些工况下还会影响车辆操纵性;尼桑 ( N i s s a n )公司1 9 9 1 年推 出了一款装有尼桑公 司研制 的全主动悬架的新车无 限Q 4 5 ,该款车同丰 田公司所推出的装有主动悬架的车型相 比,具有 很平缓的乘坐舒适性 ,但是价格昂贵单价高 达5 5 0 0 美元。丰田公司的主动悬架系统因为存有 缺陷,目前 已经停产。 而半主动悬架具有结构简单 、可靠性好、能 耗低 、造价低等优点而备受关 注,具体的代表 有 : M a r g o l i s 等人于1 9 7 5 年演示了开关控制的半 主动悬架 ,它能产生较大的阻尼力 ,这种悬架改 进后在近十年汽车工业界得到应用。 日本尼桑公司研制了一种 “ 声纳”式半主动 悬架 ,它可通过声纳装置预测前方路面信息 ,悬 架减振器有 “ 柔和” 、 “ 适中”和 “ 稳定”3 种选 择状 态。丰田的L E X U S S 4 0 0 G T 型轿车 的减振 器阻尼也有3 种档位可供选择。 M e r c e d e s B e n z 公 司的H u a n g Z h e n 等人研制 的一种可调的液压减振器 ,在筒式减振器的两腔 安装可控液压阀和蓄能器 ,通过电气控制和与主 阀配合,可以提供4 种不同的减振工作性能。 英国的K a k i z a k i S h i n o b u 等人于1 9 9 5 年研制出 一种具有可调节阻尼和诊断系统的液压减振器。 当出现故障时,诊断系统可将减振器 自动转至最 小的阻尼工况。减振器的控制系统 由两个子系统 组成 :第一个子系统接收车身垂直加速度、车速 和转向盘转角信息 ,确定最佳阻尼,并有诊断装 置。第二个子系统根据第一个子系统的数据 ,由 步进电机给滑阀发出控制信号 ,而且也安装诊断 装置。当诊断系统发现故障时,发出信号 ,滑阀 转动到中间位置,为车辆提供固定阻尼。 M a n n e s m a n n 公司和WA B C O 公司为重型车辆 研制 了具有比例液压阀的连续可调阻尼减振器 , 通过调节比例阀的输入电流 ,达到控制阻尼力的 目的 。 2 8 德 国的F o r s t e r A n d r e a s 公司在1 9 9 5 年研制了 可调减振器,其结构特点为 :减振器由带有线圈 架和芯子的电磁阀控制,同时采用空心活塞杆来 减少结构尺寸 ,空心杆局部起导磁体的作用 ,使 装置的磁通量反向闭合。 综上所述 ,在民用车辆领域 ,虽然采用主动 悬架可以有效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提高操纵 稳定性 ,但是 昂贵的价格使其性价 比很低3 1 ,因 此一些大的汽车公司对主动悬架的应用前景不是 很看好。而半主动悬架由于其 良好的减振缓冲性 能,高的性价比,备受业界关注,具有 良好的市 场前景4 1 。 2 汽车智能悬架的设计研究方法 当前,由于仿真技术的强大支持 ,车辆悬架 的设计与研究不再仅仅依靠理论设计 和实验验 证 ,而是结合运用软件仿真、实验室台架试验 、 实车道路试验3 种方法来研究设计悬架。 2 1 仿真研究 对悬架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一直是车辆 动力学研究的热点。车辆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境 动态系统,传统的研究方法一般建立在对系统过 分简化 、假设和局部片面的数学模型基础上 ,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不是很明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 ,使得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成为车辆系统 研究 、设计、生产、试验、鉴定、操作、使用等 方面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手段。 通过仿真计算来设计优化悬架参数,可 以预 先了解悬架的特性 ,同时还可以节省科研经费 , 缩短研制周期。仿真研究将是智能悬架发展必不 可少 的工具 。 2 1 1 动力学仿真研究 运用机械工程的虚拟样机技术对悬架系统进 行动态仿真。这种技术核心是机械系统运动学和 动力学仿真技术 ,同时还包括三维C A D 建模技 术 、有限元分析技术、机电液控制技术 、最优化 技术等。 利用这些新兴技术,可以很快地建立智能悬 架 的虚拟样 机 ,对整车系统 的悬架性能进行研 维普资讯 学术论坛 究 ,值得一提 的是 ,美 国MD I 公 司开发 的A D AMS 软件被广泛 的应用于车辆悬架的设计和仿真四 。 它不但可以建立多体模型,实现刚体或弹性体的 动力学仿真,还具有专用的控制接口,液压系统 接口,为汽车智能悬架的 “ 机电液”联合仿真开 辟了一条捷径 。此外 ,A D A M S 还具有强大的数 据库支持 ( 例如对车辆悬架形式和轮胎等方面的 大量的分析 ) ,这些都为悬架的设计提供了强有 力 的 帮助 。 目前 ,类 似 软 件 还 有S I M P A C K、 V D A S 等 。世界上许多著名 的汽车公 司 ( 例如 A u d i ,B M W,R e n a u l t 等 )都采用这种高精度的 虚拟样机技术进行动力学仿真。 2 1 2 车辆部件结构特性分析研究 在车辆建模过程中,通常将关键部件考虑为 刚体或柔性体进行计算,刚体计算简单 ,但结果 可靠性差 :柔性体计算可以更精确地逼近部件运 动过程中变形和受力。柔性体分析主要是利用有 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和仿真 ,模拟各部件在运动过 程中受到各种恶劣工况时所受外力情况,并分析 其内部的受力状况,以判别其工作是否可靠。这 在分析材料的结构强度时十分有用。例如 :确定 车辆悬架系统的关键部件设计是否合理、所选材 料是否恰 当等 ,就要用到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 , 如A N S Y S 、N A S T R A N、I - D E A S 、MA R C 等 。实 践证明,这些分析软件可以为悬架部件合理设计 提供有力的验算和帮助。 2 1 3 控制仿真软件 主要是M A T R I X和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尤其是 大型数字仿真软件M a t l a b S i m u l i n k 推出后 ,使得 控制仿真更加容易,其强大的接口能力,使得执 行部件和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成为可能。例如 , 在C A D C A M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虚拟样机技术在 结合控制系统仿真后,所构成的 “ 机电液”系统 联合仿真方法的出现,迅速推动车辆智能悬架技 术的向前发展。 2 2 悬架控制算法研究 悬架控制器是智能悬架的核心技术。自从智 能悬架概念产生后 ,各国的科研人员就没有停止 过对悬架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的研究。通常按照 控制对象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复杂程度 , 塞 兰 至 : 一 将控制策略大致分为线性控制模型和非线性控制 模型。在线性控制中将悬架模型理想化为一个线 性系统 ,这是研究悬架控制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 方法 ,而且在实际系统 中得到了应用 ;非线性 控 制中考虑了较多的非线性因素,使得动力学建模 和控制算法的复杂性难以实现。在非线性控制策 略中,近年来随着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在车辆 悬架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研究 ,将各 种智能控制方法引入到悬架控制领域。下面介绍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控制方法。 2 2 1 天棚阻尼控制 天棚阻尼控制是一种线性控制,控制器需要 作动器所产生 的力同汽车簧上质量的速度成正 比。在智能悬架中,采用天棚阻尼控制是比较常 见的控制方法,在半主动悬架中尤其普遍 ,通过 实时调节可控减振器阻尼值实现车辆的最佳振动 控制。性能试验表明,该悬架系统无论是抑制来 自地面的冲击还是抑制车辆的各种操作引起车姿 的变化,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2 2 2 开关控制 开关控制最早用在莲花公司的半主动悬架系 统上,用于控制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 减小系统阻 尼)和改善操纵稳定性 ( 增加系统阻尼) 四 。其基 本思想是尽量保持车体在运动中的平稳状态 ,使 外界干扰对车体运动造成的影响最小 。通过装在 车体的传感器测量车辆运动中车体俯仰和侧倾的 变化,根据测量信号,控制器发出指令,让可控 减振器失去作用 ( O F F ) ,抑制即将引起车体俯 仰 ( 或侧倾)趋势;否则,保持该可控减振器继 续作用 ( O N ) 。 2 2 3 决策控制 由于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和复杂性 ,建立精确 的数学模型十分困难 ,且在运用这些复杂的数学 模型建立控制模型时,存在控制模型复杂、计算 量大、准确性差等缺点。为实现悬架系统的实时 最优,系统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复杂的执行 机构、昂贵的传感设备、时变的作动器、巨大的 功率消耗等,使得整个 系统性价 比差 。相 比之 下,追求车辆所经过某一段路面或一段时间内的 统计最优,效果明显 ,容易实现 ,且实现统计规 律最优比追求实时最优控制花费的代价要小 。故 2 9 乐 汽 维普资讯 学术论坛 ( R E S E AR C H F OR U MS ) 决策控制也经常用于悬架控制系统中。 2 2 4 遗传算法一模糊逻辑控制 此控制方法使用遗传学习算法定义模糊控制 规则。遗传算法使用 “ 适者生存、物竟天择”的 自然进化思想产生解的新种群。该方法的前提是 优良的特性被遗传给下一代。可以根据事先制定 的评价依据 ( 例如悬架动行程 ,俯仰角速度,车 体振动加速度等) ,来确定悬架的参数 ,它 的优 点是不需列写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直接确定 控制参数。 2 2 5 基于L Q G 的模糊控制 将悬架动力学模型简化为线性模型,可建立 简单的控制模型。线性控制问题在控制理论界已 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故大多数悬架控制方法将 悬架动力学模型假设为线性。 基本思想是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用于L Q G ( 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隶属度函数。用L Q G 控 制器代表非线性悬架系统的一些线性模型。仿真 试验和台架试验表明,采用此种控制方案的智能 悬架在改善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上取得了明 显的效果。 2 2 6 预瞄控制 预瞄控制以其预知性 ,显示 了突出的优点。 通过预测传感器 ,提前获知车辆前方路面状况信 息 ,对悬架系统进行提前调节 ,可以实现满足一 定精度的实时控制和最优控制。预瞄控制的关键 技术是安装于车辆前端的预瞄传感器 ( 非接触式 传感器) 。 预瞄传感器可以用在防止车辆碰撞和机 器人车辆中,目前这正是悬架预瞄控制研究的热 点。虽然仿真计算和实车试验都显示预瞄控制可 以显著提高车辆悬架性能,但实际中装有预瞄传 感器的悬架系统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 2 3试验研究 长期 以来 ,实验手段一直是人们认识世界 、 改造世界的最有利的方法 ,在汽车悬架系统的研 究方面,实验方法发挥 了很大的作用。在悬架研 究领域,实验研究分为实验室台架实验和实车道 路实验。 2 3 1 实验室台架试验研究 建立专门的车辆动力学台架实验室 ,用液压 3 0 激振头模拟实际路面输入。在实验室内就可方便 模拟各种实际工况 ,例如悬架参数 、车辆参数或 路面状况等。在车辆实际运行中要改变这些参数 是非常困难的,经济性也不好。根据激振头数量 的多少可将试验平台分为单轮 、半车和整车3 种。 其中单轮台架最简单 ,只需要一个激振头,只能 进行简单的车辆悬架或悬架零部件研究 。相 比之 下整车台架最复杂、造价也最高 ,但其所能进行 的车辆悬架的性能研究是最全面的。 台架试验的 目的有以下3 个 :验证智能悬 架系统硬件及控制器能否正常工作 ;对控制器 控制算法进行微调 ;检验智能悬架系统对整个 车辆系统减振性能的改善程度。 2 3 2 车辆道路试验研究 建立专门的车辆道路试验场 ,例如 ,美国著 名的阿伯丁车辆道路试验场和F t K n o x 武器试验中 心等 ,可以模拟各种路况对车辆底盘系统进行最 全面的研究。我国也建有类似的道路试验。 实车道路试验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车辆悬架 的性能。实车试验可以分析整个悬架部件 ( 包括 执行机构 、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样不 但可为机械部分的设计提供指导 ,还可为悬架控 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检验仿真设 计计算的准确性 ,为将来的动力学建模积累经 验。但是实车试验设计周期长 ,而且经济性差。 试验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考察车辆的乘坐舒适 性。为比较分别装半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车辆悬 架系统的性能 ,需要进行对 比试验 ,主要是测试 车辆在通过标准随机越野路面和特定障碍路面 ( 一定高度的半圆障碍) 时 ,车辆的垂向加速度 、 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等指标 。文献 6 】 提到的实车试验表明,当极限车速限制在车体垂 向振动加速度2 5 g 时,装有半主动悬架的车辆 同只装有被动悬架的车辆相比,平均提高极限车 速1 4 , 最大提升幅度达到了6 8 。 相关试验数据 表明,半主动悬架系统在提高车辆的越障能力和 最高行驶车速上显示了比被动悬架优越的性能。 3 结束语 智能悬架具有平缓柔软的乘坐平顺性 ,能够 I 。一 , 维普资讯 学术论坛( R E S E A R C H F OR U MS ) 大幅度减少加速和转向操纵时车辆姿态的变化 , 并且维持平缓的姿态,可对相应路面和车速进行 最佳车高控制 ,随着工况的变化 自行调节悬架参 数 ,使车辆的减振缓冲达到最优或次优。基于 目 前 国内、外智能悬架的发展状况及其研究方法 , 可以看到: ( 1 )智能悬架的发展已经成为悬架系统的发 展趋势。传统的被动悬架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 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从当前的技 术实际状况来看 ,发展半主动悬架更具技术优势 和市场前景 。 ( 2 )智能悬架的研究方法不再单一。控制技 术、液压技术 以及多刚体动力学等将为其发展奠 定深厚的理论 、技术基础。仿真研究要继续深入 研究 “ 机电液”联合仿真技术 ,同时还要立足于 走仿真设计和实验结合的道路。仿真环节和实验 环节要相辅相成,共同向前发展。 ( 3 )车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发展智能 悬架还要注意多方位联控与总线技术。 目前汽车 各个模块都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如 自动换档 ( A T ) 、A B S A S R,以及发动机的电喷等。总线 技术将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方向。 ( 上接第2 6 页)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 选择政策性措施时 ,应以经济手段即补贴或税收 和政策性激励为主要手段 ,保证农用车排放管理 制度顺利实施 的同时力争较 少的触及农 民的利 益 。 ( 1 )以排放性能衡量燃油退税 比例的政策 。 国家对农业机械用柴油实行退税制 ,退还给农民 的这部分钱款如何切实的返还到农民手中,各地 方政府采取 的方式不尽相同。北京市可 以把车辆 的排放性能作为返还量的衡量指标 ,这样农民为 获得更多的返款必将注意保持车辆的排放性能。 ( 2 )建立更新车辆税收补偿制。新车的技术 水平总是比老旧车高,因此更新车辆后污染物排 放就会减少。在希腊和意大利 ,采取给更新车辆 者以税收补贴的方法予以鼓励 。 总之 ,智能悬架以其高性价比,良好的乘坐 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成为当前车辆悬架系统的发 展趋势。智能悬架的研究要基于计算机技术、控 制理论、液压控制技术以及多体力学等学科的发 展 。 参考文献 【 1 1丁法乾 履带式装甲车辆悬挂系统动力学 【 M 1 北京 :国 防工业 出版社,2 0 0 4 【 2 1 H r o v a t D S u r v e y o f a d v a n c e d s u s p e n s i o n d e v e l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