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智慧促成长_第1页
用爱心和智慧促成长_第2页
用爱心和智慧促成长_第3页
用爱心和智慧促成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爱心和智慧促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领导者,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引领学生成长,哺育学生成长的重任,其劳心费力的艰辛程度不言而喻。然而,要做好一名班主任仅靠一腔热情,大量的时间不一定有好的效果。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项繁琐,艰辛的工作,但更是一门需要智慧和爱心的艺术。 一、换种方式,不轻言放弃。 很多班主任都有面对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的时候,没办法的时候,绝不轻言放弃。有这样一个亲身的体会,班上有一个孩子长期不完成家庭作业,无数次的请家长,苦口婆心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没有效果,面对课任老师的投诉,我这个班主任真的觉得没有办法,快要放弃了,这时我无意中听同事讲自己

2、的孩子不爱吃饭,什么办法都想过了效果都不佳,很是苦恼,结果一次去海南旅游看见椰子壳做的碗,很是漂亮。就给孩子买了一个,没想到孩子不喜欢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听完这个故事我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是看似困难的问题换一种方式不就轻松解决了吗。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同样的道理吗?于是我又尝试不同的方法,最后孩子接受了每天把作业交给我,我给他检查后再交给课任老师的方法,终于把问题解决了,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因换了一种方式。所以很多时候前面看似没有路了,其实换一种方式,另辟蹊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不仅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孩子,还要用不同的方法

3、教育同一个孩子。 面对一张张不同的笑脸,我们应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不同的想法。由于孩子在智力和性格上的差异性,不论多优秀的老师都难以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时同一个孩子也有自己的多面性,也有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因此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还要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同一个学生。 三、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调查了解还原事实真相 做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孩子火急火燎的来告状,谁又打谁了?谁打坏东西了,有些老师往往会怒气冲冲地,劈头盖脸对当事者一顿批评。事后才发现其中另有隐情,并非你想的

4、那样。有时你看到的都不一定是事实真相,何况听到的。这使我想起了一则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的学生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了粥里,便用勺子捞了起来,刚想倒掉,忽然想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于是就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了进来,以为他偷吃,便教训了这个学生。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听来的”作为班主任经常要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果不细心观察,认真的调查了解,听取一面之词,仓促处理,简单粗暴,稍有不慎就会冤枉好人,判下冤假错案。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做为班主任应细心,留心观察。调查了解,还原事实真相。给孩子一个公平,和谐的大家庭。 三

5、学会放手,追求一种不完美的完美 魏书生是全国著名的教育艺术家,而他奉行的诸多教育原则很简单,凡是学生能干的,老师不干,由此推论凡是普通学生能干的班干部不干,凡是小组长能干的,班长不干。班主任主要是组织指导作用,不必事必恭亲,这样做并不是不负责任,懒惰的表现,而是真正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但是我们的班主任因为各种原因,十分追求结果的完美,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板报评比,展板比赛等等活动中,教师生怕孩子做的不好,便包办代替,亲自设计,亲手制作,或者请家长制作,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只是打打下手,甚至做起了旁观者。效果自然是非常好,学校,老师皆大欢喜,然而这些为孩子开张的活动却以老师获取荣誉作为了唯一目标,老

6、师成了活动的主角,孩子们从中有收获吗?其实只要是孩子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结果不那么完美,又何妨呢?对孩子而言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 四、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让我们的教鞭高高的举起,轻轻的落下。 常常想起曾经读过的,魏巍的那一篇我的老师。记得老师的教鞭总是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总是觉得很温馨。的确孩子肯定会犯错,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有时是明知故犯,有时是大意所为,有时是争强好胜,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校园就是犯错和改过的地方,孩子犯了错当然要批评教育,但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承认错误,要给孩子改过的机会,我们的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然而当面对孩子的错误却因为一时心切,把这些抛在了脑后。比如一大早

7、,来到学校,某某孩子又没带家庭作业,不知是真的没带,还是根本就没做,面对这些如果老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大声斥责,或请家长来,或罚站在门外,这些都只能是发泄老师的不满,对于孩子既耽误了上课又让孩子不知所措。我们何不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你会发现今天的他与往常不同,特别的认真。孩子知道用行为来弥补错误,我们又何妨抓住孩子的“小尾巴”不放呢?课后再找孩子谈谈,补上作业,对于孩子这样岂不更好。 记得一次数学课上,看着下面一张张专注的脸,我正为自己的精彩讲解暗暗自喜,突然一个小纸团飞到了我的面前,我的脸一下就红了,怒火一下冲到了脑门。居然在我的课堂上捣乱,我强忍怒火,上完了课。下课后我把全班都留了下来

8、,追查“真凶”,多数孩子都在认真听讲还真没看见是谁扔的,看着一张张紧张甚至惊恐的小脸,我渐渐冷静了下来,从孩子们的表情我知道他们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相信“真凶”也一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许是孩子的一时顽皮所致,这会儿不知有多后悔。然而在这种场合下又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我这样不依不饶的追查下去,有可能浪费时间又没有结果,即使追查出来真凶,又怎样呢?只会让这个孩子无地自容,心里留下阴影。我何不给孩子一个自己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我便对孩子们讲就这样做的坏处对孩子们进行了一番教育,告诉孩子老师知道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了错误,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会改正错误。没有结果的调查就这样结束了。回到家里,我

9、还在想自己今天这样处理究竟对不对,犯错的孩子会不会因为这次侥幸,继续犯错呢?我正在忐忑之时,手机响了。是一条短消息:老师,今天是我扔的纸条,我知道错了,谢谢老师的宽容。看完后我如释重负,虽然至今我都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谁?但我相信我这样做是对的。 作为老师我们不是警察,孩子也不是小偷,做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因为抓住了孩子的短处就沾沾自喜,咄咄逼人,穷追猛打。面对孩子我们应有宽容之情。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孩子天性活泼好动,难免经常违反纪律。面对孩子的错误,老师要有豁达大度,持宽容之心,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老师的宽容能卸去学生的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使其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应急于给予处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想一想,相信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教师的这种豁达大度能使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让我们的教鞭高高的举起轻轻的放下,孩子的天空一定会更蓝。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好发展,教育的前提是必须爱孩子,爱孩子的前提是必须懂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