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妇科病症_第1页
针灸治疗妇科病症_第2页
针灸治疗妇科病症_第3页
针灸治疗妇科病症_第4页
针灸治疗妇科病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学 妇科病证,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病,2,月经不调,3,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或“经期超前”。 月经后期“经迟”“经期错后” 月经先后不定期“经乱”西医学中月经不调多见于排卵性功能型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或肿瘤等相关疾病。,4,病因:房劳多产、饮食伤脾、感受寒邪、情志不畅等。 病位:胞宫,与冲、任二脉及肝、脾、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冲任失调。,5,临床表现,6,临床表现,7,临床表现,8,基本治疗,(1)月经先期治法:清热益气调经。取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关元 三阴交 血海配穴:实热配行间;虚热配太溪;气虚配足三里、脾俞。,9,基本治疗,(2)月经后期治法:温经散寒,补血调经。取任脉及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主穴:气海 三阴交归来配穴:血寒配关元、命门;血虚配足三里、血海;肾虚配肾俞、太 溪;气滞配太冲。,10,基本治疗,(3)月经先后无定期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取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关元 三阴交配穴:肝郁配肝俞、太冲;肾虚配肾俞、太溪。,11,月经不调,关键技术与实践难点,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与应用,论文总结,录其他疗法,皮肤针:在腰椎至尾椎、下腹部任脉、脾经、肝经和腹股沟以及下肢足三阴经循行线轻轻叩刺,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耳针:取肝、脾、肾、子宫、皮质下、内分泌。毫针中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也可用药丸贴压法。,12,闭 经,13,月经不调,关键技术与实践难点,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与应用,论文总结,经闭是指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又中断6个月经周期以上的病证。 西医学中,经闭多见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等功能失调,或者由于甲状腺、肾上腺、消耗性疾病等所致。,14,病因病机:,15,临床表现,主症:女子年逾16周岁尚未初潮或经行又复中断6个月以上。气血虚弱:兼见头晕心悸,纳少肢倦,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脉细。肾气亏虚: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气滞血瘀:兼见心烦易怒,胸胁少腹胀痛或刺痛。舌暗,脉弦涩。寒湿凝滞:兼见形体肥胖,胸满痰多。苔腻,脉滑。,16,基本治疗,17,治疗,加减: 肝肾亏虚加肝俞、太溪补益肝肾、调理冲任; 气血不足加气海、血海、脾俞、足三里健脾养胃以化生气血; 气滞血瘀加太冲、期门、膈俞行气活血、化瘀通经; 寒湿凝滞加命门、大椎温经散寒、祛湿行滞。,18,其他疗法,穴位注射:取肝俞、脾俞、肾俞、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2-3穴,选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每穴0.5-1ml。耳针: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脾、胃、心、神门。每次选35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也可行埋针、药丸贴压法。,19,痛 经,20,月经不调,关键技术与实践难点,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与应用,论文总结,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 西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21,病因病机:,22,临床表现,主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疼痛剧烈,拒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解者为实;疼痛绵绵,柔软喜按,月经色淡、量少者为虚者。气滞血瘀:胀痛或刺痛为主,伴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暗有块,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寒凝血瘀:冷痛为主,得热则减,经量少,色暗,苔白,脉紧。气血虚弱:腹痛下坠,经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脉细。肾气亏虚:绵绵作痛,腰酸,耳鸣,月经量少质稀。舌淡,脉沉细。,23,基本治疗,24,治 疗,加减:寒湿凝滞加灸水道温经止痛;气血瘀滞加合谷、太冲、次髎调气活血;气血不足加血海、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痛;肾气不足可加肾俞、命门补益肾气。,25,其他疗法,贴敷:取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阿是穴。经前或经期用1cm见方的“痛舒宁硬膏”贴敷。每日换l次。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夹脊和下腹部相关腧穴。中度刺激,以皮肤潮红为度。 耳针: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每次选35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也可行埋针、药丸贴压法。,26,崩 漏,27,月经不调,关键技术与实践难点,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与应用,论文总结,女性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突然出血、来势急骤、血量多者为“崩”,又称“崩中”;淋漓下血、来势缓慢、血量少者为“漏”,又称“漏下”。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 西医学中,多见于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28,病因病机,29,临床表现,主症: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长短不定,有时持续数日甚至数1日不等,出血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常伴白带增多、不孕等证候。血热内扰:经血色红质稠,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气滞血瘀:经穴紫暗有块,行经日久又突然崩中漏下。舌紫暗,脉涩。肾阳亏虚:经血色淡质清,腰酸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血不足:经血色淡质稀,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30,基本治疗,31,治 疗,加减: 血热内扰加大敦、行间、期门清泻血中之热; 气滞血痛加合谷、太冲理气化瘀,使血有所归;肾阳亏虚加灸气海、命门温补下元; 气血不足加灸隐白、脾俞、足三里补气摄血、养血调经。,32,其他疗法,(1)皮肤针:取腰骶部督脉、足太阳经,下腹部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下肢部足三阴经。由上向下反复叩刺3遍至局部微微出血。(2)三棱针:取腰骶部督脉或足太阳经上反应点每次选用3-4个点,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数根。每月一次,连续挑刺3次。(3)头针:取额旁3线,头针常规刺法。(4)拔罐:取脾俞、肾俞、十七椎、气海俞,常规拔罐治疗。,33,妊娠 产后病 妇科杂症,34,胎位不正,35,产后腹痛,36,2其他疗法,(1)电针:以子宫、横骨为主穴,配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照海、曲骨、气海穴。每日一次,20次一个疗程(2)穴位注射: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每次选两穴,用维生素B1、B12,每穴1-2ml,隔日一次。,37,子宫脱垂,38,基本治疗:,39,2其他疗法,40,产后缺乳,41,临床表现,1、基本治疗:治则:气血亏虚者补益气血,针灸并用,补法;肝郁气滞者疏肝解郁、通络下乳,只针不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