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解读ppt课件_第1页
化验单解读ppt课件_第2页
化验单解读ppt课件_第3页
化验单解读ppt课件_第4页
化验单解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验单解读,.,2,血常规五分类,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5项。,.,3,红系,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L,女性为350500万/L,新生儿为600700万/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4,白系,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L,新生儿为1500020000/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5,白细胞分为5类,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6,白细胞分为五类,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7,血小板(PLT),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8,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MPV减少可见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与PLT(血小板)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越小。,.,9,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压积(PCT)=MPV/PLT。应该你的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加所致。MPV升高,表示巨核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10,生化系列,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mol/L总胆红素34.2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11,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来源 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约10%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含血红素的蛋白质。血红素经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催化变为胆绿素,胆绿素由胆绿素还原酶还原为胆红素。,.,12,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菌脱氢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每日总量约68473mol)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10%20%)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有很少部分(每日不超过6.8mol)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 。,.,13,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分类,病因发病学分类: (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郁积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14,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生成过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能力,致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特征:(1)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2)皮肤无瘙痒;(3)有脾肿大;(3)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15,肝细胞性黄疸,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致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特征:(1)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2)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3)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4)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5)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6)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6,胆汁郁积性黄疸,肝内胆汁郁积从分子细胞学上是指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减少,以及胆汁流淤滞和浓缩。肝内胆汁郁积或单独出现,或与肝实质损害同时存在,其产生机制颇为复杂。,.,17,特征:(1)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2)皮肤瘙痒显著,常发生于黄疸出现前;(3)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4)尿胆红素阳性,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5)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便显浅灰色或陶土色;(6)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脂蛋白X阳性。,.,18,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综合征: 系因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所致。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肝功能试验正常,红细胞脆性正常,胆囊显形良好,肝活组织检查无异常。Dubin-Johnson综合征: 系因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及其他有机阴离子(吲哚菁绿、X线造影剂)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但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正常。口服胆囊造影剂胆囊常不显影。肝外观呈绿黑色(黑色肝),肝活组织检查见肝细胞内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粒(黑色素或肾上腺素代谢物多聚体)。,.,19,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Rotor综合征 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均有先天性缺陷,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有减低。胆囊造影多显影良好,少数不显影。肝活组织检查正常,肝细胞内无色素颗粒。Crigler-Najjar综合征 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因而血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可并发核黄疸;预后很差。,.,20,白蛋白和球蛋白,白球比指的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和叫做总蛋白;如果总蛋白基本正常,白蛋白明显降低,说明是球蛋白明显升高了,这样也就导致了白球比倒置。白球比倒置常见于严重肝脏损害和M蛋白血症。 在慢性肝病,A/G比值降低是诊断肝硬化的良好指标,但在早期病例检出不够灵敏。作为病程中的观察指标,则比值的降低与病变的发展相当符合。,.,21,胆酶分离,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胆红素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胆红素持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22,肝脏损伤,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