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_第1页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_第2页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_第3页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_第4页
初三化学单元教学分析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三化学第一章教学分析、一、 本章的地位本章的教材带有绪言的性质。本章的目的是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内容,学习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意义,掌握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本章的各节教学中,都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领略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什么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结合实验操作介绍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范。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鉴别和联系。3、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仪器的认识使用和基本操作要求本章的难点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鉴别和联系。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3、建立用实验现象来推测物质性质的思维方式,建立实验探究的思维模式。2三、单元教学建议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时分配 观看影象资料、兴趣实验、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共 1课时实验启示 1、 在白纸上用酚酞写上无色的字,在再纸上喷氢氧化钠溶液,字变成红色。 (此小魔术作为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见面礼,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化学兴趣)2、 加热碳酸氢铵实验现象可以解释书中提出的问题,用实验结论解释某些现象。3、 铁丝的锈蚀实验,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铁丝在空气和水存在的条件小秒 容易发生锈蚀,帮助学生了解发生锈蚀的原因和锈蚀的普遍性,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建议简要说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也离不开化学;分析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常见问题,说明化学能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破除迷信,摆脱愚昧与无知。资料展示和分析: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和简单的实验,说明化学在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大作用。鼓励兴趣的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认识化3学科学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有关问题,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但不要一开始就让实验成为学生的负担。典型例题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 不锈钢 B 青霉素 C 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 指南针 B 青铜器 C 钢铁的冶炼 D 黑火药的发明3.近代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4.材料是 ; 的物质基础.21 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5. 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化学与 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 技术6.假如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化学家,谈谈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哪些?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课时分配 1 课时4教学重点和难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实验探究 “加热火柴头”的趣味实验,想象奇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相继发生,交融在一起,其中又隐含着吩咐的知识。趣味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思考变化的内因与条件,提高学生分析、说明事物的能力。此实验操作难度不大,给学生说明注意点,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做演示实验,更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灼烧葡萄糖、面粉、砂糖的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从最终的生成物中认识到他们都含有相同的元素。设计这类化学实验的目的就在于把想象展示出来,激起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教学建议 用生动和丰富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想象十分生动,有趣,化学研究的对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研究的内容与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影响极大。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化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实用性。重视教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教学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活动认识观察的重要性,体验实验和探究的乐趣,初步学习观察和探究的方法。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善于从学生身边、从血色怀念感感兴趣的事物中取材。下进行化学变化概念的教学中,要重视化学变化中有能量转化观5念的建立;渗透化学变化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观念;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领悟观察、实验对于研究物质变化的重要性。不能只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典型例题1.在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搀和成假奶粉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上蜡美容C.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D.用酱色、水、盐兑制假酱油 2.下列性质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挥发性 B易燃性 C溶解性 D导电性3.1806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投入到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映,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熔化成一个银白色闪亮的小球燃烧消失。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物理性质:1 ;2 ;3 ;4 ;5 。化学性质: 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课时分配 4 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仪器的认识;实验基本操作的熟悉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6教学建议本节书上的内容看似很少,实际上要讲的东西很多:包括一些化学仪器的认识、一些实验基本操作。1、实验仪器的认识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在让学生自己说出仪器的名字,或者是学生之间用相互提问的方式来加强对仪器的认识。2、实验基本操作的讲解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然后再去实验室集中训练。帮助学生认识取用固体或液体试剂、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物质都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要求;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对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3、通过对镁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领会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研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镁条是学生比较生疏的物质,可以告诉学生,镁和铁、铜一样是一种金属,学生自然会把他们加以比较。学生通过对镁条的探究活动,认识镁的一些性质特征,必然会获得认识的提高和升华。这是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体验的基础。镁条的探究实验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教材中两次较大型的“活动与探究” ,通过“铜绿”实验,让学生体会到要做好化学实验,需要学习实验基本操作,需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要遵守实验规则并注意安全。镁条的性质实验重点在探究。7典型例题1.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一般都是易燃的、易爆的、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不能用手 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不得品尝2、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 也不能 更不能 要 。3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 取用。液体一般取 ,固体 。4.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药品(如大理石)用 取。用过的 和 要立即用干净的纸 ,以备下次使用。5液体药品通常放在 里。取用液体药品时,先 , 放在实验桌上,然后拿起试剂瓶,瓶口要 试管口,使液体 地倒入试管中。手拿细口瓶时要注意标签 ,以防止 流下来 。倒完药液要立即 把瓶子 。托盘天平的使用(其精确度为 克)6、称量前,应先 ,再检查 。如果天平平衡,指针应 ,或 87、称量时,称量物放 ,砝码放 。砝码要用 取,加砝码时先 后 ,最后移动 直到天平平衡为止。如果物体与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的质量为 。称量药品时,如果天平不平衡,应增加或减少8、称量结束后,应把砝码 ,把游码 。9、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在 里称量,以防止天平的 受到污染和损坏。称量干燥的不易潮解的固体药品时,必须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 然后把药品放在 上称量。连接仪器装置10、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左手 ,右手拿 ,插入前必须先把插入的一端玻璃管口用 ,然后稍稍用力 。1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左手拿 ,右手拿 ,先把连接的 用 再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 ,再用两手 ,若观察到有 表明装置不漏气。这是利用 的原理。9物质的加热13、酒精灯的灯焰分为 、 、 三个部分。其中 温度最高,温度较低, 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用 加热。14.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 、 、 、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是 、 、 ;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等。能用来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分别是 、 。3、酒精灯是一种常用 工具,酒精灯由 、 、 三部分构成。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低于容积的 ,不能超过容积的 。15、使用酒精灯时,先取下灯帽 放在桌面上,熄灭酒精灯时,应先用 盖灭,不能16、给使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一般试管应固定在 上,且试管口略 ,铁夹应夹在 ,药品应在试管 部。加热前还必须先对试管进行 ,后再对准 加热。17、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一般用 夹持,应夹在 ,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液体时,仍然10也需进行 ,加热时必须与桌面倾斜一定的角度(约 角) 。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初中化学教学分析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一、本章地位前一章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四种物质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它也是迈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步。从本章开始,学生真正接触到比较具体的宏观化学物质,为下一章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铺垫。二、本章重点、难点重点(1)空气的组成(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11(4)水的组成、净化难点(1)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图 23 “捕捉”空气实验实验有关的系列问题。(2)初次接触纯净物、混合物,举例说明时可能混淆物质、物体两个概念。(3)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注意事项。(4)知道有些天然水是硬水,和肥皂作用有白色垢状物生成,了解硬水对生产、生活有影响。(5)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6)学习物质有关知识的基本思路(物质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主要制法污染及防治)和方法。三、建议课时数第一节 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 课时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2 课时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2 课时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1 课时整理与归纳、全章复习 1 课时四、单元教学建议1 “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建议:(1)第一课时:探究空气的成分,重点是与“空气中氧气含量12的测定” 、图 23 “捕捉”空气实验实验有关的系列问题。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2)第二课时:氮气和稀有气体、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通过空气成分的发现,加强化学史的教学,认识化学发展历程,科学创造发明的艰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了解空气严重污染现状,清醒地意识到人类生存空间存在的危机,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探寻防治措施,改善环境,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培养“实践认识实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如: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3)典型例题:例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占 ,氧气占 ,稀有气体占 ,二氧化碳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和 。【解析】通过“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的观察和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按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例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 。洁净的空气 氮气 矿泉水 二氧化碳 白酒 13碳酸氢铵【解析】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掌握物质的分类依据,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 “洁净的空气”指未受污染的空气,但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不同物质组成的,所以它是混合物。 “矿泉水”中除水外还有许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它们都是混合物。氮气、二氧化碳、碳酸氢铵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是纯净物。例题 3.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解析】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 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14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 1/5,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针对此实验可以展开如下拓展。对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2.“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建议(1)第一课时: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并通过氧气与木炭、铁丝、石蜡等物质反应的实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氧气的用途。(2)第二课时: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原料、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检验和验满方法等。(3)典型例题:例 1.有三个集气瓶,分别充满空气、氮气和氧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 此题为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原则是:步骤要简单,操作要方便,现象要明显。此题可根据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而氮气却不能支持燃烧加以鉴别。回答时注意结论用“原来的气体是”答: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集气瓶中原来装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则原来装的是氧气,而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集气瓶中原来装的是氮气。注意不要用带火星的木条,因为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氮气中均会熄灭,就难以鉴别空气和氮气。15例题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六步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熄灭酒精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A、 B、 C、 D、 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中,开始时一定要先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答案为 C。3“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建议(1)第一课时重点:两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有三种状态,固态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循环中的作用(2)第二课时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16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验满二氧化碳。学会选择气体制取装置,学会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例 1、从上述实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结论?【分析】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原因:1、熄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2、自下而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因,不但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还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答案: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二氧化碳 的密度大于空气。例 2、如下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 CO2 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17_;_。(2)甲同学要用 KMnO4 固体制取 O2,应选用上图中的装置_(填编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当 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先_,后_。(3)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 B 装置中反应,制取 CO2 并检验其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填序号) 。A产生的 CO2 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B. 产生的 CO2 与水反应生成 H2CO3 使石蕊试液变红C. 挥发出的 HCl 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4)丙同学用 C 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 ,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_。【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成功与否,除了能根据反应原理选择装置外,还要掌握正确的规范操作步骤。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导管的取出与熄灭酒精灯的顺序非常重要。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的温度降低,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水槽中水可能会倒流至试管,造成试管炸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当用浓盐酸时,产生的 CO2 气体中一定含18有 HCl 气体,当将它们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CO 2 与水反应:CO2+H2O=H2CO3,而 HCl 溶于 H2O 生成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猜测 C 装置产生的气体时不要离开题意,并联系 O2 和CO2 的制法和性质。考虑氧气的阻燃性以及 CO2+Ca(OH)2=CaCO3 +H2O答案:(1) 烧杯 锥形瓶(2)A 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3)B、C(4)CO 2 或 O2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或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4 “自然界中的水 ”的教学建议:(1)课时重点: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上得到的是氧气,负极上得到的是氢气。纯净的空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软水和硬水的区分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天然水中含有某些杂质,可使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使水净化。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水污染和水紧缺是当代的重要问题,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是十分重要的。(2)典型例题:例题 1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在正确的是-( )A、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纯净水19B、地球上总水量很大,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水的密度位 1g/cm3D、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分析 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不能说无色透明的水就是纯净的水,因为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有不少物质溶于水后并不改变水的颜色与透明度,例如食盐水、澄清石灰水等等,而且有些有毒物质溶于水后也仍是无色透明的,所以不能说无色透明的水就是纯净的水。A 选项错误。虽然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不富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 1/100,我们应该节约用水,B 选项错。水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只有 4时,水的密度才为 1g/cm3,所以选项 C 也是不正确的。冰为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存在一种物质由水分子构成的水,D 选项正确。答案 D 例题 2 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不任意排放工业“三废”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防止形成酸雨A、 B、 C、 D、分析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和生活污水不任意排放,是防止水污染的正确措施;化肥和农药必须合理使用,而并非禁止使用;空20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还会造成土壤污染等;至于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无意义且不现实。答案:B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分析一、本章的地位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也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随着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不同物质为什么具有不同的性质,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学生会产生各种疑问,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本章将带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走入奇妙无比的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用微观粒子的观念去解释宏观现象,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前两章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灵活、方便使用化学用语,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做好准备,为后续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燃料、金属以及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空隙。2、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学会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11、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2、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1、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能根据单质、化合物、纯净物进行简单的分类。3、了解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1、能正确书写化学式,知道化学式的含义,并能进行命名。2、能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培养定量处理事物的能力。三、阶段教学建议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课时分配】2 课时【实验启示】(1)通过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多次稀释的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2)探究钟罩内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微粒在不断运动;通过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体积变小;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的事实,让学生感知微粒之间有空隙。【本节教学建议】第 1 课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建议用多媒体展示绚丽多姿的各种物质(或实物展示) ,如:铜、铝、胆矾、石墨、金刚石、冰糖、汞、干冰等物质,启发学生探究物质的结构。学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稀释溶液,便于操作,现象明显补充学生实验:无色溶液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补充演示实验:加热,使固体碘升华;致冷,使碘蒸气凝集。22然后,通过交流实验现象,感受、想象、解释现象,建立微粒的观念。最后,讨论,P58 页联想与启示中的问题。第 2 课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第 58 页的活动探究中的实验 1:1-2 分钟后,现象明显。 (建议由4 人一组来完成,因为浓氨水的挥发性很强,同时做实验时,刺激性气味太浓。 )实验 2:在酚酞溶液中可加入稀氨水,减少浓氨水的挥发。可以补充学生实验:品红扩散。第 59 页的活动探究:做学生分组实验时,可以用 50mL 水和 50mL酒精混合。 (也可改为 5mL 水和 5mL 酒精混合,现象同样明显。 )【典型例题】例 1、 (08 年三明)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 。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A、 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体积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例 2、由微粒构成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三态变化,物质发生三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微粒总是不断地运动着的例 3、在两个相同的茶杯里分别注入同体积的凉开水,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 ,另一杯子里加一小匙白醋,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发现放蜂蜜的杯子里的水基本不甜,放白醋的杯子里的水很酸,这说明 分子的运动速度比 23分子运动速度快。已知酸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蜂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运动速度就 。如右图所示的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和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则白烟较多之处应是 处(填 A、B、C)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时分配】3 课时【本节教学建议】第 1 课时,分子、原子内容比较抽象,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行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者用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展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金刚石、氯化钠的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分子、原子、离子的真实存在。第 2 课时,原子的构成、离子P65 联想与启示,由汤姆生发现电子和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教师可以先介绍有关物理知识,如运动的带电微粒(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偏转情况(左手定则) ,再让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原子的中含有三种微粒从而的得出原子的构成情况。在展示几个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加深印象。离子的形成过程建议教师用比喻的手法将电子得失比喻成人的婚嫁,学生会在非常开心和愉快的情况之下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实际共用电子对的形成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也可用电子式图示得方法介绍电子对的形成过程来帮助学生想象和理解。第 3 课时,原子的质量建议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过程由学生一步一步演算出来,这更利于学生理解, 如 m(碳)=1.993X10 -26Kg, m(氧)=2.657X10-26Kg, m(碳)/12=1.993X10 -26Kg/12= 1.66X10-27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X10 -26Kg/1.66X10-27Kg=16。 再求一下钠、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巩固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B A C甲 乙24【典型例题】例 1、 (08 年苏州)在 H2O、OH 一 、H、H + 四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AOH 一 BH CH 2O DH +例 2、 (08 年盐城)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DCO 2和 CO 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例3、下图是电解水中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水分解的过程反映了哪些有关物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或结论?至少写出四条,并与同学们交流。(1) ;(2) ;(3) ;(4)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课时分配】2 课时【本节教学建议】25第 1 课时,元素与元素符号让学生先收集资料,将知道的元素、含该元素的物质、该元素的作用,填入第 70 页表 3-2 中,大家相互交流。然后,引出元素的概念,注意讨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符号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出现多次,故学生不陌生,但元素符号的含义要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如:H、2H 的含义。另外,离子符号的书写学生有一定困难,建议降低难度:初接触时只写一些简单离子符号,不要求一步到位,教复杂的离子符号可在以后教学中遇到时再教给学生。判断纯净物、混合物有些学生尚不熟练,再加上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学生会有困难,建议多加练习巩固。第 2 课时,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建议由学生查找资料,相互交流,教师作一些指导补充。也可以增加一些录像片段的播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增加学习的热情。【典型例题】例 1、 (08 年汕头)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 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无法确定例 2、 (08 年烟台)20 世纪 20 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 4 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 O4分子中含有 2 个 O2分子(C)O4和 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 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例 3、 (08 年南京)现有 液态氧;铁锈;食盐水;小苏打;氢氧化钾;I石油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26】 A化合物 B纯净物 C单 质 D混合物例 4、 (08 年揭阳) 下列符号:2N、N 2 、H 2O 、2CO、SO 2 中,数字“2”的意义能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A2 个 B1 个 C 4 个 D 5 个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课时分配】3 课时【本节教学建议】第 1 课时,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化合价化学式在前面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多次,难点是化合价的引出。建议:淡化化合价的概念,重点应在指导学生记忆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上。第 2 课时,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命名建议:先写出一些化学式,标上化合价,让学生讨论探究书写化学式的规律,得到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和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然后,由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练习书写化学式,反馈矫正,练习巩固。第 3 课时,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通过示范、模仿、矫正、变式训练,让学生熟练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建议:注意有效数字,难度不能太大。【典型例题】例 1、 (08 年重庆)今年 5 月 12 日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 9 个原子构成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27例 2、 (08 年揭阳)现有 四氧化三铁, 空气, 铁粉,高锰酸钾, 液态氧, 水, 氯化钙,海水 等物质,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例 3、 (08 年无锡)天然水中含有的部分杂质如下表所示:溶 解 物 质 悬浮物质主要气体 主要离子 生物生成物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钙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镁离子NH4+、NO 2 、HPO42 、Fe 3+、H2PO4 等细菌、藻类及原生物、泥沙、黏土等请根据上表内容回答:写出“主要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_、_;写出“主要离子”中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的符号_、_;写出由“生物生成物”中的离子组成的硫酸二氢铵的化学式_。例 4、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 4HCO3)的企业,作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根据相关信息计算:碳酸氢铵 NH4HCO3中氮、氢、氧、碳四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