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农业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农业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农业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农业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关键词】农业法 概念 调整对象 基本属性 基本特征 基 本原则 农业法学已成为一门法学学科。本文主要对农业 法调整对象、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若干理论 问题作一深入研究。 一、农业法的概念 农业法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法,是指调整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所 发生的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不 仅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等农业法主体从事农业和农 村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国家领导、组织、协调 和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 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狭义的农业法,是指 1993 年 7 月 2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XX 年 12 月 28 日经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不仅是指导和 统帅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法律,而且也是制定各项 具体农业法律的直接法律依据。据统计,1979 年以来,我 国已制定和颁布了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 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水法、水 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防沙治 沙法、森林法、渔业法、草原法、种子 法、动物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进出境 动植物检疫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环境保护法 、乡镇企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税条 例等 20 多部农业法律、50 多部农业行政法规以及农业部 制定的 460 多部部门规章,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 颁布了许多农业地方性法规和农业地方性规章,可以说农 业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研究的农业法是指广义的农业法。 二、农业法的调整对象 传统大陆法学理论是按照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来划分 法律部门的。法律部门划分的最基本的标志,是法律规范 所调整的对象,调整同一类性质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结合 成一组,即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一理论在划分、 规范法律部门方面起过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至今我们仍 然应主要坚持以社会关系作为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标准。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现代市民社会,平权的民事关系 与非平权的管理关系以及隶属性的行政关系日益交融、难 以分辩;同一类性质社会关系已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立 体化和复杂化特征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呈现出一个法 律部门不一定就只能调整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关系也 不一定就只能由一个法律部门来调整,即一个法律部门也 可能调整有着内在统一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关系 或一种社会关系也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部门从不 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调整。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 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已成为一个具有 多元化、立体化和复杂化特点与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 时,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的特点之决定,目前一个法律部 门无法调整全部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而应由目前的民 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从不同角度、不同手段、 不同方法进行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综合性调整。 笔者认为,农业法的调整对象应是特定农业和农村经 济关系。“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这个词是农业法 概念中起决定性的重要词语,含义是:农业法不是调整所 有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也不是调整非农业和农村经济 关系,而只是调整特定或重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即 部分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它是有一定范围的。我国农业 法调整对象的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它包括以下四类: 1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民事关系。它指的是平等 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自然人和 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财 产关系。所谓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流通、分配和 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农业和农村 经济活动中的民事关系,如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农 村土地承包关系、土地租赁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关 系、农业社会化服务关系、农业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和转 让关系、乡镇企业联营和合伙关系、农业技术开发和转让 与咨询和服务关系等等。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民事关 系具有民事关系的特点:(1) 民事关系为横向方面社会关 系;(2)民事关系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3)自愿、公平、 互利、协商达成这类关系;(4)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一 般应是对等的,即等价有偿的;当事人可以相对自由地处 分自己的权益。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民事关系具有自 身的特点:(1) 这类民事关系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形 成的;(2) 这类民事关系的当事人中至少一方为农业法主 体;(3) 这类民事关系只包括财产关系,具有一定经济内 容的民事关系,不包括人身关系,民法中的民事关系包括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4) 这类民事关系主要由农业民事 法律规范加以保护。 2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它是指农业行 政主体在依法行使农业行政职权时,与相对主体在农业和 农村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农业行政主体产生 行政职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农业 法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统一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做好发展农业和为发 展农业服务的各项工作。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 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级农业行政主 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 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的林业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 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为农业生产经 营服务的工作”;又如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 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 的行政工作 ”等等。二是行政授权。如村民委员会在某些 行政管理方面,因法律法规授权而成为行政主体,如村 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 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 。有的是一个行政主体依法把自己行政职权的部分或全部 赋予给另一个组织,从而使后一个组织能以自己的名义行 使行政职权。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如通过 核发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制剂许可证、 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植物检疫证书、兽医卫生合格证、畜 禽产品检疫证明、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等形 成这类关系,还可以通过进口饲料许可、农药登记许可等 发生这类关系;等等。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行政关系 具有行政关系的特点:在行政关系中,必须有一方是行政 主体;行政关系具有隶属性,即纵向的命令与服从;当事 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不能自由处分;行政主 体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行政 主体享有优益权,并有处理行政争议的权力。农业和农村 经济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农业行政法律 关系中,必须有一方是农业行政主体;这类行政关系在农 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农业行政主体依行政职权在 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发生的这类行政关系,即农业行政经 济关系或具有一定经济内容的行政关系,不涉及政治、公 安、民政、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行政关系;(4) 这类行政 关系主要由农业行政法律规范加以保护。 3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管理关系。它是国家 经济管理机关在实施国家管理农业经济职权时发生的与农 业生产经营组织等组织和农民在组织、管理、调控、监督 中产生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内部的纵向方面社会关系。 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管理关系包括四类:第一类 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管理关系,它是国家对农业生产 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农业生产流通直接有关的部门进行 集中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的关系。第二类国家机 关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 第三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内部的经济管理关系。第四类农 业经济监督检查关系,这主要是指国家通过财政、银行、 审计、统计、会计、海关、税务、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等 依照农业经济法律、法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检查而形成的关系等。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管理 关系具有经济管理关系的特点:(1) 这类经济管理关系, 为纵向方面社会关系;这类经济管理关系是不对称经济关 系;(3) 这类经济管理关系,具有指挥和服从、领导和被 领导的隶属性质,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地位是非平权的;这 类经济管理关系,以“社会整体利益” 为本位;这类经济 管理关系中,经济职权不可随意转让、放弃和抛弃,即行 使经济职权,对于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来说,既是权利也是 义务。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管理关系具有自身的 特点:这类经济管理关系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形成的; (2) 这类经济管理关系的当事人中至少一方为农业法主体; 这类经济管理关系是国家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农业和 农村经济采用的重要形式;这类经济管理关系主要由农业 经济法律规范加以保护。 4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其他经济关系。如农业环 境保护关系,农村劳动关系, 农村社会保障关系等。农业和 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其他经济关系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类其 他经济关系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形成的;(2) 这类其 他经济关系的当事人中至少一方为农业法主体;这类其他 经济关系主要由其他农业法律规范加以保护。 三、农业法的基本属性 农业法以调整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为对象,而民 法、行政法和经济法也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 显然,农业法与民法、行政法、经济法这三个法律部门联 系最为密切。 农业法的民法属性 民法是指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总称。民法的内容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格权、 亲属、继承六大部分。民法其性质:为权利法,为私法, 为实体法,为平等者的法律,为人法,任意性规范为主。 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包括: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意思 自治原则,公平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 利不得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农业法调整对象特定农 业和农村经济关系之具体类型之一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活 动中的民事关系”也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一部分,如农业 法中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已成为民 法中物权之重要内容;又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六 条“关于承包合同违约责任”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 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再如农业知 识产权的使用许可与转让应遵循民法中知识产权法的基本 原则;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民事关系越来越多,理所当然这 类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民事关系受民法调整,必须遵 循民法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农业法中的民事法律规范充分 体现民法属性 农业法的行政法属性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 进行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 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行政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中 国行政法的主要内容:有关行政主体的法律规范;有关行 政行为的法律规范;有关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有关行政 违法和行政责任的法律规范;有关行政救济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既调整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又规范公安、民 政、军事、外交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行政合法性 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两条。国家法律赋予农业行政管理 机关依法享有行政职权;农业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职权在农 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实施的是行政行为。显然,农业行政 管理机关在行政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时,必须依据行 政法原理和行政法律规范,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对此, 农业法第 87 条第 2 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规划、指 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职责,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可见,农业行政管理机关依行政职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 领域发生的各种行政关系,从行政的角度来看是具有一定 经济内容的行政关系;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是具有行政因素 的经济关系。但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都具有行政隶属性 质,一方下达指令、命令,一方必须服从,遵照执行。显 然,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行政关系应属行政法调整内 容之一,必须遵循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才能使农业行政管 理机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因此,农业法中的行政法律规 范充分体现行政法属性 农业法的经济法属性 经济法是调整以社会整体利益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组 织、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经济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目前,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已得到法学界 和其他理论界以及社会实践的共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 括: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原则;经济组织本体利益和充分 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经济治理权和经济 自治权相结合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则; 经济上的公平与公正原则;不得滥用经济权利的原则。经 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反垄断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划法、统计法、产业政策法、计量 和标准化法、银行法、价格法、自然资源法、财政法、会 计法、审计法、税法、合作社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国家 投资法、国家采购法、产业结构调节法、对外贸易管理法 等等。农业法主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管理 关系,目前,国家颁布的农业法律中,主要是农业经济管 理法律,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渔业法、 草原法、动物防疫法、水法、水土保持法 、防洪法、农业税条例等。因此,农业法中的经 济管理法律规范充分体现经济法属性 四、农业法的特征 1农业法其管理手段特征。农业法作为管理农业和农 村经济的一种手段,与其他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手段相 比较,有它自身的特片,即具有以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的那 些共有的特征。概括地说,农业法在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 时的主要特征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具有高度的权 威和普遍的约束力;以明确的、具体的而又稳定的法律规 范形式,规定了人们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和义 务关系;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贯彻实施;能建立和维护 稳定和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以保证其他各项 管理手段的正常运转而发挥各自的作用。 2农业法其法律属性特征。即农业法其法律属性兼有 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多元性。农业法以调整特定农业和 农村经济关系为对象,在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中,农 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民事关系由民法调整,民法属私法 领域;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行政关系由行政法调整, 行政法属公法领域;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管理关 系由经济法调整,经济法属社会法领域。从涉及经济关系 中的调整对象上看,私法的调整对象为平权性质的平等经 济关系;公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性质的不平等经济关系; 社会法的调整对象是管理性质的不对称经济关系。显然, 农业法其法律属性具有多元性。 3农业法其调整原则特征。即农业法其调整原则的多 元性。从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的上述三元法律结构来 看,公法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主要 坚持“依法行政”原则;私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农业和农 村经济关系,“意思自治”为其原则;社会法调整表面平 等、实质不平等的不对称关系,为矫正不对称关系的内在 利益失衡,“倾斜保护”原则应运而生。 4农业法其调整方法特征。即农业法其调整方法上的 多元性。私法主要依靠任意性规范进行调整;公法主要依 靠强制性规范进行调整;社会法以强制性与任意性规范的 结合为特点。 5农业法其调整目的特征。即农业法其调整目的的多 性。私法主要调整目的是保护“私人利益”;公法主要调 整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社会法主要调整目的是保护 “社会整体利益”。 从上述农业法的特征来看,农业法调整对象的特定农 业和农村经济关系的多元化、复杂化,应由多个法律部门 共同调整,因此,农业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 五、农业法基本原则 农业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所谓农业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农村法制建 设之中的总的指导思想和为农业法所确认或体现的根本法 律准则。这一概念蕴涵下列要义:其一、农业法基本原则 对整个农村法制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它既是农业立法的原 则,又是执行法律、进行法制治理和处理法制问题的根本 准绳,即它是包括农业的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在内的 整个农业法制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其二, 农业法基本原则本身具有规范作用,任何农业生产经营组 织和农业劳动者以及其它农业法主体在进行农业和农村经 济活动中,司法机关和仲裁机关在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纠 纷中,农村经济管理机关在监督、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 活动中,都必须以农业法基本原则为根本依据,严格遵守, 否则,即构成对农业法律法规的违反,应追究法律责任。 确立农业法基本原则的依据 确立我国农业法基本原则的依据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的内容:(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确立农业法基本 原则的重要理论依据; (2)宪法规定的经济制度是确立农 业法基本原则的根本法律依据; (3)农业基本政策是确立 农业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政策依据; (4)农业法颁布实 施为确立农业法基本原则指明了基本方向;(5)农村改革和 实践的成功经验是确立农业法基本原则的现实客观依据。 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与对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实行保护的原则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社会经济发 展的母体产业。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不意味着其基础 本身是天然牢固的。恰恰相反,农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 它是一个典型的风险型产业、天生的弱质产业:(1)农业的 自然风险无时不在;(2)农业的市场风险也很大;(3)农村 政策风险经常出现;(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共 享性和见效慢的特点;(5)农业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 (6)农业生产的调整周期长且生产有刚性;(7)农业生产分 散性,特别是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生产 成本和流通成本都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也处于不利 的地位;(8)农民的无组织性,使得农业和农民缺乏自我保 护的能力;(9)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 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工 农业发展速度比例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以及农业 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 来严重障碍。农业的上述特性的综合作用的直接结果,正 如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的那样:“农业无论在 产品市场的竞争中,还是在经济资源的竞争中,常常处于 软弱和不利的地位。因此,农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是需 要加以保护的产业”。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也指出: “经济建设,必须始终把农业真正摆在首位,切不可农业 状况一有好转,就忽视和削弱农业的基础地位”。 2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保障农业和农村 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原则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一种法制经济或法治经济, 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资格需要由法律 来确立;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需要由法律规范来界定;市 场运行的规则需要靠法律来构筑;市场竞争的公平开展需 要由法律来保障;市场主体的财产权需要由法律来维护; 市场主体之间的各种农业和农村经济纠纷和各种违法犯罪 行为需要由法律定分止争;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靠法律来 建构。因此,国家除制定农业法外,还需要尽快制定 配套健全的农业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行必严,违法必究”。否则,没有法律的引导、规范和 制约,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有序运行,农业和农 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无法律环境的切实保证。 3调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发展商品经济 积极性与尊重他们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的 原则 实践已反复证明,农业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问题的决定,把调动亿万农 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作为制订一切农村经济政策的根本出 发点,是完全正确的。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自经营自主 权和物质利益两个方面,而农民的物质利益又是同生产经 营自主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即不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也 就是损害农民的物质利益;同样,不保护和承认农民的合 法财产权,也就是削弱农民的自主权,其结果必须会挫伤 和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江泽民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农民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使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 这也是对农村法制建设的具体要求。同时,在现阶段,尊 重和保护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经营自 主权和物质利益也尤为重要,农业法第七条第一款规 定:“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 法财产不受侵犯”。 4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原则 农业生命的对象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经济再生 产过程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这是农业生 产区别于工业和其他生产部门的根本特点,而农业生产的 这一根本特点,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表明,它要求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时, 不仅需要遵守经济规律,而且同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因 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 指出:“我们对农业的领导,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同时,农业是一种资源 型产业,它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比工业 要大得多,珍惜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大力提高资源 利用率,搞好资源保护,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和农 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统筹规划国土资源 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 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5坚持从农业、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分类指导发展农业的原则 我国农业,除具有一般的季节性、地域性、分散性、 周期性、连续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外,还有我国自身的一 切特点,诸如人多耕地和林地少,农业资源分布不均匀且 地域差异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 脆弱,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农民的文化落后、技术缺 乏,农业生产能力还处在不高、不稳、不平衡状态,自然 灾害频繁且抗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