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俭分类思想探源_第1页
王俭分类思想探源_第2页
王俭分类思想探源_第3页
王俭分类思想探源_第4页
王俭分类思想探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王俭分类思想探源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目 录学家、时任秘书监丞的王俭,在编制 官修目录元徽元年四部书目时看到 四分体例在反映当时图书发展情况时的 不足,又深深体会官修目录的弊端,继 承刘歆七略的优良传统,以七分法 著录图书,编成七志 。开创了私家 目录的先河,掀起了一股书目分类体系 回归“七分”的潮流。 中国论文网 /4/view-12690206.htm 关键词 中国古典目录学;分类 思想;探源;王俭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思 想活跃,学术纷争。表现在图书分类体 系上,出现了四分与七分同时并存,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驾齐驱的局面。四分法由魏郑默的中 经首创,西晋荀勖的中经新薄沿 用之,到了东晋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 目 ,经、史、子、集四分体系基本形 成, “秘阁以为永制 ”。自此以后,四部 分类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到了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成了四分法的 集大成者。四分法从它的产生开始起, 就得到了封建王朝的重视,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许多官修目录,都是按照四分法 来编的。然而,就在当时四分法的官修 目录林立之际,却出现了一些以七分法 为体系的私家目录,如七志 、 七录 等,其中,尤以王俭七志为首创。 一、南齐著名目录学家王俭与 七志 王俭,南齐著名经学家、史学家、 文学家和目录学家。据南齐书王俭 传记载:“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县)人也,专心笃学,手 不释卷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 解褐秘书郎,太子舍人,超迁秘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丞。上表求校坟籍,依七略撰七 志四十卷,上表献之,表辞甚典。又 撰定元徽四部书目 。时大典将 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 俭齐台建,迁右仆射,领吏部,时 年二十八。明年,转左仆射,领选 如故。上崩,遗诏以俭为侍中、尚 书令、镇军将军。其年疾,上亲临 视。薨,年三十八。 ”1 从南齐书王俭传记载可以 推考出,王俭生于刘宋元嘉二十八年 (公元 451 年) ,卒于齐永明七年(公 元 489 年) 。王俭才华横溢,少好礼 学,尤善于治春秋学,一生勤于笔 耕,所撰诗、文不少,死后经人结集为 六十卷,惜其诗、文散佚甚夥,今仅存 诗八首,存文五十多篇。其诗歌多为侍 宴酬赠感时之作,其中春诗颇得后 人好评。王俭更主要的成就是在目录学 方面,他曾依七略撰七志 ,又 撰有元徽元年四部书目 ,此二书对 当时及后世的影响都较大;尤其是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志 ,甚至对后来目录学著作的写作体 例和典籍的分类都有重要的影响。 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属官方目 录,元徽元年(472 年) ,王俭 22 岁, 时任秘书监丞,按照皇帝旨意“校坟籍” , 根据秘书监的藏书编成,此书久佚,据 史籍记载,全目按“ 四分法 ”编次,共四 卷,共收书二千二十帙,一万五千七百 零四卷。2自东晋李充的定下经、史、 子、集四分法的部次, “秘阁以为永制度 ” 。王俭的元徽元年四部书目也是依 此城规。而真正奠定王俭在目录学上地 位的是他的七志 。 七志开私人撰书目之先河, 是王俭依据刘歆七略之体编成。 七志的体制在分类上是有意改变魏 晋以来的四分法,而要上承七略的 遗规,所以任 在王文宪集序中曾 说:“元徽初,迁秘书丞,于是采公曾 之中经 ,刊弘度之四部,依刘歆 七略 ,更撰七志 。 ”3据南史 王俭传 , 七志共 40 卷。 隋书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籍志序记载:“ 俭又别撰 七志: 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 传;二曰诸子志,纪古今诸子;三曰文 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 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艺志, 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 其道、佛附见,合九条,然不述作者之 意,但于书名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 篇条例,编乎首卷之中。 ”4七志并 非“七分”,加上佛、道附见实为九部。 二、王俭分类思想的缘源 那么,王俭在当时以四分法为分 类体系的书目林立的情况下,为什么要 用七分法来编撰颇有影响的七志呢? 笔者认为,王俭用七分法编制 七志 ,非一时冲动,故弄玄虚,而 是根据当时图书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 经过编撰四部书目的实践,体会到四分 法之不足后,才决定的。 (一)首先,四部分类体系由于 刚刚产生,有很大的不足,不能充分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映当时的图书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其 不足表现在: 1.四部分类体系吴特定类名,唯 以甲、乙、丙、丁为序,且无确切含义, 部类之下的类目也不完善、科学,因此, 在当时来讲,是很不完善的分类体系。 2.在内容上,荀勖的中经新薄 , 正如隋志所说的那样“但录题及言, 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5,到了李 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 ,更是“总没众 篇之名,但以甲乙为次。 ”6当时的其他 四部书目,也都编制粗陋,无大小序及 提要, “博览之士,疾其浑漫” 。7 3.我们知道,四分体系虽然成于 李充的晋元帝四部书目 ,但是它与 荀勖的中经新薄的差别,只是史部 与子部互换了位置。应该说,当时的官 修目录基本上是沿着中经新薄的体 例来编制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以 荀勖的中经新薄为代表的四分体例 在反映当时图书发展情况时的不足。 中经新薄同七略的主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差别是:将史书单独列为一部,并 七略的兵书、术数、方技合于诸子 而为一部,荀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 因是当时藏书的类别上起了极大的变化, 这就是史书大量增加,兵书、术数、方 技三类旧籍散失不少,新著又不很多。 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社 会动荡,思想活跃,各家各派纷纷著述 立说,再由于造纸术的应用和推广,为 各家著书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纸的 大量使用和抄书业的兴盛,又大大促进 了图书的生产和流通。因此,这一时期 的图书数量及其包纳范围较前有大大增 加和扩大。这不仅表现在史地书籍上, 而且还出现了不少个人文集和汇集各家 著作而成的总集及文学批评著作,如陆 机的文赋 ,钟嵘的诗品在科学 技术方面,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 的书籍也不断涌现。另外,这一时期图 书的另一特点,是大量的佛经传入,而 这在当时的四分体系中却没有体现。可 见,当时的图书发展情况,同荀勖编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中经新薄时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的四部分类体系,无论在内容还是 在体例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当时图 书发展的需要,不能充分反映当时图书 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而王俭的七志 却是以“著录今天 ”为主,是按照当时图 书发展的实际情况而编撰的。所以,王 俭在编撰元徽帝四部书目后,看到 了四分法的上述不足,才“采公曾(荀 勖)之中经,刊宏度(李充)之四部, 依刘歆七略,更撰七志 ”8并且, 七志著录图书的卷数大大超过了同 时代的其他四部目录, “其部类之精,则 能尽七略之所长,善补七略之所缺。 ”9 这是王俭用七分法编撰七志的缘由 之一。 (2)将佛道之图书作为 附录付在七志之后。 刘歆的七略中,道家是在诸 子第二,神仙是方技略的最末一种,那 时还没有佛法入土。由西汉至东晋,释 道二氏目录无专类,而自东汉至南北朝, 道教有了很大的发展。佛教自汉末传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中国以来,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印度 僧人来华与华人西行取经,大量佛教典 籍传入中土并被翻译,从而加速了佛教 的传播与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魏晋南 北朝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使统治者 放松了对文化的控制,玄、道、佛学相 继盛行,中国佛教典籍的主体翻译及道 经撰写已大体完成。由于佛道两书数量 剧增,七分体系中又无类目可以容纳, 王俭将其附于七志之后,既适应了 道、佛二教在魏晋宋齐间的发展,也促 进七分体系的完善。所以,姚名达先生 也说:“其新增图谱一志,佛道二录, 尤为独步古今,未见其偶彼(指七 录)之散图归书,终不及此(指七志) 之重视图谱,有稗实用也。 ”18 王俭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成了许 多事业,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