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_第1页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_第2页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_第3页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_第4页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县棠中外语学校校长黄光成的“德育教学改革” 每天开设思品课浸润学子的心灵一个人的一生很长,仅掌握考试内容远远不够他人抢分数时, 我们的课程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 说起黄光成,大家或许并不陌生。他是中国改革优秀人物,全国劳模、成都市优秀中小学校长、全国 优秀教育工作者很少有校长能像他一样,连续两次被邀请参加国庆观礼。 这位头戴“光环 ”的棠中棠外“教父”,曾在创建双流棠湖中学 10 年内,以“飞人”的速度完成“三级跳”: 3 年建成四川省合格高完中,5 年建成四川省重点中学,10 年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造了蜚声全 国、辐射全川的“棠中效应” 。2003 年,他又率先在全国建立现代化股份制学校棠中外语学校。短短几 年,棠外已经誉响全国,创造了四川省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试问,一所学校何以立校、何以长久? 黄光成说:“在德行、在育人。” 黄光成校长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取得诸多成就,归根结底得益于他 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运用,将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教育精髓渗透于日常教学。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 今天,黄光成希望,用传统、德育来启迪人、感染人、感化人,来鼓励千千万万学子,让他们会做人、做 真人、当人才。 教师节在即,记者来到棠外将黄光成校长在今年将要继续传承和创新的德育思想进行了总结,悉数亮 点多多,逐一展示。 亮点一 继承儒家思想再建德育新体系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传统文化能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万物发展均相 通,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拓宽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 度。” 在传统文化中,黄光成最崇尚儒学。他说:“孔子在论语 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 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 务本 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仁爱之心,能 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 济众,即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我们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何不是育人?” 古史照今,他把棠外的校训定为“仁、德、志、譞” ,教学目标是培养“六会一长” 的人,要求学生要 “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审美、会健体、会创造、有特长。而会做人,排第一位。 用儒家仁爱思想引领、用系统德育体系执行,今年,棠外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行不同的德育教 育方式,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仁义爱人、品德高尚、志向高远、智慧多才的棠外学子。 幼儿教育阶段,“养善、益智” 是首要任务,“养善”是懂得自己善良的本性,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 爱大自然,从小培养善良品性,“益智” 是积极开动脑筋、多好奇、多学习,多锻炼的思维开发智力。 小学阶段是“名礼、行孝” ,即讲文明懂礼貌,学习生活、交际礼仪、懂规范,学会以礼待人,尤其要 对父母、长辈有孝心,以孝的要求作为自己行事的基本准则。 初中阶段要求“厚德、持义” , “厚德”是形成良好品德,“ 持义”就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义感。要求 学生规范个人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格,以好的道义作为行事准则。 高中阶段的目标是“育贤、培元” ,“育贤”是培育贤能,“ 培元”是培养领袖型人才。通俗地讲就是“人才 +领袖”。 亮点二 每天一节思品课师生“心与心对话” “ 但丁曾说,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都无法补偿。育人为本,德育为 先。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众多学生抓分数、抓成绩时,黄光成校 长对这种功利性表示否定,他有时感叹“现在的教育生病了” ,他要求每天开设思品课浸润学子心灵。 为了让孩子们有梦、有爱、有动力,黄光成要求全校教师观察学生行为、深入孩子心灵,探究他们的 想法,通过科学、心理教育和他们对话,帮助他们打开“心结” ,培养习惯,树立品格。今年黄光成决定把 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晓晖老师用 20 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的思品课在全校进行推广。 “ 思品课不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而是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主要途径和重要阵地。经过多年总结,孙晓晖老师得到全国知名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金盛华 的指点,凭借自身兢兢业业的一线钻研,编写了一本包含 200 多个案例的思品书籍,开辟的三三教育模 式不仅让学生爱上思品课,还让他们舒缓了心情。” 黄校长把这本名为让品格同青春一起成长的书籍 初稿拿在手上,“我们希望,在三年后我们每个班的教师都能像孙老师一样,用如此操作简单、学养并重、 实效性强的思品课吸引到全国各地几十个听课人同时来听课,让学生们都爱听课、会学习。” 亮点三 制定国学新课标传统文化润泽心灵 “ 学校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抓好德育和学校文 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能让学生广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 大中华文化底蕴,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黄光成要求通过课程渗透、环境营造、活动承载等方式让学生们时时刻刻感受国学魅力。学校专门开 设“国学经典集萃” 、“儒家经典名篇诵读”等校本课程,以“ 四 书” 为主,兼收旧时代传统教材内容,提取“ 经、史、子、集”精华,由浅入深编辑了一套从小学到高 中的教材,充分体现“文以载道” 精神。学校设置 “六个一工程”:一天 20 分钟的经典诵读,一天 20 分钟的 经典书写,每周一节的经典学习,每周一次的集体诵读,每学期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和每周一全校师生集体 学习每周一礼。 “ 这还不够!” 今年,学校聘请大学知名教授、课程专家为本校的国学教育量身定制国学教学标准, 对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作出规范。黄光成说:“国学内容博大精深,对授课老师也有一定难度。我 们的师范专业没有国学专业,校本标准将为我们聘请的专职国学老师指明方向,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认 知能力、知识结构教授不同的国学内容。比如小学接触弟子规等一类朗朗上口的简单科目,初中生更 注重修身修德,而高中生认知能力比较高,又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将涉及楹联一类相对较深的内 容。” 亮点四 书法课周周有专业教师诠释经典 今年暑假,教育部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 36 年级推行书法课。而棠外早在 4 年前就规定师生每周练 书法,学校聘请包括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在内的专职书法老师授课,针对不同年级,教学又有所变化,不是 千篇一律。 “ 和其余学校不同,在他人抢分 数时,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一个人的一生很长, 仅掌握考试内容远远不够。”黄光成说,自己天天练习书法,要求全校教师写书法,“希望电脑、手机等电 子产品不要侵占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书法写作的同时,他更看重勤练、静心以及 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浸润。 学校将校训和励志名言用书法镌刻于石头上,摆放在校园各个角落,使学生时时受到教化;打造百米 经典长廊,让书画作品、浓浓书香溢满校园。校园随处可见师生的书法作品,弟子规、三字经、 论语中的相关语句规范着孩子们的言行。 “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让每个学生都能高扬起生命之帆,都能 获得全面而个性化发展,是教育的至高境界,也是棠外人不懈的追求。棠外致 力于培养怀仁爱之德,有儒雅风范 的学子,我们要走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 体验感悟为方式的新型德育之路,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解决人的 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 的目的。” 采访结束时黄光成校 长如是说。池金凤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 人物档案黄光成 出生年代 20 世纪 40 年代 供职单位四川省双流县棠中外语学校 职务校长 星座摩羯座 人生哲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这里,谨根据个人理解并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归纳概括,将中华传 统美德里,对“君子的美德 ”归纳概括为以下 10 个方面: 1.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 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在 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行标准。在中国文化中,“ 仁”与 “人 ”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的特征。“仁” 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 学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 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的扩展就是忠恕之道。孔子把“恕”作 为“一言以终身行之” 的道德准则,认为 “忠恕之道”是“ 为仁之方”。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 及人。 2精忠爱国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成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 族气节。这种爱国主义可以说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是爱亲爱家爱乡情感的升华。由此形成一种捍卫 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爱国的精神和气节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民 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机存亡之际,各族人民都站起来反抗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保 家卫国,不屈不挠,不惜以身殉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战国时期的屈原的爱国情怀;南宋岳飞 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 ;南宋陆游病危之际仍念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清末林则徐“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3.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 种克己奉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美德。中国伦理道德历来把“公义胜私欲”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公” 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谓公” 。奉公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但它并不完全反对私利 ,关键看它是否合乎道德。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中国人 历来以“ 廓然大公”“天下为公” 作为价值理想。中国文化中的大同境界,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其基本精神都是一个“公” 字。在这种精神培育下,我国历史上出现无数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 大家的杰出人物。 4.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 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凡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孔子说:“ 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 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有“礼制” 、“礼节”、“礼仪”、“ 礼貌”、“礼让”,都是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礼” 和 “仁”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仁礼兼备是道德教育中需要特别提倡的。 5.诚信知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由于性善的信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立自律的精神,所以特别重视“诚”、“信” 、“ 报”的品德。“ 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含义是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 道德,如为人“诚实 ”,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 忠诚”。正如中庸所说:“不诚无物”。“信” 与“诚”是 相通的品德,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 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 行,行必果”。中国传统美德把 “信 ”和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 ”之一。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共认 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报” 即知恩思报。回报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原理与机 制。孔子把“孝” 的准则诉诸回报的情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中国人强调要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 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同样“忘恩” 、“忘本”、 “负义”必然会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在 漫长的文化积淀中,“知恩思报” 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先义后利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和小 人的重要标准。孟子要求“先义而后利” ,培养“配义与道”的浩然正气。荀子明确提出: “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宋、明理学家得出“ 利在义中”、“义中有利” 的结论,明、清思想家则提出“正义谋利” ,这种以义为本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 的人 生观和“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观,文天祥“ 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歌,夏明翰的“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方志敏的“敌人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和人格的 光辉写照。 7.勤劳节俭 中国人民历来就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数千年的劳动实践形成了中国人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 优秀品质。与此相联系,中华民族又有了尚俭的传统。对劳动者来说,“俭”就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 孔子说:“与其奢也,宁俭。 ”他把 “温、良、恭、俭、让”作为重要德目,强调节俭戒奢。老子则提出为人 处世的“ 三宝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墨家主张 “节用”、“节丧”。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把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道 德原则。 8.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意思为高洁、清白、廉正、俭约、公正、明察,它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备的品 德。“ 廉者,清不滥浊也。” 清白不污、纯正不苟,为 “廉洁”;能辨是非、以义取利,是 “廉明”;能自我约 束而不贪求,是“廉俭” 。“廉”的根本是取道义、去邪心,严格自我约束。法家把“礼,义、廉、耻”作为“国 之四维” 。有了 “廉 ”,便可能做到“正” 。“正”的具体表现是“ 正直”、 “公正”、“正气”。“正”即是遵循公义和 道德。清正廉洁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共有的传统美德。 9.笃实宽厚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长期的农耕生产,形成了中华民族质朴的品格和务实的精神。 中国传统美德崇尚质朴、朴素。中国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以“实” 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老子说:“信 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