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作为社区媒介的文化传播学解读_第1页
博客作为社区媒介的文化传播学解读_第2页
博客作为社区媒介的文化传播学解读_第3页
博客作为社区媒介的文化传播学解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客作为社区媒介的文化传播学解读 摘要:本文着力于探讨知识分子笔下文化博客的两种特性:精英主义和草根精神。开篇论述了文化 博客出现的历史语境,之后分别探讨其两种特性的流变及其相应特征,最后精英主义和草根精神的相互 融合带来了公共领域的强化、泛化的审美主义精神以及扁平化的社会景象。 关键词:文化博客 精英主义 草根精神 2002 年 8 月,由著名的 IT 评论人方兴东等人发起的中国大陆第一家专业博客网站博客中国 ()成立。其后博客在国内开始了漫漫的征程,最早的尝鲜者莫过于 “一群知识渊博 的侠客” ,这些文化名流、社会精英开始将 blog 当做自我表达的工具,之后的两年博客的市场发展并不容 乐观,转折点自 2005 年开始,博客开始席卷全中国,新浪率先创办了名人博客朱大可、孔庆东、李银河 等“精英”纷纷登场,紧接着,各种名目的博客大奖赛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据2006 年中国传 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7 年博客数量超过一个亿,此时,博客在中国落地开花了。 文化博客社会环境解读文化博客的上位 文化博客泛指知识分子的博客语境,在博客这种公开化的空间里,知识分子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审 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种领域,文化博客是知识分子在时代背景下对现 实的评论,这种独立的自我表达杂糅着对封闭、隔离的社会环境的声讨和呐喊。博客是公开化的网络媒 介,他为广大公众敞开了精英文化的大门,带来了知识发展的新阶段。卡尔.曼海姆叙述知识发展新阶段 的关键在于,受过教育者不再组成一个身份团体或一种封闭的等级,而是组成一个开放的阶层,来自日益多样 的社会地位的人们能够进入这一阶层 。而在工业社会里,社会阶层流动相对封闭,受过教育者相互形 成小范围的圈子,对于社会大众来说,这种圈子因隔离而神秘化。同时工业社会中大众传媒所创造的大 众文化遮蔽了公众的视野,并以一种标准化、固定化的消费性形式和统一价值观灌输进公众的思想。据 利维斯言大众文明的冲击之下,少数人文化精英文化面临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少数人被拉下原来 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不仅如此,文化精英占据的中心,也被低劣趣味的虚假权威替而代之。这种虚假 权威正是商业化的产物,它是低劣和庸俗的代名词:电影、广播、流行小说、流行出版物、广告等等, 被缺欠教育的大众不假思索大量消费 。改革开放政治解冻后,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复杂历史语境下刚从 “集体性失语”中解放出来,却在商业化产物的狂轰烂炸中而被经济、意识形态所绑架。知识分子 作为一个社会中为数甚少的文化精英,正如被匿藏的黄金而缄口沉默。他们迫切需要在封闭的信息传播、 文化传承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一条通向社会大众的通路,这时网络传媒的异军崛起似乎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那是一种对民主与自由的希冀与愿景。 近两年,文化博客的大量涌现,可以看作是当代知识分子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的一种体现。大知识 分子首先在博客中国网站登陆的第一时间充当了使用者,他们相互形成小众化圈层,他们在这种近似 18 世纪知识分子欧洲咖啡厅沙龙的“公共空间”探讨社会现实、评论社会现状、沟通相互情感,但其间信 息传播仍局限于小范围之内,之后主流门户类网站新浪、搜狐、雅虎等相继推出名人博客后,意见领袖 引领的博客热终于在小知识分子包括大学生、都市白领中掀起了全民皆博的风潮。小知识分子则惯用博 客于自我表达的私密空间,他们在博客上耕耘着对人生、自我、社会的思考、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理 解。文化博客区别与一般的个人博客内容上的表征是叙事姿态的严肃性、精准性和思辨性、学理性。将 对周遭世界的各种所见、所闻联系起来,用系统性、形而上的观点来盘点、阐述、评论,而不是流水帐 式的日记独白,散乱而不具备公共性。这种公共性是站在大众的角色地位上用一种精英的视野来看待我 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现实。通常文化博客持有一种批判性的态度来看待社会现实,散发着一种孜孜 以求的人文秉性。在大知识分子“大家”的独立风格的磁石吸引下,小知识分子渐渐围拢上来,他 们形成更大的文化话语圈层,一片片充满着张力的心灵花园慢慢在中国展开。 文化博客的精英主义 很难想像写满了漂亮文章的博主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或整天和机器打交道的工人,文化博 客的主体大多是社会的文化精英、大家名流、小知识分子等等,根据2005 年中国博客用户调研报告 , 中国的整体博客资源具有产生精英的肥沃土壤。调查数据显示,博客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 的占 66.39%;而博客群体的职业情况中,学生占 49.66%,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律师、医生、各类专 家等)占 17.76%。文化博客的主体精英化更是孕育了其内在的精英主义观: 一、在形式上讲究行文的“雅” ,体现了精英文化创造者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文化大家孔庆东的东博学院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自我表达、社会思考。美学家朱大可、陈丹青 博客里半古半白的文字则流淌出艺术家的一种诗性的表达。社会学家李银河、费孝通的博客充满着哲学 般的白话语言,文章中透露着深刻的思辨性和学理性。文学家余秋雨、周国平在博客中体现出行云流水、 潇洒率真的写作功底。这些闪烁着人文思想的文化博客在形式上便向社会大众传达了一种审美的诉求。 这是一种文人骚客咬文嚼字、吟诗作赋的雅兴,一种陶潜般的田园诗人对美的追求。 二、话语主题上的公共性,文化博客关注的题材更多涉及普罗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出一种犀 利的批判视角,体现的是一种广博的人文关怀。将易中天、余秋雨、孔庆东、李银河的博客放在一起, 再和一些草根网民的博客相比,不难发现前者的复数人称大大高于后者。 “我们” 、 “大家” 、 “朋友们”等 等词汇的高频次的出现率,使得文化博客呈现出知识分子强烈的大众参与热情。文化博客的内容取材往 往来源于现代社会的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种报纸专栏式的点评形式向人们展开。区别于报纸专栏 的名家点评,文化博客在行文风格上更加自由不拘,在题材结构上更加多元化,既有从私人事件的谈开 去也有源于社会大众的在宏观环境上的整体把握。 三、异化的批判意识,文化博客带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这种植根于精英文化的批判精神在匿名 性的网络传媒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延伸和发展,但同时在半公开化的文化博客中却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化。 用齐美尔的“陌生人理论”来解读精英主义的批判意识可以把知识分子看作是具有双重意义统一的身份 坐标,即作为脱离任何既定的地域空间的漫游,又固定在一个地域空间点出现,网络传媒时代的知识分 子生存状态可以看作是这种社会边缘人的存在。他们在网络社区中游走,接收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讯息, 缺又不羁绊于某一个社区或阶层。齐美尔言陌生人必须保持他在身份上与社区的疏离,以保持作为陌生 人的客观性,知识分子的网络时代的边缘性存在使得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却也收获了摆脱很多羁绊的自由, 可以从边缘的高地俯视中心,赋予了他们看客的最佳位置 。这种陌生人的客观性也就是网络知识分子 存在的内在的批判精神。但名人的文化博客则因其公众性而披上一层面具,名人博客作为公众关注的平 台,不仅仅是他们苦心孤诣的心灵花园更是为博出位的大剧场。前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韩白之争” 的实质正是将批判当作一种话语权争夺的利器而非一种进步的精神。正如学者余世存所评价, “双方的较 量,跟近年来社会上的体制内外、圈子内外、成名与无名之间、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较量属于同一种类 型。双方对资源、立身处世的看法、态度大不一样。而在这里,博客不过是双方争夺话语权的工具和战 场。 文化博客的草根精神 中国博客来自西方,在发源地的欧美 blog 具有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博客的低门槛、个人化赋予其天 生的精神要义:草根的、匿名的、真实的。在这个全民皆博的时代,文化博客与其说是普罗大众的精英 化,倒不如说是精英主义的草根化。2006 年 9 月 23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2006 年 中国博客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06 年 8 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 1750 万,其中活跃博客 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 接近 770 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 3400 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 7500 万 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 5470 万人。数字的飙升表明博客如星火燎原般覆盖了大众人群。文化博客 的星星火撩之势体现了其独特的草根精神: 一、媒体社区化,文化博客如果仅仅是少数文化精英,社会名流的小众产物,那么就有悖于其博客 内在的草根精神,事实上,现今网络传媒的博客市场以“大家”大知识分子为中心,围绕了大量学 生、白领等小知识分子的文化圈层。在这种文化圈层中的信息表达与交流中表现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的传播特性,博客系统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在线互动功能,这使得博客发布者与博客信息接受者 之间能够迅速的通过留言评论,在线交谈或者通过 QQ、 MSN、电子邮件等互动交流、反馈信息。群体传 播则在文化圈层中展开,如新浪建立的博客圈,博客创作者可以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组织,相互链接, 相互联系与交流,这是博客群体传播出现的标志。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可以使得每一个博客圈子成 员产生一种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这种群体感情使得博客在意见表达,信息传播方面更加全面与深入。 在博客中信息社区化传播的模式是:文化讯息通过多级传播首先自大知识分子间循环传递形成一个光晕 层,之后讯息在大知识分子四周的小知识分子中加速网状散播,大知识分子和小知识分子作为公众的意见领 袖通过网络博客的超链接技术的病毒性传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各种文化讯息覆盖广大的公众。 二、平权化意识,文化博客不仅仅是专栏式的名人一言堂的单向传播,而且体现了在人际传播中传 受双方的互动机制。在一些文化界名流的博客里,往往一篇博文后是数页的评论,在这个公共空间里网 友可以即时的点评、议论、交流,文化博客将精英与大众联系在一个界面上使得双向沟通、反馈及时的 人际传播成为了可能。在文化名流洪晃的博客中,专设了“ASK ME”一栏:网友可以提问各种问题,洪 晃做相应的解答。在该栏目中精英与大众成为面对面交流的病人和咨询师,两者近乎平等的对话实现了。 精英主义与草根精神的融合 文化博客仍然是精英主导的媒体,但它却创造了一个扁平化的虚拟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中文化博 客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建立了有价值的联系,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与交流带来了新的变化: 一、网络公共领域的出现,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的概念指: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 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促使虚拟公共空间的产 生,而文化精英引领、社会大众参与的文化博客更是加速形成了包含市民广泛讨论、交流、交往等互动 的公共领域 。文化博客作为社会传媒的角色便是将个人意见转变为公众舆论,社会精英的现实性批判 在博客的网络社区化传播中吸引大众参与,吸收来自各阶层的意见,最终形成一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的循环合力,这种合力足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前段时间媒体津津乐道的“星巴克事件”便可见这 个虚拟公共领域的力量之大、影响之广。央视著名主持人芮成钢在博客上发出抗议,认为“故宫里的星 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并以个人名义向星巴克总裁发出抗议书,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 这篇博文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仅仅数天之内,博客点击量陡增 50 万,各大门户网站纷 纷头条报道,数以万计网民参与讨论。意见领袖的个人意见最终变为公众舆论,在公众压力面前,星巴 克于半年后宣布低调停业。 二、扁平化但不平面化,文化博客创造了一个扁平化的虚拟社区,将精英与大众置于同一个界面、 同一个圈层中,并形成了现代社会有价值的联系。大众挑战精英的言论在网络上已屡见不鲜,这种草根 性消解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但是这种扁平化并不是平面化,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传受关系仍然不 可能成为完全平等的人际传播。平等的博客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不等,就自然会出现分层。博客中的知识 精英和意见领袖自然占据了有更大影响的博客的上层。博客造就了领域的多样化动态的扁平结构。 三、艺术的理性主义,文化博客的精英主义折射出一种理性概念的诗意化:在行文风格上诉求形式的 雅,在结构内容上重视逻辑的思,惯用象征主义手法。文化博客作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在更广的范围上 宣扬了精英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大众的审美意识。马尔库塞曾谈到:“为了抵抗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内 在性的控制和潜入,为了躲避社会无孔入的渗透性,唯一的否定和超越的力量最终将寄托在艺术的理性 之中。 ” 正如马尔库塞所言,文化博客中透射出的审美主义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现代社会生产的大众 文化与生俱来的功利性、娱乐性、复制性、虚幻化、媚俗性、商品性。泛化的审美主义将唤起社会大众 作为人最本真对美的诉求。同时在这个信仰缺位的社会转型期,这将成为一股清新的力量去涤荡现代社 会的急功近利,消减现代人的浮躁与奢靡。 结语: 文化博客为困顿于象牙塔内的精英文化找到了一条新的传播路径,大众也逐渐走入了曾经隔离开的 精英文化圈,正如“世界就是平的”所言原本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将变得扁平化,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 不但破除了英尼斯的“现代社会悲剧”的预言,在技术的展望下,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社 区“世界村”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