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毒课件_第1页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毒课件_第2页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毒课件_第3页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毒课件_第4页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 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概 述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无色、无味、无 刺激性气体。人体吸入气体中一氧化碳 含量超过0.01%,即有急性中毒危险。 n2 病 因 1、生产性中毒:炼焦、炼钢、炼铁 、矿井放炮排放的废气,如防护不周 或通风不良,以及煤气管道漏露 。 2、生活性中毒:生活中使用煤气炉或 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北方燃煤炉 烟囱堵塞,逸出的一氧化碳含量可达 30%. n3 中毒机制 Co + Hb = CoHb 不易解离,结合力 比氧与Hb 结合力大240倍。 无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形成低氧 血症。脑组织、心脏对缺氧最敏感 ,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最突出。脑内小血管 麻痹 n4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生产性中毒:炼焦、炼钢、炼铁、矿井放 炮排放的废气,如防护不周或通风不良, 以及煤气管道漏露 。容易发生CO中毒。 2、生活性中毒:生活中使用煤气炉或燃气热 水器,通风不良,北方燃煤炉烟囱堵塞, 逸出的一氧化碳含量可达30%.失火现场空 气中CO浓度可高达10%,也可发生中毒。 n5 (二)身体状况 1. 急性中毒: (1)轻度中毒:血液中COHb浓度10-30% 病人表现为头痛 头晕、无力、眼花、 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甚至短暂晕 厥等,原有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 此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 状很快消失。 n6 2 .迟发性脑病:临床上,急性一 氧化碳气体中毒昏迷病人清醒后 ,经历一段假愈期(时间不完全 相同大部分1-2周时间)突然发生 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称为迟发 性脑病或后发症。 n9 易发生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在40岁以上,或有高血压病 史,或从事脑力劳动者。 昏迷时间长达 2-3d 者。 清醒后头晕,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 长。 急性中毒恢复期受过精神刺激等。 n10 (三)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1) COHb定量检测。离开现场8小时 内取血检测,具有检测意义。 (2)血气分析:血中PaO2和 SaO2降低 。 (3)脑电图:出现广泛性异常表现 , 主要表现为低波幅慢波,以额部为著 。 (4)头部CT检查:可见脑部病理性密度 减低区。 n11 (四)心理-社会状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多由于生活意外引 起,患者对于这种意外的打击往往难 以承受,常有恐惧、焦虑,部分患者 出现悲观失望或绝望心理。 n12 (五)治 疗 要 点 迅速脱离中毒环境,纠正缺O2,防治 脑水肿,改善脑组织代谢,支持对 症治疗,防治并发症和后遗症。 n13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 减弱有关。 2、疼痛:头痛,与一氧化碳中毒致脑缺氧有 关。 3、急性意识障碍:与一氧化碳中毒致脑缺氧 ,使组织细胞与神经细胞坏死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肢体受压及皮肤缺氧 性损伤有关。 5、潜在并发症:脑水肿、肾衰竭。 6、知识缺乏:缺乏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和 预防措施。 n14 护理目标 n缺氧状况得到纠正,呼吸困难减轻或 消失;疼痛减轻或消失;意识逐渐清 醒;患者皮肤红肿和水泡及时处理, 未发生感染和组织坏死现象;无并发 症发生,一旦发生能及时妥善处理; 患者具有一定的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 知识。 n15 护理措施 (一)现场急救 1、立即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置于新鲜空气 处,如为密闭居室应立即开窗通风,松开病 人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2、迅速纠正缺氧 这是抢救CO中毒患者的关 键。迅速给氧是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轻 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 重度中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8- 10 L/min(时间不超过24 h,以免发生氧中 毒和二氧化碳潴留)。 n16 重症病人及早采用高压氧治疗: n高压氧治疗是抢救CO中毒安全、有效 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 的发生。高压氧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 缺氧状态;还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 水肿;并能预防和治疗CO中毒引起的 脑损害所致的后遗症。最好在中毒后4 小时进行,轻度:5-7次,中度:10-20 次;重度:20-30次;中毒后36小时后 高压氧治疗收效不大。 n17 (2)防治脑水肿:严重中毒后2-4小时,即 可出现脑水肿,24-48小时达到高峰,并可 持续多天。早期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 松或20%甘露醇静滴,同时可输入新鲜的光 量子血,此有助于改善组织的缺氧。可应 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复合 维生素B、维生素C、胞磷胆碱等促进脑细 胞功能恢复。改善脑微循环:低分子右旋 糖酐。防治迟发性脑病:以扩血管为主, 并适当延长高压氧治疗的疗程。如新药纳 络酮及醒脑静的应用,预防和及时控制感 染等。 n18 (四)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重点观察呼吸和体 温变化,呼吸节律不规则 ,及时通知 医生,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及时清 除呼吸分泌物。 神经系统功能的观察:瞳孔大小,有 无急性痴呆性木僵、癫痫、失语、惊 厥、肢体瘫痪等表现。 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心律 失常及早处理。 皮肤、肢体受压部位损害情况。 n19 (五)一般护理: 昏迷病人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加重 受压部位皮肤损害。持续高热时头部 戴冰帽,体表放置冰袋,使体温保持 在32左右,如降温过 程中出现寒 战或降温疗效不佳时,可用冬眠疗法 。 抽搐病人防止自伤和坠落伤。 记录出入液量,液体滴数,防治脑 水肿、肺水肿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等并发症 n20 n因为CO 中毒后,心肌受到损害,处于 缺血状态,如果此时滴速过快,短时 内输入大量液体,心脏负荷更为加重 ,易发生心衰。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 者是否存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 率增加、尿量减少等症状,这些都是 早期心衰的表现。同时注意患者有无 咳嗽、紫绀、呼吸困难、咳大量白色 或粉红色泡沫痰等肺水肿表现。 n21 n心理护理: n医护人员应使用安抚性语言,向家属说明病情, 大致预后,急救方案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 合作,避免家属不必要的误解和放弃治疗。一氧 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十分 常见,易发生情感性格变化及行为异常,如情绪 低落、拒绝治疗、固执、猜疑、易发脾气、激越 行为,因此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主动关心患 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对于重度痴呆等完全丧失理解能力的患者,因 潜意识上仍有理解的可能,所以要加强心理护理 ,调动患者潜意识积极治疗,设法让患者理解该 病演变规律,坚持治疗的意义,使其树立信心。 n22 (六)健康教育 1、加强宣传:积极预防煤气中毒事故发生 有人认为,只有使用煤炉取暖的家 庭才会发生煤气中毒,其实在近年发生的煤气中 毒事故中,有许多是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的城市居 民,所以,专家提醒,每年春节前后,是煤气中 毒的高发时期,无论使用煤炉还是使用煤气的居 民,都应提高警惕,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2、煤火炉必须配备烟筒,烟筒接口要严密, 这样即使产生少量的煤气也会顺着烟筒排到屋外 ,需要注意的是,烟筒口最好开在下风向,这样 就会避免煤气被风吹回室内,同时,还要经常检 查烟筒,以防破损、堵塞。 n23 3、应该注意室内通风,不要把门窗糊得太 严,最好在窗户上留个通风孔,以利于空 气流通。经常检查煤炉、煤气开关与管道 有无漏气,火炕有无裂缝,如有应随时维 修,以防中毒。 4、在生煤火时,最好在屋外点好,等火着旺 后再搬到屋里,如果条件允许,晚上睡觉 前最好将煤炉搬到屋外。有人以为在炉边 放盆冷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实际是完 全无效的。 5、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应严格遵从“不 私自更改煤气管道设施”等安全使用煤气 的规定,燃气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 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 n24 6.对于出院时有后遗症的患者,应鼓励其继 续治疗是信心;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病 程长,恢复程度好坏不一,耗资大,不能 完全依赖医院治疗痊愈,出院后,大部分 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缺损,保 持健康向上心态,积极全面的进行康复训 练,有利于智商和运动功能的康复。临床 观察3年内,神经精神功能均会进一步好转 ,因此出院后继续进行各项智能训练和肢 体活动锻炼,培养患者的认知和自理能力 ,给予护理指导十分重要。 n25 护理评价 n患者缺氧状况是否得到纠正,呼吸困 难是否减轻或消失;疼痛是否减轻或 消失;意识是否清醒;皮肤粘膜是否 存在感染和组织坏死现象;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