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技术.ppt_第1页
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技术.ppt_第2页
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技术.ppt_第3页
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技术.ppt_第4页
物联网关键技术-感知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 章 物联网关键技术 感知技术 学习任务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感知技术 标识技术 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 网络定位技术 应用服务技术 安全与隐私技术 硬件技术 电源和能量存储技术 4.1 感知技术 感知功能是构建整个物联网的基础 感知功能的关键技术有:传感器技术、信 息处理技术 传感器技术:数据信息的采集 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 4.1.1 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1. 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变换电路 三部分组成,有时还加上辅助电源,其典型组 成如下图所示。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1)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Sensitive Element)直接感受被测 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 的元件。 (2)转换元件 转换元件(Transduction Element)是传感器 的核心元件,它以敏感元件的输出为输入,把 感知的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转换元件本 身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感器使用。这样的传感 器一般称为元件传感器。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转换元件也可不直接感受被测量,而是感受与被测 量成确定关系的其它非电量,再把这一“其它非电量 ”转换为电量。这时转换元件本身不作为一个独立的 传感器使用,而作为传感器的一个转换环节。 而在传感器中,尚需要一个非电量(同类的或不同类 的)之间的转化环节。这一转换环节,需要由另外一 些部件(敏感元件等)来完成,这样的传感器通常 称为结构式传感器。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3)变换电路 变换电路(Transduction Circuit)将上述电路参 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实际上,有些传感器很简单,仅由一个敏感元件( 兼作转换元件)组成,它感受被测量时直接输出电 量,如热电偶。 有些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没有转换 电路。 有些传感器,转换元件不止一个,要经过若干次转 换,较为复杂,大多数是开环系统,也有些是带反 馈的闭环系统。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2. 传感器的结构形式 (1)选择固定信号方式的传感器直接结构 固定信号方式是把被测量以外的变量固定或控制在 某个定值上,以金属导线的电阻为例,电阻是金属 的种类、纯度、尺寸、温度、应力等的函数。 如仅选择根据温度产生的变化作为信号时就可制成 电阻温度计; 如果选择尺寸或应力而变化作为信号时就可制成电 阻应变片。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选择固定的信号方式的传感器采用直接结构形式 。这种传感器是由一个独立的传感元件和其它环 节构成,直接将被测量转换为所需输出量。直接 式传感器的构成方法有以下几种。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图(a)是仅有传感元件的最简单的一种,如热电偶 和压电元件; 图(b)是使用电源提供输出能量,如光敏晶体管; 图(c)是利用磁铁为传感元件提供能量,如磁 电式传感器;而霍尔传感器则是(b)(c)两 种情况的结合。 图(d)所示的传感元件是阻抗元件,输入信号 改变其阻抗值,为得到具有能量的输出信号, 必须设计包括元件在内的变换电路,如具有电 桥电路的电阻应变传感器等。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2)选择补偿信号方式的传感器补偿结构 大多数情况下,传感器特征要到周围环境和内 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不能忽略时 ,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以消除这些影响。 补偿式传感器的构成方法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3)选择差动式信号方式的传感器差动结构 使被测量反向对称变化,影响量同向对称变化, 然后取其差,就能有效地将被测量选择出来,这 就是差动方式。 传感器差动式结构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4)选择平均信号方式的传感器平均结构 平均信号方式来源于误差分析理论中对随机误差的 平均效应和信号(数据)的平均处理,在传感器结 构中,利用n个相同的转换元件同时感受被测量, 则传感器的输出为各元件输出之和,而随机误差则 减小为单个元件的误差。 采用平均结构的传感器有光栅、磁栅、容栅、感应 同步器等,在具有差动作用的同时,具有明显的平 均效果。 4.1.1传感器的组成和结构 (5)选择平衡信号方式的传感器闭环结构 闭环传感器采用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中的反馈技 术,极大地提高了性能。同开环传感器相比较, 闭环传感器在结构上增加了一个由反向传感器构 成的反馈环节,其原理结构如下图所示。 4.1.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 途径。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的作用尤为突出,是物 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往往同一种被测量可以用不 同类型的传感器来测量,而同一原理的传感器又 可测量多种物理量,因此传感器有许多种分类方 法。 4.1.2 传感器技术 1按被测量分类: 被测量的类型主要有: 机械量,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 热工量,如温度、热量、流量(速)、压力(差 )、液位等; 物性参量,如浓度、粘度、比重、酸碱度等; 状态参量,如裂纹、缺陷、泄露、磨损等。 4.1.2 传感器技术 2按测量原理分类: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容 式、压电式、光电式、磁电式、光纤、激光、超声 波等传感器。 现有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都是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 等各种效应和定律,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从原理上认 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变换关系,有利于专业人员从 原理、设计及应用上作归纳性的分析与研究。 4.1.2 传感器技术 3按信号变换特征分类 1)结构型: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 现信号变换。例如,电容式传感器依靠极板间距 离的变化引起电容量的改变。 2)物性型:利用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属性的变 化来实现信号的变换。例如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 银热胀冷缩现象测量温度;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 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实现测量等。 4.1.2 传感器技术 4按能量关系分类 1)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 使其工作。如热电偶、光电池等,这种类型传感器 又称为有源传感器。 2)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从外部获得能量使其工作 ,由被测量的变化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 电阻式、电感式等传感器,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必须 由外部提供激励源(电源等),因此又称为无源传 感器。 4.1.2 传感器技术 5按工作原理分类 (1)电学式传感器 电学式传感器是非电量测量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广的 一种传感器,常用的有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 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及电涡流式传感 器等。 (2)磁学式传感器 磁学式传感器是利用铁磁物质的一些物理效应而制 成的,主要用于位移、转矩等参数的测量。 4.1.2 传感器技术 (3)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及自动控制技术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它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效应和光学 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光强、光通量、位移、浓度 等参数的测量。 (4)电势型传感器 电势型传感器是利用热电效应、光电效应、霍尔效 应等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磁通、电流、速度 、光强、热辐射等参数的测量。 4.1.2 传感器技术 (5)电荷传感器 电荷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 力及加速度的测量。 (6)半导体传感器 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内光电效 应、磁电效应、半导体与气体接触产生物质变化等 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 磁场和有害气体的测量。 4.1.2 传感器技术 (7)谐振式传感器 谐振式传感器是利用改变电或机械的固有参数来改 变谐振频率的原理制成,主要用来测量压力。 (8)电化学式传感器 电化学式传感器是以离子导电为基础制成,根据其 电特性的形成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电位式传 感器、电导式传感器、电量式传感器、极谱式传感 器和电解式传感器等。 4.1.2 传感器技术 另外,根据传感器对信号的检测转换过程,传感器 可划分为直接转换型传感器和间接转换型传感器两 大类。 传感器的转换框图 4.1.2 传感器技术 前者是把输入给传感器的非电量一次性的变换为电 信号输出,如光敏电阻受到光照射时,电阻值会发 生变化,直接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后者则要把输入给传感器的非电量先转换成另外一 种非电量,然后再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如采用弹簧 管敏感元件制成的压力传感器就属于这一类,当有 压力作用到弹簧管时,弹簧管发生形变,传感器再 把变形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4.1.2 传感器技术 2. 常见传感器 作为物联网中的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利用各种机 制把被观测量转换为一定形式的电信号,然后由相 应的信号处理装置来处理,并产生响应的动作。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光电,霍尔 磁性传感器,等等。 4.1.2 传感器技术 (1) 温度传感器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传 感器,以及温差电偶。 热敏电阻主要是利用各种材料电阻率的温度敏感 性,热敏电阻可以用于设备的过热保护,以及温控 报警等等。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利用半导体器件的温度敏感性 来测量温度,具有成本低廉,线性度好等优点。 温差电偶则是利用温差电现象,把被测端的温度 转化为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温差电偶,能够在比较 大的范围内测量温度,例如-200 2000。 4.1.2 传感器技术 温度传感器 4.1.2 传感器技术 (2) 压力传感器 常见的压力传感器在受到外部压力时会产生一定的 内部结构的变形或位移,进而转化为电特性的改变 ,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4.1.2 传感器技术 (3) 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主要包括电阻式和电容式两个类别。 电阻式湿度传感器也成为湿敏电阻,利用氯化锂, 碳,陶瓷等材料的电阻率的湿度敏感性来探测湿度 。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也称为湿敏电容,利用材料的介 电系数的湿度敏感性来探测湿度。 4.1.2 传感器技术 湿度传感器 4.1.2 传感器技术 (4) 光传感器 光传感器可以分为光敏电阻以及光电传感器两个 大类。 光敏电阻主要利用各种材料的电阻率的光敏感性来 进行光探测。 光电传感器主要包括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这 两种器件都是利用半导体器件对光照的敏感性。 4.1.2 传感器技术 (5) 霍尔(磁性)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制成的一种磁性传 感器。 霍尔效应是指:把一个金属或者半导体材料薄片置 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由于形成电流的电子 在磁场中运动而收到磁场的作用力,会使得材料中 产生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电压差。 可以通过测量霍尔传感器所产生的电压的大小来计 算磁场的强度。 4.1.2 传感器技术 霍尔传感器 4.1.2 传感器技术 霍尔传感器结合不同的结构,能够间接测量电流, 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转速等等,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4.1.2 传感器技术 3. 微机电(MEMS)传感器 微机电系统的英文名称是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一种由微 电子、微机械部件构成的微型器件,多采用半导体 工艺加工。 目前已经出现的微机电器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加速 度计、微陀螺仪、墨水喷嘴和硬盘驱动头等。 微机电系统的出现体现了当前的器件微型化发展趋 势。 4.1.2 传感器技术 (1) 微机电压力传感器 某轮胎压力传感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外观如下图 所示。该压力传感器利用了传感器中的硅应变电阻 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而改变了电阻来测量压力; 测试时使用了传感器内部集成的测量电桥。 4.1.2 传感器技术 (2)微机电加速度传感器 微机电加速度传感器主要通过半导体工艺在硅 片中加工出可以在加速运动中发生形变的结构,并 且能够引起电特性的改变,如变化的电阻和电容。 4.1.2 传感器技术 (3)微机电气体流速传感器 以下图片中的气体流速传感器可以用于空调等 设备的监测与控制。 4.1.2 传感器技术 4. 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是一种具有一定信 息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目前多采用把传统的传感器 与微处理器结合的方式来制造。 在传统的传感器构成的应用系统中,传感器所采集 的信号要传输到系统中的主机中进行分析处理; 而由智能传感器构成的应用系统中,其包含的微处 理器能够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把处理 结果发送给系统中的主机。 4.1.2 传感器技术 传统的传感器构成的应用系统 智能传感器构成的应用系统 4.1.2 传感器技术 (1) 智能压力传感器 下图显示的是Honeywell公司开发的PPT系列智 能压力传感器的外形以及内部结构。 4.1.2 传感器技术 (2)智能温湿度传感器 下面显示的是 Sensirion公司推出的SHT11/15 温湿度智能传感器的外形,引脚,以及内部框图。 温湿度智能 传感器外形 温湿度智能传感器的引脚 温湿度智能传感器的 内部框图 4.1.2 传感器技术 (3)智能液体浑浊度传感器 下面显示的是Honeywell公司推出的AMPS-10G 型智能液体浑浊度传感器的外形,测量原理,以及 内部框图。 智能液体浑浊度传感器 的外形 智能液体浑浊度传感器 的测量原理 4.1.2 传感器技术 智能液体浑浊度传感器的内部框图 4.1.2 传感器技术 5. 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在工业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与传感器 传感器与家用电器 传感器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传感器在医疗及人体医学上的应用 传感器与环境保护 传感器与航空及航天 传感器与遥感技术 4.1.3 非接触射频识别系统(RFID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即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 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 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 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4.1.3 RFID分类与基本组成 1. RFID的分类 RFID按使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 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 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 低频135kHz以下、 高频13.56MHz、 超高频860M 960MHz、 微波2.4G,5.8G。 4.1.3 RFID分类与基本组成 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 RFID,以及半有源RFID。 无源RFID读写距离近,价格低; 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但是需要电 池供电,成本要更高一些,适用于远距离读写的应 用场合。 4.1.3 RFID分类与基本组成 2.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RFID电子标签网络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数 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1)标签(Tag/ electric signature):由耦 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 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带有天线的标签 4.1.3 RFID分类与基本组成 (2)天线(Antenna):通常和标签组装在一 起,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3)阅读器(Reader):读取/写入标签信息 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阅读器 4.1.3 RFID分类与基本组成 最常见的是被动射频系统,当阅读器遇见RFID标 签时,发出电磁波,周围形成电磁场,标签从电 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微芯片电路,芯片 转换电磁波,然后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把它转 换成为相关数据。 控制计算器就可以处理这些数据从而进行管理控 制。在主动射频系统中,标签中装有电池在有效 范围内活动。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RFID电子标签(electric signature / Tag)是射频识 别(RFID)的通俗叫法,标签也被称为电子标签 或智能标签,它是内存带有天线的芯片,芯片中存 储有能够识别目标的信息。 RFID标签具有持久性,信息接收传播穿透性强, 存储信息容量大、种类多等特点。有些RFID标签 支持读写功能,目标物体的信息能随时被更新。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1. 电子标签基本构造 电子标签由天线、集成电路、连接集成电路与天 线的部分、天线所在的底层四部分构成。96 位或 者64 位产品电子码是存储在RFID 标签中的唯一 信息。 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 tag)和 无源电子标签(Passive tag)。有源电子标签内 装有电池,无源射频标签没有内装电池。 目前市场上80%为无源电子标签,不到20%为有 源电子标签。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2. 各类标签 采用不同的天线设计和封装材料可制成多种形式 的标签,如车辆标签、货盘标签、物流标签、金 属标签、图书标签、液体标签、人员门禁标签、 门票标签、行李标签等。客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或 定制相应的电子标签。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3.电子标签工作原理 有源电子标签 又称主动标签,标签的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 池供给,同时标签电池的能量供应也部分地转 换为电子标签与阅读器通信所需的射频能量。 主动标签自身带有电池供电,读/写距离较远( 约在100 1500m),体积较大,与被动标签相 比成本更高,也称为有源标签,一般具有较远 的阅读距离,能量耗尽后需更换电池。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 又称被动标签,没有内装电池,在阅读器的读 出范围之外时,电子标签处于无源状态,在阅 读器的读出范围之内时,电子标签从阅读器发 出的射频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电源。 无源电子标签一般均采用反射调制方式完成电 子标签信息向阅读器的传送。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在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微波信号后 ,将部分微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供自己工作, 一般可做到免维护,成本很低并具有很长的使用 寿命,比主动标签更小也更轻,读写距离则较近 (约在1mm30mm),也称为无源标签。 相比有源系统,无源系统在阅读距离及适应物体 运动速度方面略有限制。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半无源射频标签 也有内装电池,但标签内的电池供电仅对标签 内要求供电维持数据的电路或者标签芯片工作 所需电压的辅助支持,本身耗电很少的标签电 路供电。 标签未进入工作状态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 相当于无源标签,标签内部电池能量消耗很少 ,因而电池可维持几年,甚至长达10年有效;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当标签进入阅读器的读出区域时,受到阅读器 发出的射频信号激励,进入工作状态时,标签 与阅读器之间信息交换的能量支持以阅读器供 应的射频能量为主(反射调制方式), 标签内部电池的作用主要在于弥补标签所处位 置的射频场强不足,标签内部电池的能量并不 转换为射频能量。 4.1.3 RFID射频电子标签 4. 降低电子标签成本举措 EPC 标签能在单品追踪中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 就是大幅度降低标签的成本。 缩小芯片 开发新型天线 寻找硅的替代品 4.1.4 RFID阅读器 射频识别系统中,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 、通信器、阅读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 改写数据)。 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 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 入操作。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 、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4.1.4 RFID阅读器 1. 阅读器基本工作原理 阅读器基本工作原理是阅读器使用多种方式与 标签交互信息,近距离读取被动标签中信息最常 用的方法就是电感式耦合。 只要贴近,盘绕阅读器的天线与盘绕标签的天线 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磁场。 标签就是利用这个磁场发送电磁波给阅读器。这 些返回的电磁波被转换为数据信息,即标签的 EPC 编码。 4.1.4 RFID阅读器 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 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 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 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 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 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来目 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4.1.4 RFID阅读器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 射频识别系统。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 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 为1020cm。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 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 2.45GHz,5.8GHz。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 用距离为3-l0m。 4.1.4 RFID阅读器 2. 阅读器的类型 阅读器分为手持和固定两种,由发送器,接收 仪、控制模块和收发器组成。 收发器和控制计算机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连接从而实现它的沟通功能。阅读器也 有天线接收和传输信息。 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阅读器通过接收标签发 出的无线电波接收读取数据。 4.1.4 RFID阅读器 在由EPC 标签、阅读器、Savant 服务器、 Internet、ONS 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众多 数据库组成的实物互联网中,阅读器读出的 EPC 只是一个信息参考(指针),由这个信息 参考从INTERNET 找到IP 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 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 而采用分布式Savant 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由阅 读器读取的一连串EPC 信息。 4.1.4 RFID阅读器 由于在标签上只有一个EPC 码,计算机需要知 道与该EPC匹配的其它信息,这就需要ONS 来 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网络数据库服务, Savant将EPC 传给ONS,ONS 指示Savant 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ML 服务器查找,该 文件可由Savant 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 就能传到供应链上。 4.1.4 RFID阅读器 3. 标签的识读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 ,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 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 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 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 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 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4.1.4 RFID阅读器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 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 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 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 Transponder电 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 便依序接收 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4.1.5 阅读器关键技术 1.避免阅读器冲突 利用阅读器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从一个阅读 器发出的信号可能与另一个覆盖范围重叠的阅 读器发出的信号互相干扰。 这种现象叫做阅读器冲突,可以利用一种叫做 时分多址(TDMA)机制来避免冲突。 简而言之,就是阅读器被指示在不同时段读取 信息,而不是在同一时刻都试图读取信息,这 保证了它们不会互相干扰。 4.1.5阅读器关键技术 2. 避免标签冲突 阅读器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同一范围内要 读取多个芯片的信息,当在同一时刻超过一个 芯片向阅读器返回信号,这样标签冲突就发生 了,它使阅读器不能清晰判断信息。 目前已经采用了一个标准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 问题。 4.1.5 阅读器关键技术 阅读器只要求第一位数符合它所要求的数字的 标签回应阅读器。 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阅读器提出要求:“产 品电子码以0 开头的标签回应阅读器。” 如果超过一个标签回应,则阅读器继续要求: “产品电子码以00 开头的标签回应阅读器。” 这样操作直到仅有一个标签回应为止。 这一过程非常迅速,一个阅读器在1 秒之内可 以读取50个标签的信息。 4.1.5 阅读器关键技术 3 .读取距离 阅读器读取信息的距离取决于阅读器的能量和 使用的频率。 通常来讲,高频率的标签有更大的读取距离, 但是它需要阅读器输出的电磁波能量更大。 一个典型的低频标签必须在一英尺内读取,而 一个超高频UHF 标签可以在10 到20 英尺的距 离内被读取。 4 4.1.6 RFID标准 目前,世界一些知名公司各自推出了自己的很多标 准,这些标准互不兼容,表现在频段和数据格式上 的差异。 目前全球有两大RFID标准阵营:欧美的Auto-ID Center与日本的Ubiquitous ID Center(UID)。 欧美的EPC标准采用UHF频段,为860MHz 930MHz,日本RFID标准采用的频段为2.45GHz和 13.56MHz;日本标准电子标签的信息位数为128 位,EPC标准的位数则为96位。 4.1.7 RFID 应用 RFID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门禁考勤,图书馆 ,医药管理,仓储管理,物流配送,产品防伪 ,生产线自动化,身份证防伪,身份识别等等 。两个RFID的应用案例如下: 1. 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TIS) 2. 北京奥运会门票 4.1.8 EPC信息网络系统 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 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 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 庞大的物联网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 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较为成型的分布式网络集成框架是EPC global提出 的EPC网络。EPC网络主要是针对物流领域。 EPC网络系统构成 物联网(IOT)EPC网络结构示意图 物联网EPC网络系统构成 EPC 网络的特点是: (1)不像传统的条码,本网络不需要人的干预与 操作而是通过自动技术实现网络运行; (2)无缝链接; (3)网络的成本相对较低; (4)本网络是通用的,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运行; (5)采纳一些管理实体的标准如:UCC、EAN 、ANSI、ISO 等。 4.1.8物联网EPC网络系统构成 EPC系统由产品电子代码、射频识别系统和信 息网络系统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系统构成名称说明 EPC编码 体系 EPC编码标准识别目标的特定代码 射频识别 系统 EPC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