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疾病的_图文_第1页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_图文_第2页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_图文_第3页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_图文_第4页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徐州市妇幼保健所 鞠传森,一、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分类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注意几点,(一)、概述,新生儿黄疸: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给予及时治疗。,新生儿黄疸: 血中胆红素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过多; 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 4、肠肝循环的特性; 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1、胆红素生成过多;,(1)因胎儿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破坏亦多;又因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 (2)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来自肝脏等组织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3)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初生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初生新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 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即肝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地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 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4、肠肝循环的特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 且肠腔内B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小 结,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是皮肤发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皮肤发黄只是外表现象。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球结膜(眼白)等处就会发黄。,哪些原因可引起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升高? 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 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如: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即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 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dl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第二,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 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的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疾病。 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是因母乳内含有一种具有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 以上这些原因造成的黄疸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第三,胆管阻塞,胆红素排泄障碍。 由于新生儿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三、新生儿黄疸分类,(四)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主要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型、胎儿血型为A或B型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 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1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2)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但是大部分儿童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可能表现为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作为感冒处理,但是这种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生,一般1-2周就会痊愈。不过医院也曾经接诊过“全身型EB病毒感染”的病例,一名12岁的男孩高烧12天,曾被当做感冒治疗。经过CT检查,发现孩子的全身有多个脏器受到损伤。这是一个特例,分析可能与孩子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有关。 其实这些症状都指向一条:免疫力低下。接吻病的感染率很高,据介绍,90以上的人都曾经感染过该病,不过真正发病的人却较少,原因是这个病具有自愈性。,(3)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4)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注意几点,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 注意观察黄疸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喂养困难、惊躁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预防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二、婴儿捂热综合症,捂热综合征是新生儿及小婴儿的一种意外紧急情况,也称闷热综合征、蒙被综合征、蒙被缺氧综合征。 捂热综合征大多发生于深秋、冬季,夏季也时有捂热综合征发生。其中,未满月的新生儿约占一半,其余多为16个月小婴儿。,捂热综合征常见原因:,多见的几种情况是:睡觉时怕孩子被冻着,衣服被褥一层又一层地紧裹;新生儿期“蜡烛包”;和孩子同盖一条被, 熟睡后婴儿头面部全被置于被子底下,口鼻亦被捂盖;外出乘车途中,包裹过紧、过厚、过暖等。,捂热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在捂热较长时间后,患儿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143,全身大汗淋漓湿透衣被,头部散发大量热蒸气,面色苍白,哭声低弱,拒绝吃奶。高热大汗使水分大量丢失会出现脱水状态,患儿烦躁不安、口干、尿少、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出现频繁呕吐、尖叫、反应迟钝、眼睛凝视、反复抽搐或昏迷。如果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或呼吸暂停,并可见口周围和四肢发绀。如果心肌受累,有效回心血量减少,引起心肌损害会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捂热过度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会出现脑水肿、心律失常、血压降低、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还可能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可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总之,缺氧是本病的核心,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使婴儿的面及口鼻被盖住或受压 了解了婴儿捂热所致的严重后果,家长在包裹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要注意空气流通,千万别把自己的孩子“捂”病。,捂热综合征的预防,1、夜间不要给孩子盖被太多太厚,更不能蒙被睡觉; 2带孩子外出时,包裹要露出缝隙; 3、母亲不应紧拥孩子,边喂奶边睡觉; 4、孩子伤风感冒,千万不要捂汗,尤其不可蒙头捂汗。 5、婴儿最好睡自己的小床,即便与父母同睡一床,也应避免与母亲同被。,三、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余天才干燥脱落。 脐带脱落后,脐根部为新鲜伤口,有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护理不当,病菌可乘虚而入。,脐炎的临床表现,1、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脐根部有少量分泌物,轻者无全身症状,较重者脐部皮肤红肿,根部有较多的浓性分泌物,有臭味; 2、重者可伴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差等症状。,脐炎的治疗,若发现脐部有红肿、粘性分泌物,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做好脐部护理,重点是预防。,四、尿布疹(尿布性皮炎),一、病因及症状: 病因:新生儿皮肤娇嫩,大小便后未能及时更换尿布和清洗。 症状:轻度的尿布疹也叫红臀,臀部发红或出现小红疹,严重时表皮出现肿胀、破损、渗出,甚至发生溃疡、感染。大多为细菌感染,有时也可有真菌感染。,四、尿布疹(尿布性皮炎),二、护理 (1)尿布应选择柔软吸水性较强的棉布, 用后洗净、晒干,纸尿裤要应用适当。 (2)大便后要清洗净、沾干,涂沫护臀霜或鞣酸软膏。 (3)勤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 (4)未破皮者可涂鞣酸软膏,破损至真皮层,应及时就医。 (5)已发生轻度红臀 ,应使臀部多暴露(室温要保持在2628)。 每天暴露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局部干燥,然后涂鞣酸软膏。,四、尿布疹(尿布性皮炎),三、预防 (1)尽量使用尿布、恰当使用纸尿裤。 (2)尿布一般不用洗衣粉清洗,如用一定要冲洗干净;洗后一定要晒干。,五、湿疹,一、 湿疹的特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与新生儿先天的体质和喂养有关。 主要表现在出生不久,面部及头皮出现一些皮疹,严重者可发展成疱疹、破溃结痂。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容易复发。,五、湿疹,二、湿疹的预防 (1)三个避免:避免使用化纤衣物,选择纯棉制品;避免环境过热;避免环境过潮。 (2)注意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乳母不要进食刺激性及海鲜类食物。 (3)洗浴宜用温水为好,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尽量使用宝宝专用品。 (4)预防感染 :治疗时避免使用含激素类药物。,六、皮下坏疽,皮下坏疽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浅层的感染 。 一、临床表现:多见于新生儿背部和臀部皮肤发硬 ,严重者皮下组织坏死,局部皮肤触之有悬浮感,可伴有发烧、拒乳、烦躁不安等。,六、皮下坏疽,二、护理方法:室温保持在25左右;勤洗澡、勤换尿布;注意睡觉姿势,避免一种睡姿。 一旦出现严重的皮肤感染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七、脓包疮,一、 概述: (1)新生儿皮肤娇嫩,特别是皮肤褶皱处,容易破损。脓包疮多发生在颈部、腋下、大腿根部褶皱处及腹部等部位。 (2)初期表现为小米粒大小的疱疹,内有黄色液体;症状发展很快,逐渐增大呈黄豆状大小。 (3)疱疹破溃后,容易发生感染,要及时就诊治疗。,七、脓包疮,二、脓疱疮的护理: (1)新生儿每天洗澡后,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用棉签将脓疱擦破,再换用干净消毒棉签擦净局部。(夏季可以每天数次洗澡) (2)在处理脓疱疮时,应特别注意预防发生二次感染。因感染速度较快,如果不能制止其蔓延,容易造成细菌入血引起败血症。 (3)脓疱疮的预防:加强卫生宣教,指导产妇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清洁。每天注意观察、检查新生儿皮肤变化,防止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生。注意预防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 。,七、脓包疮,小结: 保证每天洗澡,保持皮肤清洁,贴身内衣勤换,注意细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八、鹅口疮,一、概述: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多见于乳儿,尤其常见于新生儿及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病儿。 鹅口疮的发生多与奶瓶、乳头不洁造成感染有关;也可来自母亲产道污染,或是由于某种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所致。,八、鹅口疮,二、 鹅口疮的临床表现: (1) 鹅口疮是新生儿中的常见病。发生在新生儿口腔内,呈白色凝乳状物附着在口腔粘膜上。 (2)主要表现为口腔颊部、唇内、舌、上腭和咽部黏膜附着乳白色斑点,严重时融合成片。 (3) 鹅口疮应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在口腔内的奶凝块区分开来。,八、鹅口疮,三、治疗与预防: (1)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或香油调匀涂患处。 (2)预防: 注意观察口腔; 喂奶前清洗奶头; 人工喂养清洁消毒奶具。,九、新生儿呼吸道疾病,一、新生儿呼吸道疾病,多见于宫内和产道感染;以新生儿肺炎最常见,病死率高。特点:其临床表现不明显,症状不典型。患肺炎时,体温正常或不升,烦躁或反应差,吃奶差,易呛奶,口周发青口吐白沫,呼吸浅快或不规则。 二、根据感染的时间可分以下三种: (1)产前感染性肺炎:多在生后24小时内发病,出生时多有窒息,复苏后可见呼吸快、呻吟、反应差、肺部听诊可有啰音等。通过羊水感染多以大肠杆菌等肠道杆菌感染为主。 (2)产时感染性肺炎:出生后3-5日发病多为细菌性。5-10发病多为病毒性。3-12周发病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