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耦合机制的理论依据研究.docx_第1页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耦合机制的理论依据研究.docx_第2页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耦合机制的理论依据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耦合机制的理论依据研究 摘要: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耦合机制,梳理其理论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载 关键词:矿产资源 生态系统 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化、全球化尤其是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下,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至今,我国经济保持了近3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依旧是第二产业贡献率最大,为57.6%,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0533.6亿元、173087亿元,贡献率分别为3.9%、38.9%。然而,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经济增长是以矿产资源的高投入和严重浪费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在这种加速实现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增长实行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掠夺式的矿产资源开发不仅面临着矿产资源短缺的压力,而且同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系统。此时,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耦合机制,梳理其理论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自然资源稀缺性理论 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呈也上升趋势。然而,社会上的资源不可能生产出能够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这就是资源稀缺性。资源稀缺性与人们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这也是经济学研究资源有效配置的出发点。资源稀缺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其总量随着人类消耗而不断减少;二是,虽然有部分可再生资源,但其可再生速度却低于人们对它们需求的增长速度,甚至有些可再生资源由于过度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变成了不可再生资源,如此导致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量下降,进一步强化了资源稀缺性。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经过漫长的物理化学活动过程,由于其形成的特殊性质,绝大多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稀缺性表现在:矿产资源的绝对数量、绝对质量、种类和功能有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矿产资源会不断减少和下降,大量的生态破坏活动进一步加剧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2 外部性理论 从古典经济学时期就已有关于外部性问题的研究,亚当?斯密、约翰?穆勒对此都有过论述。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910年提出了外部性理论,并由他的学生庇古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庇古指出,“外部性问题的本质是,个人A对个人B提供某项支付代价的劳动的过程中,附带地亦对其他人提供劳务(并非同样的劳动)或损害,而不能从受益的一方取得支付,亦不能对受害的一方施以补偿”,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行为主体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也就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而造成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偏离的现象。庇古将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好处,却不能由此得到相应的补偿,私人利益小于该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与此相对,某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社会其他成员造成危害,却并不为此支付足够抵偿此危害的成本,私人成本小于该经济活动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而且为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体现了外部经济;矿产资源开发不仅会带来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而且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态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所有权和使用权难以准确界定,从而产生严重的外部不经济。对于矿产资源开发者而言,既然污染大气、污染地下水、堆放矿业废渣、破坏土地是不受约束的,那么矿产资源开发者几乎没有可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自身成本最小化的自利动机驱使下,主动地选择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治理,而去承担所谓的“社会责任”。针对外部性的治理对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庇古提出的利用政府干预,通过征收庇古税和提供政府补贴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而使外部效应内部化;二是科斯提出的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市场利用市场机制自行解决外部性问题。 3 生态经济学理论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前进,人类向大自然攫取了大量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工业化时期,向生态系统排放了越来越多的废物,不仅越来越扰动生态系统,而且更是直接威胁到了处于生态系统中核心地位的人类的自身生存。无论是从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到波尔丁宇宙飞船经济学,还是到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等,均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种种危机,“零增长理论”、“消费限制理论”、柯尔姆的“环境使用税理论”和托宾的“福利经济指标体系理论”等,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生态系统协调的方法与途径。融合了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生态经济的核心思想源于对生态学中食物链的分析,研究由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复合而成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构造、功能及其客观规律性,着重探索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相互关系、发展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等。通过对上述各种关系的研究,把握其中的客观规律性,从而指导社会经济在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在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协调的基础上可供实践的具体模式和途径。 4 系统论理论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里若干要素通过一定关系联系。系统包含不同层次的系统元,系统元之间存在着不同性质的耦合关系,耦合关系决定着总体的作用,总体的作用最终决定着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系统在形成、生长、维持、老化和解体等阶段过程中,伴随着结构的演化和转变。 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耦合发展的共生系统矿区生态经济系统,运用系统论来指导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与生态系统保护活动,就体现了系统思想。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通过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多重耦合系统,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系统元与影响因素之间、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高阶的、非线性关系。矿区生态经济系统实际上是一个集矿产资源开发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等的复合系统,这个复合系统遵循“资源经济生态”复杂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运动规律,经历从形成、成熟和衰退的演化过程。矿产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会给矿产资源勘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质量提高提供更力的资金供应及技术支持,增加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了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和强度。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经济发展速度又必须限制在生态系统可承载阈值内,突破这一阈值,将会导致生态系统严重恶化,并会反作用于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系统和经济系统。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矿产资源开发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是一种正向的强化耦合关系,矿产资源开发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是一种双向的约束性质耦合关系。 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2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