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仓库皫-语文教学法.ppt_第1页
软件仓库皫-语文教学法.ppt_第2页
软件仓库皫-语文教学法.ppt_第3页
软件仓库皫-语文教学法.ppt_第4页
软件仓库皫-语文教学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法,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林陈微,目 录,绪 论 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文课程论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实施及评价 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绪 论,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语文教学法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了解其形成发展过程; 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第一节 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一、语文教学法的性质和特点 语文教学法是研究语文教学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A.从学科的形成看,是综合性边缘学科 B.从学科的归属看,是教育学科 C.从学科的功能看,是应用理论学科 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其特点表现为: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二、语文教学法的历史与现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如今,本课程的名称经历了从“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到“学科教学论”、“学科教育学”,再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与课程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学科与课程内容性质的变化和学科与课程理论本身的发展。,三、语文教学法的内容和任务,语文教学法要研究的内容: 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语文是什么” “语文教学是什么” 语文教学的目标问题“为什么教学语文” 语文教学的内容问题“教学什么” 语文教育的形式或途径方法问题 “怎样教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任务,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 揭示语文教育规律 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四、语文教学法的基础和研究方法,语文教学法学科的实践基础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改、语文教研的实际经验; 理论基础则由教育学、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和哲学、美学、社会学、人才学、方法学、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所构成。,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1、哲学原理研究法; 2、跨学科研究法; 3、历史文献研究法; 4、比较分析研究法; 5、观察调查研究法; 6、经验总结研究法; 7、实验实证研究法等。,第二节 学习教学法的意义和要求,一、语文教学法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语文教学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语文教师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一定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与教学研究工作者。,二、语文教学法的教学内容,绪论研究语文教学法课程本身,是元认知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第一章语文教育本质。通过回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探讨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认识语文教育的实质。 第二章语文课程论,研究语文课程设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目标、语文教材以及课程资源。 第三章语文教学论,研究语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方法、语文教学设计等 第四章语文教学实施及评价,研究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以及语文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评价。 第五章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师自身。,三、要求,要明确目标,制订措施。 总目标:培养自己成为合格、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子目标: 、掌握理论 理论底子 、熟悉教材打底子工具底子 、培养能力 能力底子,(一)掌握基本事实、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听课、自学、作业) 语文学科教育史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材 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活动指导的过程和方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 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 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结构,(二)训练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培养能力:,(训练与实践) 语文教学基本功 一话三笔,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设计,篇章教学设计 ,教案编写、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 试题设计等), 作业评改(批改、批语、评语、评分等), 电教使用(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脑、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 听课评课, 资料积累, 报刊编辑(能编辑设计和出版黑板报、墙报和自编小报), 论文撰写(经验总结、调查报告、教研论文、自编教材,今后还能撰写学术专著) 实践:主要是见习和实习,今后在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教学 ,语文活动指导 ,语文考试的指导和组织,评分和评析 ),学习的具体要求,1、听认真听课,做笔记,还有听教学观摩课、看教学录象等; 2、说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上台亮相等; 3、读通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专著、杂志等),通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教参等; 4、写作业、心得、听课评议、论文、教案、作文等; 5、练练基本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朗读,写作等),课件制作,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 6、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四、教学安排,教学时间共18周,其中穿插进行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和讲评训练。 51期间安排见习2周。 作业:1、就语文课程与教学某一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六月一日前交) 2、见习期间完成一个有关中学语文教育方面的调查报告(见习后交),主要教材,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版 参考教材: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等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教社2002年版。 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学概论,王松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课外阅读期刊: 中学语文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 语文学习(上海) 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 语文教学通讯(山西)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 语文教研(浙师大) 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 课程教材教法(人教社) 各省教育刊物、教科刊物等,相关网址,中国语文教育网/ 人教网 中国语文网/ 三槐居 语文网中网/ 语文在线/ 中国语文教育研究/chinese/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绍兴文理学院语文教学论/jpkc/index.htm 河南师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yuwen/index.htm 教育导航网-分类导航-语文/dir/chinese.htm 教育教学网址大全-语文网站/wz/yuwen.htm,思考题,、本学科的性质、任务是什么?你过去对此是怎么理解的,现在明确了哪些基本概念? 、你准备怎样学好这门学科?,第一章 语文教育的本质,教学目标: 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了解语文教育的历史; 了解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语文教育的历史,一、语文教育的涵义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它包括社会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我们所说语文教育,就是指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文教育。,二、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1、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没有独立设科,尤其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先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以文选为补充教材和写作范例。没有独立的语文学科,但整个教育过程始终以语文教育为基础。,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 识字与写字教学:依据汉语汉字特点,符合儿童学习规律 1.认、讲、写、用分进合击,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2.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 3. 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4. 联系日常生活 5.激发儿童的兴趣 阅读教学:“文”“道”兼顾 1. 熟读,精思,博览 2. 评点法 作文教学: “词”(辞章)“意”(义理)并重 1. 注重基本功训练 2.多读多写多改,强调学生自己改 3.从模仿入手 ,先“放”(放胆文)后“收”(小心文),古代语文教育的三大问题:,性质:科举考试的附庸 内容:识字加读古文加作古文 方法:记诵和摹仿 古代语文教育的四大弊端: 脱离语言实际。 脱离应用实际。 忽视文学教育。 忽视知识教育 。,2、近现代语文教育(1840年-1949年 ),语文单独设科 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 “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国文”名称出现 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国语”名称出现,3、当代语文教育,“语文”定名和语文教育改革 “红领巾教学法” 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大跃进”时期的语文教育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语文教育 “文革”时期的语文教育,197720世纪末,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改革 1978年重新制订了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文道统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改革口号,开始了对语文教学内容序列化的探索; 80年代中后期,提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90年代,明确提出“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90年代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课程结构:严重的“分科主义”倾向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 课程评价:选拔取向重选拔、轻发展 课程管理:中央集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六条具体目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 内在价值、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外在价值、工具价值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 我们要培养的人应该: 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 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 珍爱生命、自然;崇尚智慧、真理; 守护道义、良知;追求独特、卓越。,新课程的追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民主 国际理解 回归生活 关爱自然 个性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1.必须使全体学生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淡化“ 语文知识”,反对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 3. 关注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4. 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的现代意识,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5. 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6.教学方式: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 7.课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三、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性转变,20世纪初,文字-综合型教育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 21世纪初,从语言思维型教育向言语发展型教育转变。,文字-综合型、文字-语言型、语言-思维型、言语-人的发展型教育之比较,四、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发展推动着语文教育的发展,为语文教育发展提供条件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二、语文教育是是国家和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通过培养人和传播文化作用于社会发展,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某种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第二节 语文的性质和特点,一、“语文”的含义 对“语文”名称的各种解释: 语言+文字、语言+文学 语言+文章、语言+文化 话语+文章、国语+国文等 叶圣陶先生的说明:“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它包含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全民性的交际工具,是静态的,具有公共性和全民性。 言语是人们对语言这套符号系统的使用过程(言语过程、言语行为)及其生成物(言语作品),也就是听说读写的活动及其结果。它是个人的心态与智能的行为和结果。 语文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1、 关于语文性质的探讨 2、 语文的性质 语文的性质是由语言的性质和言语的性质决定的。 工具性语言的根本特点 、就外部语言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就内部语言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文字都是全社会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言语的性质是人文性 言语活动、言语作品包含人的心灵、情感、精神等因素 言语活动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 言语活动是一个人的生命活动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言语世界就是人的生活世界 言语作品内容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其外在的形式同样凝聚着民族的文化意识 语文教学的内容、目的、行为方式沾染着特定的价值观色彩,内蕴着鲜明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尊重人、发展人,结论:,语文的性质应当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学科的特点,基础性 知识性 实践性 综合性 社会性 审美性,三、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社会归属的发展水平与进程,与母语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学会语文的过程就是人成为人的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语文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生存,不可能不进行交际,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来进行思维,因此就必须掌握这一工具。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文化接通历史,直观现实,憧憬未来。文化丰富人的智慧,也丰富人的个性。语文教育对于一个人发扬民族精神,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结论:,语文教育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对于社会更好地生存和更加文明进步,传播文化科学起着普遍而又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育关系到人的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语文素养极大地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发展水平。 语文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是培养语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教育。,本章参考资料,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等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教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概论,王松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李海林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语文学科教育学饶杰腾著, 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年1月 现代语文教育论魏国良,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出版,思考题:,1、简述语文学科名称的演变经过,谈谈你述对“语文”含义的理解。 2、利用图书、报刊、网络资源,看看你能总结出多少种对“语文”含义的不同解释,并分析其合理性与局限。 3、对语文课程(学科)的性质,你了解哪些观点?能否利用各种资源再了解一些?他们的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你是怎样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的? 4、你认为语文课程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什么意义? 5、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有哪些特点、经验、问题与弊端? 6、我国语文教育的经历了哪几次历史性转变?,第二章 语文课程论,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语文课程设置情况; 2.学习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理念、目标; 3.了解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材的发展及发展趋势,能正确选择使用教材; 4.了解语文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趋势。,第一节 语文课程设置,一、课程(curriculum)的含义 狭义的课程,通常是指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及其进程。语文课程就是学校为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安排的语文科目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习者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活动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及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的类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分科课程与整合课程, 显在课程和隐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等。,二、我国语文课程的设置,在我国西周时代,学校普遍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课程,其中的礼、乐、书就是与语文有关的课程 封建社会里,文、史、哲、经混合的语文教育课程。 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1904年起开始设置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名称、内容、课时的安排上有所变化和差异;但语文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对学生影响很深,在现代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涵义、性质和特点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制定并颁行的,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国家对相应阶段的受教育者(国民)在某一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指导课程实施及评价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语文课程标准通常是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内容以及一定时代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制定的,因而,具有内容上的稳定性和时代的适应性。,二、课程标准的作用,1、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活动前教材编写的依据。 2、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3、课程标准还是课程评价的依据,三、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我国的中小学课程长期由国家统一管理,语文作为必修的课程,其内容、授课时数等由国家统一规划,作出有关指令性规定。 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课程改革的新局面,课程管理由原来的统一走向多样,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格局。语文课程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局面。 90年代末,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开始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编制。,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前言。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标准的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目标。 (3)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 (4)附录。包括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一贯 二元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个学段四大理念 五大板快: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的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提出了十条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附录:(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 附录一 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二 关于选修课程的建议,(共有6条),必修课程,系列5,系列1,系列2,系列3,语文2,语文3,语文5,语文1,语文4,系列 4,高中语文课程结构,选修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选修课程,课程实施思路,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必修课程10学分 第二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 第三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14学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必修课分“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两大板块,规定目标。 选修课程每个系列有各自的课程目标。,语文素养,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两条线索(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语言文字应用、新闻与传记、文化论著研读 )隐含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建议,(一)关于实施教学的原则性意见(共4条) (二)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建议 主要包括“阅读与鉴赏”教学的建议和“表达与交流”教学的建议。 (三)关于选修课程的教学建议 包括选修课程的设计原则,学生选课的指导,选修课的教学的指导以及五个系列的选修课教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评价建议分三个部分: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必修课程的评价 1阅读与鉴赏的评价 2表达与交流的评价 (三)选修课程的评价 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具体的评价建议。,第三节 语文课程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语文积累,语感,方法习惯,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思维品质,情趣品位,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因素。,语文素养,素,有“向来”之意。语文素养也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提升的动态过程。 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 听说读写是形诸于外的显形言语行为; 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是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 ; 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心理因素; 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个性人格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是言语行为的背景因素。 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长互生的过程。 语文素养的结构和运作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文环境之中。,从“三个维度”出发,认识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活动才能养成。 标准从“三个维度”设置语文课程目标,关注过程、关注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看作是语文课程固有的重要内容。符合语文素养发展的实际。,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加强文学教育,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学与典籍方面的修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语文课程特有的魅力,B 加强文学教育,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策略 (1)语文教师要提高文学素养,建立多元的开放的文学观念,追求教学的艺术性 (2)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3)投入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4)品味语言,促进文学语言与形象的相互转化 (5)引导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6)整体把握,重视诵读、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汉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能急功近利。 实践性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民族化根据汉语语言的特点,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关注人文精神 2、加强言语实践 3、强调整体把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合作学习,是同“个体学习”相对而言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探究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发展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2、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3、语文课程应该有较广的适应性,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和教师的需求。,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2、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语文课程在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体现思想道德修养和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新要求。,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均衡地发展。同时,高中语文课程,尤其在选修系列,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要求,“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目标。”,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首先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 “共同性”和“基础性”。 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以及语文学习基础的差异明显增大。面对不同的学生,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简单划一的规定。要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目标以及多样化地发展创造条件,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实现“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高效统一,必须建设起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机制。要加强选修课程的建设,多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程的实施也要富有弹性,能够随时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第四节 语文课程目标,一、语文课程目标概说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目的”与“目标”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概念,狭义的课程目标是指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的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个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指人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内展开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目标可以进行层次划分,划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学年或学期目标等。 根据语文课程目标涉及的不同的具体范围,还可以对目标进行某个层次的水平划分。如:识字与写字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口语交际目标等。,(二)课程目标取向的两极追求,1追求课程目标的结果、显性、规定性取向 行为目标 2追求课程目标的过程、隐性、唤起性取向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就一直保持着“双基”的取向。,二、新课程的目标重建,1、对“全面发展”的再认识 过去的理解:全面发展就是各门功课成绩优秀或不偏科。 完整的理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要素。培养在生活世界中会生存并能和谐、自由生活的又具有个性的人; 各门课程都应当尽可以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承担本课程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的责任,并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建构出新的意义。 就一门学科而言,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2、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走出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3、确立新的学生观, 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 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即: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4、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 回归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是课程的基本追求。 要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阐释,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程目标进行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的表述方面,凡是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的目标,尽可能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某些目标的实现,往往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之中,采取描述性的表述,呈现为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语文课程目标的阐释,1、语文课程目标的内容 参阅语文课程标准,2、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语文课程里面蕴涵了许多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道德,二是审美。,情感目标: (1)爱国情人最基本的人格修养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眷恋 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欢和热爱 对祖先对亲人的热爱 (2)好奇心人发展与创造的最本质、最内在的动因 (3)责任心、正义感人文精神的灵魂,态度目标 (1)积极的态度健全人格中最本质的、最具活力的因素 (2)科学的态度人生航船的罗盘 (3)合作的态度时代的要求 价值观目标 求真 向善 爱美,(2)过程与方法维度,过程是指学习过程,方法是指学习方法。 这个维度体现了两种教育理念 突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 突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性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具体内容: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过程,语文能力往往与语文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等相关,体现为正确地运用语文认知策略 。过程与方法本来就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侧面,其内容涵盖了所有的语文学习,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课程目标设计这一维度,就是要求语文老师去关注它。,(3)知识与能力维度,语文知识目标 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大致相当于语文素养中的知识视野、思想观念和文化品位。主要表现为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化常识(陈述性知识) 课文内容知识和课文背景知识 (陈述性知识) 语文方法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在每一种语文能力中,都包含着必要的语文知识。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什么知识,教师就可以、就应当随机地提供什么知识。 对于语文知识目标,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语用知识。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进而内化为语感习惯,,语文能力目标 语文能力是指个体准确地、创造性地接受他人语言信息与向他人发出语言信息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语文能力既包括形于外的听、说、读、写等操作技能;也包括隐于中的内部言语的心智技能。 (1)识字写字能力 (2)阅读能力 (3)写作能力 (4)口语交际能力 (5)智力:认识语文规律的能力 自觉进行语文实践能力 个性化言语生成能力 (6)审美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识字写字能力能力的要求: 中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书写规范,临摹名字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试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标有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语文审美能力目标的具体内容,美的感受力 充分感受名篇佳作色彩之美,形体之美,结构之美,力量之美,过程之美。 感受汉字和汉语的美。 感受情境的美。 美的理解力 知道美是有规律的,美是合目的的 懂得美的多样性和美的不同风格 懂得美的辩证性,懂得美是主观选择与客观评价的辩证统一,美的创造力,追求汉字的书写美和汉语的表达美 追求、创造美好的思想情感 追求与创造更高的自我境界:培养美德,发展智慧,塑造健全人格,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追求文明的言谈举止和积极的生活方式。,3、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了解语文课程标准 选择适宜的教材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开发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 利用学习评价调整教学行为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4、语文课程的任务,(一)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基础任务 (二)发展语文能力主要任务 (三)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要任务 (四)构建和应用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课程应该承担的任务 这四项任务是辨证统一的整体,共同服从于语文课程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四项任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呈现出一种有机的整体联系。,第四节 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一、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 语文课程内容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它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观点一:包括 “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学习”、“关于语言的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 观点二:由“构成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及其对它们的阐释”和“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内的语文知识”两个方面构成。 观点三:语文课程内容是学生经由课程提供的实践机会转化而成的言语实践,即在言语实践中生成的言语经验。,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即定的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而编写的。 语文教材这个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二、语文教科书的功能,我国语文教材具有双重品格:在内容上包含了各种知识信息,在形式上体现了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规则,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语文教材的功能: 智德启迪功能 语文历练功能 语言积累功能 知识扩展功能等。,对语文教材的认识,A、语文教材曾有过的说法 体现说 依据说 文选说 例子说 引子说 载体说 案例说 课本、读本与学本,B、对语文教材选文类型的理解 (1)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讲读(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 (2)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三、语文教材的结构与类型,语文教材的系统构成分析: 1、范文系统(定篇、例文、样本、用件) 2、知识系统(语言、文学、文化常识) 3、实践活动 (作业练习)系统 基于文本的实践活动 基于资源的实践活动 基于应用的实践活动 4、资源(助读)系统(文字、图表),2.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序列,单元是现代语文教科书结构的基础。 编排单元的线索决定了教科书的单元序列和结构形态。 从国内外的语文教科书来看,编排序列大致有以下形式: 以语文知识为序列 以语文训练为序列 以文选主题为序列 按照文体来编排 按历史顺序排列,3、教科书的类型,从教科书的结构类型来看,语文教材主要有分编型和综合型(也叫合编型)两种类型。 分编型语文教材头绪简明,线索清楚,有利于安排由浅入深、由简而繁的序列,系统性、计划性强。但不能互相配合;缺乏协调,容易出现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对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 综合型语文教材整体性强,可以兼顾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听说读写的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头绪繁杂,序列不清,各项能力训练的内容难以真正兼顾,教学中容易造成面面俱到,难以落实重点;或“厚此薄彼” 。,四、我国语文教材的嬗变,1、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蒙学教材 经学教材 文选教材 诗选教材 作文教材,2、近现代的中学语文教材,3.中国当代语文教材 中国大陆语文教材 香港、台湾地区的语文教材 我国现当代语文教材的总特点是:按单元编排文选教材,以学科为本位,追求知识、能力序列,强调讲解、训练,追求系统化、逻辑化。,4、我国语文教材的改革,1986年6月,成立了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教材建设由过去的“编、审合一”改变为“编、审分开”,开始走向“一纲多本”、“多纲多本”。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编写与课标相配套的语文实验教科书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特色,1.新课标语文实验教科书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2.新课标语文实验教科书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关注“个体”发展 3.新课标语文实验教科书重视言语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成为亮点 4.高中实验教材努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五、国外语文教科书,1、美国的中学语文教材 2、英国的语文教材 3、日本的语文教材,六、语文教材的使用,宏观上总揽全局(套册) 中观上把握单元(组合线索、承担责任) 微观上吃透课文 (有什么,教什么) 审慎调换、增删内容,灵活运用教材 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七、 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课程资源的类别 1根据功能特点的分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2根据空间分布的分类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包括了素材性和条件性两种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分布:广外延宽涉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课程资源包括教师、时间、材料和设备、适当的场所和社区。 教材(主要是教科书) 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集条件性素材性课程资源于一身的重要资源。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生产者。 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携带者。 要重视隐形(无形)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有课程成本的观念和意识。,(二)语文教师要具备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