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2.1文言文阅读.ppt_第1页
古诗文阅读2.1文言文阅读.ppt_第2页
古诗文阅读2.1文言文阅读.ppt_第3页
古诗文阅读2.1文言文阅读.ppt_第4页
古诗文阅读2.1文言文阅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阅读的金钥匙 文言文阅读必须脚踏实地地积累,否则可能到考试时感到不足以应对。学习阅读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终极目标的,即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是学习阅读文言文的重要基础 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大都从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开始,而后逐渐延伸到课外文言文(包括高考文言文阅读文)。这些文言文,都是从大量古籍中精选出来的,无论从语言到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学习这些文章,从初读第一篇开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千万不能只满足于对所学文段内容的大体了解,不能如讲故事一般将其内容概述下来即视为翻译。,另外,在实词与虚词两者间,大量的、难于掌握的是实词。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古今异义、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文言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考试大纲又明确指出“理常见文言虚词(18个)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应该说虚词比实词好掌握。但文言虚词同现代汉语的虚词相比,要比文言实词同现代汉语的实词相比的差距大。文言虚词中,几乎没有一个词是古今完全相同的,而且用法复杂,使用频率还颇高。所以在下工夫学习实词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虚词的学习。需要提醒的是:,1.文言虚词也存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混淆的问题。 如文言文中的“所以”连用,常常是“所”和“以”两个单词, 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同解。还有“于是”、“至于”, 也常常是介词“于”和代词“是”、动词“至”和介词“于” 的连用,其意义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和介词“至 于”。 2.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更多,情况更复杂,甚至 在同一语段中使用同一虚词,词性也相同,含义却各异。如察 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 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这段话中,用了四个“其”,第三,人称代词,如果笼统地译为“他”就会指代不明,因为它们指 代对象不同,第一个指代“抱婴儿的人”(前文有交代),第二 个指代“婴儿”,第三个指代“婴儿”,第四个指代“婴儿的 父亲”。 3.注意文言中的兼词。所谓兼词,是指古汉语的合音兼义 词。从语音上讲,是由两个(或三个)字音合成的一个音节;从 词义上讲,是指一个词包含有两个词的意义。如“盍”、 “焉”、“诸”、“叵”等有时“兼义”,要分别讲时为“何 不”、“于其间(于之)”、“之于(或之乎)”、“不可”。,4.同一个意义,可以用多个语词表达。如第二人称代“你”,在文言文中就用“女”、“汝”、“若”、“而”、“尔”等多个词来表示。,二、掌握语法规律是通向文言文阅读的一条捷径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 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疏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 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 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 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都是但古今毕竟有 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 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 之事)。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工夫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及一些固定句式。,三、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内蕴的必经之路 文言文,不仅关涉着造字之源、句式之法、为文之妙,还包容着人物事件、先哲之理、阴阳之变,乃至战争、礼俗、宗法、地理、数术,更与古代历史密切相关。特别是选入我们中学教材的,又都是久传不衰的华章,其内蕴就更丰富、更深邃。那么,要准确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不行的。我们在逐篇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点滴积累,而且还要做必要的、较有系统的整理,如古代吏制、郡制、刑法、科举制度,人的姓名、字号、谦称、敬称等等,不求过繁过细地掌握,但要大体了解。,学习阅读文言文,还要学会断句,掌握翻译方法,学会分析综合文意特点等等,诸多环节和技能训练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中学阶段文言文阅读学习的任务。,新课标最新考试大纲总体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所谓“浅易”,就是命题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认知,能够让学生阅读有兴趣,思考有规律,答题有方法,不出现冷僻、艰深、晦涩的题目,不故意为难学生。 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三是侧重于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从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考查内容来看,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考 查有如下特点: 1.选材、文体的稳定性。命题者近几年一直坚持从“正史”著作中选文,并且一直选取古代人物传记。如2009年宁夏、海南 卷的宋史朱昭传,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的明史花云 传,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宋史何灌传,2011年辽宁 卷的旧唐书宋庆礼传。这些阅读文本选材范围的界定和 文体的稳定性,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升阅读境界、积 淀阅读素养的精义,也为考生的备考复习指明了方向。,2.传主类型的忠义性。文言传记中的传主均为各朝的忠臣、良 将,他们都忠君报国、舍生取义,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对学生 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考点、题型、分值的固定化。文言文阅读考查一直是4道题 目,即实词含义判断、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意要点、文言翻译 (2个语句)。题型一直是3个客观选择题+1个主观翻译题。分 值为19分,其中文言翻译10分。,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考试大纲可知,新课标全国卷2013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仍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