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摘要: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体系设置需要改革、教学内容需要调整、教学方法需要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开展调研和教学实践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强调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显重要。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不是“零起点”,自本世纪初开始,普通高中已经陆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职业高中更是将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证书。进入大学的新生不同程度地都受过信息技术的初步教育,高职高专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与中等教育存在着重叠与交叉的问题,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该有一个内容的规范。当然现在可能还做不到,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看,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其他课程一样需要一个层次和内容的规范。另一方面,大学阶段也同样需要一个层次和内容的规范。目前,各个院校各自为战,自己制定自己的规范,教学大纲的差异非常大,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异较大,甚至很多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教学对象计算机知识基础的不平衡,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管理必须改革。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差异越来越大,给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一是生源地域的差异。面向全国或面向全省招生的院校,生源来自不同的地区,发达地区的学校设备好,师资力量强,学生自备电脑的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当然较高;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受到设备、师资力量的限制,与发达地区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二是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差异。职业高中学生多受到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训练,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普通高中的学生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无实际效果,基本是“零起点”。三是兴趣的差异。当今计算机已普及到家庭,在经济发达的深圳更为明显,只要学生想学、想用、想玩,其电脑可以配置得很好,并且可能拥有不止一台(家里一台,学校宿舍一台),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具备了很好的自学条件,可以在某一应用细节钻研很深;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学生,尽管家里或学校有很好的条件,但自己不学,还是一无所知。生源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严重不平衡,给高职高专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实施教学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大统一的“计算机一级课程”、“计算机教育课程”完全无法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需要。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管理的方法进行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基础的因素,既不能是“零起点”,也不能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二是专业需要的因素,要让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学得有兴趣。因此应该从三个层次设置教学体系:第一,对理科电子类的学生开设编程工具(包括网络编程)类课程;第二,对管理类的学生开设深层次的MsOffice应用(MLC)类课程;第三,对艺术类的学生开设动画制作和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管理必须适应课程体系设置的变化。分专业类别的教学内容只能解决学生专业需求差异的问题,要解决基础差异的问题,还应该在分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选修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达到低层次要求的学生再学习高层次的内容,这样,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才能有保证。要达到这一步,必须对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要采取全开放的选修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实施这种管理方式有一定的难度,但已经有院校开始试行,更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学科的融合,要求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由于信息化进程加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融合现象日益加剧,各行各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应用而言,无论哪个行业,计算机应用与本专业的结合都更加紧密,更加迫切。努力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既精通本专业技能,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不仅教学设置上要面向应用,而且要落到实处。应将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实际应用项目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倡导和推行“任务教学”和“项目开发教学”,将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全过程。“任务教学”和“项目开发教学”都摒弃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解决实际案例、实际应用项目的能力,通过应用,可给学生更多探索的空间。结合“任务”或“项目”的教学内容应掌握“够用为度”的原则,虽然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但应具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技能和继续探索的能力。“项目”的选择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教育者必须具备项目开发的能力,其次教育者必须具备使项目与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教育者应该精选教学项目,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以项目群覆盖知识面,以项目引导教学,以应用项目为主线,使学生学习每个新知识都有一个完整的、实际的、具体的、有形的项目作为联想与应用的载体,并在训练中体现出来,将无形的知识变成有形的成果。为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应用的需要,教学模式必须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离开计算机机房上理论课无疑是纸上谈兵,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操作计算机,使学生能够驾驭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学校应该创造条件,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摆脱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从演示、引导与实际训练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演示与引导应是有限的,尽量少占课时,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具体项目由浅入深的牵动下,相信一定能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更新,实践能力需要加强。高职院校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这些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解不深,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不清楚,往往处理不好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处理不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是将计算机专业课内容或普通本科的内容压缩或简化后讲授给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迫切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改变自己老一套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尽快地将经验总结运用到教学项目中,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应用的需要。当然,学校也可以聘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人员从事教学,充实教师队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带来考核方式的变革,以前的事后检查与答卷都应该为网络化、无纸化、形成性考核所取代。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考试是事后检查,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简单应用,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教师也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为适合应用的需要,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形成性考核,即实行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提高平时作业、讨论、提问等成绩的比例,在课程(或项目)的不断进展中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使学生更注重每一堂课所学的内容,注重知识的积累,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有比较全面的定性定量认识,找出教与学的成功部分与薄弱环节,以便采取改进措施。形成性考核注重教师对课程的跟踪,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给实际操作带来难度,因此必须采取技术手段适当减少教师工作量。第一种解决方法是很好地利用网络环境,将形成性考核与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考试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同时有以下好处:第一,通过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应用试题库,可使教师得到实际的开发经验;第二,电脑随机从题库中取题组卷,可以克服教师命题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保证命题组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使一次考试涵盖更多的知识点;第三,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考试是系统随机组卷,系统自动阅卷,节省了印卷成本,减少了教师阅卷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泄漏试题的可能性,可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第四,可保障考试结果的公正性与真实性,缩小人工评卷掌握标准的差异。第二种解决方法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寻找考核的题目(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