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碱的性质》教案_15_第1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碱的性质》教案_15_第2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碱的性质》教案_15_第3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碱的性质》教案_15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氢氧化钠变质的专题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认识。(2) 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3)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形成化学学科中的科学思维方法。(4)能应用物质性质的差异,解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等实际问题。(1)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2)围绕氢氧化钠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派生出“物质是否变质?变质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确定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如何将杂质出去?”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精神和

2、科学的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 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1、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化学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碳酸盐和可溶性碱的检验方法。难点:1、掌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2、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探究方法】:1、创设情境、兴趣引导、分组实验探究、研讨式教学法。2、采用探究法,观察 提出问题 理论分析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课型】探究课【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本课围绕氢氧化钠固体或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1、 它是否变质?2

3、、 如何检验烧碱固体或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锻炼。【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课前预听】化学版青花瓷【引入】刚才歌里面唱到氢氧化钠,说它俗名遍地找,用途十分广泛。【展示】这是一瓶氢氧化钠。大家一起回答属于酸、碱、盐的哪一类?【提问】我们怎样鉴别它是否属于碱?【提问】我往里面滴加盐酸会有什么现象?并要求写出油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入】但是在理化加试测试中,有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却发现试管里有气泡冒出。这是为什么呢?【展示】一

4、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瓶,让学生观察瓶口的白色固体。【提问】氢氧化钠为什么会变质?【演示实验】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提问】如何知道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呢?【引入】今天我们就以氢氧化钠为例,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技巧。【板书】氢氧化钠变质的专题探究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1、提出问题2、假设、猜想3、设计方案4、实验验证5、收集证据6、分析得出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学生倾听,回顾所学知识。回忆旧知识学生回答碱学生思考并叙述。提供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学生回答:溶液有蓝色变紫色或有红色变无色。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学生观察试剂瓶

5、口的白色固体,并对其做出猜想根据实验现象回忆氢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能潮解,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找同学叙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课题。根据生活中常见实例的变质现象,联想到化学药品的变质问题旧知识的回忆对前面所学理论进行实验验证,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增强学科理论的说服力。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提问】如何知道氢氧化钠是否已变质呢?【板书】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讲解】要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从微观上来讲,是要探究什么的存在?学生回忆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分组设计实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给学生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避免盲目性。培

6、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观察能力。【交流】等待学生给出讨论结果学生在进行假设和猜想时教师要做一些有意识的引导,给学生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避免盲目性。给出几种药品供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氢氧化钙溶液、酚酞试液,氯化钙溶液等学生方案(1):取少量久置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学生方案(2):取少量久置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向其中滴入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固体氢氧化钠已变质。学生方案(3):取少量久置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向其中滴入氯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固体氢氧化钠已变质。假设和猜想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应根据所学的

7、知识设计合理、可行、简便的实验方案,培养缜密的实验和细致地观察,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提供佐证或者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和修改学生的方案。【分析】对学生的几种猜想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板书】可行方案对应的反应式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CO2Na2CO3 + CaCl2 = 2NaCl +CaCO3学生讨论:方案(1)不可行,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一样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方案(2)、(3)可行激发学生通过互相纠错来提高探究兴趣。通过点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指导学生按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观察现象1、 取少量敞口放置的Na

8、OH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2、 用滴管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鉴别的所需的各试种剂【观察】样品分别产生气泡及白色沉淀【结论】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直观的论证讨论的正确与否【提问】既然已变质,那么是完全变质,还是部份变质呢?【猜想】由于只是放置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部分变质(因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只有0.03%,含量很少)。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探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是探究什么物质的存在?2、直接用酚酞检验行不行?3、用什么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此时学生很迷茫,因为据以前所学题型均为一步鉴别氢氧根,学生讨论出许多方案,对于提出的错误方案,分析后一一

9、否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猜想能力、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根据前面的课程,知道一步鉴别不可行。因为只是部分变质,即部分NaOH固体变为Na2CO3,因而瓶中的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含有NaOH即可。开始向分步鉴别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强调】能否直接证明氢氧根存在?为什么?教师作讲解。教师给出试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硫酸铵溶液、硫酸铜溶液、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分析】对学生的几种方案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总结】确定试剂:氯化钙溶液、酚酞试剂。经讨论,第一步,完全除去某一离子,而根据之前的分析,可知除掉氢氧

10、根离子的同时,亦能除去CO32-,所以第一步必先除去碳酸根离子。选择的试剂,应选择能除CO32- ,而不影响OH-的Ba2+,或Ca2+ 。第二步,证明是否还有OH-存在。学生倾听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试剂,设计方案。要对探究全过程进行考虑,了解离子间的转化及影响。【实验】1、 取一定量的变质的NaOH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其全部溶解2、 向上述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将2中的溶液净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及酚酞溶液变红【结论】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展示讨论结果同时训练实验操作【回顾】教师指导回顾整个探究过程【结论】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1、提出问题2、假设、猜想3、设计方案4、实验验证5、收集证据6、分析得出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练习】出练习题考察掌握情况学生思考问题通过习题加深对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有所掌握附:【板书】氢氧化钠变质的专题探究一、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1、提出问题 2假设、猜想 3、设计方案 4、实验验证 5、收集证据6、分析得出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二、氢氧化钠是否已变质。1、不变质:氢氧化钠2、变质:生成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