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_第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_第2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_第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_第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一年级单元主题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两位数(一)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时第一课时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计算在由20以内拓展至100以内时,其中主要的变化就是十位上的数要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在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整十数相加、减,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本规则,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100以内的加、减计算奠定基础。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掌握较好,少数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导致计算出错的情况。因此在教学时,课前、课中、课后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质量。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作业目标1.巩固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比较熟练的口算。

3.为学习例题2的内容做好知识准备。作业设计理念作业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预计时间实践反思与改进课前作业(前置性预习或与新知关联性强的旧知复习)1.谁来算一算

3+2=2+7=

6-3=9-4=

(指名回答,要强调计数单位。如:3+2,是表示3个一加2个一,得5个一,所以3+2=5。)

2.看谁最聪明

(1)60里面有()个十。

(2)80里面有()个十。

(3)7个十是()。

(4)3个十是()。巩固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十数的意义,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3分课前复习时要求说计数单位时一开始有困难,引导之后问题不大了;对整十数的意义反馈效果较好。课堂作业1.P42“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思路。

2.P43“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核对后讨论:通过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3.P4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比一比谁的火车开又快又稳。

(2)集体核对。第1题,巩固学过的一幅图列四道式与整十数加、减的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理解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第3题,采用开火车接龙的方式进行检查,提高口算的速度。13分新课结束及时练习,交流时要求说一说自己口算的过程,同时强调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有少数学生在理解和口算中也有出错的情况,或是没有看清运算符号或是数字等。课后作业1.P43第4题

(1)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2)集体核对,指名学困生说说算法。

2.P43第5题

(1)指学生读题,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师:小兔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学生列式计算。继续巩固对整十数加、减的口算的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引导寻找关键信息,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8分学生的口算的速度不断加快、出错的情况也相对较少了,对“同样多”对应数量的理解和“一共”采用加法计算掌握的较好。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一年级单元主题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两位数(一)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课时第二课时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因为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问题,这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已经有了口算的知识经验,口算方法上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有部分学生不会准确地表达口算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时,课前复习时说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过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几个十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弄清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作业目标1.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

3.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业设计理念作业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预计时间实践反思

与改进课前作业(前置性预习或与新知关联性强的旧知复习)1.口算3+430+4030+450+4050+480+20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以检测和巩固学生对整十数加整十数算理的理解加深认识。3分课前复习时要求说出口算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口算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得到了相互学习,巩固了算法。课堂作业1.55+20=63+20=2.55+2=63+2=3.先在计数器上拨算珠,再填出结果。(“想想做做”第1题)

26+20=50+34=26+2=5+34=第1题,巩固两位数加整数的方法;

第2题,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3.系统的对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计算方法的检测。8分新课进行的同时及时让学生得到巩固,效果较好;再比较系统的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的练习、分析,达到巩固的作用和效果。课后作业1.第2题

60+20+7=1+5+40=67+20=41+5=

2.P45“想想做做”第3题。苹果40个,梨34个,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第1题,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之后,交流每一组算式中的练习,也进一步加强两位加整十数、一位数;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8分学生在练习后的交流中表达的不充分,其中的联系发现的不太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对于学生没有问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一年级单元主题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两位数(一)课题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课时第四课时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好互逆,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的求和问题。学习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的关系,提高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加法有了较好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法的含义,巩固对加法计算的掌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算理。作业目标1.巩固理解加法的意义。

2.初步感受加减法的关系。

3.提高学生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理念作业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预计时间实践反思与改进课前作业(前置性预习或与新知关联性强的旧知复习)口算:50+30=80-20=35+4=35+40=45+3=45+30=在做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巩固加法的意义,和对前面学习的几种算式口算方法的巩固,为新课中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3分复习以加强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要注意的问题不是个个都明白,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中,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作业1.游戏活动,尝试运用。(1)示范:借给某某同学12支铅笔,还剩3支。算一算:原来有几支笔?怎么想的?

(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铅笔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借给某某同学几支,还剩几支,原来有几支。2.“想想做做”第1题。

已经拼好了21块,还有3块。一共有多少块拼板?

3.“想想做做”第2题。

已经收了34棵白菜,还有30棵没有收。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4.“想想做做”第3题。

已经吃了4个苹果,盘里还剩(12)个。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第1部分,通过简单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借出的、还剩的与原来的数量之间的联系。第2部分,专项练习:通过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3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通过游戏交流,理清求原来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感受借出的与剩下的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参与度较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理清思路,找到方法,不断巩固学生的学习经验。课后作业1.P48“想想做做”第4题。

(1)玲玲养了30条蚕,兵兵又送给她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2)玲玲养了30条蚕,送给兵兵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2.P48“想想做做”第5题。公鸡有6只,母鸡有9只。母鸡比公鸡多(),公鸡比母鸡少()只。

3.延伸。

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以提高学生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10分看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的较好,在表达上自己的想法上不够完整;对问题的分析上,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一年级单元主题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两位数(一)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课时第六课时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编排方法与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相类似,即先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的问题,这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学生掌握的较好,已经具备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教学目标1.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减,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作业目标1.巩固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会解决本节课的知识简单的实际问题。作业设计理念作业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预计时间实践反思

与改进课前作业(前置性预习或与新知关联性强的旧知复习)1.口算:

73+30=40+5=36+20=21+50=60-30=30+8=36+2=21+5=

2.指名说说3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巩固整十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为学习新课内容打下基础。3分复习导入新课时的展示反馈,大多数的学生知道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入到新课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作业1.计算36-20和78-4,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P51想想做做第1题。3.快速说出结果。38-585-4056-5066-6第1题,初步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第2、3题,更系统的对新知识的进一步的检测学习成果。8分新课结束及时练习,交流时要求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与表达上不够一致,不够明白。课后作业1.P51“想想做做”第2题;

60-30+8=9-6+70=68+30=79-6=2.P51“想想做做”第3题;一共摘了65箱苹果,已经运走40箱。还剩多少箱没有运走?3.延伸:说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第1题,通过计算和对比,发现每一组算式中的联系,巩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第2、3题,培养学生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0分学生在巩固练习、交流和运用中,学生互相学习,在表达每组算式联系时不够规范;简单实际解决问题的例举上,有少部分学生表现的很好。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单一年级单元主题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两位数(一)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不退位)课时第十一课时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而用竖式计算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并不大,所以教材将加、减法笔算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正式学习加、减法笔算的开始,又是接着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乃至以后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对于学习这部分的内容难度不大,但是要注意强调格式和计算的顺序。教学目标1.在学习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认识,初步掌握“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作业目标1.巩固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作业设计理念作业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设计意图预计时间实践反思与改进课前作业(前置性预习或与新知关联性强的旧知复习)口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