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改余谱铁木健资料之一(完整版)资料_第1页
铁改余谱铁木健资料之一(完整版)资料_第2页
铁改余谱铁木健资料之一(完整版)资料_第3页
铁改余谱铁木健资料之一(完整版)资料_第4页
铁改余谱铁木健资料之一(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改余谱铁木健资料之一(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铁改余谱铁木健资料之一(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铁改余谱铁木健资料之一九子一女各地各宗支谱载铁木健族源祖源原藉官职摘录贵州遵义秀一公裔马坎余文选四棱碑文:盖闻山发于昆仑,水发于星宿,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山水相济,上下同情,根本追踪,古无二理。吾余氏祖派自颛顼而后,为叔嫂不睦惧罚,逃入金辽铁盘山居住;因山取姓故姓铁,住居数代后,本元木见祖归朝,为红巾拖累,子孙始散聚,九公一姑,恐祸患之临身,窃负而逃西川泸州衣锦乡凤锦桥,人多影大,难以同行,遂改铁为余,万代不改。乃联诗一首各散:本是颛顼帝胄家,红巾拖累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折柳桠;否泰是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十马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余家并无三两姓,十家改成百千家。自长男余清公,明封江南徽州府休宁县正堂,辞官归楚黄州落业,支分万家后,入籍四川重庆府垫江县新庙里,高桥坝大屋咀落业。立祠分派:玄文正大光,明朝永盛昌,国足兴荣际,万世乐陶唐。后散联诗一首:岁寒孤忠四处分,渊源难保聚时欣,一茎永固枝枝茂,千朵桃花共树生。林公又随携文选公,入遵义狮子桥居住,又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得买西二甲刘廷照之业,住居数代,子孙远处坟宅难辨,故勒石指明,以立前辈之启初是矣。清道光岁轮庚戌三十年二月初八日吉时谷旦秀一公资料节选:族谱永传后世盖闻山发源于昆仑,山以昆仑为祖也;水发源于星汉,水以星汉为祖也。盖物命本乎天,而人本乎祖,讵可昧所由来乎?如我余氏祖宗奇渥温,入华夏而起于溯漠,初号蒙古,铁木真出焉。自世祖忽必烈,灭宋袭统中原,混一区宇。文臣武将,攻城略地,大阐谋猷,制礼作乐,民康物阜,其政治之盛,古今所稀。元盛之初,莫盛于斯矣!继世祖而王者,世祖之孙成宗铁木耳是也。太子真金谥曰裕宗,第三子成宗与长子显宗(也孙铁木儿之父),次子顺宗,也孙铁木儿①与两平王铁木见,同父异母兄弟也。世祖始定鼎中原,垂拱而天下治,善于守城。厥后武宗,仁宗继而王者,仁义忠厚,聪慧明达,后人延源不绝,我世祖亦愈有光焉。迨后铁木见之九子十登科,不意红巾军扰攘,改铁为余,四散各处,其所改之之意,又非一二语言所能悉罄其源流也,是序。明朝进士余之纲谨著注:①也孙铁木儿与铁木见,非同父异母兄弟;与原文“木见祖与木耳,乃同父异母之兄弟也”不符。贵州遵义秀一公裔传余之纲著《奇渥温铁改余氏宗谱》余氏族谱跋·祖德流芳云:从来人之传世,固有所以传之者类,非笔墨所能悉,具然,亦必籍笔墨以悉,著其源流耳。想士生于三代以下而欲为三代以上者,未有不履仁蹈义,厚自树立。将先人之世系,以为后世子孙,便其考查焉。盖闻山发于昆仑,而名山乃至三百,是山以昆仑为祖也。水发源于星宿,而名水乃至三千,是水又以星宿为祖也。况人本乎祖,顾可泯所由来乎?如我余氏,系本铁姓,胡人也。入华夏而初号蒙古,铁木真出焉。世祖皇帝因物命名,呼姓奇渥温,名忽必烈,为蒙古祖。至宋祥兴,二年,大兴师伐宋,伯颜张宏范等大阐谋献,逼宋王帝祸于海,乃承正统。改国号曰元,在位三十五年。生太子真金,真金生三子,长曰铁木儿,次曰铁木见,三曰铁木耳。真金早卒,世祖以木耳德崇隆重,堪作万民之主,乃陟帝位,国号元真,庙号成宗。世祖封木儿为晋王,又封木见为两平王,至成宗皇帝(成宗生于1365年卒于1307年。1294年即位,在位13年,)加封东路不花元帅,出镇江南。成宗皇帝在位十三年,怀宁王海山即位,是为武宗(成宗之侄),厥后仁宗(武宗之弟),英宗(仁宗嫡子),泰宗(英宗长子),明宗(武宗长子),文宗(明宗之弟),宁宗(明宗次子),顺帝(明宗长子)。世世相传凡十帝,在位八十九年。至明太祖皇帝布衣起兵即位金陵(1368年),而我元朝方灭,铁氏子孙始散,呜呼伤哉。我元自太祖铁木真称尊蒙古,起兵侵南,立太宗、定宗、宪宗三宗。至世祖始定鼎中原,垂拱而天下治,民场阜康,子孙济济,赫赫朝堂。一旦而散于四方,不一其地,良可悼也。如我余氏祖,系两平王铁木健之后。至世祖封镇江南,见朝堂之上赫赫声名,尽是铁氏诸王,乃谓然叹曰,天子非我有,帝座不愿居,但愿长保此土,永镇江南,吾愿足矣,他何求哉。乃娶妻洪氏,生四子,后娶张氏,生五子一女。后因金辽未服,木见祖奉诏讨之,殂于中途,寿英女结荆为棺而葬之。其子九人,俱中会进士。我元顺帝时红巾贼扰,明由此兴,九人惧祸之将至,不得也改铁为余,散于四方,其所以改散原由,非连类可述,又非一二语所能详传,仅首数词于简末。明朝进士余之纲谨著泸州秀二公裔小河沟即余河沟存原籍铁公木健母(母字有误,应为妣)张、弘氏、甫(字)孟兰(耶律楚材、甫(字)子高公之长子)娶张氏,生四子,长曰秀一、次曰秀二、三曰秀三、四曰秀四,张母殁,附葬母侧。继娶弘氏,续生五子一女,女名秀英,又曰金莲,适王门名涛,次(次字有误,应为甫或字或号)静川(金莲嫁王涛)。其子曰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健公生于宋世(世字不够准确,或为时字)武国城第十七渡建生(建生:诞生),至元世祖扫宋归元一统,遂分封同宗,楚材祖为两平王,食采湖南,传位长子孟兰、孟兰愿逸,卸职乡居,同母潘氏好善,广行方便,终年累月不懈,后果得美报矣。重庆长寿秀二公裔余承恕家谱载: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干。太始祖铁世义配张氏,由武科甲第升任辽东铁龙山,铁将军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旌表,建坊敕赐“忠义大夫”四字,坊上对联一副: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没后葬九华山之南,卯山酉向。墓前石人狮子四个,石马二匹,望柱一对为记。铁世义公生二子。长名铁子林,次名铁子高,一女名庚姑。建武元年赘壻金东旺,由进士敕授文林郎,知广东嘉应州。铁子林系处士,舒氏生二子,长名铁木耳,次名铁木真,住南京未改,迨至南北混乱,始归一统,国祚九十余年。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配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百亩良田不纳粮丁。潘氏祖婆好善乐施,广积阴功。济人之急,救人之难;怜孤恤寡,感动苍穹。上帝见其阴功浩大,遣一癞僧来家三年,众人无不嫌其肮脏,惟潘氏祖婆不嫌,寒与之衣,饥与之食。一日,潘氏祖婆不在家,癞僧将好酒一坛,倾于盆内洗澡,癞僧即愈。潘氏祖婆回家得知,大怒曰:“尔来家三年,供尔衣食,尔反不知好歹,将酒洗澡,自古未闻。”僧见怒,即在盆中将洗澡酒取一大碗,与潘氏祖婆并大呼曰:“尔快饮”。潘氏嫌其肮脏,投其于地,只见五色祥光一起,癞僧忽然不见,方知是神仙托化。潘氏追悔无及,跪地苦求,癞僧乃在云端,呼潘氏曰:“因尔好善乐施,阴功浩大,吾奉上帝敕旨度尔登仙,尔毋有仙缘之分,只可命汝为陆地仙翁,尔死后埋在对门山梧凤坡梧桐树下牛滚凼中,子山午向,言毕,倏忽不见。潘氏祖婆殁后,果从僧言。祖婆生一子,名铁木健,官至上卿大夫,皇元冢宰,进爵两平王。元配洪氏生四子。次配张氏生五子,一女名金莲,又名寿英,配夫金鎔。四川洪雅县秀二公裔道光二十三年谱云余氏祖宗余支谱予始祖自元朝之时,江西省南昌府义宁州,南门外黄家坝,继入楚京山,后迁于麻城县孝感乡,铁家村仁里巷,以铁为姓,纯美为名,娶妻王氏生长子木耳,次子木真,乏嗣无后,三子木健为元朝太师,嘉封两平皇王,原封为湖广,即在此居住落业,四拾岁无子,娶妻洪氏,生四子,取名秀一、秀二、秀三、秀四、根五,然后娶妻张氏所生五子一女,取名根六、根七、根八、根九,一女取名金莲,招赘姓金,取名根拾。四川省合江县白沙片区秀三公房文元、马湾两支系谱序“我们本是蒙古族人,是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元开国皇帝的裔孙,即九子一女十进士,秀三公余醇之后……,我们有一本用白绸毛笔书写的族谱,记叙得十分详细,此族谱在清朝时被一余姓书生借去京城参加科考后丢失。在元末时被朱元璋红巾军(头包红帕帕为记)追杀,加之元朝内奸诬告,使得我先祖九子一女随从380余人四处逃亡,躲避追杀,为了家人能够幸存下来,在万般无奈之下,十兄妹及婿议定在泸阳岸风颈桥挥泪咬指为笔,以血代墨,插柳为记,吟诗为证,金、余、铁姓不准内斗和结婚,就此拜别,散居各地(云、贵、川)落业隐居谋生,并约定来年清明节看柳相会…….悲惨情节定要牢记代代相传“。我们生为余姓(裔)孙,定要追本溯源,世代铭记。犍为秀二公谱载:秀二公分迹洪雅、峨眉、青神州乐山。凤锦桥十人四散我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插柳枒。否泰是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余字原无三两姓,一家今作百千家。十人誓愿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十人分散落迹省府州县处:秀一公分迹江南、广东、江西、湖广。秀二公分迹洪雅、峨眉、青神州乐山。秀三公分迹成都府成都县、华阳县、金堂县。秀四公分迹内江、资州资阳、简州。秀五公分迹宜宾庆符、新都、彭县。根六公分迹泸(原文为炉)州、荣昌、隆昌、广安新宁。根七公分迹仁寿、井研、夹江、犍为。根八公分迹叙宁、汉州、灌县。根九公分迹荣县、威远、绵竹。根十公分迹中州、长寿、保宁。十人分派各有居止(址?),至于十人之后世子孙,或者迁居各省府州县內,迄今宗支大概分散,难识分派。四川冕宁秀三裔谱叙言:启世祖,姓奇渥温名忽必烈,蒙古郡五国城人也,座位十二年。成宗(系)世祖之孙名铁真耳座位十三年。武宗(系)成宗之侄名铁海山在位五年。武宗之嫡弟名铁受音(读者注:爱肓黎拔力八达)在位九年。英宗(系)仁宗之长子名铁硕德在位三年。泰定(系)武宗之子名铁末耳在位五年。明宗(系)武宗之次子名铁末祥在位八年。文宗(系)武宗之三子名亦铁末祥在位五年。宁宗(系)明宗之次子名铁懿质在位三月。顺宗(系)明宗之长子名铁爱贴睦尔在位三十六年。明朝灭铁,铁本建共座八十年零九月位祖源:(1).谱载为:(因)洪武元年设立充发安挿宁番无城池,祖籍南京应天府熟麻地青石人氏。始祖余廷臣(妣)赵氏。(其弟)余廷辅(妣)邓氏,于南京未动囹圄薨。其子自到于此。(2).该谱载分手诗为:我本元朝帝王家,公侯宰相享荣华。国势将倾黄巾乱,手足惧诛逃天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颈桥边折柳芽。否泰是天皆是命,悲伤使我自嗟嘻。余字原无两三姓,一家分作百千家。十人誓愿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四川资中秀四公裔谱载受氏考:春秋时,相秦穆有由余者,秦之下邳人也。其后以氏为姓,相传余之受姓实始于此。然秦火而后谱牒无存,依稀附会。恐难免混元之诮。不如仿老泉谱法,以所知为始祖之有据也。尝考明进士之纲公、及之纪公谱序云:余氏肇自大元。初本铁姓,祖名彦,妣潘氏,生木鑑祖,为东路不花元帅,貤赠两平王,谥曰显宗,五国城生长人氏。元世祖封殖湖广麻城县,公置田业。四十无子。祖于平日好善乐施,广行阴騭。忽有癩僧来家,曰:上帝见你广种福田,宜获福报,使尔长享人间富贵。遂同到五凤坡牛滚坪上。见深堰一所,令涸其流。指石龙为穴,系寅山申向。后将尔母潘氏葬此,子孙自此永远发祥。果不逾代,木鑑祖前妻洪氏生四子名曰秀一、秀二、秀三、秀四,后娶张氏生五子一女名曰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曰金莲,又曰寿英,招婿姓金名曰根十。此十人者,为儿嬉戏,英敏过人。及长,由科甲而俱成进士,此九子十进士所由名也。不意红巾贼乱,十人遭奸臣诽谤。惧祸窃逃。因改铁为金,改金为余。至四川五凤岭桥上各咏诗一句,以为后世子孙之验。诗曰:我祖元朝宰相家,红巾贼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岭桥边折柳桠。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分散之何处,踪迹如同浪卷沙。余氏并无三两姓,子孙记此莫相差。诗既竣,十人挥泪誓曰:自今以后,世世子孙当要相认,不可见骨肉为路人。于是秀一公余清住江南徽州休宁县,秀二公余贞住洪雅峨眉乐山,秀三公余醇住华阳,秀四公余和住内江成都遵义,根五公余藩住宜宾。根六公余垣住泸州荣昌隆昌,根七公余屏住仁寿井研犍为,根八公余翰住遂宁犍为,根九公余方住荣县犍为,根十公余伯系木鑑祖抚婿,住忠州长寿。四川越西秀四公裔余氏家谱……且天下百家姓,人等有姓有实。实者,本也;本者,祖也。不知其本,即忘其祖也。吾门究何以知告祖之起籍哉,夫亦曰有族谱流传耳,否则世代遥远无籍可查不能识也。我祖下邳氏铁木长矛余姓,自大元入明以来却有实据传言于世代见此。书其以予言为不谬姓不止一余。而□有姓此于者、有姓此於者、有姓此俞者、有姓此鱼者、有姓此庾者、有姓此由余二姓者。姓由余出在列国时秦穆公起兵伐西戎,西戎之臣由余,秦穆公执之后用为上卿,由余以下子孙亦改姓为余者,吾族人等若遇姓余之人,不可据许为一家。究其先祖本姓何姓,如曰先祖本姓铁,因九子十进士改作姓余者即是一家,不可不认矣。禹王第四子姓余,在山东省有苗裔,是余字有三姓。於出有熊氏,皇帝封孙於商,其后子孙改为於姓。于出姬姓,武王三子封於邘,后去邑为于,汉有于定国。俞出自跗氏,皇帝臣俞伯注,周有俞伯牙。虞出妫姓,舜后封虞,以国为氏。又姬姓,秦伯后虞为雍,之后魏有虞丘子,汉有虞羽。鱼出子姓,宋公子目夷,字子鱼,后以祖为氏,唐鱼朝思。庾出周官,有司仓库之官,世司其职,遂有仓氏、库氏、廪氏、庾氏。卫有庾公斯,晋庾亮。出在元朝以铁木为姓,元铁木耳,燕有铁木儿,余有铁木鑑祖名。位元之先,本胡地蒙古部下人也,与女真国为邻,居北。其远祖名孛端义儿。母号阿兰,夜卧梦白光自窗中入,化为神人,与之同寝,孕生孛端义儿。状貌奇异,沉然少言。及长,为蒙古部下,子孙世袭其爵。至十世孙铁木真,有大志并吞诸郡(疑为“部”)落。在宋宁宗开禧元年,称帝于斡难河之大元太祖皇帝,与宋争衡,灭国四十,在位二十三年。号为太宗,宽仁恕物,体贤好士,以孔子五十世孙孔元(疑有漏印字),厚赐官爵,修孔夫子庙庭并诸贤(疑有漏印字)。与宋争衡,共灭金,地皆元所得。后俎,太子立,为定宗,在位三年。皇叔立,为宪宗,在位九年。祖大帝立位灭宋前元四主在外灭国四十,立位四十八年,天右元朝纪。世祖文武皇(原文为“黄”)帝,姓奇渥温名忽必烈,蒙古部下人,太祖之孙,灭宋有天下大朝英容,志略恢弘,领各道军务,屡奉兵侵宋。继伐宋为一统,天下归于元。帝在位十六年,改元二,曰中统、至元。曰(疑为“帝”)知天下军民久困,发粟济贫,诏罢各路军匠、人役、流民,免差,立学校。天下之人喜曰:不意吾君仁德至此,规模远出汉唐之上,寿八十。皇孙立位,为成宗。世祖之孙,名铁木耳,悉遵先制。免商旅之税三之一,蠲民田租之十二。近臣奏曰:江南贫者多佃富人之田,令所蠲者,施及田主。帝纳其奏,颁诏其佃民未沾圣惠,宣令佃民当输田主,亦如所蠲之数,帝纳其奏,颁昭天下,民多感之。在位十三年,改元二,曰元真、大德。武宗,成宗之侄,名山海,立位,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普赠诸贤爵位,建天下寺观,崇修佛教,到处立平准法,掉换金银布帛,立偿贫仓。百姓感恩,在位五年,改元者二。至仁宗,武宗嫡弟,名受昔黎拔(应为“爱育黎拔”),立位,诏儒臣讲大学衍义,封宋诸(疑有漏字)。诏天下僧道,年少者还俗,老者给碟文受戒,遣使臣,分十二道访察民间疾苦,举孝廉,黜贪污。罢各路工匠人役,民远近被泽。在位九年,改元者三。太子立位英宗,仁宗子,名硕德。当仁宗疾,汤药调治,焚香求以身代,及仁宗崩,哀伤过礼。有近臣七宝(疑有漏字),帝曰:卿不引进一贤,为引一带,是以利诱我也。在位三年,奸臣谋弑英宗,迎立为帝,承祖宗旧业,无年损益,颇称治平,改元曰至治。泰定帝,武宗长子,名也(孙)铁木儿,在末位五年,改元曰(疑有漏字)。无嗣,迎明宗,武宗之子,名未详,在位半年,改元天历。群臣乃请怀王即位,为文宗,武宗次子,名亦未详,在位五年改元者四。帝性宽仁节,升(原文误为“用”)遐之日,远近哀慕。群臣迎宁宗,明宗次子鄜(王),名懿见班,年七岁,在位两月,改元曰(疑有漏字)。崩,群臣旨于皇后,迎皇兄顺宗,明宗长子,名受欢帖,再立位为帝,改元者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朝文武联升三级,各官加封。有诗为证:千年俎豆历犹新,万里南来见主人。节进宋朝封相士,名垂昭代仰忠臣。派分东阁未寻绪,贼陷西陲那宽因。宛在微颜亲俨古,深惭不肖负为巾。余门始祖姓铁讳木鑑,因四十无子虔心修斋三年。忽有一癞僧来家,叩化猪头肉吃。木鑑祖曰:我家修斋以久,难以动荤。僧必化之,奈何遂将钱托邻人买与食之。斋完之留在家中,供养三载,每日不厌。僧将行矣,与木鑑祖言:我在汝家扰累已久,无可酬谢。僧人借酒一(不清楚,漏一字)携至房中将手足洗濯洁净,未几洗毕提出,于木鑑祖曰:我将此酒谢汝,请试尝之。在他处此以为秽物,心下不安。吾祖全不记怀,而喜色送之。既而归家将酒泼之于地,起五色(祥)光。祖方知觉,追之,拉住僧跪曰:凡夫俗眼,(不)知大仙降临,蒙赐之酒泼之于地下,即起五色(祥)光,不知有何吉兆,求仙指示。僧曰:上界怜汝善念,命我下凡,将金丹度尔,不料无缘,无有天仙之所,只有地仙之分,尔同我去指阴地一穴,此地葬后会出九子十进士、四丞相五尚书。仙曰:以坟上长茅草,改长茅余姓,以后不提铁□。仙言毕不见,昔日水氏祖母殁尚未葬,水氏祖母及铁木耳、铁木儿、铁木鑑之妈。木鑑祖遂?于此地葬之后,果然原妻张氏连生五子,取名余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秀五,妾洪氏连生四子一女,男取名余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取名余金莲。后九子读书俱连中进士,在元朝顺帝驾前官封四丞相五尚书之职。木鑑祖喜曰:仙之言果验也。遂撰诗一首,诗曰:元朝立帝入中华,铁余二姓共一家。蒙古部下起宗籍,一枝渊源从今发。话说元帝驾坐早朝,文武奏曰:其时地震山摇,妖星尽(疑为“昼”)现,天降血雨。百物皆赤,刘福通作乱,陈友谅称帝,徐寿辉、邹普胜二兵俱以红巾为号,攻陷江湖各郡,自称大皇帝明太祖癸卯年聚义起兵。来(疑为“朱”)陈大战鄱阳湖,败死臣三十六人,太庙祀之。陈有谅仍自称帝,后明兵执之。福通等皆被擒,其党悉平,普元不降而死。其妻妾抱子女而亡,二帝抱母而哭,明兵怜而释之。红巾归于元,顺帝封为太保公,不料红巾贼妄奏一本云:满朝俱是余姓,今来刀兵之年恐有不测之虑。元帝准奏,即起御林兵三百火速尽诛,上界见忠良被害,差王灵官下凡去东阁殿余秀一堂前言曰:尔弟兄被红巾害,汝快各自散罢。遂出朝门,弟兄一堂泣诉于木鑑祖之前。祖曰:既是满门有难,遂逃他方去罢。有诗为证:元来宰相一家分,九房余姓一房金。弟兄十人归何处,川蜀之地且安身。日后太平源起发,千枝万叶共树生。不认一脉渊源者,短寿害癞子孙倾。逃难苍茫之际语难毕叙,末几兵困相府,搜室无人,四路追寻。余秀一弟兄逃至五凤岭,不幸洪氏祖母身故,众曰:将祖母埋葬于此地,即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五凤岭是其地也。又至凤岭桥上,余秀一言曰:弟兄从此分散。不知生死可保否,各咏诗一首以为后世子孙之言验也。我祖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赶西涯。凤岭桥上分携手,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分散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余姓更无三两姓,一家改作万千家。日后穷达当言念,万朵桃花一树发。兄曰:铁无反拂,弟曰:余无二姓,九子十进士逢余不问亲。言罢,余秀一住嘉定,余秀二住犍为,秀三住荣江,秀五住叙州,余根六住峨眉,根七住洪雅,根八住青神,根九住夹江。至于余秀四与女婿二人不知所住。却说明太祖又至戊申年,取各州郡势如破竹,元顺帝同三宫妃嫔、太子、公主、侍臣同避兵逃行。有铁木儿右丞相庆童等守燕帝,八月明兵擒执,一同解赴明太祖行宫,不屈而死,太祖以宾礼葬之。自此明太祖南京称帝,姓朱名元璋字国瑞,淮右人改元洪武,在位三十六年,以开封府为燕京,元年戊申。话又说余姓先祖元有铁木耳,燕有铁木儿,元朝有一姑祖亦姓铁名铉,避红巾害改金以后辅佐明朝,官拜御史,后任陕西总督,享年八十余而卒,葬于河南南阳府,至今各有金姓原系表亲。木鑑祖避兵后化身登仙而去,想必是前日化猪头肉而吃癞僧度之也。四川宜宾庚五公裔大塔余氏撰修族谱序:意谓山发于昆仑,山有其始,水生星汉,水有其源,人而有祖。讵可昧所由来乎?我余氏,本铁姓也。世义祖适遇世祖皇帝(忽必烈),太宗宇内。左右股肱,盖世勳劳,无可比矣。我祖志同休戚,与国存亡。其后木健祖之九子十登科。咸称盛焉。忆元至顺帝,沉于酒色,不纳忠言。致启红巾之乱。与勳旧为仇,唯我改铁为余殊,难以一言尽之也。分离惨切,后裔子孙,其共谅之,始为记。始祖世义公娶婆张氏生二子,原系南京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石狮子桂花树玉石栏杆居住。由武科都统元帅。升任辽东铁龙山镇边忠心报国。后没仍归葬九华山卯山酉向。御赐牌坊:忠义大夫,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崇文。世义公之弟娶婆王氏生三子,长名子秀配袁氏,次子廷配张氏。三名子炳配李氏生子一名:木彪配文氏。其后裔兹为及叙。始祖世义公配张氏生二子:女。长名子林配舒氏,次名子高配潘氏。一女名庚姑,昭赘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十一都聂家坡余东旺为婿。三十二岁科中翰林院。后升山东主考。没葬长沙府攸县萧家大冲。御赐(?)万民伞。(万民伞:在封建社会,地方官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都得表示一下挽留,比较通行的方式就是送“万民伞”,其意思是说这个即将离任的地方官,日常像把巨伞一样佑护着这一方的老百姓,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生二子。长余开正,室蒋氏。任江西南安府上犹县知县。次子余开甲,室甘氏。任广东廉州府知州。一女长姑。赘长沙府湘阴县蒋玉班,系文秀。世义公次子,铁木子高娶配潘氏,生名木健一人,即兹谱发派祖也。木健子孙。元朝五国城第七都生长人氏,与奇渥温氏元太祖同宗的派,一脉源流。元朝敕封御赐田在湖广黄州府麻城县西门外济善桥。公田百亩。年进四十无嗣,自帝系载于礼经,世本甄史,氏谱牒之学于斯代兴。魏晋崇华,以膏相榜,齐梁慕势。为门第为高。而于是假冒多诬。衣冠徒托,绵绵生之。瓜几忘宿蒂。蓛蓛方有壳。便附清门子孙,如桑柳之兄弟等。榆槐之强合。何其值也。不也悖乎?若余氏其始祖木健公本元朝之臣室,为铁世之华宗派衍。天潢(转义为天子之池)职膺家相。分封荆楚世袭诸侯,遍桑阴而流泽世德,作求徵墓顶之呈祥垂光。必无如景凤祚衰,池鱼殃及,始则红巾肆虐,继则贝锦与兴谗追奔,而势若鹯(鹞类猛禽。亦称“晨风”)驱。出迪则逃如鼠窜。而时,木健公,九子一婿潜离,南服远遁西川。为承宗嗣,峰聚良难欲身家。鸟飞各散。行至泸而分袂,姓易铁为余。意难言也。情何惨焉。四川青神庚六公裔余氏族谱肃敏祖谱叙:姓辨余——由秦穆公伐西戌,获其臣由余,以为上卿,其后以余为姓。于——出有熊氏,黄帝孙,封于邗,后去邑为于。汉有于定国,相宣帝。俞——出俞附氏,黄帝臣。《俞伯著素问》,周有俞伯牙。虞——出为姓,舜后,封虞,以国为氏。又姬姓,虞仲后,魏有虞邱子,汉有虞诩、虞翻。鱼——出子姓,宋公子目夷,字子鱼,后以祖字为氏。唐有鱼朝思。庾——出周官,庾人莞仓廪,世司其职,遂有庾氏,卫有庾公斯、晋有庾亮。若我余姓,因先人坟上长茅出,易铁为余,非上述姓类也。原始青神县余子俊,撰修族谱,以贻后世子孙,使知其姓氏之所从出耳。余姓发源,与元朝太祖同为奇渥温后,名铁木健。因先人坟中长茅出,改姓余,其发迹原由及元朝世传、名位、年号逐一书录于后:大元之先,本胡地蒙古郡人也。与女贞国为邻,居北方,其远祖名奇渥温·勃端义儿。母阿兰,夜梦白光,自窗而入,化为神人。谓曰:“吾昌汝后”。遂孕生勃端义儿,貌状奇异,沉默少言,及长,为蒙古部长。子孙世袭其爵,至十世,其势愈大。孙曰铁木真者,有大志,并吞诸部。在宋临宗开喜元年,称帝于斡滩河之源,号大元太祖皇帝。与宋争衡,灭国四十。寿六十六,在位二十二年崩。大子立,号太宗,宽厚仁恕,尊贤礼士。以孔子五十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世袭官爵,并赠诸贤位,与宋灭金人。后金地尽为元所得,在位十三年崩。太子立,为定宗,在位三年崩。定宗弟立,为宪宗。在位九年崩。其弟忽必烈立,为世祖。忽必烈生于宋临宗嘉定八年,仁明英睿,志烈恢宏。初领各道蒙军侵宋,及端宗年间,举兵伐宋,而有天下。及一统,世祖知天下军民久困,发粟济贫,诏罢各路军、匠、人役,流民得所,兴立学校,天下人喜,曰:“不意吾君仁德”。至此,规模远出汉唐之上。寿八十,在位三十五年崩。皇孙铁木耳立,为成宗。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改元曰元贞,曰大德。悉遵古制,蠲商旅之税三之一,蠲民田租十之二。近臣奏曰:“江南贫者,多佃富人之田。今所蠲者,施及田主。佃民未沾圣恩,宜佃民当输,田主亦如所蠲之数”。帝纳其奏,颁诏天下,民多感之。成宗在位十三年崩。传海山,立为武宗。改元至大,诏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赠诸贤位,立常平仓,百姓感恩,在位五年崩。武宗弟立,为仁宗,诏儒臣讲《大学衍义》,封宋诸臣,举孝廉,黜贪污,罢各路工匠人役,远近戴德。寿六十,在位九年崩。太子立,为英宗,改元至治。英宗当仁宗病时,汤药亲调,焚香告天,求以身代。及仁宗崩,哀毁过礼。近臣有献七宝带者,帝曰:“卿不引进一贤而引进一带,是以利诱我也”。在位三年,为奸臣所弑,位传宪宗长子,名也孙铁木儿。初封晋王,镇北边,因奸臣谋弑英宗,迎立为帝,承祖宗旧业,无所损益,颇称治平,改元者二,曰泰定,曰致和,在位五年崩。无子,群臣迎武宗长子嗣位,号明宗,在位八月崩。武宗次子立,为文宗,赋性宽仁,在位五年崩。升遐之日,远近哀慕。位传明宗次子,初封富王,及承位,号宁宗,在位二月崩。请旨于后,迎宁宗兄,立为惠宗。即位之日,地震山崩,妖星昼现,天降血雨,百物皆赤。刘福通作乱,陈友谅称帝。徐寿辉、邹普胜俱起兵。以红巾为号,与元为难。攻陷江西、湖广各郡。明太祖于癸卯起兵,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大败之,红巾悉平。顺帝,戊申,太祖取各州郡,势如破竹。顺帝得报,御清宁殿,集三宫后妃、太子、公主,避兵北行。以铁木儿右丞相庆童等守燕京,七月二十八日夜皆北去。明兵执元淮王,解赴行营,不屈而死,太祖以宾礼葬之。燕平,太祖都南京。庚戎元年,元顺帝崩,在位三十六年。群臣奉梓宫归葬胡地。明太祖知顺帝顺天命而去,故谥曰顺帝。封元皇孙,买的八刺为崇礼侯。元臣被执者,皆宥之。大元自太祖至顺帝,十四主,一百五十九年。我祖姓铁木讳健,原江西饶州府武国城第七渡渔杆坝生长人氏,封南平王。食邑湖广麻城县。重庆秀四庚六余尚何裔涪州燕子岩谱附载铁改余氏:宋宁宗时有奇渥温铁木真各自为部与太赤乌大战获胜,称帝于幹难河,国号曰:元,至世祖忽必烈灭宋而都燕京。四传至铁木建,裕宗(真金)之孙,晋王(甘麻剌)鉄世义之长子也娶弘吉剌氏四十无子事母潘甚孝谨素好施舍广行阴鸷玉帝敕癞僧来家募斋住居三年衣食任所欲以给之不嫌秽恶忽一日僧请好酒一缸洗身癞疾痊愈洗毕仍将酒收在缸中取一碗与潘氏曰尔全家当饮斯酒吾在尔家住扰三年以此为谢潘氏恶其不洁倾之地即起五色祥光僧忽不见潘氏方知僧非凡体乃望空哀祝祈宥僧在云中现身答曰因尔阴功格天上帝命吾神脱化前来度尔全家升仙不料无缘只好度尔享人间富贵他日尔……铁木健是裕宗真金之孙,晋王(甘麻剌)之长子,娶弘吉剌氏四十无子。铁木健无官职显示。开县秀六公裔余步云《余氏族谱》:即我余氏始祖成吉思汗,姓奇渥温(铁木真),初号蒙古人也。居乌桓之北,其孙忽必烈,灭宋承正统而有天下,国号曰元。生三子,长曰铁木金,次曰铁木耳、三曰铁木健,遂以长子承宗社,次子辅左之,三子亲王,出镇荆楚。三子木健,娶洪氏无子。复娶梁氏,也无出。云南镇雄庚七公芒部谱载姓祖铁世义之子铁子林,铁子高二人威势权衡诰大。保定护国君师,一统蕞视山河社稷衰迈时,御口钦封侯阁二帅,世代忠良。薨殂,同朕紫金山殓葬,寅山庚向之穴。铁木贞,铁木耳,铁木健,铁木龙,铁木虎,朕封忠良左右臣宰,相权衡护朕万里乾坤,朕提升木健为捧印先锋,世代荣增,子孙赞缨常青又启后。御口钦封铁木健为皇元太师,西平王。上苍庇阴。忽敛,铁木耳后花园内惜瓜,一种瓜,结阔大如山,意想献贡,是难推车,劈破轻举,不知奇瓜有故,内藏兵书,宝剑,枪,矛,戟。紧集人众,迹舌眼宽难避,被奸臣私奏:似反违害君。医义别,慎其毒也。......

四川富顺庚八公裔谱载余氏发源考:从来,山发源于昆仑,故山以昆仑为祖;水发源于星汉,故水以星汉为祖。而况人本乎祖,岂敢昧其由来乎?如我余氏启祖,乃奇渥温·忽必烈,蒙古部人也。由今华而起,于汉溯初,号蒙古,铁木真降生贴。因此,以物命名,以名呼姓,即姓奇渥温,名忽必烈,乃元朝初世祖皇帝。灭宋袭,统一环宇,文臣武将,大阐嘉猷,民安物阜,元朝之初巳盛于斯矣。自世祖而生铁开元祖,缘配岳氏祖妣,由江西而入楚湖,落业麻城第十七渡居住,年至四十,犹无子嗣。二老俱慈悲,素好施舍,拯孤济贫,吃斋念佛,以祈后嗣。阴功浩大,感动上苍。玉帝敇旨,差一癞僧至家讨猪头肉吃,视其善念若何。始祖曰:“我持斋之人那得猪头肉来?”留僧住家,与之衣食,三年不厌。僧视其善念果诚,一日辞祖将去,命以水酒共热一盆,浴身灌体,收杯如原,命祖二老同饮。不料二老嫌其不洁,倾之于地,顿起五色祥云,冲天而上。僧曰:“因你二老善念极诚,感动上天,玉帝敕旨令吾癞僧度你二老升仙;熟料无缘,只可度你二老为陆地仙翁,享人间富贵。”于是僧同祖行至对门五凤坡牛滚凼乃深堰塘,命祖放干凭仙,点得石龙吉穴,系寅山申向,嘱祖曰:“今翁四十有三,犹无子嗣,如翁以你二老寿藏修砌于石龙吉穴,子孙众多,二老没后安葬于斯,后代发祥。”二老享得墓鼎,共焚紫诰荣对谐僧。以后,忽起云雾,癞僧不见矣。始祖即信为天仙之言,于是卜期以寿藏落成。不久,岳氏祖妣即孕而生三子。长名铁木耳,次名铁木真,三名铁木建,皆继世祖而为王。封成宗即木耳祖,裕宗即木真祖,显宗即木建祖,俱世祖之孙。同母兄弟垂拱而治,善于守成观后,武宗、仁宗等相继为王,皆宽仁厚德,谊泽爱人,延祀不绝。更因世祖系北宋太祖十五世孙,故代代有此帝王之基次之。木建祖初封湖广公,正殖田业,调授东路不花元帅。驰赠两平王后,开元祖逝世。木建祖以二老尸柩安厝石龙吉穴,果不逾岁,木建祖原配祖妣洪氏即连生四子,更名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继娶张氏,又生五子一女,命名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名金莲,又曰寿英,招婿姓金名根十。1.由江西而入楚湖,落业麻城第十七渡居住。2.铁木健壬父铁开元,母岳氏共生三子。长名铁木耳,次名铁木真,三名铁木建,皆继世祖而为王。封成宗即木耳祖,裕宗即木真祖,显宗即木建祖,俱世祖之孙。3.木建祖初封湖广公,正殖田业,调授东路不花元帅。驰赠两平王后,威远庚九公裔严陵余氏家谱序1.因草谱所云铁木健者,籍自蒙古受元封王,好善乐施,癞僧点穴,后生九子十进士,四太守五尚书,至明时十人避祸,逃入蜀之泸阳联诗分别,始由铁改金改余之说,凡我同宗莫不皆然,但无从稽考,未得其详。故今(1914年)春族议,令姪奉璋到青神、犍为确访,得阅青神之谱,(此青神之谱即后来1934年余一海在《重修族谱叙》所云:“献贼祸川,族人星散,祠毁于火,谱亦飘零矣。……遍访族老辈得断残抄谱数本,互勘校对,始悉当日历祖”之断残抄谱数本之谱而已)所载亦相同,惟子俊之诗可以为证。应附于谱,然则族中令仲总修不敢有辞,乃率子姪等据各房採本有阙者,以先父遗谱所载有者补之,失者仍阙之,编成部署十有一为四卷,不过草创略分昭穆,以应族中之命,继先父遗谱之志耳,聊弁数语俾后世子孙见语知由,不忘乎本。草于邓家冲老宅之种桂书轩。时在民国三年(1914)甲寅年阴历春三月上浣日十七世孙天仲谨识2.家谱自序族谱者统一之纲,如百世之征也。我余氏者自明入蜀,五百余年,祠则创于清嘉庆,今复将百年而谱尚缺,诚恨事也。然我族中草谱载铁金余者,乃由元太祖铁木真相传至六代,成宗铁木耳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食邑于楚,后至明初由楚入蜀。故青神谱子俊曰:由来始祖受元封,食邑湖南转蜀中。又诗曰:我祖源流麻城人,伊来西蜀不知春。由此观之,信然可以为证也。荣县根九子公裔子珉谱族谱祖源:余之先本姓奇渥温氏名铁木真,居京北鞑靼都人氏,号蒙古。始祖铁木建(兴)大元皇帝成宗,即铁木耳,同袓成宗出主中华,灭金宋而统一天下,大封同姓,将祖铁木建封湖北黄州麻城县,治东三里地名五凤岭,分制田为业。四川富顺县庚九公子子福裔《余氏族谱》卷三:余氏源流家谱序:尝考蒙古志而知余氏之由来远矣,余之先本姓奇渥温氏名铁木真,居京之北鞑靼都人氏,号蒙古始祖。铁木建与大元皇帝成宗即铁木耳同祖,成宗出主中华,而灭京((金)宋,而一统天下,大封同姓,将祖铁木建封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治东三里,地名五凤岭。分制田为业,祖初娶张氏,四十无子。四川沈边庚十公余锡伯余氏家谱:太祖铁木眞(成吉思汗):吾始祖名孛端叉儿,生于唐尧甲辰,少时有异志,长为伍国城十七渡部长,子孙袭其爵,至九十八世孙铁木眞,其势愈大,与宋抗衡,伐宋灭金,改国号曰大元。二世祖:睿宗拖雷,三世祖:元世祖皇帝忽必烈,四世祖:铁篾赤。五世祖:南平王铁木建,系元成宗黄帝铁木耳之弟也,封南平王食邑湖广麻城,年五十无子,祖母弘、张两安人乐善不倦;一日,有一癞僧到家,供养三年,渡以金丹,不果,嘱祖父母:‘尔家好善,上帝赐尔九男一女,仙游之时葬在牛眠山下,日后坟上生长茅草时,尔子孙拆铁更姓,可免此难’。概述及辩析:贵州遵义秀一公裔马坎余文选四棱碑文:1.祖派自颛顼而后,为叔嫂不睦惧罚,逃入金辽铁盘山居住;因山取姓故姓铁。2.自长男余清公,明封江南徽州府休宁县正堂,辞官归楚黄州落业,支分万家后,入籍四川重庆府垫江县新庙里,高桥坝大屋咀落业。3.木见祖无官职显示。贵州遵义秀一公裔传余之纲著《奇渥温铁改余氏宗谱》1.祖藉:我余氏系本铁姓,胡人也。入华夏而初号蒙古,铁木真出焉。2.铁木见是真金次子与铁木儿,铁木耳是亲弟兄。3.世祖皇帝忽必烈封木见为两平王,至成宗皇帝加封东路不花元帅,出镇江南。此成宗封其哥也4.木见祖因金辽未服,奉诏讨之,殂于中途,寿英女结荆为棺而葬之小析:真金生三子,长曰铁木儿,次曰铁木见,三曰铁木耳。(《元史》记载:真金共有三子:长子甘麻剌(1263年—1302年),至元二十三年出镇漠北,二十六年召还,封梁王,出镇云南。二十九年,封晋王,复镇漠北“祖宗根本之地”,守太祖大斡耳朵。次子答剌麻八剌(1264年—1292年),即武宗、仁宗之父;第三子即成宗铁木耳(1265年—1307年),蒙古帝国可汗,元朝第二位皇帝。在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中,真金三子除第三子铁穆耳外,其余姓名记载均有误。铁木见是真金二子,没有根据。)秀一公资料节选:族谱永传后世1.也孙铁木儿与两平王铁木见,同父异母兄弟也。2.铁木见祖与成宗铁木耳,乃同父异母之兄弟也。(走样的明朝进士余之纲谨著余氏族谱跋·祖德流芳)重庆长寿秀二公裔玉皇观余承恕家谱载:1.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干。2.铁子林系处士,舒氏生二子,长名铁木耳,次名铁木真,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配潘氏,年四十无子,乐善好施后得一子铁木健。3.铁木健官至上卿大夫,皇元冢宰,进爵两平王。元配洪氏生四子。次配张氏生五子,一女名金莲,又名寿英,配夫金鎔。(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配潘氏,年四十无子。与铁木耳,铁木真是堂兄弟。铁木健官至上卿大夫,皇元冢宰,进爵两平王。)四川洪雅县道光二十三年谱云余氏祖宗余支谱:1.铁木健祖藉江西省江西省南昌府义宁州,南门外黄家坝,继入楚京山,后迁于麻城县孝感乡,铁家村仁里巷。2.以铁为姓,父亲铁纯美,娶妻王氏,生长子木耳,次子木真,三子木健。3.铁木健为元朝太师,嘉封两平皇王,原封为湖广。(铁木健祖藉江西省江西省南昌府义宁州,南门外黄家坝。铁木健元朝太师,嘉封两平皇王,原封为湖广。父亲铁纯美,和铁木耳,铁木真兄弟。)泸州秀二公派下小河沟即余河沟存原籍:健公生于宋世武国城第十七渡建生(诞生),妣张、弘氏,字孟兰(耶律楚材、甫(字)子高公之长子)至元世祖扫宋归元一统,遂分封同宗,楚材祖为两平王,食采湖南,传位长子孟兰、孟兰愿逸,卸职乡居,同母潘氏好善,广行方便,终年累月不懈,后果得美报矣。(铁木健生于宋世武国城第十七渡,系耶律楚材子高公两平之长子,字孟兰,世袭两平王,母潘氏。妣张、弘氏生秀根九兄弟,一女金莲嫁王涛。)犍为秀二公谱载:秀二公分迹洪雅、峨眉、青神州乐山。四川资中秀四公裔谱载受氏考:1.祖藉五国城生长人氏。元世祖(忽必烈皇帝)封殖湖广麻城县。2.余氏肇自大元。初本铁姓,祖名彦,(铁彦)妣潘氏,生木鑑祖,为东路不花元帅,貤赠两平王,谥曰显宗。四川省合江县白沙片区秀三公房文元、马湾两支系谱序1.无铁木健之表述。2.是蒙古族人,是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元开国皇帝的裔孙,四川冕宁秀三裔谱叙言:1.无铁木健之表述。2.祖籍南京应天府熟麻地青石人氏。3.(因)洪武元年设立充发安挿宁番无城池。四川越西秀四公裔余氏家谱1.我祖下邳氏铁木长矛余姓,自大元入明以来却有实据传言于世代见此。2.始祖姓铁讳木鑑,因四十无子虔心修斋三年。3/水氏祖母及铁木耳、铁木儿、铁木鑑之妈。4.原妻张氏连生五子,取名余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秀五,妾洪氏连生四子一女,男取名余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取名余金莲。四川宜宾庚五裔大塔余氏撰修族谱序:1.铁木健祖藉元朝五国城第七都生长人氏,与奇渥温氏元太祖同宗一脉源流;2.居住南京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石狮子桂花树玉石栏杆,铁木健为铁世义脉派。3.铁木健为职膺家相,分封荆楚世袭诸侯。4.铁木健与九子一婿一起逃难。四川青神庚六公裔余氏族谱肃敏祖谱叙:1.祖藉原江西饶州府武国城第七渡鱼杆坝生长人氏2.因先人墳上长茅出,易铁为余。3.余姓发源与元朝太祖同为奇渥温,后名铁木键。4.成宗封其弟铁木键为南平王开县秀六公裔余步云《余氏族谱》:1.铁木健与铁木金,铁木耳是亲兄弟。2.铁木健眚忽必烈之三子。2.铁木健与铁不金,铁不耳为三子亲王,出镇荆楚。3.木健,娶洪氏无子。复娶梁氏。云南镇雄庚七裔谱载:1.藉自南京东门外铁世义之子铁子高,铁子高之子铁木健。2.被封为捧印先锋,世代荣增,子孙赞缨常青又启后御口钦封铁木健为皇元太师,西平王。(铁木健祖藉南京东门外系铁世义之子铁子高,铁子高之子。铁木健。被皇上钦封为捧印先锋,皇元太师,西平王。)四川富顺庚八公裔谱载余氏发源考:1.由江西而入楚湖,落业麻城第十七渡居住。2.铁木健壬父铁开元,母岳氏共生三子。长名铁木耳,次名铁木真,三名铁木建,皆继世祖而为王。封成宗即木耳祖,裕宗即木真祖,显宗即木建祖,俱世祖之孙。3.木建祖初封湖广公,正殖田业,调授东路不花元帅。驰赠两平王后,严陵庚九裔余氏家谱序云:1.铁木健者,籍自蒙古受元封王。2.元太祖铁木真相传至六代,成宗铁木耳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食邑于楚,后至明初由楚入蜀。(铁木健籍自蒙古,系元太祖铁木真六代孙,成宗铁木耳之弟,受成宗之封为南平王)。荣县根九子公裔子珉谱族谱祖源:1.居京北鞑靼都人氏,号蒙古。2.铁木建与大元皇帝成宗木耳同袓,成宗出主中华,四川富顺县庚九公子子福裔《余氏族谱》卷三:1.居京北鞑靼都人氏,号蒙古。2.铁木建与大元皇帝成宗木耳同袓,成宗出主中华,四川沈边庚十公余锡伯余氏家谱:1.祖藉伍国城十七渡部。2.铁木建,铁篾赤之子,成宗封为南平王,食邑湖广麻城。(余显礼余永华余俊德余正芙)铁改余历史文化研究论坛2015年4月12日34页15714字课时训练19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的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纠正缺铁性贫血,首先除去引起贫血的病因,还要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这段话中的铁是指()A.铁单质 B.铁元素C.氧化铁 D.四氧化三铁答案:B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的最佳顺序为()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A.①③ B.③②C.③① D.①②③解析:加入NH4SCN无血红色出现证明无Fe3+,再加氯水,如有Fe2+,则可被氧化为Fe3+而使溶液呈血红色。KMnO4也能氧化Fe2+,但KMnO4本身为紫色,使Fe3+和NH4SCN反应后的血红色不易观察。答案:C3.将Cu片放入0.1mol·L-1FeCl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溶液中Cu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A.3∶2 B.3∶5C.4∶3 D.3∶4解析:由铁守恒得,反应后生成c(Fe2+)=QUOTE×0.1mol·L-1=0.06mol·L-1,剩余c(Fe3+)=QUOTE×0.1mol·L-1=0.04mol·L-1,由方程式知2Fe3++Cu2Fe2++Cu2+,故n(Cu2+)∶n(Fe3+)=c(Cu2+)∶c(Fe3+)=mol·L-1∶0.04mol·L-1=0.03mol·L-1∶0.04mol·L-1=3∶4。答案:D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铁跟FeCl3溶液反应:Fe+Fe3+2Fe2+B.Fe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C.FeCl2溶液跟Cl2反应:Fe2++Cl2Fe3++2Cl-D.Fe(OH)3跟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解析:A中电荷不守恒,应为Fe+2Fe3+3Fe2+;B中违反反应事实,应为Fe+2H+Fe2++H2↑;C中得失电子、电荷均不守恒,应为2Fe2++Cl22Fe3++2Cl-。答案:D5.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解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A.D溶液中存在Fe(SCN)3B.滤液中有Fe3+C.B为AgBrD.A一定为无氧酸盐FeBr2解析:根据B、D现象可确定A是由Fe3+和Br-或由Fe2+和Br-组成的盐。答案:D6.鉴定某一FeCl2溶液是否被氧化,最好采用()A.加入NaOH溶液B.加入KSCN溶液C.先通入氯气,再加入KSCN溶液D.先加足量铁粉,再加入KSCN溶液解析:题目本意是证明溶液中无三价铁离子,而不需要再证明有无亚铁离子,因此最好是加入KSCN溶液。如果还要证明有无亚铁离子,则应该先加KSCN溶液,再加入新制氯水或通入氯气。答案:B7.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是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一定有Fe2+存在,一定没有Fe3+、Mg2+B.一定有Fe3+存在,一定没有Fe2+、Mg2+C.一定有Fe3+存在,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D.一定有Fe2+存在,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解析:因为Fe(OH)2转化为Fe(OH)3时的颜色变化可掩盖其他白色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含有Mg2+,D正确。答案:D8.将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血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Na2O2呈淡黄色、Fe(OH)3呈红褐色、Fe(SCN)3呈血红色、CuSO4溶液呈蓝色。答案:B9.已知Cu+2Fe3+Cu2++2Fe2+,Zn+2Fe3+Zn2++2Fe2+,现把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Cl3和Zn置于水中,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中除SQUOTE、Cl-外还有()A.Zn2+、Cu、Fe2+B.Zn2+、Cu2+、Fe、Fe2+C.Zn2+、Cu2+、Fe2+D.Zn2+、Cu2+、Cu、Fe2+解析:设CuSO4、FeCl3和Zn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由题中所给的反应式可得出氧化性:Fe3+>Cu2+,所以Zn先与Fe3+反应,则1molFe3+消耗Zn0.5mol,剩余的0.5molZn能置换出0.5molCu,溶液中还剩余Cu2+0.5mol,即反应后的混合物中还含有Fe2+、Zn2+、Cu2+、Cu。答案:D10.按下面的实验过程填空:浅绿色FeBr2溶液黄色液体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2);

(3)。

解析:因发生反应(1)2FeBr2+3Cl22FeCl3+2Br2。所以,加CCl4分层后,上层是FeCl3水溶液呈黄色(a);下层是溶有溴的CCl4层,呈橙红色(b)。在上层FeCl3水溶液中加少量KI淀粉液,因发生反应(2)2FeCl3+2KI2FeCl2+2KCl+I2,I2使淀粉变蓝色(c);下层加少量KI淀粉液,发生反应(3)2KI+Br2I2+2KBr,虽然此反应也生成了I2,与上层不同的是碘遇淀粉并不显蓝色,而是碘从淀粉溶液中被萃取到CCl4里,碘在CCl4里显紫色(d)。答案:(a)黄色(b)橙红色(c)蓝色(d)紫色(1)2FeBr2+3Cl22FeCl3+2Br2(2)2FeCl3+2KI2FeCl2+2KCl+I2(3)2KI+Br2I2+2KBr11.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可能有;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可能有。

解析:凡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物质就不可能大量共存。本题涉及的反应有①Fe+2FeCl33FeCl2②Fe+CuCl2Cu+FeCl2③Cu+2FeCl32FeCl2+CuCl2(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3+、Cu2+,因为它们能发生上述①②反应。(2)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可能有Fe2+、Fe3+或Fe2+、Cu。(3)若FeCl3和CuCl2均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Cu,可能有Fe2+。答案:(1)Fe3+、Cu2+(2)Fe2+、Fe3+或Fe2+、Cu(3)Fe、CuFe2+12.铁作为重要的金属元素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后,要利用实验验证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2)试剂: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锌片、铜片。(3)仪器:胶头滴管,(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玻璃仪器)。

(4)实验记录: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实验结论①在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氯水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Fe2+具有还原性②在FeCl2溶液中加入锌片—Zn+Fe2+Zn2++Fe③在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Fe+2Fe3+3Fe2+Fe3+具有氧化性④——Fe3+具有氧化性(5)实验结论:Fe只有还原性,Fe3+只有氧化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①根据以上结论判断,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填序号)。

A.Cl2B.NaC.Na+D.Cl- E.SO2 F.NO2②亚铁盐在溶液中易被氧化,而实验室中需要纯净的亚铁盐溶液。那么保存亚铁盐溶液时应该防止亚铁盐被氧化。

解析:根据探究实验目的和提供的试剂分析,本实验只需要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完成。再结合实验记录中的部分内容,就可以判断利用铁粉与FeCl3反应,探究出Fe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利用提供的氯水、FeCl2(aq),推断Fe2+具有还原性;利用FeCl2(aq)和锌片推断Fe2+有氧化性。最后推出中间价态的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从而判断A、E、F也符合以上规律。答案:(3)试管(4)①Cl2+2Fe2+2Cl-+2Fe3+②Fe2+具有氧化性③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④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铜片(5)①AEF②在亚铁盐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漢服HanFu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我是中国人;不是藏族人朝鲜人,我是汉族人。不是穿越不是古装剧,不是cosplay不是唱戏,不是作秀不是行为艺术,而是汉族人穿汉服。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新中国56个民族,藏族人有藏袍,苗族人有苗服,少数民族同胞在传统节日和重大场合都穿上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汉族人穿什么呢?所谓旗袍、“唐装”并非汉族人自古以来的传统服装,而是近代满清服饰元素与西式设计结合的产物,旗袍和“唐装”,难以担当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内涵,也难以代表古老而优秀的汉民族形象。“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汉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西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礼仪衣冠体系。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rèn),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圆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最能体现汉族人庄重、大气、飘逸、灵动、自然、典雅的气质。现代汉服是指21世纪初以来,立志于复兴华夏文明的志愿者,尊崇古代汉族人一脉相承的服饰特征,传承数千年的服饰文化内涵,立足历史,反思当下,观照未来,从而复兴的汉族传统服饰。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自衣冠,达于博远。汉服复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始。汉服复兴的定位,是由衣冠切入,继承和发扬原生的华夏文明精神,由服饰而礼仪、由文化而精神,层层深入地推进华夏文明的觉醒与重振,在全新的起点上传承华夏的文化、复兴中华的文明。关于汉服复兴的几个问答一、汉服运动是怎么回事?

汉服运动是由民间发起的的一场社会文化运动,是传统文化支持者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来试图影响大众进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举动。汉服运动是当前时期的华夏文化复兴和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的形式之一。目前,汉服运动已由网络传播进入现实,在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中已蓬勃开展起来。二、汉服不是古装吗?如果你看到其他民族的朋友们穿着他们世代相传的传统服装,你会觉得那是古装吗?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汉服断代了三百多年,所以现在很多汉族人没有传统民族服饰的概念,才会误认为汉服是古装。汉服不是古装,而是祖先穿过你我也可穿的美丽服饰。如果穿汉服出现在高楼大厦面前会别扭的话,那么进入古建筑、古镇时,诸君是不是要把身上的西装、T恤脱掉呢?这个逻辑显然是荒谬的。古建筑、古镇都存在于当下,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汉服也是一样。汉服并没有明显的朝代之分,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华夏衣冠即汉服保持了基本的款式和风格,各朝代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礼服),几千年大多都保持着“交领右衽、上襦下裙”的基本特点,最讲究“传承”二字,每种朝代的衣服并不是无中生有,与之前割断了联系,所以应当以款式划分。虽然汉服在明末断代,但是每种款式都是我们传统文化宝贵的一部分,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该让国人欣赏到汉服的整体风貌。我们对先秦、汉唐、宋明等各朝代的汉服均不排斥,只要是符合汉服的基本特征,在现阶段都作为我们要复兴的款式,但不包括人们因猎奇心理而流行一时的款式。三、复兴和复古有什么区别?复古是文化的守旧,复兴是文明的求新;复古是懒惰的袭用,复兴是批判地继承;复古是躲在祖先的身后以避风雨,复兴是踏着祖先的脚印一步步走来,怀着无限的感恩,开创文明的前景。

兴汉不是复古,不是摒弃现代社会一切先进的东西,而是找回我们中华民族失落的传统文化及礼仪。真正的复兴是让汉服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一人觉得冲突,也无一人觉得怪异,日常穿着时干净整洁即可,祭祀婚庆等场合可严格按照古礼以显庄重。

我们在复兴汉服的过程中同时发言,我们祖先许多优秀的文明也濒临消亡,譬如正体字、文言文和礼仪制度。这些作为一国一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保护,并作力所能及的弘扬。四、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多糟粕,值得去复兴吗?

传统文化真正的复兴还没有开始,但是看看国际上渐兴的中国热、国内渐起的“国学热”、娱乐圈流行的“中国风”,商业宣传不断利用的传统文化元素……还有最为痛心的,日本韩国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保护,难道还要说传统文化没有价值吗?传统文化不值得复兴吗?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然而正是由于她的博大精深,所以应当谨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兴传统文化好的方面,百利而无一害。中外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中庸之道”等是医治现代社会许多问题的良药,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子门类也越来越受到世界重视。社会是在不断进步,但不该数典忘祖;文化是要不断发展,但不应全盘西化。任何文化的发展,都要有本民族文化作为根底。“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汉服运动是汉民丶族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历史的进步,是为了华夏文明的复兴。而复兴决不可理解为复古。况且,中华文明中的很多有益于当代的积极因素,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尊重传统、尊重祖宗、尊重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优秀品质之一,把历史全部划为糟粕,把传承一概说成是复辟,本身就是不合适的。就像我们学习古诗词不等于日常生活中就要用古文交流一样,现代生活与工作不能受到干扰,恢复汉服也是在合适的时间穿。我们今天所谓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往往只不过是“西方化”甚至“美国化”。除了金发碧眼,我们几乎已被同化。中国作为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如果没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软实力),又怎么可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五、传统文化的复兴仅靠一件衣服吗?汉服消亡了,复兴还有意义吗?传统文化的复兴仅靠一件衣服是不够的,但是,衣冠文明也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服本身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本身就值得我们传承。其次,汉服虽然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象符号,但如果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各种表象符号都慢慢流逝掉,又何谈复兴传统文化呢?最后,我们是将热爱汉服作为一种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和敬天法祖的一种象征,我们希望汉服运动能成为华夏文明复兴运动的先行军,也成为华夏文明全面复兴的一面旗帜。复兴传统可不是靠一件衣服就够了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复兴这件衣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汉服不是自然消亡的。胡服骑射是在保留自身衣冠制度特点的基础上,对外族衣冠的主动引进和学习(且只改变了军装),这和明末清初屠刀威逼下的“剃发易服”完全是两回事。六、汉服主要有哪些款式呢?唐装、旗袍是不是汉服?答:不是。所谓“唐装”是根据近代的“马褂”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