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全-第6章 危废处置_第1页
化学安全-第6章 危废处置_第2页
化学安全-第6章 危废处置_第3页
化学安全-第6章 危废处置_第4页
化学安全-第6章 危废处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安全教育

6危废处置

危废定义与分类

危险废物的危害

危废安全标识

危废处置方法

危废处置规定

1、危废定义与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

第四款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

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

性的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

(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

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

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险废物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目录式分类、危险

特性分类

(1)目录式分类:

依据经验和实验分析鉴定的结果,将危险废物的品名

列成一览表,用以表明某种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再

由国家管理部门以立法形式予以公布。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为49类(HW01—HW49):

废物编号废物类别废物编号废物类别

HW01医疗废物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

HW02医药废物HW14新化学药品废物

HW03废药物、药品HW15爆炸性废物

HW04农药废物HW16感光材料废物

HW05木材防腐剂废物HW17表面处理废物

HW06有机溶剂废物HW18焚烧处置残渣

HW07热处理含氰废物HW19含金属羰基化合物废物

HW08废矿物油HW20含铍废物

HW09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HW21含铬废物

HW10多氯(溴)HW22含铜废物

联苯类废物

HW11精(蒸)馏残渣HW23含锌废物

HW12染料、涂料废物HW24含铬废物

废物编号废物类别废物编号废物类别

HW25含硒废物HW37有机磷化合物废物

HW26含镉废物HW38有机氰化物废物

HW27含锑废物HW39含酚废物

HW28含碲废物HW40含醚废物

HW29含汞废物HW41废卤化有机溶剂

HW30含铊废物HW42废有机溶剂

HW31含铅废物HW43含多氯苯并呋喃类废物

HW32无机氟化物废物HW44含多氯苯并二恶英废物

HW33无机氰化物废物HW45含有机卤化物废物

HW34废酸HW46含镍废物

HW35废碱HW47含钡废物

HW36石棉废物HW48有色金属冶炼废物

HW49其他废物

HW废过期、报废的无标签的及多种混杂的药物、药品(不废化学试剂,废

03药包括HW01,HW02类中的废药品)——生产中产生的报药品,废药物

物废药品(包括药品废原料和中间体反应物)——使用

、单位(科研、监测、学校、医疗单位、化验室等)积

药压或报废的药品(物)——经营部门过期的报废药品(

品物)

HW废从工业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酸液、固废硫酸、硝酸、

34酸态酸及酸渣(pH<2的液态酸)盐酸、磷酸、(次)

——工业化学品制造氯酸、溴酸、氢

——化学分析及测试氟酸、氢溴酸、

——金属及其他制品的酸蚀、出光、除锈(油)及清洗硼酸、砷酸、硒

——废水处理酸、氰酸、氯磺

——纺织印染前处理酸、碘酸、王水

HW废从工业生产、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碱液、固态废氢氧化钠、氢

35碱碱及碱渣(pU>12.5的液态碱)氧化钾、氢氧化

——工业化学品制造钙、氢氧化锂、

——化学分析及测试碳酸(氢)钠、碳酸

——金属及其他制品的碱蚀、出光、除锈(油)及清洗(氢)钾、硼砂、(

——废水处理次)氯酸钠、(次)

——纺织印染前处理氯酸钾、(次)氯酸

——造纸废液钙

HW废从卤化有机溶剂生产、配制、使用过含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

41卤程中产生的废溶剂——生产、配制过程二氯乙烷,二氯乙烯,氯苯,

化中产生的高浓度残液、吸附过浊物、二氯二氟甲烷,溴仿,二氯丁

有反应残渣、水处理污泥及废载体——生烷,三氯苯,二氯丙烷,二溴

机产、配制过程中产生的报废产——生产、乙烷,四氯乙烷,三氯乙烷,

溶配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卤化有三氯乙烯,三氯三氟乙烷,四

剂机溶剂。包括化学分析,塑料橡胶制氯乙烯,五氯乙烷,溴乙烷,

品制造,电子零件清洗、化工产品制溴苯,三氯氟甲烷的废物

造、印染涂料调配、商业干洗、家庭

装饰使用的废溶剂

HW废从有机溶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中产含糠醛,环已烷,石脑油,苯,

42有生的其他废有机溶剂(不包括HW41类甲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乙

机的卤化有机溶剂)酸丁酯,乙酸甲酯。硝基苯,

溶——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甲基异丁基酮,环已酮,二乙

剂溶剂和残余物。包括化学分析,塑料基酮,乙酸异丁酯,乙二醇,

橡胶制品制造、电子零件清洗、化工甲醇,,苯甲酸乙酯,丁酸,

产品制造、印染染料调配,商业干洗丁酸丁酯,丁酸乙酯,丁酸甲

和家庭装饰使用过的废溶剂酯,异丙醇,N,N-二甲基乙

酰胺,甲醛,丙烯醛,乙醛,

苯甲醇的废物

(2)危险特性分类:

《巴塞尔公约》就是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将危险废物按

照等级分为:H1爆炸物、H3易燃液体、H4.1易燃固体、

H4.2易于自燃的物质或废物、H4.3同水接触后产生易燃气

体的物质或废物、H5.1本身不一定可燃,但通常可因产生氧

气而引起或助长其他物质的燃烧、H5.2有机过氧化物、

H6.1毒性(急性)、H6.2传染性物质、H8腐蚀性物质、H10

同空气或水接触后释放有毒气体、H11毒性(延迟或慢性)、

H12生态毒性、H13经处置后能以任何方式产生具有上列任

何特性的另一种物质,如浸漏液。

2、危险废物的危害

破坏生态环境。随意排放、贮存的危废在雨水地下水的长

期渗透、扩散作用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降低地区的环境

功能等级。

影响人类健康。危险废物通过摄入、吸入、皮肤吸收、眼

接触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长期危

害包括重复接触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变等。

制约可持续发展。危险废物不处理或不规范处理处置所带

来的大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也将会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

瓶颈。

从江苏到安徽跨省倾倒化学废弃物害人非浅

滁州发生倾倒化学废弃物造成严重污染事件

2004年4月12日5时15分,群众举报安徽滁州市某县来河大闸下

游,河西水面有人倾倒不明化学废弃物,异味刺鼻,其散发的雾气

造成周围的庄稼和草木顿时枯萎。

据了解,此次从某化工厂运来的废弃化学物分别用塑料桶和铁

桶装运。经省、市环保部门现场检测,可能含有苯类、酚类混合有

机物和大量盐酸有机化工废弃物。

涉及的肇事者已被公安机关拘留,污染造成的损失正在评估中,

来安水口大闸下游水面现以实行全面监控。

来河水面污染现状

境内农田旁倒弃化学物污染现场

大面积庄稼被液气熏枯

化学废弃物——四氯化硅急性中毒事故

2006年3月5日,湖州市某县一清洁工人在清除垃圾时,不慎引起四

氯化硅中毒。中毒原因主要是某制药厂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随意遗

弃所造成。

四氯化硅又名四氯化硅烷,为无色具窒息性气味的液体,密度1.48g/L,

沸点57.6℃,遇水迅速分解,遇潮湿空气时发烟,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

碳等有机溶剂。四氯化硅蒸汽吸入后可引起上、下呼吸道刺激病变,严重

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和中毒性肺水肿。其液体或蒸汽可引起结膜、角膜

炎,严重者可引起角膜溃疡及坏死,导致角膜混浊、疤痕,出现视力障碍,

皮肤接触高浓度四氯化硅液体可引起化学灼伤,接触较低浓度可引起接触

性皮炎,大量吸入四氯化硅进入血循环后,可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反应。

化学废弃物事故

某民营染料化工厂,因建厂时排污管道没有分开,结果排放的酸

和硫化物相混在管道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化氢逸出,导致3人

中毒,其中1人成为植物人。

该事故提示:

凡相互禁忌的危险化学品不能混放、混储,防止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水体、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河南某市20万吨有毒铬渣堆存数年

未清理,堆放铬渣地区的草木枯死,

石块变黑,地下水检出了六价铬,

民众不敢饮用井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上化学事故说明,化学废弃物随意处置给国民经

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因此了解化

学物质对人体、设备及环境的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

防止危害环境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差错导致两种结果:

♦新的科学发现或发明

♦各类事故的发生

学校和大学的实验室发生差错的几

率是企业实验室的100到1000倍。

《刑法》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三十八条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

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

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

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

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并处罚金。

3、危废安全标识

4、危废处置方法

控制和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和总原则:

减量化: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资源化:对已产生的危险废物尽可能通过回收利用,减少危险废物处

置量。

一般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废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循环利用,以减

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生产系统内无法回收利用的危险废物,通过系统

外的危险废物交换、物质转化、再加工、能量转化等措施实现回收利用。

(矿渣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发电)

无害化:对不能回收利用和资源化的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达到废

物的稳定化、无毒化以防止或减少污染危害。安全填埋为最终处置手段。

就近处置:不宜长期贮存或长途运输(临床医疗废物、易爆性废物、

废酸和废碱)

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废物的结构,使之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

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蒸馏、萃取等方法,如蒸馏法从有机废液中回收

单一的有机溶剂。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

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其方法包括沉淀、中和、氧化还原、电解等。这是危

险废物最终处置前常用的预处理措施,必要的前处理可以降低处理成本。例如氰化物可

通过氧化的方法转变为氮气进入大气,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形成沉淀使废液得到净化。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

热处理: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

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热解、焙烧、烧结等。热值较高或毒性较大的废物采用焚烧

处理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

固化处理: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安

全地运输和处置废物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前处理的方法-酸碱中和、氧化还原

酸碱槽废液槽氧化剂或还原剂槽废液槽

排ORP

pH计气

气计

管管

温还

温槽

度原

度计

计槽

碱性废液中若含有毒气体类由于氧化还原与酸碱中和都

的酸根,如氰酸盐、硫化物、氟会发热,处理时要冷却降温,且

化物等,则应保持碱性,不可将有时产生的气体会造成废液飞溅,

其中和成酸,否则产生有毒气体。要注意防护。

前处理的方法-沉淀

–常用于重金属沉淀的药剂如:

碳酸钠(可与铜离子形成碳酸铜沉淀)

硫化钠(可与镉、铅形成硫化物沉淀)

氢氧化钠(与三价铬形成沉淀)

氯化钠(可与银离子形成沉淀)

氢氧化钙(可与氟盐形成氟化钙沉淀)

–注意沉淀污泥的安全问题

化学混凝法应用实例——

综合废液:

用酸、碱调节废液pH至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

pH至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

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以废渣方式处理。

含CN-量高的废液:

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即在pH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使CN-氧化分解。

含汞盐的废液:

先调pH至8~10,加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共沉

淀剂硫酸亚铁,生成的硫化铁将水中的悬浮物硫化汞微粒吸附而共沉淀,排

出清液,残渣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再制成汞盐。

失效铬酸洗液:

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芯漏斗滤去二氧化锰后即可重新

使用。废洗液用废铁屑还原残留的Cr(IV)到Cr(Ⅲ),再用废碱中和成低毒的

Cr(OH)3沉淀。

含砷废液:

加入氧化钙,调节pH至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或调节至

pH10以上,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熔、低毒的硫化物沉淀。

前处理的方法-其他

•贵重金属离子可以用电解或电析的方法,

将其还原成金属而回收。

•活性炭可以吸附及浓缩水溶液中有毒成份

,如农药、色素、有机致癌物等。

•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吸附及浓缩重金属离子

及有毒阴离子。

建议:从源头减少危险废弃物的产生

1.改变实验室使用的毒性化学物质

——清洁液以洗涤剂及其他硫酸除污剂代替重铬酸钾-

硫酸除污溶液或者其他铬酸除污剂;

2.修正实验方法

——使用紧密分析仪器替代传统的分析方法

——微量分析技术

3.改变药品采购和配制习惯,减少浪费

4.尽可能回收利用

……

5、危废处置规定

对环境无害、无危险性、不产生气味的水溶性化学废弃物,加

水溶解后随适量自来水冲稀排入下水道;

对环境无害、无危险性的非水溶性固体废弃物可作为一般垃圾

处理。

敬请注意并遵守:

只有部分废弃物可以直接进入城市下水道系统:

无机酸中和至pH=6∼10;

碱中和至pH=6∼10;

无毒性的无机盐水溶液,其pH=6∼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分类回收制度(试行)

第四条产废单位必须按照《危化品废弃物分类办法(试行)》及化学特性分类回收

废弃物,禁止混合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弃物。

严禁直接丢弃、排放,或者私自转移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严禁将危化品废弃物放置在

楼道、庭院等公共场所。

第五条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中不应含有剧毒、低燃点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无毒无害

的化学品废弃物不应混入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中。

第六条各产废单位回收、存放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场所应远离火源、热源,保持良

好的通风,并依据废弃物的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七条相关操作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的安全、法律知识培训,并根据危化品特性进行

相应的个人防护,确保人员财产安全。

第八条如因不按《危化品废弃物分类办法(试行)》的要求严格分类包装,导致在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燃、化学反应等,造成安全事故,或者因直接丢弃、排放、私自

转移危化品废弃物等,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由该单位赔偿损失,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

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分类说明:

1、所有包装均应确保不发生化学反应,若因包装内物质发生反应造成事故,由实

验室负责人赔偿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应采用黑色油性笔或记号笔填写标签,清晰标明包装内危化品废弃物主要成分

的中文名,不可用简称或缩写。

3、建议各单位依上述分类表制作符合各自需求的产废记录单。每次产生废物后及

时分类收集,同时做好收集记录。常规成分直接在记录单上勾选,对非常规试剂,要

记录其名称、体积、时间等。桶/箱装约九成满后,密封包装,并据记录单填写标签。

3、上表的分类与废物处置企业的危化品废弃物回收处理资质与工艺相适应,产废

实验室收集废物时应由专人指导,严禁随意混合。

4、本分类办法不适用于剧毒、低燃点化学品废物及放射性物质的收集处理。

5、出现下列情况的,该废弃物将退回产废实验室:

未按要求分类,成分超出废弃物处理企业的处理能力的;

包装物(桶、袋、箱)破损或密封不严,可能导致渗漏或增加工人搬运风险的;

未按要求贴标签、标签字迹模糊的。

有机废液标签

废液桶

无机废液标签

编织袋

(空瓶)

东京大学分类回收试验室废弃物

东京大学:化学试剂和废液回收瓶

东京大学:废液回收,插好漏斗,便于学生

敬请注意并遵守:

只有部分废弃物可以直接进入城市下水道系统,即:

无机酸中和至pH=6∼10;

碱中和至pH=6∼10;

无毒性的无机盐水溶液,其pH=6∼10。

化学废弃物的处置

(1)废弃化学品含有高反应活性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的化合物以

及强氧化还原性的化合物时,不可与其它任何化学废弃物相混

合。这类化合物务必用不同的容器分开密闭盛装,并应用专门

的程序处理

(2)任何一种新的化学废弃物都应该放入相应的容器中。

(3)为防止溢漏,每次装入新的废弃物前都应该检查容器内

的液面高度,只能按照容器容积的70%∼80%盛装。

特殊废弃物及其处置

(1)特殊废弃物的类型

特殊废弃物包括以下几类:①反应活性较高的化学药品;②水反应性的

化学药品;③不能通过兼容性(或可混性)测试的废弃物;④废弃的药品;

⑤过期的药品。

注:所收集物料的物理状态可以是液体、固体和淤渣。

(2)反应活性较高的化学品

反应活性较高的、易与水反应的、易爆的化学品,或浓缩的强氧化剂、

还原剂,不允许与其它化学废料混合。

没有什么程序可以代替有经验的操作者所提供给人们的安全建议更有效。

因此,洞悉你所用的化学品的性质,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可能发生爆炸的化学品的处置

当不正确储存或超过储存期限时,许多普通的化学品和试剂也可能变

得易爆或对冲击敏感。这些材料要求特殊的搬运方法,且一般不与其他化

学废弃物一起收集。当不正确搬运这些材料时,它们易变得不稳定。在这

种情况下,这些材料将对学校构成相当大的威胁。

严格遵循下列规程是确保这些材料所固有的威胁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

①可过氧化的化学品

当多种化学品暴露在空气中时,它们能够形成具有强爆炸性的过氧化的

化合物。过氧化物对热、摩擦、撞击和光均相当敏感,属于实验室内最有害

的化学品。这种问题在乙醚中普遍存在,也发生在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以及

某些碱性和氨基化合物中。许多重大的实验室爆炸事故是由于搬运老化过期

的乙醚导致的。因此,务必十分小心,以防在这些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