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1
B. 五种氢元素。A. 若X、Y属于同主族元素。C. 若X、Y是同周期元素。D. 若M、N是同主族元素。D.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甲烷 B.乙烯。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高中化学第1Tag内容描述:<p>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第二课时)铝及其化合物的计算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有关Al(OH)3的反应图像项目图象离子方程式NH3H2O滴入AlCl3溶液中Al33NH3H2O Al(OH)33NH4CO2通入NaAl(OH)4溶液中Al(OH)4CO2 Al(OH)3HCO32 Al(OH)4CO22 Al(OH)3CO32H2ONaOH滴入AlCl3溶液中Al33OH Al(OH)3Al(OH)3OHAl(OH)4AlCl3滴入NaOH溶液中Al34OHAl(OH)43 Al(OH)4Al34 Al(OH)3HCl滴入Na Al(OH)4溶液中。</p><p>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测评(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4上海模拟)有平衡体系:CO(g)+2H2(g)CH3OH(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增加甲醇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益,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高温、高压B.适宜的温度、高压、催化剂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催化剂解析:首先分析反应特点,正反应为放热、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再分析题目要求,为了增加甲醇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益,即生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要快,且甲醇的平衡浓度也尽可能大;最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出判断:反应速率分析化学平衡分析综合选择温。</p><p>3、元素与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1.实际存在的H和H,它们是()A 氢的五种同位素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原子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2.截至199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种()A 原子B 分子C 核素D 元素3.已发现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A 前者多B 后者多C 相同D 无法确定4.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则下列关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B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C质量数为115D是In元素的。</p><p>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1)1.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A 若X、Y属于同主族元素,且相对原子质量:XY,则X失电子能力比Y强B 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C 若X、Y是同周期元素,且核电荷数:XY,则原子半径:XYD 若M、N是同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MN,则非金属性:MN2.甲、乙、丙、丁四种元素位于同一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甲乙丙B 最外层电子数:丙丁C 若甲、乙、丙均是金属,则氢氧化物碱性:甲乙丙D 若乙的最高价含氧酸为强酸,则丙是活泼非金属元素3.R、W、X、Y、Z为原子序。</p><p>5、原子的构成1.Mg、Mg2两种粒子中不相同的是()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A B C D 2.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中,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其周边区域的空气中漂浮着放射性物质,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含有碘的同位素,中的中子数是()A 53B 78C 131D 1843.2013年12月14日登陆月球的玉兔号”月球车携带了以钚238()作热源的“同位素电池”以度过极寒的月夜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质子数为94B 质量数是238C 中子数为94D 中子数是1444.某阴离子X2有m个电子,其质量数为a,则核内中子数为()Am2Bm5Cam2Dam25。</p><p>6、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事件中,表明有机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化学分支的是()A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在实验室合成出尿素B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C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首先使用“有机”这个词,并提出了“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D自从天然的有机化合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开始大量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药物等【解析】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有机化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分支,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是从瑞典化学家。</p><p>7、第2课时 反应焓变的计算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解析:选C。A项,吸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B项,化学反应速率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没有关系;C项,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过程和途径无关;D项,同一反应焓变相同。2生产液晶显示。</p><p>8、第1课时 电解的原理1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B电解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D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解析:选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与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2.如图所示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紫色石蕊试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b电极附近溶液呈蓝色Da电极附近溶液呈蓝。</p><p>9、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2)1.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 酸性:H3PO4H4SiO4H2CO3B 稳定性:H2OH2SHFC 离子半径:S2ClKD 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2.氮族元素与同周期碳族、氧族、卤族元素相比较,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CNOB 非金属性:SiPClC 还原性:SiH4PH3HClD 酸性:H3PO4H2SiO3H2SO43.下列递变规律中,错误的是()A Na、Mg、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B N2、O2、F2的氧化性依次增强C 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P、S、Cl的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金属性:AlMgNaB 原子半径:ClSOC 稳定性:H。</p><p>10、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3)1.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A XYZB YZXC ZXYD ZYX2.第二周期元素R,它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小于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时的电子数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差,并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整数倍。则关于R的正确说法是()A 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R的氧化物都能和烧碱溶液起反应B 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强酸C R的最简单氢化物可。</p><p>11、第1课时 烃的概述 烷烃的化学性质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物质沸点最高的是()A甲烷B乙烯C丙炔 D己烷【解析】烃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答案】D21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Cl2为()A0.5 molB2 molC2.5 mol D4 mol【解析】由取代反应方程式知每一种取代物物质的量均为0.25 mol。消耗Cl2:0.25 mol0.25 mol20.25 mol30.25 mol42.5 mol。【答案】C3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产物的烷烃是()【导学号:04290016】A(CH3)2CHCH2CH2C。</p><p>12、第1课时烃的概述烷烃的化学性质1了解烃的分类。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3掌握烯烃、炔烃的命名规则(含一个双键或叁键)。(重点)4掌握烷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重点)烃 的 概 述基础初探1烃烃是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烃的分类烃符合通式CnH2n2(n1)的烃都是烷烃吗?符合通式CnH2n(n2)的烃都是烯烃吗?【提示】符合通式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但符合通式CnH2n的烃不一定是烯烃,也可能为环烷烃。3链烃(1)分类饱和烃: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全部为碳碳单键的烃叫做饱和烃,如烷烃。不饱和烃:分子中含有不饱和。</p><p>13、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电源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解析:选C。选项A中ZnMn干电池做负极的是Zn,石墨做电池的正极,只起导电的作用,被腐蚀的是Zn;选项B中氢氧燃料电池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不是把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选项D中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晶硅,它。</p><p>14、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电源基础达标1根据图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烧杯a中的溶液pH降低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解析:选B。题中给出的物质表明,该电池的总反应是2ZnO22H2O=2Zn(OH)2,a烧杯中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中为Zn2e=Zn2。2.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电极a电极bA溶液B溶液现象或结论ACuZnCuSO4溶液ZnSO4溶液一段时间后,电极a增加的质量与电极b减少的质量相等BCuZn稀H2SO4ZnSO4溶液盐桥中阳离子向电。</p><p>15、电解原理的应用【考点精讲】1.电解饱和食盐水(1)电极反应阳极反应式: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反应式:2H2eH2(还原反应)(2)总反应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离子反应方程式:2Cl2H2O2OHH2Cl2(3)应用:氯碱工业制烧碱、氯气和氢气。2.电镀下图为金属表面镀银的工作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银作阳极。(2)电解质溶液是AgNO3溶液等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3)电极反应:阳极:AgeAg;阴极:AgeAg。(4)特点:阳极溶解,阴极沉积,电镀液的浓度不变。3.电解精炼铜(1)电极材料:阳极为粗铜;。</p><p>16、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方式1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2了解单键、双键、叁键的特点,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重点)3掌握甲烷、乙烯、乙炔的空间构型。(重难点)4了解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概念,知道键的极性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重点)碳 原 子 的 成 键 特 点基础初探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成键,达到最外层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2结合方式的多样性(1)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碳碳单键,也可以形成碳碳双键,还可以形成碳碳叁。</p><p>17、第1课时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乙炔分子的空间构型是()A正四面体形B平面形C直线形 D三角锥形【解析】乙炔分子()为直线形结构,键角为180。【答案】C2甲烷的氯代产物中,分子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的是()ACH3ClBCH2Cl2CCHCl3 DCCl4【解析】CCl4分子中4个CCl键相同,故形成正四面体形结构。【答案】D3化合物CH3CH=CHCOOH中,不饱和碳原子有()【导学号:04290009】A2个 B3个C4个 D以上都不对【解析】与4个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不是如此的为不饱和碳原子。【答案】B4下列有机物分子中。</p><p>18、第1课时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目标导航1.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理解卤代烃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3.掌握碳链的增长和引入官能团的化学反应。一、碳骨架的构建1有机合成的基本程序(1)有机合成的基本流程明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合成路线合成目标化合物对样品进行结构测定,试验其性质或功能大量合成。(2)合成路线的核心合成路线的核心在于构建目标化合物分子的碳骨架和引入必需的官能团。2碳骨架的构建(1)碳链的增长卤代烃的取代aCH3CH2BrNaCNCH3CH2CNNaBr,CH3CH2CNCH3CH2COOH;b2CH3CCH。</p><p>19、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1关于电子云的叙述正确的是(D)电子云是用小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空间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电子云实际是电子运动形成的类似云一样的图形小黑点密集的地方电子在那里出现概率大轨道不同,电子云的形状也不一样s轨道空间分布的图形为“哑铃形”电子云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处于1s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呈球形对称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电子走“8”字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与能量是无关的ABCD解析: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即原子轨道。</p><p>20、反应热与焓变1什么叫放热反应?常见有哪些放热反应?提示:化学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2什么叫吸热反应?常见有哪些吸热反应?提示: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如大多数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与H2(或C,CO等)的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NH4Cl的反应等。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该过程中与能量之间有何关系?提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而新键形成则放出能量。新知探究探究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焓变(1)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