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化学平衡移动

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 化学平衡的移动1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 aA g bB g mC g H 0达到了平衡状态 若其他条件不变 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 正反应 逆反应 正反应 逆反应 不移。

化学平衡移动Tag内容描述:<p>1、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移动 基基 础础 巩巩 固固 1某温度下,反应:N2O42N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导学号 68732276 A容器的容积减小,将使反应速率增大 B容器的容积不变时加入少许 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容器的容积不变时加入少许 N2O4,再次平衡时体系颜色变深 D容器的容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次平衡时体系颜色变深 解析:A 项,容器的容积减小,使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都增大,所以无论正反应 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 项,容器的容积不变时,增加 NO2的瞬间,反应物的浓。</p><p>2、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移动 1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 X(g)3Y(g)2Z(g) H0 CCH3CH2OH(g)CH2=CH2(g)H2O(g) H0 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 H0 解析:选项 A 中的反应是一个体积减少的、又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温度越高、压强 越小水蒸气的含量越小,A 符合图中曲线;B、C 选项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 水蒸气的含量越大,不符合该曲线;D 选项中的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越大水 蒸气的含量越小,不符合该曲线。 6将等物质的量的 A、B、C、D 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 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p><p>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综合计算。2016全国甲卷T27/全国乙卷T27(2)/全国丙卷T27(4)2015全国卷T28(4)/全国卷T2。</p><p>4、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化学平衡的移动A组专项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1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37742203。</p><p>5、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基础题组1(2017潍坊模拟)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C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D对CO(g)NO2(g) 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解析:溴水中有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AgBr沉淀,溴离子浓度降低,。</p><p>6、学案37化学平衡移动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3.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知识点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在条件改变后,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平衡移动会伴随着哪些变化(1)反应速率。</p><p>7、化学平衡移动 思考1: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哪些因素改变一定会 引起化学平衡移动? 思考2:以N2+3H2 2NH3 HN BMN BMp+q 时: 当 m+n=p+q 时: V 0 t V正 V逆 V逆V正= t1 V 0 t V正 V逆 V逆V正= t1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2、压强(气体) 具体影响: P,移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 P, 移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 反应前后气体相等的,改变P,不移动 高压比低压先达平衡 改变压强的几种形式 a.改变体积 b.充惰性气体,恒容不移动; 恒压向气体增大方向移动 c.充反应物:恒压最终和原平衡一样;恒容正移。</p><p>8、让每一朵鲜花竞相绽放让每一片绿叶呈现绿荫让每一个学生潜能尽情释放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学设计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 姓名 王彤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课题化学选修四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第2课时授课人毓文中学 王彤授课时间2014授课班级2.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教学重点影响化。</p><p>9、苏教版选修四专题二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目标】 1.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深刻讨论,使学生建立平衡思想和辩证的思想。2.通过化学平衡例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认真的审题习惯,多方位的或换位的思维方式。【重点难点】 1.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移动方向;2.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图象。【教学方法】 讲授、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设计思想】 复习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参,不少老师觉得复习课不好上。复习策略和复习课的设计最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学科知识体系及三维目标的理解,凸显教师的创造力。本节高三化学平衡的移动。</p><p>10、用“虚拟平衡过程”的思想解决化学平衡的问题 1 v制作:河北辛集中学 李丰 v2009年11月 用“虚拟平衡过程”的思想解决化学平衡的问题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Bg 2Cg 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 ,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 ,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 mol D 均减少1 mol 例一 2 用“虚拟平衡过程”的思想解决化学平衡的问题 3 2AgBg 2Cg 等效平衡 平衡右移 平衡右移 C 均增加1 mol 用“虚拟平衡过程”的思想解决化学平衡的问题 。</p><p>11、化学平衡移动学案【考试说明】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2、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一、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当改变反应条件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如下:v(正)v(逆),化学平衡向 移动;v(正)v(逆),化学平衡向 移动v(正)v(逆),化学平衡 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 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都可。</p><p>12、课时达标作业2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基础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B的物质的量浓度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BC D解析: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无论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均不变,即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中各量不变时,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B2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N2):c(H2):c。</p><p>13、第2节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2019张家口模拟)下列说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在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系温度逐渐升高,随后又逐渐降低B夏天打开啤酒,会有大量气泡冒出C实验室制备氯气时,用排饱和氯化钠溶液收集氯气D在K2CrO4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解析:选A。HClNaOH=NaClH2O不属于可逆反应,不存在化学平衡,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2对于可逆反应:2CO(g)2NO(g)N2(g)2CO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B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氢氧化。</p><p>14、课时达标作业2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基础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B的物质的量浓度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BC D解析: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无论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均不变,即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中各量不变时,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B2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N2):c(H2):c。</p><p>15、专题28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满分60分 时间25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1将5 mL 0.005 mol/L FeCl3溶液和5 mL 0.015 mol/L KSCN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呈红色。再将混合液分为5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比实验和,为了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正向移动B 对比实验和,为了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逆向移动C 对比实验和,为了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正向移动D 对比实验和,为了证明减少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逆向移动【答案】B【解析】说法正确;答案选B。</p><p>16、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2016全国甲卷T27/全国乙卷T27(1)(2)/全国丙卷T27(2)(3)2015全国卷T28(4)/全国卷T27(2)(3)2014全国卷T28(3)/全国卷T26(2)(3)2013全国卷T28(2)(3)(4)/全国卷T28(1)2012全国卷T27(4)考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基础知识整合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p><p>17、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A组专项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1对于反应,N2O4(g)2NO2(g)H0,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从开始至平衡,由于容器容积增大,密度减小,达平衡后密度不变,A错;反应过程中,反应热不会变化,不是变量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与图像不符,B错;都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转化率一定时达到平衡,D对。2(2016滨州第二次质检)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4 min时,测得n(SO2)0.。</p><p>18、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考点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2)特点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放出热量)。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2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p>
【化学平衡移动】相关PPT文档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化学平衡移动.ppt
用“虚拟平衡过程”的思想解决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ppt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压强)ppt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PPT.ppt
化学平衡的移动.ppt
【化学平衡移动】相关DOC文档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第3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课时分层训练苏教版
2012-2013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学案37 化学平衡移动.doc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选修四专题二《化学平衡移动》 .doc
化学平衡移动学案.doc
2020版高考化学课时达标作业2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docx
2020版高考化学复习课时达标作业2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docx
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专题28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docx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docx
2019届高考化学考点49化学平衡移动必刷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高二化学校本作业14化学平衡的移动.docx
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专题32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docx
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doc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doc
化学平衡移动解题技巧.doc
【2年模拟】2016版高考化学-第21讲-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精品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12化学平衡的移动苏教版选修.docx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图像问题.doc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6.2点点突破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docx
2020高考化学复习跟踪检测(三十五)点点突破平衡状态与平衡移动.docx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第22讲化学平衡移动练习苏教版.docx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