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交集、并集教案苏教版必修1[编号:27099407]
交集、并集教案苏教版必修1
掌握交集、并集的性质。2.理解掌握区间与集合的关系。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3.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并集教案交集并集(一)教学目标。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
交集、并集教案苏教版必修1Tag内容描述:<p>1、1 / 5 交集、并集教案 苏教版必修 1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交集、并集 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并集的性质; 2理解掌握区间与集合的关系,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交集、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1复习巩固: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及其性质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 1) A x|x3 x2 2x 0;( 2) B x|(x 2)(x 1)(x 2) 0 思考: 集合 A 与 B 之间有包含关系么? 用图示如何反映集合 A 与 B 之间的关。</p><p>2、1 3交集 并集 1 回顾子集 全集 补集的概念 A B或B A CUA 2 观察下面四个图 请回答各图的表示含义 问题1 如图用数学语文表示图形 1 交集的概念 文字语言 一般地 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A与B的交集。</p><p>3、1 3交集 并集 3 如果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 由U中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叫做A在U中的补集 记作 CUA x x U且 2 是 的子集 是 的真子集 1 对于A与B两个集合 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我们就说集合A叫。</p><p>4、交集 并集教案nbsp 苏教版必修1 1 3 交集 并集 教学目标 1 理解交集 并集的概念 掌握交集 并集的性质 2 理解掌握区间与集合的关系 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交集 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 1 复习巩固 子集 全集 补集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A x x3 x2 2x 0 2 B x x。</p><p>5、并集、交集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3.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的求法.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了解并集、交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通过对并集、交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p><p>6、交集并集教案 交集并集(一) 教学目标:结合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引入: (1)说出的意义;(2)A与中的所有元素共同构成了全集S A在S中的补集是由给定的两个集合A,S得。</p><p>7、1.3交集、并集 三维目标: 1.正确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已知集合交集、并集; 2.通过概念教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文氏图的利用,提高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教学,渗透认识由具体到抽象过程. 3.使学生掌握集合交集及并集有关性质,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形结合求解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交集。</p><p>8、1 3 交集 并集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集合的运算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抽象出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实际问题 再拓宽到数学化的问题 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 培养学生会从感性到理性来研究问题 认知世界 学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建立 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集 并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并逐步读懂数学语言 会对语言之间进行转化 三维目标 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 能使用。</p><p>9、考察集合A 1 2 3 4 5 B 3 4 5 6 7 问题1 这两个集合有相同的元素吗 由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什么 提示 有相同元素3 4 5 它们组成的集合是 3 4 5 问题2 集合M x x是等腰三角形 和集合N x x是直角三角形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什么 提示 x 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问题3 集合C x x3 与集合D x x0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什么 提示 没有公共元素。</p><p>10、1 子集 交集 并集 补集的综合练习教案子集 交集 并集 补集的综合练习教案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 深化对子 交 并 补集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解 2 灵活应用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 确定性和互异性 解 决集合的确定 集合之间关系的确定等问题 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论证 能力 3 利用韦恩图及坐标系的直观性 认识并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 提高 数形结合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确定集合 确定集合的相。</p><p>11、1 交集 并集交集 并集 一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交集 并集 通过概念教学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文氏图的利用 提高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教 学 渗透认识由具体到抽象过程 教学重点 交集与并集概念 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交集与并集概念 符号之间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集合的补集 全集都需考虑其元素 集合的元素是什么这一问题若解决了。</p><p>12、并集、交集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3.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的求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了解并集、交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对并集、交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p><p>13、用心 爱心 专心 1 交集并集教案交集并集教案 交集并集 一 交集并集 一 教学目标 结合集合的图形表示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 会求 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教学重点 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复习引入 1 说出的意义 2 A 与中的所有元素共同构成了全集 S。</p><p>14、交集 并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交集 并集 通过概念教学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文氏图的利用 提高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教学 渗透认识由具体到抽象过程 教学重。</p><p>15、交集、并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已知集合交集、并集;通过概念教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文氏图的利用,提高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教学,渗透认识由具体到抽象过程. 教学重点: 交集与并集概念.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集合的补集、全集都需考虑其元素,集合的元素是什么这一问题若解决了,涉及。</p><p>16、1 3 2 交集 并集 2 预习部分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交 并 补集的运算 2 会运用交集并集的性质解决集合的综合问题 二 教学重点 交集与并集性质的应用 三 教学难点 交 并 补集运算的综合问题 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交 并集的性质 A A B A A B B 若A B A 则A B 反之 若A B 则A B A 即A B A B A A B B A B 若A B B 则A B。</p><p>17、第1章集合 1 3交集 并集 思考 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 还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 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 相减 呢 引入1 考察下面的问题 集合C与集合A B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 A 2 4 5 6 8 10 B 3 5 8 12 C 5 8 集合C是由那些既属于集合A且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2 A x x是等腰三角形 B x x是直角三角形 C x 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18、必修1 01 集合 4 交集 并集 班级 姓名 目标要求 1 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2 理解区间的表示法 3 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 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重点难点 重点 交集 并集的概念 难点 集合语言的理解与应用 一 问题情境 1 用Venn图分别表示下列各组中的三个集合 1 1 1 2 3 2 1 1 1 1 2 C 3 为高一 1 班语文测验优秀者 为高一 1 班英语测验优秀。</p><p>19、用心 爱心 专心 1 交集并集交集并集 教案教案 交集并集 二 交集并集 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熟练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 会求两个集合的 交集和并集 掌握集合的交 并的性质 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 并会用它们表示一些 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 集合的交 并的性质 教学难点 集合的交 并的性质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复习引入 1。</p>
【交集、并集教案苏教版必修1】相关PPT文档
【交集、并集教案苏教版必修1】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