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八章
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第二节 电休克治疗与护理。椭 圆C上的点A满足AF2⊥F1F2。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护理控制管理。(补益药、补虚、虚证) 二、立法依据。写出全身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护理、工娱治疗的护理。
课件第八章Tag内容描述:<p>1、v为营造和维护药剂课良好的课堂纪律,特制订以下要求: 1、上课10分钟后,学生不再进出教室。 2、上课时,师生手机全部调振动。手机一旦铃响,立即 上缴任课老师,交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保管一天。 3、上课讲话三次,经任课老师提醒,仍不改正者,要求 立即离开教室,前往班主任处接受处理(离开前,由任课教师 电话通知班主任)。 4、如学生出现违纪行为不接受任课老师处理,全班当即 停课,改上自习,下课铃响后,师生离开,授课内容不补。 药剂学药剂学课堂纪律要求课堂纪律要求 Company LOGO 第八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p><p>2、09LF7,主编,第八章第一章思考题第二章思考题第三章思考题第四章思考题第五章思考题第六章思考题第七章思考题,Z.TIF,第八章,1)中央控制:驾驶员可通过开启一个门锁开关,而同时开启所有车门的开关。2)速度控制:汽车行驶达到一定车速时,为了防止因意外开启车门,中控门锁控制单元可将各个车门自行锁住。3)单独控制:除驾驶员以外其余3个门设有单独的弹簧锁开关,可独立控制某个车门的开启和关闭。一、中控门。</p><p>3、第八章解表药,一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二分类: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三性味归经 :大多具辛味 ,归肺与膀胱经. 四主要功效及应用范围 发汗解表-外感表证 宣肺止咳平喘-肺气不宣的喘咳,透疹-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止痛-风湿痹痛 利水消肿-水肿有表证 消疮-疮痒初起有表证。 五 配伍方法 1根据四时气候不同,进行选择配伍祛湿、化湿、润燥药物。 2体虚患者配伍助阳益气、养阴补血药物。 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病人,除应用发散风热药物外,配伍清热解毒的药物。。</p><p>4、1,第八章 风 温,2,概述 1、定义:风热病邪引起的,初起见肺卫表热症状,继则出现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候,后期表现为肺胃阴伤一种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冬春季。 2、沿革: 伤寒论首载风温之名:“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但是一种热病误汗的变证。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明确风温为新感温病:“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为第一篇论述风温的专著。,3,3、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各种肺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4,病因病机 一、病因发病 1、主因:风热病邪 2、发病条件: 气候反常:温风过暖,或。</p><p>5、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辨证,津液辨证,第一节 病因辨证,是在四诊资料基础上,辨别导致疾病的原因,判断疾病性质的 思维过程。,风、寒、暑、 湿、燥、火 疫毒、脓、食积、虫积,一、外风证,内风与外风鉴别 1. 病因 外风证-感受外界风邪而致的证候 内风证-体内病理变化所致形成 的证候,2. 临床证候,外风 风邪袭表证 风邪客肺证 风热犯肺证 风水相搏证 风邪中络证 风毒窜络证,内风 肝阳化风证 热极生风证 阴虚动风证 血虚生风证,二、实寒证,实寒与虚寒鉴别 病机 阴阳失调 2.实寒中“伤寒”与“中寒”的鉴别 病位 “伤寒证”。</p><p>6、第七章 维A酸类,学习目标,1.掌握维 A 酸类药物在治疗皮肤科疾病及皮肤保健方面的应用; 2.熟悉维 A 酸类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防治; 3.了解维 A 酸类药物的来源及分类。,第一节 概述,维A酸类药物是一类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视黄醇衍生物。 它在正常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正常上皮的形成、发育及维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人工合成维A酸类药物已达2500余种,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光老化性皮肤病以及多种皮肤肿瘤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一、基本化学结构及分。</p><p>7、2003.12.30,第八章 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第八章 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雄性H:甲基睾丸素、苯丙酸诺龙、丙酸睾丸素 性H药 雌性H:雌二醇 孕 H:孕酮 性腺H药: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马促性素 人绒膜促性腺素 促性腺H释放H药:黄体生成素释放H。 宫缩药:缩宫素、麦角新碱、垂体后叶素。,生殖 系药,第一节 生殖激素类药物,一、性激素类 二、促性腺激素类 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概 述,概 述,下 丘 脑,垂 体 前 叶,性 腺,效 应 器 官,GnRH,FSH LH,性激素,+,-,+,-,-,生殖激素调节示意图,+ 兴奋 - 抑制,(一)雄激素,甲基睾丸素(Methylt。</p><p>8、1,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2,第二节 电休克治疗与护理,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与护理,3,4,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抗精神障碍药物的种类、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2.掌握精神病人用药过程中的护理。 3.掌握电休克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4.熟悉电休克病人的护理。 5.熟悉心理治疗及护理。 6.熟悉工娱治疗及康复治疗及护理。,精神疾病越早接受治疗,痊愈几率越高。多数精神病人只要治疗得当,给予全面的护理,就能稳定病情,回归家庭和社会。 那么,精神疾病如何治疗呢?,第一节 精神药物治疗与护理,一、常用抗精神障碍药。</p><p>9、第二课时 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考向一 椭圆与向量的综合问题 【典例1】(1)(2016安庆模拟)P为椭圆 =1上 任意一点,EF为圆N:(x-1)2+y2=4的任意一条直径,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A.0,15 B.5,15 C.5,21 D.(5,21),(2)已知椭圆C: =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椭 圆C上的点A满足AF2F1F2,若点P是椭圆C上的动点,则 的最大值为 ( ),【解题导引】(1)利用 化简可知 通过a-c| |a+c,计算即得结论. (2)由已知求出点A的坐标并设出点P的坐标,然后将 用坐标表示,根据点P坐标的范围即可求出 的最大值.,【规范解答】(1)选C. 因为a-c| |a+c,即3| |5, 所以 的范围是5。</p><p>10、遗传代谢性疾病,第八章,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谢怀珍,目的要求,1.掌握: 21-三体综合征(21 trisomy syndrome)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遗传咨询;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 21-三体综合征(21 trisomy syndrome)遗传学基础。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3.了解: 遗传性疾病概述。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发病机制。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4.自学: 遗传代谢性疾病概述。,主要。</p><p>11、概 述,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病变。 主要病理改变为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肝细胞再生结节及假小叶,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 病变渐进发展,晚期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常出现多种并发症。,病 因,1.病毒性肝炎 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为乙型,丙型,乙型和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加速发展成肝硬化 ,甲、戊型肝炎不演变成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 欧美国家最常见的原因,长期酗酒(每日摄入酒精80g,10年以上),可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发展为肝硬化。,3.胆汁淤。</p><p>12、消化系统疾病,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十章 肝硬化,肝硬化(2.5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肝硬化分类、病因、病理。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1、肝硬化的概念、分类(病因分类,病理形态分类) 2、肝硬化临床表现:肝功能代偿期,肝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的表现,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3、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原发性肝癌、感染、肝肾综合症。,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肝功能检查、尿常规、血常规检查、腹水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X线、胃。</p><p>13、护理管理学,第八章 控制,掌握:控制的概念 ,控制的原则与特征 ,控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熟悉: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基本方法 ,控制的基本过程,控制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 了解:护理控制管理 。,第一节 概述,一、控制的概念,控制可以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在护理管理中,控制就是护理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进行检查,了解目前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向运行,若有偏差就要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二、控制的内容, 人员的控制 常用的控制手段有: 甄选 。</p><p>14、2019/8/17,补益剂,一、定义:(补益药、补虚、虚证) 二、立法依据: 内经:“虚则补之”;“形不足者温之 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三、作用补虚扶正现代 1、增强体质抗疲劳;耐缺氧。 2、抗衰老提高SOD的数量和活性。 3、调节免疫防治AIDS、Ca。 四、适应证:虚证-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亏虚,2019/8/17,五、分类: 1、补气肺脾气虚证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 2、补血心、肝、脾血虚证四物汤、归脾汤。 3、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八珍汤、炙甘草汤。 4、补阴肝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5、补阳肾阳。</p><p>15、第一章 发酵饮料,发酵饮料,是指通过微生物发酵配制而成,酒精含量在1%(体积分数)以下的饮料。,酸奶的分类: 凝固型、搅拌型和饮料型。 活菌型、杀菌型、果汁型酸奶、双歧乳杆菌奶。,第一节 牛乳发酵饮料,酸奶的保健作用:,(1)营养作用 (2)缓解乳糖不耐症 (3)整肠作用 (4)抑菌作用 (5)改善便秘作用 (6)降低胆固醇 (7)抗癌作用,菌种 母发酵剂 中间发酵剂 工作发酵剂 乳酸杆菌是奶制品中的常见菌 例如,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图1686c),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图1686a),一、发酵剂,a.嗜酸乳杆菌(Lacto。</p><p>16、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陈述外科感染的分类、病因及病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陈述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区分4类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写出全身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陈述破伤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2,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外科感染,定义 需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由手术、检查、治疗引起的感染 特点 多数为混合感染 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 瘢痕组织形成影响局部功能,4,分类,按致病菌分类 非特异性感染:大多数 常见致病菌。</p><p>17、第八章 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学习指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精神疾病越早接受治疗,痊愈机率就越高。多数精神病人只要治疗得当,给予全面的护理,就能稳定病情,回归家庭和社会。本章重点: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护理、工娱治疗的护理;难点: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护理。,第一节 精神药物治疗与护理 第二节 电休克治疗与护理 第三节 心理治疗与护理 第四节 其他治疗与护理,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目录,常用抗精神障碍的药物,第一节 精神药物治疗与护理,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抗精神病药 抗躁狂药 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第一。</p><p>18、病 例 2,李某,男,16岁,因发烧、浮肿、血尿入院。自幼时常咽喉痛、发烧,曾因心脏杂音卧床一个月。入院前3周又因咽痛发烧而注射青霉素数日,症状消失,入院前两日高热,血尿。查体:T 39,血压稍高,眼睑及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尿RBC+,尿蛋白+, ASO抗体800单位。 思考题: 1本病怀疑为什么疾病? 2从微生物学角度应进行哪些检查? 3. 此致病菌致病物质有哪些?引起本病的机制?,第二节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自然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G+,是化脓性细菌中常见的一大类,多数不致病,90%感染由A群链球菌引起。,猪链。</p><p>19、第八章 图像特征,图像特征是表征一个图像最基本的属性或特征,图像特征可以是人类视觉能够识别的自然特征;也可以是人为定义的某些特征。,第一节 图像链码描述,从图像分割可以得到分割完的区域块,再经过边缘检测,就可以得到区域的边界。 边界的数学表示则为 :,在二值图像的基础上,有许多图像边界表示方法,其中链码是对边界点的一种编码表示方法。 其特点是:利用一系列具有特定长度和方向的相连的直线段来表示目标的边界。,链码会产生以下问题: (1)由此产生的链码通常是很长的 (2)由于噪声或分割的不完善而引起的扰动都 会引起链。</p><p>20、损伤病人的护理,一、损伤的定义,各种致伤因子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和生理功能障碍统称为损伤。,创伤 概念,广义的是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 机体损伤; 狭义的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 碍。 损伤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肤、肌组织、骨、脏腑等 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1,2,3,4,.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1.,机械性损伤,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如撞击伤、重物挤压伤、刀割伤、枪弹伤等,2,物理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