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
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加法的运算律。1、-(+5)表示 的相反数。-(-5)表示 的相反数。2.如果a的相反数是-3。A、—6 B、- C、 D、6。问题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Tag内容描述:<p>1、七年级第二章 第一节 有理数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难点)3.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教法和学法指导:本节应用“启迪诱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释疑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形成结论,并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所得知识,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准备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p><p>2、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运算训练2 一填空题(每空2分)1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如果用551年来表示,那么下列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出生年代如何表示?(1)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表示为__________年;(2)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表示为_________年;2比4大的负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3.在数轴上距原点5个单位长度的数是_______________;4. 比较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5(20)(7)__________;(18)(10)__________;6. 若,则;7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8若;9光在真空里的速度约30万千米/秒,即_________米/。</p><p>3、第2章有理数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1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计算2(3)34(3)的结果等于()A18 B27 C24 D662计算(1)3(2)4(3)3的结果为()A B C D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4)22(1)2B32(710)24(2)299162C(6.25)(4)120(15)25817D 0(3)23(2)3093(2)303(8)2442017秋揭西县期末计算:(2)2(2)____52017秋上杭县校级期末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做的有理数运算解题过程的一部分:32|1|101。</p><p>4、有理数2.14 近似数1下列数据中,准确数是()A上海科技馆的建筑面积约98 000平方米B“小巨人”姚明身高2.26米C我国的神舟十号飞船有3个舱D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76 708亿元22017秋上杭县期中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3.141 592 6分别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A3.1(精确到0.1)B3.141(精确到千分位)C3.14(精确到百分位)D3.141 6(精确到0.000 1)3某市今年财政收入取得重大突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后为27.39亿元那么这个数值()A精确到亿位 B精确到百分位C精确到千万位 D精确到百万位42017苏州小亮用天平称得一个罐。</p><p>5、第2章有理数2.7有理数的减法1计算的结果为()A B C D2计算的结果是()A B C1 D132017秋大连期中1比2大()A3 B1 C1 D34某年哈尔滨市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8 ,三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 ,则三月份的平均气温比一月份的平均气温高()A16 B20 C16 D20 5填空:(1)(2)(3)__ __;(2) 2017贵港26 __ __;(3)0(7)__ __6计算:(1);(2)2(10);(3).7列式计算:(1)求4与3的差的相反数;(2)一个加数是7,和是11,求另一个加数8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A3 B2C3或。</p><p>6、2.1正数与负数知|识|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展示,能准确识别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2在认识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通过认识整数、分数的意义,能对所学的数进行分类目标一能准确识别正、负数例1 教材例1针对训练把,4,32,0,3.5,5,100,0.03,21,15%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正数集合:;负数集合:【归纳总结】识别正、负数的方法:(1)像2,2.34,这样的数是正数,要注意“”号可以省略(2)正数前加“”号就是负数,要注意“”号不能省略目标二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2 教材例2变式题(1)如果向北走8。</p><p>7、第2章有理数12的绝对值是()A2 B2 C D.22的相反数是()A B. C2 D235的倒数是()A5 B5 C. D4计算(1)|1|,其结果为()A2 B2 C0 D152016年某市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总额是9680000元,将96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96.8105 B9.68106C9.68107 D0.9681086计算()21的值为()A B C D07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加大投资,目前已为有关国家创造了近1100000000美元税收,其中11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0.11108 B1.1109C1.11010 D111088在0,2,1,2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为(。</p><p>8、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________(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____________(3)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____________1计算:1556,这个运算应用了()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 D分配律2计算:(1)(7);(2)698.类型一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例1 教材例2针对训练计算:(1)(6);(2)()(24);(3)19(10)【归纳总结】 运。</p><p>9、2.4有理数的除法知识点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异号得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注意:0不能作除数法则2: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计算:(1)(36)9;(2);(3)1(9);(4)0(8)类型一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例1 教材补充例题计算:(1)(0.75)0.25;(2);(3)3(2.25);(4)1.【归纳总结】 有理数除法运算的“三步法”:一观察,二选法则(能整除时用法则1,先确定商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得商的绝对值;当除数是分数时用法则2,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三确定结果类型二有理数。</p><p>10、2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1)(3)(5); (2)07;(3)7.2(4.8); (4)5.类型一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例1 教材例1针对训练计算:(1)(5)(1)(6);(2)(4.6)(3.6).【归纳总结】 有理数减法中的“两变”:一变是变运算符号,把“”(减号)变为“ ”(加号);二变是变减数的性质符号,即减数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类型二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例2 教材例2针对训练某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消防知识抢答赛,全校最后有5支代表队进行决赛,每队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p><p>11、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知识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________(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____________(3)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____________1计算:1556,这个运算应用了()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 D分配律2计算:(1)(7);(2)698.类型一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例1 教材例2针对训练计算:(1)(6);(2)()(24);(3)19(10)【归纳总结】 运。</p><p>12、专题训练(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技巧技巧一巧抵消:将相加得0的数(如互为相反数)抵消1计算:()2.3(0.1)2.23.5.技巧二巧归类: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数,或便于凑整的数归类组合2计算:4(5)43.3计算:0.474(1.53)1.4计算:11.技巧三巧拆分:将一个数分成几个数和的形式5计算:1915.6计算:325.技巧四巧分配:利用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7计算:(1)(1)8计算:()2()4(1)9(123)()9计算:(5)(3)(7)(3)12(3)详解详析1解:原。</p><p>13、第2章有理数12的绝对值是()A2 B2 C D.22的相反数是()A B. C2 D235的倒数是()A5 B5 C. D4计算(1)|1|,其结果为()A2 B2 C0 D152016年某市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总额是9680000元,将96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96.8105 B9.68106C9.68107 D0.9681086计算()21的值为()A B C D07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加大投资,目前已为有关国家创造了近1100000000美元税收,其中11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0.11108 B1.1109C1.11010 D111088在0,2,1,2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为(。</p><p>14、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知|识|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对比、归纳,掌握科学记数法,能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2通过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能将一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3通过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能够用科学记数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标一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例1 教材补充例题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56400;(2)10000;(3)5894;(4)385.5;(5)729000;(6)1800亿【归纳总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数的注意点:(1)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首先确定a的值,1|a|<1。</p><p>15、2.1 正数与负数,第2章 有理数,第1课时 正数与负数,目标突破,总结反思,第2章 有理数,知识目标,2.1 正数与负数,知识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展示,能准确识别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2在认识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通过认识整数、分数的意义,能对所学的数进行分类,目标突破,目标一 能准确识别正、负数,2.1 正数与负数,2.1 正数与负数,解析 正数前面加“”号表示其本身;正数前面加上“”号为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1 正数与负数,目标二 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1 正数与负数,例2 教材例2。</p><p>16、第2章 有理数,本章总结提升,本章总结提升,知识框架,整合提升,第2章 有理数,本章总结提升,知识框架,整合提升,问题1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本章总结提升,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你能用图表示有理数的分类吗?在分类时应该注意什么?,本章总结提升,本章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分类方法有两种: 一是逐个考察给出的数,看它是什么数,即是否属于某一集合,如属于,就可以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二是从给出的数中找出属于这个集合的数,逐个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如在填负整数集合时,只要从给出的数中找出所有的负整数,并填。</p><p>17、第2章 有理数,2.3 数轴,目标突破,总结反思,第2章 有理数,知识目标,第2课时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知识目标,1通过对数轴上点的分布情况的探索,理解数轴上点的分布特点 2通过画数轴,对比、分析所表示的数的关系,掌握如何运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目标突破,目标一 探索数轴上点的分布特点,例1 教材补充例题观察数轴上点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的点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有没有最大的正数?有没有最小的正数?有没有 最小的正整数?,图234,例1 教材补充例题观察数轴上点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3)有没有最大的负数?有没。</p><p>18、课题: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一 、教学目标:1、利用探究的方法推导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3、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三、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引导:仔细阅读课本38页与39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你所知道的关于乘法的运算律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可否能用字母表示出来?运算律的使用对乘法来讲有何好处?(通过对乘法的运算律回忆,并通过举例说明加深印象,用字母表示运算律,为用。</p><p>19、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学重点: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理解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教学难点:通过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某水文观察站,在观察中常常会遇到水位上升或下降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p><p>20、2.4有理数的加减法(3)减法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理解法则的合理性,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减法的运算。2过程和方法:经历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体验减法到加法到的转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渗透普遍联系观点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教学重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减法的运算。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减法的运算。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问题: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日温差。如果某天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那么这天该地的日温差是5-(-3),其结果是多少呢?方法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