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_5有理数的乘方1_5_3近似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号:26930096]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_5有理数的乘方1_5_3近似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近似数...1、5有理数的乘方德育目标。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混合运算德育目标。能...1.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学习目标。从而体...1.3.1有理数的加法(一)学习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解...1.3.1有理数的加法(二)学习目标。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_5有理数的乘方1_5_3近似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Tag内容描述:<p>1、1、5、3近似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数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目标: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会按指定的精确度取其近似数。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近似数。学习重点: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等概念的掌握。学习难点:根据精确度和保留有效数字的要求求近似数。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个报道。一个报道说:“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这里数字513确切地反映了实际人数,它是一个________数。另一个报道说:“约有五百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五百这。</p><p>2、1、5 有理数的乘方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动手能力。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中幂的符号法则,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学习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 在小学里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是如何定义的?如何表示?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棱长为2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1、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二、自学课本。</p><p>3、1、5有理数的乘方 混合运算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结合题目的特征,灵活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能根据给出的一列数,通过思考、讨论,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1、运用简便运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从特殊情况入手,寻找规律。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学生复习乘方知识)1、(3)5中,3是,5是,幂是2、计算 , , , 。3、 的平方等于144,的。</p><p>4、1、5、2科学记数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动手能力,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2、正确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记法规律,能把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写出来;学习重点: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学习难点: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n与位数的关系。学习过程: 一、 课堂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如:2004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数目为1300000000人;光的速度为300000000米/秒;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0。</p><p>5、1.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会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动手能力。学习重点: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学习难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会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2、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二、自学教材:认真自学教材P12-13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左边的数与右边。</p><p>6、1.2.1有理数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2、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并能理解不同得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3、通过师生合作,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中的成就感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学习过程:课堂引入: 1.你所知道的数有哪些,可以分成哪些种类?2.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一、自学教材: 自学教材P6页,回答下列问题1、 我们学过的数有那些? 学生列举出 2、下面各数哪些是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p><p>7、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学习目标: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德育目标: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引入负数以后,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呢?二、自学课本:用数轴探究下列问题:一个物体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cm记做5cm,向左运动5cm记做5cm。</p><p>8、1.3.1 有理数的加法(二)学习目标: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德育目标:使学生逐渐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合理、灵活的运用。学习难点:合理运用运算律。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 课本P18 复习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小学。</p><p>9、1.3.2 有理数的减法德育目标:使学生逐渐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2.能较为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学习难点: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一、课堂引入 实际问题:某地一天的气温是 一33,求这天的温差,可是小明不会算,同学们能帮助他解决吗?二、自学课本P22:学生思考: 问题1:你能从。</p><p>10、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德育目标:使学生逐渐养成规范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 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能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学习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复习法则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__________。二、自学教材: 问题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p><p>11、1.2.3相反数学习目标: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给出一个数,能说出它的相反数.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3、在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善于质疑独立思考地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相反数的概念.学习难点:相反数的识别及理解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数轴上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数轴上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二、自学教材:1、什么是。</p><p>12、1.4.1 有理数的乘法(一)德育目标: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2、能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学习重点: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理解倒数。学习难点:乘法法则的推导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和零的乘法运算,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乘法情况,此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二、自学教材P28-30:1、自学教材2829页的内容,完成下列探究。</p><p>13、1.4.1 有理数的乘法(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目标: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能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学习重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学习难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我们在前面学过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有理数的乘法计算中,是不是也有着这种运算律呢?它又是怎样运算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二、自学课本P32-3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 即:a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p><p>14、1.4.1 有理数的乘法(二)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2、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学习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学习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学习有两个目标:1、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提高计算能力。2、探索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二、自学教材:(1)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4)(-5)=(-2)(-3)(-4)(-5)。</p><p>15、1.4.2 有理数的除法(一)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习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学习难点:合理选用有理数的两个除法法则。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学生回顾小学中的整数除法法则,由实例找出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84=8 学生写出相应的等式 二、自学课本: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p><p>16、1.4.2 有理数的除法(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学习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学习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学习过程: 一、课堂引入: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_____ 这个数的 ________。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2、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___,异号得________,并把绝对值相______。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p><p>17、1.2.2数轴学习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画数轴,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3、让学生初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数轴的概念及画法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画图:二、自学教材:自学教材P7页,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用数简明。</p><p>18、第一章 有理数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 4 2 有理数的除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目标 1 认识有理数的除法 经历除法的运算过程 2 理解除法法则 体验除法与乘法的转化关系。</p><p>19、第一章 有理数教学备注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进行熟练地运算.2.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多个数相乘的符号法则.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第四天第三天自主学习第二天一。</p><p>20、第一章 有理数教学备注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 乘方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难点: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一、知识链接1. 有理数的乘法:(1)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并把它们的____________相乘.(2)0乘以任何数都得_______.(3)几个不为0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其中的________的个数确定,当_______的个数为______个时,积为负;当__。</p>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_5有理数的乘方1_5_3近似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