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
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学习。《认识厘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二课时的内容。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概率问题打好基础为指导思想。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第二节《认识直角》教学设计。3.使学生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北师大版Tag内容描述:<p>1、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综合检测题附解析(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bc,则a与c所在直线平行B向量a,b,c共面即它们所在直线共面C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共面D若ab,则存在唯一的实数,使ab解析:选C.对于A:当b0时,a与c所在直线可重合、平行、相交或异面;当b0时,a与c所在直线可重合,排除A;对于B:它们所在直线可异面,排除B;对于D:b0时不满足,排除D.2已知两非零向量e1,e2。</p><p>2、小兔请客河南省实验小学 郑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教材20、2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难点: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用具:幻灯片,卡片,小棒。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2个十是( ) , 3个十是( ) 20里面有( )个十 ,30里面有( )个十2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5个十去掉1个十是( 。</p><p>3、节衿羈腿莅蚂袄膈蒇袇螀膇蕿蚀聿芆艿蒃羅芅莁蚈袁芅蒄蒁螇芄芃蚇螃芃莅薀肁节蒈螅羇芁薀薈袃芀芀螃蝿荿莂薆肈荿蒄螂羄莈薇薄袀莇莆螀袆羃葿蚃螂羃薁袈肁羂芁蚁羇羁莃袆袂羀蒅虿螈聿薈蒂肇肈芇蚈羃肇葿蒀罿肇薂螆袅肆芁蕿螁肅莄螄肀肄蒆薇羆肃薈螂袂膂芈薅螈膁莀螁蚄膁薃薄肂膀节衿羈腿莅蚂袄膈蒇袇螀膇蕿蚀聿芆艿蒃羅芅莁蚈袁芅蒄蒁螇芄芃蚇螃芃莅薀肁节蒈螅羇芁薀薈袃芀芀螃蝿荿莂薆肈荿蒄螂羄莈薇薄袀莇莆螀袆羃葿蚃螂羃薁袈肁羂芁蚁羇羁莃袆袂羀蒅虿螈聿薈蒂肇肈芇蚈羃肇葿蒀罿肇薂螆袅肆芁蕿螁肅莄螄肀肄蒆薇羆肃薈螂袂膂芈薅螈膁莀螁。</p><p>4、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1有理数一、学习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含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书应用的广泛性.(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重点难点零上5C零下5C重点:认识负数及有理数的分类。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如何表示生活中具相反意义的量。三、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例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四、学导过程(一)自主学习用小学学过的数能表示右边的温度吗?(二)合作交流根据课本第23页计算某班二个代表队举行知识竞赛得分情。</p><p>5、1 课题课题 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 1 1理解并掌握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的方法 2 2能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 【学习重点】 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并会比较大小 【学习难点】 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时小数位数的确定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 方法指导: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时应注意: (1)1后面0的个数与10的n次方对应如1__0000,sdo4(n个0)10n; (2)绝对值小于1的数1前。</p><p>6、1 课题课题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 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 【学习重点】 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学习难点】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并充分认识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 识 方法指导:剪纸的原理是轴对称和轴对。</p><p>7、1 章末复习章末复习( (六六)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0 01 1 分点突破分点突破 知识点知识点 1 1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 1 1下面获取数据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了解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用测量方法 B快捷了解历史资料情况用观察方法 C抛硬币看正反面的次数用实验方法 D了解全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活动用访问方法 2 2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 按顺序写出即可) A明确调查问题;B.记录结果;C.得出结论;D.确定调查对象;E.展开调查;F.选择调查方法 知识。</p><p>8、1 第三章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 1.能发现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2.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培养有条理的 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变量之间 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4.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p><p>9、1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用频率估计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 1.正确鉴别一次试验中是否涉及 3 个或更多个因素. 2.会用树形图求出一次试验中涉及 3 个或更多个因素时,不重不漏地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正确地计算问 题的概率.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 69 至 70 页,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反馈自学反馈 1. 一个密码锁的密码由四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都是 0-9 这十个数字中的一个,只有当四个数字与所设定的 密码相同时,才能将锁打开.粗心的小明忘了其中中间的两个数字,他一次就能打开该锁的概率是多少? 解: 1 100 2. 阅读教材 P69-70 完成下列问。</p><p>10、1 2.4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基础题基础题 知识点知识点 1 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1方程(x1)(x2)0 的两根分别为( ) Ax11,x22 Bx11,x22 Cx11,x22 Dx11,x22 2 2(重庆中考)一元二次方程 x22x0 的根是( ) Ax10,x22 Bx11,x22 Cx11,x22 Dx10,x22 3 3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2x 2)(3x4)0,22x0 或 3x40 B(x3)(x1)1,x30 或 x11 C(x2)(x3)23,x22 或 x33 Dx(x2)0,x20 4 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x(x1)2(1x)0,变形后正确的是( ) A(。</p><p>11、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新教材教案生活中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新教材教案生活中 的图形的图形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 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1、引入:幻灯投影 P2 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 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 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 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 后学生回答。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 师巡场指导。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p><p>12、执教者: 连南县民族小学 张建科 课前寄语: 智慧隐藏在你每时每刻的思索和学习之中,付出就会有收获;老师永远和你 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愿你陡增乘风破浪的勇气,从开始做起。 二 一 四 年 四 月 二 十 五 日 智慧宝囊 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同级运算从( )往( )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 ) ,再算( )。 当运算中出现了小括号或者中括号应该先算( ) 里的,再算( )里的,最后算( )的。 左右 乘除法加减法 小括号 中括号括号外 1.小数加减法法则: 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字( )(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 );再按照( )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同( )对齐。</p><p>13、1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由视图描述几何体由视图描述几何体 1.能由三视图想象出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并且能画出草图。 2.能画出除了圆柱、圆锥、正方体等几何体外,其它较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 3.进一步理解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阅读教材 P141-143,能根据三视图确定实物原型. 自学反馈自学反馈 1.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 面、 面、 面,然后再结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是圆,则这个图形可。</p><p>14、1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2、能力培养:能根据具体情景应用知识。 3、情感与态度: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及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 31 至 32 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1)如果设未铺地毯区域的宽为 xm,那么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长为 (82x) m,宽为为 (52x) m.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8 2x) (5 2x) = 18 (2)试再找出(10、11、12、13、14 以外)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p><p>15、1 2.52.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此关系的运用。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发现问题,发现关系的过程。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第 49 至 50 页,完成预习内容. 知识探究知识探究 1.完成下列表格 方程 x1 x2 x1+x2x1x2 x2-5x+6=0 2 3 5 6 x2+3x-10=0 2 -5 -3 -10 问题:你发现什么规律? 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 x2+px+q=0 的两根 x1,x2用式子表示你发。</p><p>16、1 第三章小结与复习第三章小结与复习 【学习目标】 1 1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学会用表格或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 2 2学会观察曲线型和折线型图象,从中获取变量信息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表格或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及从图象获取变量信息 【学习难点】 学会根据表格或图象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范例1.1.小王计划用100元钱买乒乓球,所购买球的。</p><p>17、1 2.12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1 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掌握按键顺序. 2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3 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 68、69 页的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什么样的数是近似数?近似数与精确度有哪些区别?分别试举出几个例子. 知识探究知识探究 计算器的面板是由键盘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的计算器的显。</p><p>18、众享教育2011秋季九年级入学学力测试(北师版)试卷简介:本试卷共十道选择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北师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学习建议:考察学生对于九年级上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学生需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熟练掌握。 一、单选题(共9道,每道10分)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 )A. B. C. D.无解 2.已知x=1是方程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A.1 B.2 C.-2 D.-1 3.(2009乌鲁木齐)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向两个方向延长至点E和点F,使BE=DF,四边形AECF是( )A.菱形 B.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