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知识小结 思考题 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1 先秦哲学是中哲的形成时期 2 秦汉 儒家官方哲学地位确立 3 魏晋南北朝 玄学 官方哲学反思及多元思想酝酿时期 4 隋唐 佛教兴盛及儒家思想反思 5 宋明理学 新儒学 6。另一层则是指哲学史家们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实际的哲学运动进行研究、反思与概括。
中国哲学史Tag内容描述:<p>1、1. 忠恕之道孔子 (1 ) “忠恕之道”是实行仁的根本途径。 (2 )孔子认为, “忠恕之道” 就是推己及人:“己所立而立人,己所欲而欲人 ”谓之 “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谓之“恕” 。 “忠恕之道”要求每人内心都有一把衡量 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尺,不仅指明了人类社会人与人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而且对于促 进当今世界的和平乃至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反者道之动老子 (1 )反:一方面指对立相反,对立转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指:循环往返的规律。也就 是事物以对立相反的方式而返本复初。 “反”揭示了万事万物。</p><p>2、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2010级 思政2班 石盼 20100510078)导言:1.中哲史研究对象:是研究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萌芽、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的学问 中华民族哲学认识的发展史 中国哲学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2.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哲学与伦理、政治思想(社会和人生)密切联系 无神论(农业)的传说 朴素辩证法(社会与人生中)的传统 始终不离开人间(倾向实践哲学) 独特地表达方式(引言、比喻例证)3.学习中哲的意义: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 明是非、知进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用辩。</p><p>3、中国哲学知识小结思考题: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1、先秦哲学是中哲的形成时期。2、秦汉,儒家官方哲学地位确立。3、魏晋南北朝(玄学)官方哲学反思及多元思想酝酿时期。4、隋唐,佛教兴盛及儒家思想反思。5、宋明理学:新儒学。6、明清,对传统儒学批判及改造。7、近代:对传统哲学批判及反思时期。关于周。</p><p>4、莃蚇羆羄艿螆蚆腿膅螅螈羂蒄螅袀膈蒀螄肃羀莆螃螂芆节荿袅聿膈莈羇芄蒆莈蚇肇莂蒇蝿节芈蒆袁肅膄蒅肃袈薃蒄螃膄葿蒃袅羆莅蒂羈膂芁蒂蚇羅膇蒁螀膀蒆薀袂羃莂蕿羄膈芈薈蚄羁芄薇袆芇膀薇罿聿蒈薆蚈芅莄薅螁肈芀薄袃芃膆蚃羅肆蒅蚂蚅衿莁蚁螇肄莇蚁罿袇芃蚀虿膃腿虿螁羅蒇蚈袄膁莃蚇羆羄艿螆蚆腿膅螅螈羂蒄螅袀膈蒀螄肃羀莆螃螂芆节荿袅聿膈莈羇芄蒆莈蚇肇莂蒇蝿节芈蒆袁肅膄蒅肃袈薃蒄螃膄葿蒃袅羆莅蒂羈膂芁蒂蚇羅膇蒁螀膀蒆薀袂羃莂蕿羄膈芈薈蚄羁芄薇袆芇膀薇罿聿蒈薆蚈芅莄薅螁肈芀薄袃芃膆蚃羅肆蒅蚂蚅衿莁蚁螇肄莇蚁罿袇芃蚀虿膃腿虿。</p><p>5、中国哲学史 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 )1 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有什么意义?变化:1、继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观念,他同样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但周公的天命观和商人是有区别的;2、他把商人上帝和宗祖神结合的一神论到分离的三神论;3、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德转变,重神到所谓重道忠于民而信于神,改造了商人诸事占卜的天命论;4、天与天命中神的观念淡了,认为惟德是辅;5、由天不可信的思想演化成对天的怨恨等。意义:1、用德政巩固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专政;2、在伦理方面。</p><p>6、主讲:陈少明 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二讲 论语与儒家道德教化,一、论语的体裁与思想结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解释方法 记言与记事(由经导向子、史之学) 以记言为中心的叙事(人:言与行) 故事中的“言”:对话,对话与文章的区别:背景、对象、预设 理解古人对话是理解一种生活方式,论语是儒家的第一记录 朱熹:“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说来说去,合来合去,合成一个大物事。” 现代解读的习惯(当作一部学术专著来研究):仁的困惑,二、孔子的施教方式:以“仁”为例,1、原则性论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p><p>7、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汪小菲、汪雨、王烁、王珂。词:林秋离曲:熊美玲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考古发现:1、蓝田人 2、北京人 3、元谋人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三)(一方面)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p><p>8、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统治的一种制度,它由原始的父系家长制血缘组织,经过变质和扩大而成。所谓宗法制,其实就是以血亲的名义而建立起来的官爵制度,一个按着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所分配出来的“敬宗”方式及其现象。2、性善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3、形而上: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p><p>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与诸子百家中哲论述题往往会出一些针对整体中国哲学的大题,比如阐述中国哲学的地位、特点、精神、产生环境、渊源流变等等,这些题目不仅分数较重,而且难度也高,需要考生对中国哲学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有赖于考生日常积累、思考与总结。1. 中国哲学产生的环境和背景:2.三皇五帝a.三皇传说提供的历史文化意蕴巢氏、燧人氏、神农氏:人类文明是经由人们自己的努力艰难开拓出来,此间并无“创世(。</p><p>10、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国哲学史是一门发展着的科学,作为- - I 1 科学的中国哲学史,在沿着马克 思主义的哲学史观开辟的认识道路上不断向前发展。肖蔻父、李锦全主编的中 国哲学史运用列宁的思想,较好地运用。</p><p>11、读 中国哲学史 读后感 读 中国哲学史 读后感 阅在这段时间里 我有幸拜读了冯友兰先生的 中国哲学史 一书 冯友兰先生直至他去世的前几个月 才完成了他所著的 中国哲学史 新编 著作 足见其精神的伟大 他1915年入北京。</p><p>12、读 中国哲学史 有感 中国哲学史 实际上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实际的哲学运动 另一层则是指哲学史家们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实际的哲学运动进行研究 反思与概括 而对这一运动所作的自己的叙述与书写。</p><p>13、冯著 中国哲学史 的内容和读法 续表 周 鲁 郑 西 列 子 当时思想家 二十 定公十年 五 八 鲁侯会齐于夹谷孔子相 二十二 十二 声公 四 按 当为三 四九八 孔子去鲁 二 十五 十五 七 按 当为六 四九五 老子约卒 于是 年。</p><p>14、论德性与权力的断然分离 邓曦泽 内容提要 本文从 内圣开出新外王 命题 所面对的理论困境切入 认为 内圣成就德性而 德化常人 并不依靠权力 但政治统治 的根基却是暴力性的权力 德化与统治 的不同 来自于 德性与权力的。</p><p>15、中国哲学史 读后感 冯友兰先生在其 中国哲学史 一书中将人生划分为四境界 即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我个人觉得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处于功利境界 即我们所做的事都是出于利己考虑 尽管结果可能。</p><p>16、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读后感2000字 突然有一天我瞥到了 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 我才幡然醒悟 如果我不懂得学习 那么无论如何思考 我都无法找到答案 反而困惑还将越来越多 因而我翻开了 中国哲学史 在我的脑海中有这样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