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班级 组别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重庆谈判的时间、内容及取得的成果。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中华书局版Tag内容描述:<p>1、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 7020 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 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 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 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 家。 5.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 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 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 社时期。 6. 氏族:是由 血缘关。</p><p>2、1 隋朝的兴亡隋朝的兴亡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政权 C、隋军灭陈 D、大运河开通 2、隋朝得以统一全国的原因是 ( ) 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民族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发展 大运河开通 A、 B、 C、 D、 3、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 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 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p><p>3、1 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 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 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 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收集与郑和、戚继光。</p><p>4、1 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名人时曾说:“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 战”这里的“他”是指( ) 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铁木真 2.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 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 ,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 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3. 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p><p>5、1 唐前期的兴盛唐前期的兴盛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知道它为唐朝的兴盛奠定基础;了解唐朝开 元盛世时期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件、图片辅助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阅读、观察、分析、归纳,从中获得有效 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 中体会到杰出人。</p><p>6、1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 卫,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从中培养学生用联系 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以及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联系、对比明朝与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联系隋唐时 期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 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p><p>7、1 宋元的科学技术宋元的科学技术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了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以及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其向外传播情况;认识 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雕板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比较,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该发明对中国和世 界的贡献。 (2)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和传播情况,了解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 促进作用。 (3)了解火药和火器的改进、应用的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p><p>8、1 第第 5 5 课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练习课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人物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王进喜 2.下列人物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雷锋 3.“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 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 ”习近平总书记 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敬爱的。</p><p>9、1 第第 1414 课外交成就课外交成就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知道中美关系改 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 、 中 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 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3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p><p>10、1 宋元的科学技术宋元的科学技术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2. 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 18 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 还要多。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3.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古代中国为西 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 ) A指南针 B火药 C造。</p><p>11、1 第第 1717 课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课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走向体育强国的历程和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 (2)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等方面的能力。 3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荣誉感,激励学生学习体育健将的优秀品质,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新中国文化艺术。</p><p>12、1 宋元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 ” (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 ” (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 ” (明清谚语) 2.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 ;“苏湖熟,天下足。 ”上述材料反映 的经济现象是( ) 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p><p>13、1 2016-2017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 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总分:总分: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题目 12345678910 答案 题目 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列强的炮声 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其中“列强 的炮声”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是 A.魏源 B.张之洞 C.林则徐 D.关天培 3、清朝末年,杨昌浚写。</p><p>14、1 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2)了解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的历史。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 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 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p><p>15、1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都市生活的大概风貌,知道宋元社会的瓦子、勾栏等文化娱乐活动和节日风俗方 面的情况。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2)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宋词、元曲的文 学成就。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宋元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 改进精神文化生活的能力。 (2)对优秀宋。</p><p>16、1 明代的科学技术明代的科学技术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 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 ,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 和气势恢。</p><p>17、1 第第 1616 课教育事业的成就课教育事业的成就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绩;知道改革开放后,九年义 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和理解教育的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 的重要地位。 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对教育重要性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 能力。 3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正确的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保证; 初步树立“科教兴国 ” 的意识。 【教学。</p><p>18、1 明代的科学技术明代的科学技术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下列有关明 长城东西两个端点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2、.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 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 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 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 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 ) 3. 被誉为“。</p><p>19、1 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某导演拍摄一部反映 1949 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世纪”的 画面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被称之为( ) A.中国通史 B.中国经济史 C.中国近代史 D.中国现代史 3.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的巨 变,对这次巨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历史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结束了封建。</p><p>20、1 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三宝” 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 A郑和 B卫温 C施琅 D 鉴真 2. 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 600 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 10 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3.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 A北京 B松江 C刘家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