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 ppt课件_第1页
高热 ppt课件_第2页
高热 ppt课件_第3页
高热 ppt课件_第4页
高热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 热,1,概 述,高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达39以上。引起高热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2,概 述,本病中医学称为“身灼热”、“壮热”、“大热”。高热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高热多由广义伤寒所致。内伤高热则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虚为基本病机而导致发热。,3,概 述,外感高热初起多有恶寒、壮热、头痛、身疼、咳嗽、苔薄、脉浮等肺卫表证;继而出现由表入里等传变之象。病位多在三阳经、卫气营血及其相关的脏腑。,4,概 述,内伤高热则多有相关脏腑虚损的表现在先,发热起病徐缓,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热大多不伴恶寒,虚弱的症状明显,其病位根据原发脏腑病变而定,病性多属虚实夹杂。,5,概 述,外感高热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相当于西医学所指的感染性发热;内伤发热的流行病学则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性质,相当于西医学所指的非感染性发热。,6,病因病理,一、病因一般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7,病因病理,一、病因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感染,均可致发热。,8,病因病理,一、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性物质吸收 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面积烧伤等;,9,病因病理,一、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性物质吸收 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塞或肢体坏死;,10,病因病理,一、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性物质吸收 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11,病因病理,一、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12,病因病理,一、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可引起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而导致发热,如甲状腺危象、重度失水。,13,病因病理,一、病因 非感染性发热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物理性如中暑 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机械性如脑出血、硬膜下出血、颅骨骨折等。,14,病因病理,二、发病机理1、致热原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原:如细菌内毒素,大多是指多糖类,其分子量大,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15,病因病理,二、发病机理1、致热原性发热 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16,病因病理,二、发病机理2、非致热原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如脑外伤、出血)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甲亢) 引起散热减少疾病(广泛皮肤病),17,病因病理,三、中医病因病机 外感高热外感高热以卒感时邪为致病因素:卫气虚弱、卫外失固为发病之内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正交争”为发病的根本病机。1、时疫病邪 2、风寒之邪 3、湿热邪毒,18,病因病理, 内伤高热内伤高热以内伤、脏腑虚损为病因。病机系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病性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1、阴精亏虚 2、中气不足3、血虚失养 4、肝经郁热5、瘀血阻滞 6、痰湿、食积内停,19,临床表现,由于高热是见于许多疾病的急性症状之一,因而临床诊断需根据病史、发热特点及规律、体征、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并结合临床各种疾病的特点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20,临床表现, 病 史应注意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既往病史。1、地区性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森林脑炎等疾病所致高热。,21,临床表现, 病 史2、发病季节 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夏、秋季常见胃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等。与蚊子活动有关的疾病有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等。,22,临床表现, 病 史3、接触史 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鼠咬热、狂犬病有被易感动物咬伤或抓伤史;回归热、斑疹伤寒病人身上发现虱子;细菌性痢疾有不洁饮食史;布氏杆菌病、炭疽病与职业(畜牧、屠宰、皮毛业)有关。,23,临床表现, 病 史4、过去病史 曾患过麻疹、猩红热、伤寒、水痘等病,再次发病的可能性甚少。,24,临床表现, 发热特点与规律1、起病快慢 起病较急,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多见于大叶性肺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起病缓慢,体温于数日内缓慢上升达高峰,多见于伤寒、结核病等。,25,临床表现, 发热特点与规律2、热型 临床所见高热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粟粒性肺结核等。 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患等。,26,临床表现, 发热特点与规律2、热型 间歇热,多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回归热,多见于回归热、何杰金病、周期热等。 波伏热,见于布氏杆菌病。 不规则热,见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27,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高热伴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以及输血或输液反应。高热伴多汗者,常见于风湿热、败血症、甲状腺危象等。,28,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伴有上呼吸道炎症者,可能为上感、流感、急性扁桃体炎;伴有咳嗽、吐痰、胸痛、气喘者,可能为肺炎、肺脓肿、胸膜炎等;伴心悸、气喘、心前区痛等,可能心包炎、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伴有呕吐、腹痛、腹泻者,可能为痢疾、伤寒、阑尾炎、胰腺炎、胆道系统感染、肝炎、肝脓肿、腹膜炎等;,29,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者,可能为肾盂肾炎;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者,可能为脑炎、脑膜炎等;伴关节痛者,可能为风湿热、布氏杆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0,临床表现, 体 征1、神志2、脉搏:相对速脉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相对缓脉常见于伤寒、脑膜炎及某些病毒感染,31,临床表现, 体 征3、呼吸:体温升高1一般每分钟呼吸增加34次。呼吸次数明显增加,须注意呼吸系统疾病,如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胸膜炎、肺脓肿、粟粒性肺结核等。,32,临床表现, 体 征4、血压:当病人血压下降时,应警惕严重感染所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如中毒性肺炎、败血症、中毒型菌痢、暴发型流脑、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腹膜炎等。,33,临床表现, 体 征5、病容:淡漠貌见于伤寒。醉酒貌见于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阿托品中毒等。两颊潮红多见于结核病。面红而口周苍白见于猩红热。,34,临床表现, 体 征6、皮疹:高热第12天皮肤上出现散在性、一过性斑丘疹见于风疹;始自耳后发际之暗红色米粒大斑丘疹见于麻疹。第56天出现充血性皮疹见于斑疹伤寒;玫瑰色斑丘疹见于伤寒;反复出现多形性皮疹见于变应性亚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药物热。,35,临床表现, 体 征7、出血点:瘀斑或红斑,出血点与瘀斑可见于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白血病等8、皮下结节:常见于风湿热、结节性多动脉炎、黑热病等,36,临床表现, 体 征9、黄疸: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胆道感染等。10、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者,多为相应部位的急性感染;质硬而固定者,须注意转移癌。,37,临床表现, 体 征11、头颈部:结膜充血常见于麻疹、咽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面部蝶形红斑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12、胸部:呼吸运动受限、不对称、肺部叩诊浊音者,听诊有湿罗音或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时,须注意肺炎。,38,临床表现, 体 征13、腹部: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者,考虑弥漫性腹膜炎;局限性压痛见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急性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肾区叩击痛见于肾盂肾炎等。,39,临床表现, 体 征14、四肢及关节:发热伴关节红肿及压痛者,考虑化脓关节炎、急性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败血症、布氏杆菌病等。15、中枢神经系统,40,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者,绝大部分为全身性或局灶性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减少或消失,常见于伤寒,病情好转又恢复正常。,41,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微量,个别管型,少许红细胞与白细胞,可见于任何高热患者。尿中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多见于肾盂肾炎。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者,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4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大便常规:粘液脓血便有助于急性菌痢的诊断 X线检查:对肺部炎症、结核、肿瘤及胸腔与心包产疾患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特殊检查,43,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根据体温在39以上,热势可有波动,肌肤灼热,烦渴,脉数等主要特征,即可诊断为高热。根据病史、起病特点、症壮、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有与助于病因诊断。,44,诊断与鉴别诊断,二、辨证要点 辨外感与内伤1、外感高热为卒感时邪所致,病机为“正邪交争”,“阳盛则热”。病性多属热证、实证。,45,诊断与鉴别诊断,二、辨证要点 辨外感与内伤2、内伤高热以内伤、脏腑虚损为病因,病机系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46,诊断与鉴别诊断,二、辨证要点 辨病性与病位高热并不一定全是大热证,需辨其病邪性质。,47,诊断与鉴别诊断,二、辨证要点 辨舌色与兼征舌苔薄白或薄黄者,病在表;舌苔黄厚、黄燥者,病在里,在气分;舌苔黄而腻者,属湿热;舌质红绛者,热入营血;舌深红无苔者,热伤阴液。,48,诊断与鉴别诊断,三、鉴别诊断主要是鉴别感染性高热与非感染性高热。非感染性高热多有原发病或继发于物理性、化学性、机械性所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49,治 疗,一、治疗思路外感高热是内科急症常见多发病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传变迅速的特点,多属西医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性疾病及急性传染病的高热阶段。,50,治 疗,二、一般治疗1、必须尽早找出高热病因,针对病因积极治疗。2、卧床休息,补充水与电解质,多饮汤水,吃易消化、高热量食物、新鲜蔬菜、水果、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51,治 疗,三、西医治疗1、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 用3236温水擦拭四肢、胸、背、颈等处1520分钟,至皮肤血管扩张发红为度。 酒精擦浴 用30%50%酒精擦拭,方法同温水擦浴。 冷湿敷法 冷敷 冰水灌肠,52,治 疗,三、西医治疗2、药物降温 10%25%安乃近滴鼻,每侧23滴 阿斯匹林0.30.6g或APC0.42g,每日3次,餐后服;扑热息痛0.5g,每日3次,退热开始较慢而作用较持久;消炎痛2550mg,每日23次,饭后或饭时服。 针剂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2ml肌注,必要时可地塞米松5 10mg静推或肌注。,53,治 疗,三、西医治疗 3、人工冬眠 氯丙嗪2550mg肌注,或加入5% 10%葡萄糖溶液500ml在12小时静脉滴注完毕。 氯丙嗪、异丙嗪各2550mg加入50%葡萄糖溶液100200ml,在10 2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或加用杜冷丁50100mg肌注。,54,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1、 外感发热 风热证证候 发热微恶寒,头痛,身疼,咳嗽,咽红,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 辛凉解表方药 银翘散:金银花 连翘 薄荷 淡豆豉 荆芥穗 竹叶 桔梗 牛蒡子 甘草 芦根,55,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风寒证证候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治法 辛温解表方药 麻黄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56,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暑湿证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汗少,身重脘闷,头昏胀痛,口渴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 祛暑解表方药 新加香薷饮:香薷 金银花 鲜扁豆花 厚朴 连翘,57,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肺热证证候 初起恶寒,继则壮热,咳喘上气。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喝喜冷饮。治法 辛凉宣泄,清热平喘。方药 麻杏石甘汤:麻黄 杏仁 甘草 生石膏,58,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少阳证证候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数。治法 和解少阳方药 小柴胡汤:柴胡 半夏 黄芩 生姜 人参 炙甘草 大枣,59,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胃热证证候 壮热,口渴引饮,汗出口臭,心烦,面赤,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治法 清热生津方药 白虎汤: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若热盛于里,津气两务,症见身热而渴,脉大无力者,加人参以补气生津;身热,胸痞,汗多,苔白腻,湿盛者,加苍术以除湿。,60,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腑实证证候 壮热,日晡益甚,腹胀满疼痛,烦躁谵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舌红苔焦燥、有芒刺,脉沉实有力。治法 通腑泻热方药 大承气汤: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61,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大肠湿热证证候 恶寒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泄泻或痢下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 解表清里,佐以渗湿之品方药 葛根芩连汤:葛根 黄芩 黄连 甘草若夹食者,加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导滞。湿偏重者,加苍术、厚朴燥湿宽中。腹痛较重者,加木香、白芍行气活血止痛。,62,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膀胱湿热证证候 寒热起伏,尿频数涩痛,黄浊短赤,腰酸痛,小腥拘急引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 清利湿热方药 八正散:扁蓄 瞿麦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桅子仁 熟大黄 甘草梢,63,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邪伏募原证证候 憎寒壮热,一日一发,或一日数发,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燥,舌深红,苔垢腻如积粉,脉弦数。治法 宣透募原方药 达原饮:草果仁 厚朴 槟榔 知母 黄芩 芍药 甘草,64,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营分证证候 身热夜甚,口干渴或反不欲饮,心烦神昏,斑疹隐隐,舌绛红,脉细数。治法 清营解毒,泻热救阴。方药 清营汤:水牛角 生地 玄参 竹叶心 麦冬 牡丹皮 黄连 银花 连翘,65,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2、内伤发热 阴虚发热证候 发热以午后夜间为甚,手足心热,颧红,心烦盗汗骨蒸潮热,口燥咽干,舌红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法 滋阴清热。方药 清骨散:鳖甲 知母 银柴胡 胡黄连 蓁艽 地骨皮 青蒿 甘草,66,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2、内伤发热 气虚发热证候 发热多在劳累后发生或加重,热势忽高忽低,头晕,乏力,自汗,短气,懒言,食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治法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药 补中益气汤:黄芩 白术 陈皮 升麻 柴胡 人参 当归 炙甘草,67,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2、内伤发热 血虚发热证候 午后热甚,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不宁,面色少华。舌淡红,苔少,脉细弱。治法 益气补血方药 归脾汤: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龙眼肉 茯神 远志 酸枣仁 木香 炙甘草,68,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2、内伤发热 肝郁发热证候 发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或兼月经不调,乳房发胀。舌红苔微黄,脉弦数。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热方药 丹桅逍遥散:丹皮 桅仁 柴胡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薄荷 甘草 煨生姜,69,治 疗,四、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2、内伤发热 瘀血发热证候 发热以午后或夜间为甚,或伴见身体某局部发热,口躁咽干而不多饮,躯体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肌肤甲错,面色萎黄或暗黑,舌质紫蝉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治法 活血祛瘀方药 血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