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共 24 页) 2016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 运动 2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3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 “腿变短了 ”,这是光的 现象,此现象说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中时,折射光线将 (选填 “靠近 ”或 “远离 ”)法线 4建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 ,密度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聚集在房间的 方 5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 “前 ”“后 ”) ,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 “度数 ”越 6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 立,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在湖中的 “倒影 ”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 像这些 “倒影 ”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 “暗 ”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了水中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第 7,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3、 14 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2 分,只选 1 个且正确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7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24 页) 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 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 “白气 ”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手影 ”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 、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0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11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12家住三楼的王欣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B 王欣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王欣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欣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13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 铅 铜 铁 ,则下列说法中第 3 页(共 24 页) 正确的是( ) 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铅球、铜球和铁球可能都是空心的 D铅球、铜球和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14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 是( ) A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B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C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D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平面镜 所成的像 AB 16如图所示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17 题 4 分, 18 题 8 分, 19 题 9 分,共 21 分) 17小凡同学在做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 第 4 页(共 24 页) (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 “ ”、 “ ”或 “=”) 1 个标准大气压 (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 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18如图所示是小勇同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向点燃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 A 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 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 B 之间,从蜡烛 A 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 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 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 “实 ”或 “虚 ”)像 (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将蜡烛 B 移到 A 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 A 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 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第 5 页(共 24 页) 19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 沟油的密度在 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 上,移到游码至标尺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B用天平 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10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 g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的(选填 “合格 ”或 “不合格 ”) (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选填 “偏大 ”或 “偏小 ”)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 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五、综合应用题( 20 题 9 分, 21 题 6 分,共 15 分) 20如图所示,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状内有第 6 页(共 24 页) 空间这种新材料密度仅为 3kg/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 1400 的高温因为它耐磨且富有弹性,据悉 2018 年美国宇航局派宇航员登陆火星时,就用它做隔热制成宇航服 ( 1)有人 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金属块上涂上 6 10 3m 厚的气凝胶,结果在 1炸药爆炸中气凝胶毫发无损若金属块的表面积为 5覆盖在金属块上的气凝胶质量为多少千克? ( 2)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重 106N,若采用 “气凝胶 ”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 “气凝胶 “的质量为多少千克?(钢的密度 =103kg/ 21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 “区间测速 ”,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 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 A、 B 相距 25程限速 120km/h,采用 “区间测速 ”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 2)若一辆货车以 10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 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第 7 页(共 24 页) 2016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 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 车 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 西 运动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而树木本身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故所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是向西运动的故选取火车为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车;西 2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 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收 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 液化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解答】 解: 冰棍在嘴里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凉爽; 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瓶就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表面 故答案为:吸收;液 化 3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 “腿变短了 ”,这是光的 折射 现象,此现第 8 页(共 24 页) 象说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 远离 (选填 “靠近 ”或 “远离 ”)法线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可概括为 “三线同面,两线分居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人们逆着光线看去水中的游泳运动员 “腿变短了 ” 故答案为:折射;远离 4建 筑物内部遭遇火灾,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这是因为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体积 变大 ,密度 变小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聚集在房间的 上 方 【考点】 密度与温度 【分析】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体积会变化,它的密度随温度变化 【解答】 解:建筑物内起火后,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空气由于温度升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上 5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 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 “前 ”“后 ”) 前 ,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凹 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 “度数 ”越 大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 通过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确定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根据眼睛的矫正方法,可以确定带什么眼镜像离视网膜越远,矫正时眼镜的 “度数 ”应该越大, 【解答】 解:由于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这是近视眼,因此要带凹透镜来矫正,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佩戴眼镜的 “度数 ”越大 第 9 页(共 24 页) 故答案为:前;凹;大 6 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在湖中的 “倒影 ”是由光的 反射 所形成的 虚 像这些 “倒影 ”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 “暗 ”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光发生 折射 进入了水中 【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人的主观感觉,不能用光屏承接 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 【解答 】 解: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 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这些 “倒影 ”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 “暗 ”一些, 故答案为:反射;虚;折射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第 7,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3、 14 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2 分,只选 1 个且正确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7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 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 “白气 ”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 ( 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第 10 页(共 24 页) 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 2)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 A、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 A 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 B 错误;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 错误; D、烧开水时冒出的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 故选: D 8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手影 ”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色散;紫外 线 【分析】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 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 C、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和物体据平面镜的远近无关; D、紫外线有消毒作用,红外线有显著的热效应 【解答】 解: A、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叙述正确; 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第 11 页(共 24 页) 射,故 B 叙述正 确; 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人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像和人永远是等大的,故 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故 D 叙述正确 故选: 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考点】 漫反射;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红外线;紫外线 【分析】 ( 1)紫外线可使荧 光物质发光,据此制成了验钞机;夜视仪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3)红外线可用在遥控器上,实现对电视机等的控制; ( 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解答】 解: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 A 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B 错误;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 C 正确;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 D 错误 故选 C 10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第 12 页(共 24 页)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或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都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性质,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性质判断凸透镜的应用 【解答】 解:由图知, u 2f 时, f v 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选 C 11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 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 【分析】 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 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 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 故选 B 12家住三楼的王欣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B王欣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王欣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第 13 页(共 24 页) D王欣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声 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3)防止、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防止噪声的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解答】 解: A、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响度大;故 A 错误 B、王欣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 B 正确 C、王欣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C 正确 D、王欣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 故选 A 13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 铅 铜 铁 ,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铅球、铜球和铁球可能都是空心的 D铅球、铜球和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 假设三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三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三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铁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 解: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 可得: 铁球体积 V 铁 = ,铜球体积 V 铜 = ,铅球体积 V 铅 = , 因为 铅 铜 铁 , 所以, V 铁 V 铜 V 铅 , 第 14 页(共 24 页) 又因为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故选 14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A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 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B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C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D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 ( 1)凸透镜成像规律,最重要两句话是: 物距( u)减小,像距( v)增大,像变大(应用于实像), 物距( u)减小,像距( v)减小,像变小(应用于虚像) ( 2)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物距( u) 成像特点 像距( v) 应用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v 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 2f u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 2f 投影仪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第 15 页(共 24 页) 【解答】 解: A、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 u 2f 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 f u 2f 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光屏移动距离是先小于后大于物体移动距 离,故 A 错误 B、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故 B 错误 C、换用焦距更小的透镜,像会更前面会聚所以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故 C 正确 D、根据光路可逆的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可以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同时物距刚好是原来的像距,像距刚好是原来物距,故 故选 三、作图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平面镜 所成的像 AB 【考点】 平面镜 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 像 【解答】 解:分别作出物体 点 A、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 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16如图所示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第 16 页(共 24 页) 【分析】 ( 1) 根据折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 2)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 2)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17 题 4 分, 18 题 8 分, 19 题 9 分,共 21 分) 17小凡同学在做 “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中 (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温度计接触到了容器的底部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98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 “ ”、 “ ”或 “=”) 1 个标准大气压 (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保持不变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 (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 放到液体中,等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2)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 第 17 页(共 24 页) ( 3)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 4)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解答】 解:(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2)正确读出温度计示数:每一个大格是 10 ,每一个小格是 1 ,沸点是 98 ;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 98 低 于 100 ,当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 3)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 98; ;( 3)保持不变 18如图所示是小勇同学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向点燃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 A 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相等 (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 B 之间,从蜡烛 A 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拿走蜡烛 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 A 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填 “实 ”或 “虚 ”)像 (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将蜡烛 B 移到 A 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 发现蜡烛 A 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4 时发现像的大小 不变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 发现像不能和蜡烛完全重合 第 18 页(共 24 页)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应该有刻度尺 ( 3)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 4)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 5)平面镜成像,像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 6)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A 的像与蜡烛不能重合 【解答】 解: (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 B 蜡烛,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 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 4)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 B 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板,从蜡烛 能看到蜡烛 A 的像; 当在 A 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板做屏幕,白板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 5)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烛 A 的像也向玻璃板靠近 2此,再将蜡烛 B 移到 A 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蜡烛 A 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4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 第 19 页(共 24 页) ( 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 ( 1)确定像的位置; ( 2)刻度尺; ( 3)相等; ( 4)反射;虚; ( 5) 4;不变; ( 6)发现像不能和蜡烛完全重合 19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 地沟油的密度在 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 1)实验步骤如下: A将托盘天平放于 水平桌面 上,移到游码至标尺 零刻度线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10g C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 56 g D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 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50 (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合格 的(选填 “合格 ”或 “不合格 ”) (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偏大 (选填 “偏大 ”或 “偏小 ”)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第 20 页(共 24 页) 【考点】 液体的密度测量 实验 【分析】 ( 1)天平的使用规则: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平;调节托盘天平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从题图看出指针向左偏,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其中,读取游码所对数值时,应以左侧刻度为准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对液面是凹形的,应以最凹处为准 ( 2)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色拉油的密度,并判断是否合格; ( 3)因烧杯壁上沾上油后测得的体积偏小,使得密度偏大;为了减小误差,考查实验顺序的排列 【解答】 解:( 1) A、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 面上,移到游码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C、由图乙可知,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 50g+5g+1g=56g, D、由图丙可知,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为 V=500 ( 2)则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 m=56g 10g=46g 该色拉油的密度: = = = 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县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 税费政策落实服务新质生产力
- 企业安全管理培训讲稿课件
- 出警现场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2025生殖实验室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一号文件题库及答案
- 出租车每月安全培训课件
- 导游基础模拟练习题+答案
- 2025年苏州市存量房买卖合同
- 2025商铺租赁合同律师拟定版本(律师拟定版本)
- 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保护
-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真题及答案
- 施工项目部会议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04
- 欢迎一年级新生入学课件
- 译林版七年级上册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100篇含答案
- 单位委托员工办理水表业务委托书
- 矿山生态修复监理工作资料编制内容和要求、施工监理主要工作程序框图、工程施工与监理表式
-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书(2024版)
- 小菜园租赁合同范本
- DL-T1342-2014电气接地工程用材料及连接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