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_第1页
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_第2页
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_第3页
案例分析题(传染病防制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 1:2009 年 3 月 20 日-4 月 5 日,某县疾控中心陆续接到疫情报告,该县数所学校中出现学生甲肝病例,截至 4 月 5 日累计报告 115 例,疾控中心遂展开调查,发现该县自2009 年起某供餐公司开始向全县学校供应早餐。问题:1 疫情调查开始前,要做哪些调查准备?(3 分)2 这次疫情应该采集哪些样品,如何采集和储运?(3 分)3 为控制这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4 分)参考答案:1调查准备:(1)组织有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及卫生学医师参加的调查小组,并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案,制定调查计划;(2)经费预算:调查人员费用、必须购置的器材、设备、药品、试剂、交通费用等;(3)物资准备:所用调查表格、计划采样的物品、检验用品、试剂、药物、疫苗、其他所用物品及交通、后勤等。2样品的采集:(1)血(血清学特异诊断指标抗-HAVIgM,根据需要做部分生化指标ALT、AST 等) ;(2)外环境卫生学指标(水、食物、涂抹等) 。样品采集和储运:采集操作及容器应注意无菌操作,血样品需及时分离血清冷藏(短期保存)或冷冻(长期保存) 。3预防控制措施:(1)供餐公司在未查清病因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2)开展卫生宣教(对象:学生、家长、学校方面,送餐公司等) ;(3)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疫源地处理(病家、学校):随时及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5)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6)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续发。案例 2:2009 年 5 月 15 日,某县疾控中心接到县医院电话报告,称 5 月份辖区某托幼机构出现大量胆道蛔虫病患儿,截至 15 日已累计病例 36 例,接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安排了疫情调查和处理。问题:1 本次疫情的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 分)2 控制本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4 分)3 调查报告应包括哪几部分?(3 分)参考答案:1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检验方法。2防治措施:(1)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防止食入感染性虫卵;(2)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3)改善环境卫生,减轻外环境中蛔虫卵的污染。 (4)集体驱虫:宜在冬季(感染季节后)并应在次年 3 月对虫卵阳性者再进行驱虫。3调查报告:(1)调查背景(2)调查目的(3)调查方法与内容(4)调查对象的选取(5)实验室检测(6)结果分析(7)措施与建议案例 3:2005 年 11 月 15 日,某县卫生院收治 1 例重症肺炎病例,该患者于 11 月 11 日上午出现双下肢酸痛、发热、畏寒、恶心等症状,由同村村医给予抗感染治疗 2 天,随后症状加重,于 15 日转入县医院治疗。16 日市专家组考虑病人入院前未经过规范抗生素治疗,认为不符合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暂定为重症肺炎,18 日省专家组立即组织会诊,并采集病人气管吸出物和胸腔积液进行实验室检测,患者气管吸出物标本 H5N1 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并分离出 H5N1 禽流感病毒,被诊断为禽流感问题:1 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是什么?(4 分)2 控制本起疫情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6 分)参考答案:1、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以下 4 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1)发热 (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 3-5 天,病情无明显改善。、预防控制措施:(1)控制传染源:扑杀销毁染疫动物,封锁消毒疫源地,隔离治疗患者,加强禽类疫情监测,严格禽类流通市场管理。(2)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时穿隔离衣戴手套,接触患者或感染禽类应立即洗手消毒,焚烧掩埋禽类尸体和污染物,对污染的禽舍和环境实施终末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确定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加强病人所在村组疫情监测,对村民健康随访,健康教育宣传。案例 4:某市艾滋病流行的上升期,近年来经性行为传播的 HIV 感染者人数增长较快。针对上述现状,欲对该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进行艾滋病干预,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蔓延。问题:1. 请你设计一个干预方案。 (6 分)2. 你认为调查表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4 分)参考答案:1、干预方案:(1)调查目的;(2)调查方法;(3)调查内容;(4)调查表的设计;(5)干预方法;(6)效果评价方法。2、调查表内容:(1)基本情况;(2)艾滋病相关知识及信息来源(传播途径,信息获取渠道等) ;(3)艾滋病相关态度(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等) ;(4)艾滋病相关行为(性行为习惯、安全套使用情况、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史等) 。案例 5:某工厂本厂职工 2226 人,外来来民工 735 人,除少数在厂外居住,基本都住在厂内职工宿舍。厂内没有供职工用餐的食堂,饮用厂自备的水源井自来水,平时管理不善,工人与民工多有饮生水的习惯。9 月 6 日有 11 人发生腹泻,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多无腹痛,仅个别有低热、呕吐。至 15 日共有 70 人发病,其中本厂职工 43 例,外来民工27 例。同期厂外无类似病人发现,近期无集体聚餐活动。以往厂内每月偶尔发生 1、2 例腹泻病人。当地疾控部门接到疫情后,速派工作人员到现场查明原因,采样检测到了霍乱弧菌(O1) 。问题:1. 采集哪些样本?检测什么项目?(2 分)2. 你准备做哪些初步分析?(5 分)3. 因素分析时可以用哪些流行病学方法?(3 分)参考答案:1、采集样本:粪便、呕吐物和饮用水。检测项目: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肠道致病微生物培养。2、初步分析:(1)核实爆发;(2)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3)推断可疑暴露时间;(4)据可疑暴露日期,追查可能的传染源;(5)确认暴发疫情。3、流行病学方法: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案例 6:某乡小学有学生 2500 名,教职员工 40 人。5 月上旬,有 30 名学生出现发热、食欲减退,部分病例有腹泻、表情淡漠,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乡卫生院以疑似伤寒,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疾控中心达到现场后,首先核实诊断,对 30 例病例采集标本进行检测,病原学诊断阳性 20 例。学校有一食堂,饮用井水,离水井约 1 米远,有一污水沟。4月中旬一场暴雨,水井曾被淹过。采集了水源、环境等标本进行检测,均未检出伤寒沙门菌,但井水卫生学指标严重超标。分析本起疫情的发生可能与井水的污染有关。问题:1. 为了核实诊断,应采集什么标本?(2 分)2. 为确定暴发原因,还应采集哪些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5 分)3. 为了验证“本起疫情的发生可能与井水的污染有关”这个假设,还应该进一步怎样调查?(3 分)参考答案:1、应采集标本: 血(宜在病程的第 12 周采集) ; 粪便(宜在病程的第 34 周、抗生素治疗前或停药 3 天后) ; 尿; 骨髓(整个病程均可采集) ; 胆汁2、 井水; 污水沟的水; 学校食堂厨师的粪便; 苍蝇3、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调查。案例 7:某乡中学 9 月 7 日10 日,发生 30 例以发热、头昏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的病例。首例病例 9 月 7 日发热、头昏、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脓血便。临床诊断为:菌痢。疾控中心对部分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从部分患者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肛拭子标本中均痢疾志贺菌。可以确定学校发生了一起细菌性痢疾疫情暴发。为了确定疫情发生的原因,疾控中心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问题:1、 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分为哪几类?(1 分)2、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菌痢报告标准是什么?(2 分)3、 菌例病例的粪便标本应如何采集?(4 分)4、 是不是可以确定本起疫情是由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引起的?(1 分)5、 为了确定疫情发生的原因,应如何开展调查?(2 分)参考答案:1、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分为:痢疾志贺菌(A 群) 、福氏志贺菌(B 群) 、鲍氏志贺菌(C 群) 、宋内志贺菌(D 群) 。2、 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例 10 例及以上,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域内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水平超过以前 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 1 倍以上。3、 应在服用抗生素前采集。 采集新鲜粪便的脓血、黏液、水样便或稀便部分,采集量 12 克,立即保存于 Carry-Blair 运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