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6课《唐诗三首》ppt课件_第1页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6课《唐诗三首》ppt课件_第2页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6课《唐诗三首》ppt课件_第3页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6课《唐诗三首》ppt课件_第4页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6课《唐诗三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课件李白简介 中小学课件蜀 道 难唐 李白 中小学课件黄鹤之飞 尚 不得过尚 贤使能赵王使使视廉颇 尚 能饭否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尚且崇尚,尊重还危 乎高哉危 如累卵正襟 危 坐上屋骑 危高危险正,端正屋脊2、危1、尚 中小学课件去 门十里以为界阳虎 去 齐走赵除残 去 秽距,距离离开除掉,去掉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3、去 中小学课件1、猿猱欲度 愁 攀援 2、使人听此 凋 朱颜 3、 砯 崖 转 石万壑雷 4、侧身 西 望长咨嗟 为 -发愁,为动用法使 -凋谢,使动用法使 -滚动,使动用法向西,名作状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中小学课件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 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的形容。 中小学课件剑门关 ,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 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 “剑门天下雄 ”之说。 中小学课件李白简介 中小学课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句贯穿全文。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不与秦塞通人烟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中小学课件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细读 “上有六龙回日 坐长叹 ”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 写法 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上下对举上下对举虚实结合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 虚写映衬虚写映衬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 中小学课件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诗人给这个 “畏途 ”营造怎样的气氛?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5、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中小学课件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 化为狼与豺杀人如麻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中小学课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蜀道艰难,比上青天还难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中小学课件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这句诗有什么作用?诗有什么作用?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课件杜甫小传杜甫( 712770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 杜少陵 。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 浣花草堂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杜工部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 沉郁顿挫 为主。有 杜工部集 。 代表作: 三吏 、 三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秋兴 等诗,皆为人传诵。 中小学课件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望岳 兵车行 、 丽人行 月夜 、 春望 春夜喜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 48岁开始,一直到 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 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 “安史之乱 ”已结束 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 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中小学课件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研讨思想内容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中小学课件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 “猿鸣 ”、 “飞鸟 ”、“落叶 ”、 “长江 ”这四个意象?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猿鸣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飞鸟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长江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 “无边落木(落叶) ”、滚滚东流的 “不尽长江 ”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 55岁(逝世前 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中小学课件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中小学课件落木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自己像树 一样 ,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中小学课件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四、从 “万里 ”、 “作客 ”、 “百年(老年)、 “多病 ”、 “独 ”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五、尾联中 “ 艰难 ” 、 “ 潦倒 ” 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 苦恨 ” 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 “国破 ”与“家亡 ”是因果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