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真题再现(2012 年四川卷)三、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 、 四书 、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 ”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之,愿教之。 ”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 ”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 ”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钦处家笃成谊,正伦理,厚姻成,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 ,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 鄙:以为羞耻。B自劾求退 劾:检举揭发。C必宥尔,无恐 宥:宽恕。D上官按之不得实 按:查验。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都推测许曾裕应当为朝廷重用。鄙:轻视,看不起。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9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项第一个“其” ,代词,他;第二个“其” ,恐怕、其实,副词。C 项“以”都是连词,因为。B项第一个“而” ,连词,但是;第二个“而” ,连词,表承接。D 项第一个“为” ,动词,成为;第二个 “为” ,介词,表被动。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钦做字,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B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C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10答案:D【解析】考查了文言文阅读的二个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3 分) (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3 分) (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4 分)答案:(1)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2)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练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3)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即:即使。而:然而。奚:什么。 句式:而我奚以为用?要译出问句语气特点,宾语前置语序要恢复。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2) 既而:不久。从:跟随。器业:才能学识。(3)止:停止。尚:还算得上。(2011 年四川卷)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到 10 题。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3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至庭前 徐:缓慢。B 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C 惠之谷 惠:赠送。D 刺船而去 刺:乘坐。答案:D解析:刺船,意为“撑船”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B. 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答案:D解析:A 项前句“而”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而”为连词,表修饰,地。B 项前句“其”为代词,那;后句“其”为副词,表祈使,一定。C 项“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 “何在”即“在何” ,在哪里;“何以”即“以何” ,凭什么】 。D 项均为介词,用。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C吕徽之以耕种打渔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4办法。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答案:B解析:“侮”字含义理解错误,不是“嘲笑侮辱” ,是“轻慢,看不起” 。四、 (23 分)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5 分)答案:有一天,吕徽之带着纸币去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到下大雪,他站在大门口,没有人理睬他。解析:“楮币” “诣” “易” “值”各 1 分, “弗之顾”宾语前置句式 1 分。(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答案: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当时他还是平民,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就问到:“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解析:“策” “蹇驴” “风神” “高简” “得非”各 1 分。(2010 年四川卷)三、 (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 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 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 注 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 。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5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中奸猾浸多 浸:逐渐。B.悉籍记多 籍:凭借。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 内:里面。D.赏所置其魁宿 置:放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 项“籍”的意思是“造册登记” ;C、 “内” ,通“纳” ,是进入;D、置,处置。故选 A。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以郡更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久之乃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得赤丸者斩武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疾病且死 不出,火且尽答案:B解析:A 项都是介词,凭的身份。B 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C 项都是的人;D 项都是副词,将要。故选 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尹赏是钜鹿杨氏人,经过考核合格而担任了楼烦长,后来又担任过几个县的县令,曾经因为对罪犯残忍暴虐而被免官。B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C、南山一带盗贼蜂起,尹赏又被起用为右辅都尉,后来调任执金吾,督察非常奸诈狡猾的人,三辅官吏民众特别害怕他。D、尹赏在病危时用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告诫儿子们,儿子们听从父亲的话,他们为官崇尚威严,赢了善于治理的名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 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是尹赏亲自查看,见到十个就选一个,满一百个就投入“虎穴“处死。四、 (23 分)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4 分)译文: (2)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6 分)译文: 答案:(1) (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 (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6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2)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被弃置不用,没有宽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上;枹鼓,名词作动词;注意省略。 (2)注意几个词语:一:一旦;坐:因为;胜:胜任;废弃:被弃置不用;甚于:比还重要;然,这样。考点分析从近 3 年的试题来看,四川卷文言文阅读部分考点稳定,题型稳定,主要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内容分析和句子翻译题。2013 年的考试说明新增断句题。文言实词题,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出现,命题关注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虚词题,也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出现,每个选项由文段中和教材中的两个句子构成,只涉及考纲要求的 18 个虚词。分析内容题考查侧重人、事、理三个方面,设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语气、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重点是实词的理解、句式的把握。考查采用主观题形式,一般选取文中的两个句子,要求考生翻译。从近三年考题看,要求翻译的句子,多为文章的关键句、疑难句。考点精讲常考点一 文言实词单项选择题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是考试的重点。1借助课文用法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段虽然出自课外,但文段中的实词则大部分都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课内例句,来推断课外文段中实词的含义。如翻译句子:“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2011 年高考浙江卷)句中的“劳”字,有考生用现代的“功劳、劳动”来解释,这是错误的。其实,文言文中“劳”有一个常用的义项“辛苦、辛劳” ,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的“劳” 。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一句可以这样翻译:“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 因劳累而产生怨愤。 ”2借助成语推断词义。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如六国论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 ,借助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的“邀请”之意,很容易推断出其语境意义“招致”“招来” 。全句可翻译为“到了太子丹采纳荆轲的计策,才招致了灭亡的灾难” 。3借助相关词语推断词义。7确认某个词的意义,眼光不可只盯着这个词,而应当注意到与之相关的词语。如相邻或并列结构巾相对应位置的词语。它们往往存在着相同、相反的关系,所以是我们确认词义的一个很好的依据。如翻译句子:“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2011 年高考湖南卷)句中的“起”是个“采分点” ,它是一个多义词,常用义项有:起身,起立;起用,任用;兴起,发动;修建,修造。采用哪个义项都不太准确。只有“兴起”比较接近一些,如果考生联系到句中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关键词语“衰”(衰退),就很容易将它的意义确认为“振起,振兴” 。4根据相关语句确认词义。当句中提供的信息不足以确认某个关键词意义时,应该借助上下文中的相关句子,确认词义。如翻译句子:“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2011 年高考辽宁卷)句中“苦节”是一个“采分点” ,也是翻译的难点,直接按“苦”的常用义“苦难”翻译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参照下文的“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就可想见他为国家不畏艰辛的品格,可以翻译、勾“苦守节操”或“坚守节操” 。常考点二 文言虚词单项选择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试题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用法”和“意思”。解题时要从用法和意思两个方面去回忆、推断,要注意题干要求的选项是相同还是不同。1、语境推断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用“焉”作例子来说明。例“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的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而“圣心备焉。(荀子劝学)”中的“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2、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3、对称分析法8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例如“舟遥遥以轻愚,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语法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句,“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再如“相如因持璧却立。”考察语法结构,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 “持璧却立” 不会是连动结构,作谓语,由此可见,故句中“因”的用法作“于是、就”解。、代入检验法。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为承接,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为转折,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说明判断不准。常考点三 对内容的概括分析单项选择题1审读原文,初步分析。解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判断,并进行初步的分析。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透视核心事件。通过透视作者对核心事件的叙述及详略的安排等来判断作者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等,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2)把握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指文章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句、结句,以及带有评述性、议论性的语句。对传记文中的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充分理解文句的含意,把握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观点、情感、态度等。(3)了解写作目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与其写作意图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写作意图,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明确交代;有些则隐含在文章材料的选用、情节的安排、人物的描写、事件的叙述之中。(4)分析人物个性。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在同一事件中,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心理反应,都会表现出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正是我们概括人物个性的基本依据。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分析人物的个性。通过人物活动的细节分析人物的个性。初步界定传记人物的基本类型:刚烈、忠贞、勇猛、爱国、诚信、孝悌、刚直、谨慎、勤勉、博闻、聪慧2审读题干,弄清要求。9高考试卷中此类题目,题干提问方法和用语风格比较固定。通过审察题干,可以明确要求,并大致了解选项涉及的考点,做到心中有底。3题文对照,确认正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和方法是“题文对照” ,要找到每一项中的信息在原文的对应语句,比较它们意思是否完全一致,从而作出正确判断。例如: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请看与之对应的原文: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从原文来看,金兵南下之际,何灌并非“阻止溃退未成” ,而是望风溃败,据此可以选出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常考点四 翻译文中的句子1对译法。就是按照原文的词语、词序和句式,逐字、逐句地翻译,这是落实“直译为主”原则的基本手段。 “对译法”着眼于全句的翻译,适合于一般句式的翻译。例如: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2011浙江高考)句子结构并不复杂,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基本没有差别。翻译时只需要依次对译下列词语:臣,我;愿,希望;抚,安抚;劳,劳累;隋,隋朝;监,教训;察,省察。译文:我希望安抚他们,不要让他们因为劳累产生怨恨。隋朝灭亡的教训不远,(您) 不能不省察。采用“对译法” ,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漏译” ,即漏掉了应该对译的文言实词。文言文中,除了少数专有名词外,不管是单音词、双音词都要对译成现代词语,考生不要轻易地放过每一个词,这样就能较好地避免“漏译” 。二是“错译” 。如“吾为子新其亭”中的“新” ,它本是形容词,而这里却带了宾语“其亭” ,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译成新修” 。有的考生因为不懂活用而错译,因此,在“对译 过程中,要注意词语的活用现象。2添加法。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翻译时要添加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这种方法适合文言文省略句的翻译,添加的内容因为原文字面没有体现,因此要求加上括号。例如: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2011 课标全国高考)这是一个省略句, “不许”的主语是“皇上” 。 “至” “乞” “许” “控守”分别对译成现代汉语词语“来到” “请求” “允许” “把守”等。译文: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考生如果只按照前面讲的“对译法”来做,应该“添加”的词语没有“添加” ,就会造成成分残缺、语脉不通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翻译10前分析文言文语句的结构,看清原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中心词是否齐全,有缺少且影响语意表达的,一定要添加出来;二是翻译过程中,品味译文,想想各种成分是否齐全,并补出需要添加的成分。3抄录法。文言文中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以照原文抄录。此法适用于含有专有名词句子的翻译。例如: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2011四川高考)句中的“治中”即上文提到的“陈治中” , “吕徽之”是本文传主。都属于专有名词,没有必要翻译。注意下列词语即可:策,鞭打或骑着;蹇,跛足或行走困难;布衣,平民百姓;得非乎,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 “莫不是吧” 。译文: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有些考生的失误在于将人名、地名、年号、官名等又译出来,显得不伦不类。判断一个词语是否为专有名词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平时留心,积累一些古代的人名、地名、器物名、官职名等;二是要联系句意来理解。4调整法。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词语排列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在翻译时要调整译文的语序。这种方法适合含有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的句子的翻译。例如: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2011四川高考)这是一个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句中的“弗之顾”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翻译时应该调整为“弗顾之” 。还要对译下列词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值,恰逢;立,站立;顾,理睬。译文: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考生易犯的错误是对特殊句式仍按照一般句式的翻译方法“对译” ,造成语序不当、句法不规范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备考过程中,要把握文言文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并记忆一些例句;二是翻译时用现代汉语的句式来处理特殊的文言句式。新增考点 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以前四川卷没考过,是 2013 年考纲规定的,考的可能性很大,分值可能是 3 分,断句可能是 6 处。文言断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难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重庆高考卷,题干往往要求划出节奏即可,不要11求标出具体的标点。看看重庆的考题:1(2012重庆)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 分)人 之 蕴 蓄 由 学 而 大 在 多 闻 前 古 圣 贤 之 言 与 行 考 迹 以 观 其 用 察 言 以求 其 心 识 而 得 之 以 蓄 成 其 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解析(1)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断句时应结合上下文,紧紧抓住“曰” “云”“言”等字,常用虚词是标志,常见如下: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 “纵” “是故”“于是” “向使” “然而” “无论” “至若” “是以” “继而” “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未几” “已而”“斯须” “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答案: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2(2011重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君子之于射也,内 志 正 外 体 直 持 弓 矢 审 固 而 后 可 以 言 中 故 古 者 射 以 观 德 德 也 者 得 之 于 其 心 也。解析 注意“正” “直”的照应、 “而后” “故”的领起功能、 “也者”连用的停顿作用等。答案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选自明王守仁观德亭记)3(2010重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 功 业 可 立 就 故 坐 废 退 既 退 又无 相 知 有 气 力 得 位 者 推 挽 故 卒 死 于 穷 裔 材 不 12为 世 用 道 不 行 于 时 也 。(取材于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解析 先把握该句意思,再借助名词、代词、虚词等进行断句。答案 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断句口诀: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3紧紧抓住“ 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5.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6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真题演练一、 (2012 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 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 ,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13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 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都推测许曾裕应当为朝廷重用。度:推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乐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5. A【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 ,连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B 项第一个“那么” ,连词;第二个“则” ,转折连词。C 项第一个“于” ,介词,向;第二个“于”是介词,从。D 项第一个“为” ,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 ,介词,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 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 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液晶,有机会升迁时却病帮,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6. 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外来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看到松江多事的百姓拿了小商贩的货,欠下小商贩的钱却不还。于是惩处到了约定期限不还钱,奸诈狡黠的几个人,保护了外地的小商贩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答: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情,于是就在河岸边立了石碑来记录此事。(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答: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 (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以为:认为。因:于是。以:来。 (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2) 虽然:即使这样。以:把。施设:施政。为足有为者: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句式:岂其有歉于彼邪?难道比他们少吗?二、 (2012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14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 ,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 ,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答案】C【解析】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考察学生对孟浩然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及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就”字知识的迁移。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 分)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唯父昶异焉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浑曰:“何如我?”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 卿家痴叔死未A B C D【答案】A【解析】项表明对王湛的了解相关语句。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 ,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15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答案】A【解析】“从不”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几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因共谈易 ,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3 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 分)(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3 分)【答案】(1)(3 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 叹(叔父)深不可测 。(2)(3 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3)(3 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注读】王湛(王湛,名汝南,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弟)既除所生服(除所生服:除服,脱掉丧服;所生,指母亲。王湛为母守孝 3 年),遂停墓所(墓所:墓地)。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略:几乎)不过(过:拜访)叔,叔亦不候(候:等待)。济脱时(脱时:偶尔)过,止(止:只)寒温(寒温:问寒问暖,寒暄)而已。后聊(聊:姑且)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音辞: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济意外,济极惋愕(惋愕:吃惊)。仍与语,转造(造:进入到,达到)精微(精微:精深微妙)。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敬:尊敬、恭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严肃不苟的样子),心形俱肃(肃:恭敬、庄重)。遂留共语,弥日(弥日:整天)累夜。济虽俊爽(俊爽:学识造诣很深),自视缺然(缺然:不足),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翻译】汝南内史王湛守孝 3 年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几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来。王济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对起来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乎王济的意料,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转而进入到了精深微妙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叔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与叔叔谈论后,)从外表到内心都变得庄重恭敬了。于是留下来和叔叔谈论,整天连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众,这时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感慨地叹息道:“家中有名士,三十年来我却一直不知道!”【注读】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聊:姑且、随意)问叔:“好(好:喜欢)骑乘不(不:同“否”)?”曰:“亦好尔(尔:同“耳”)。”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策:马鞭)如萦(萦:围绕盘旋),名骑无以过之。济益(益:更加)叹其难测,非复一事。【翻译】王济离开的时候,叔叔送到门口。王济的随从有一匹烈马,非常16难以驾驭,很少有能骑的人。王济随意地问他叔叔:“喜欢骑马吗?”他叔叔说:“还喜欢吧。”王济又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 他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王济更加赞叹叔叔的才能难以测度,不只一种。【注读】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德:品行和才能),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异:另眼相看)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用此:拿这个)何为?颇(颇:略微)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脱:偶尔)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测:测度)。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骏驶:高大而迅捷),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小驶:短距离跑得快),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但:只是)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谷食:喂谷物)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卒然:猝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不相胜:不分高下)。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别:区分)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蚁封:即蚁垤(di),蚂蚁洞口的小土堆)耳!”于是就蚁封盘马(盘马:让马盘旋奔跑),果倒踣(踣:跌倒、摔倒),其俊识天才乃尔(乃尔: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食堂个人年终总结
- 培训幼师写教案
- 公司会议接待培训
- 2025年导游资格考试考前冲刺练习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物理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专升本过关检测试卷【易错题】附答案详解
- 2025收银审核员复习提分资料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安全监察人员过关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一》能力测试B卷及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自我提分评估及答案详解(夺冠)
- 易地移民搬迁政策课件
- 无人机产业股权合作收益分配与技术研发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环卫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机会报告
- 儿童注意力课件
- 县级工会内控管理制度
- 《智能机电系统设计与开发》课件 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与开发
- T/CECS 10187-2022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
- 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的数据分析与利用
- 2025变压器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装置
- 工程对赌协议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