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大桥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大桥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大桥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大桥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目 录 1 概述 . 1 2 现状、发展及建设的必要性 . 2 通现状与规划 . 2 设的必要性 . 3 3 工程规模及标准 . 3 计标准 . 3 程规模 . 6 4 备选方案 . 8 设条件 . 8 选方案研究 . 14 5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 26 境特征 . 26 程环境影响 . 26 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 27 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29 资估算 . 29 金筹措 . 33 7 综合评定 . 34 案选定 . 34 荐方案主要控制点 . 35 荐方案的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5 荐方案工程概况 . 37 论 . 37 8 实施方案 . 38 工条件 . 38 工导流 . 39 工方法 . 40 工总布置 . 41 9 问题、建议与防治措施 . 43 10 附件 . 46 1 1 概述 四川省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成灌高速公路连接都江堰市区和成都市区, 东南距成都市 48辖 17镇 、 2个乡 , 面积 1208人口 60万人 , 人口密度 495人 /势西北高、东南低 ,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 6: 3: 1。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 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市域林木覆盖率达 70%,被评为 “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 都 江堰市 城市总体规划定位 的 城市 功能为: 以 世界遗产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一流风景旅游度假胜地;长江上游岷江流域生态屏障 ,西部重要休闲度假城市;川西 能源、旅游开发的生活基地;成都平原经济圈生态保护屏障,水源涵养地,度假疗养基地。 都江堰市 城区建设 应 着重突出“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亲山近水”的山水园林特色。 都江堰市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 都江堰市 城市建设目标为 : 依托名堰,保护古城,展现丽水,完成山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塑。初步形成生态、文化、旅游新城格局。城乡居民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 境等方面的条件显著改善。把都江堰市初步建成具有最佳创业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的四川经济强市和全国文化强市。 岷江流至都江堰市,经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为内外二江 穿 越 都江堰市区 ,外江 又 称金马河 , 都江堰市 城市总体规划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城市道路规划为:金马河右岸为沿江外河街;金马河左岸为沿江外江路,外江路通过复兴街、康复路、观江街、青城路 与 中心城区 相连 ;在康复路与外江路交叉 处 修建跨金马河 的 鲤鱼沱大桥连接右岸外河街,形成都江堰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城市 交通网络。 我院于 2008年 2月受 都江堰兴市投资 有限 公司 委 托, 依据 现有 金马河鲤鱼沱段地形测量资料、 都江堰金马河鲤鱼沱 大 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都江堰市城市防洪总体预案、紫坪铺水利枢纽调度运用 计划 ,开展 四 2 川省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 大 桥工程可行性研究 设计工作。 都江堰兴市投资有限公司 于 2010年 2月将 四川省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 大 桥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和 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 大 桥 防洪评价报告上报 水利部 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 。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及都江堰市规划 、重建、市委 、 业主 等相关 部门意见, 结合 鲤鱼沱大桥 两岸城市规划建设需要, 我院重新修改编制 该 报告 。本次报告内 容新增大桥两岸桥头市政、建筑相关配套工程内容 。 鲤鱼沱大桥是促进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区域城市开发、改善区域交通的瓶颈性、关键性基础工程。鲤鱼沱大桥桥位依据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确定,通过鲤鱼沱大桥沟通金马河两岸外江路(左岸)、康复路(左岸)和外河街(右岸);规划布置鲤鱼沱大桥位于都江堰市城区 200桥长 585m, 结合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中国一流风景旅游度假胜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考虑都江堰市城市规划金马河鲤鱼沱段公路桥与廊桥相结合的景观打造 要求,规划布置大桥为引桥 5 30m 预应力砼连续梁桥 +主桥 14 30面层为行车道与人行道,桥面以上为廊桥 建筑 部分。 廊桥 第 一 、 二 层 布置为框架结构仿古景观建筑及观景露台 ,廊桥 中部 升为三层作设备层 , 廊桥在左、右岸桥头 分别设有 配套建筑 。 左岸 桥头 规划 广场连接旧城区康复路与 鲤鱼沱大桥 ,广场由 桥头牌坊、人行梯道、平台以及 广场下方 地下停车场组成。 左岸 外江路与鲤鱼沱大桥轴线 平面 正交, 故 通过下穿方式从广场下方通过 ,即形成桥面层、广场层、外江路下穿层 ( 含 地下停车场) 的三层立体交通体系 。 右岸 广场连接新城区外 河 街 与 鲤鱼沱大桥 ,广场由 桥头牌坊、人行梯道、平台、电梯等组成。 2 现状 、发展及建设的必要性 通现状 与规划 岷江流至都江堰市,经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为内外二江穿越 都江堰市 区 ,外江 金马河呈北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 河床宽阔,为 行 洪主通道, 河道自然坡降 5左右 。 3 都江堰市城区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 金马河 两 岸沿江 设有防洪大堤,青城大桥跨金马河 通过 。 根据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 划 ,都江堰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道路规划为: 金马河右岸 为 沿江外河街 ;金马河 左岸 为 沿江外江路,外江路通过复兴街、康 复路、观江街、青城路 与 中心 城区 连接 ; 在康复路与外江路交叉口修建跨金马河鲤鱼沱大桥连接右岸外河街,形成都江堰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交通网络 , 规划 鲤鱼沱大桥 位于 都江堰市城 区 道青城大桥 上游 约 1200m 位置 。 设的必要性 目前, 金马河 青城大桥至离堆公园约 2段 无跨河桥 连接 两岸,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两岸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已制约到都江堰市的 城市发展,为此需尽快启动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的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两岸交通基础 设施 项目建设, 以 解决城市交通瓶颈, 适应 城市发展要求。 鲤鱼沱大桥为 改善金马 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交通 的关键性基础工程 , 且相对独立,宜优先启动,以促进和带动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两岸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和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综合整治。 根据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 结合老城区的功能完善、外江西侧新城区的开发, 鲤鱼沱大桥不仅是连接外江两岸老城区、新城区的交通枢纽,同时廊桥建筑的商业功能、景观功能可补充完善该区域功能配置,有效提升城市品质 ,更可把将廊桥打造成为都江堰的新名片。 3 工程规模及标准 计标准 鲤鱼沱大桥是促进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城市开发、改善区域交通 的关键性 基础工程。 需执行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 标准,满足 都江堰市城市防洪 要求,符合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 中国一流风景旅游度假胜 4 地 、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风景旅游城市 的发展目标和 景观打造要求 。 根据 鲤鱼沱大桥交通功能要求和城市 景观打造要求 , 大桥规划布置由下层交通桥和 上层 廊桥 ( 仿古景观建筑和露台) 以及 两岸桥头市政、建筑相关配套工程 组成。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通过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洪调度,都江堰市区金马河防洪标准提高到 P=1洪水( 洪峰流量 3748m3/s) ;鲤鱼沱大桥设计洪水采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防 洪调度后都江堰市区金马河 P=1洪水( 洪峰流量 3748m3/s) 。 通桥 设计标准 根据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鲤鱼沱大桥所属道路 标准、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7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7建筑结构荷载标准( 0009 结合鲤鱼沱大桥功能要求,鲤鱼沱大桥设计标准为: 道路设计等级: 城市 主 干路 级 设计 行车速度: 30km/h 汽车荷载: 公路 -级 交通桥面 人群荷载: 3.5 kN/计安全等级 : 一 级 交通桥面宽度: 宽) =杆) +行道) +机动车道) +7.0 m(机动车道) +1.5 m(中央分隔带) +7.0 m(机动车道) +机动车道) +行道) +杆) 设计洪水 : P=( 洪水流量 3748m3/s) 1/100设计洪水位: 震动峰值加速度: 廊桥 建筑 设计标准 廊桥位于鲤鱼沱大桥 交通桥面层以 上,为多层仿古建筑 , 功能初拟定为 商 5 铺、餐饮 等 商业用途,后期 可 视业主要求进行调整 。建筑一层位于桥梁通车层上部,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依靠景观平 (露) 台相互联系。 根据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 及对廊桥要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0016 200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8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0189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 年版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 0084 2001(2005 年版 ))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00 年版)(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5031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34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82 结合鲤鱼沱大桥及廊桥功能要求,鲤鱼沱廊桥设计标准为: 1、 廊桥 为商业 用仿古 建筑物, 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 屋面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 ;按照夏热冬冷公共建筑要求作节能设计。 2、 廊桥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 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 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廊 桥建筑结构主体均采用框架结构。 3、 廊桥 生活用水 接市政管网 ; 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级设置。 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 系统 ,对雨、污水分别有组织排放 ,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系统 ;消防系统水源采用消防水池提供。 暖通冷热源采用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 4、廊桥 采用两路 380/220V 电源供电 ,配备柴油机应急发电; 设置火灾 6 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 ; 主要通道及重要区域进行摄像监控 ; 廊桥外立面采用景观灯光照明。 5、 廊 桥 、 仿古建筑宽度 : 露 (平) 台: 全宽) =杆) +台) +杆) 仿古 建筑: 宽) =杆) +廊) +筑 进深 ) +廊) +杆) 程规模 鲤鱼沱大桥桥位依据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 鲤鱼沱大桥左岸 接 康复路和外江路 交叉口,横 跨金马河连接右岸外河街 。为不影响现有河道行洪,桥梁设计高程由 桥梁主梁 梁底设计高程控制, 主 梁底设计高程 为 略高于 金马河 右 岸 防洪大堤顶高程 合考虑 鲤鱼沱大桥标准、功能、 景观打造要求 , 鲤鱼沱大桥 规划布置为下层交通桥和上层 仿古景观建筑 组成,桥梁全长 585m,桥梁下部结构为摩擦桩、圆柱式排架墩、圆端形排架墩、重力式 梁上部结构为引桥 5 30主桥 14 30梁第一层为交通桥面,上层布置 廊桥建筑( 两层框架结构仿古 景观 建筑 ,局部三层 )、景观露(平)台 。 鲤鱼沱大桥 主要技术指标如表 3 7 鲤鱼沱大桥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3号 项 目 单位 数 量 备 注 1 1/100设计洪水 位 m =水流量 3748 m3/s 2 交通桥面 汽车荷载 公路 -级 3 交通桥面人群 荷载 kN/4 古建筑 恒荷载 +活荷载 kN/5 桥梁 全 长 m 585 6 桥梁跨度 跨 m 19 30 引桥 5桥 14 公路桥 桥面 宽度 m 杆 +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 +机动 车道 +分隔带 +机动车道+非机动 车道 +人行道 +栏 杆 8 廊桥 仿古建筑宽度 m 杆 +露天休闲平台 +栏 杆 杆 +走廊 +建筑楼面 +走廊 +栏杆 9 交通 桥面设计高程 m 桥桥面 10 桥 梁 上部结构形式 预应力砼 连续 梁 + 预应力砼 刚构 引桥: 、 梁高 桥: 、 梁高 1 廊桥仿古建筑结构形式 现浇砼 框架结构 12 廊桥仿古建筑建筑面积 体一、二、三总计数量 13 廊桥露(平)台面积 942 14 桥墩形式 引桥: 圆形 排架 墩 主桥: 圆 端形排架墩 引桥 : 桥: 5 基础形式 摩擦桩 基础 引桥: 下砼 主桥: 下砼 6 桥台形式 重力 式 台 17 桥头广场 600 18 桥头配套建筑(地下停车场等) 450 8 4 备选方案 设条件 文 文气象条件 岷江发源于四川与甘肃接壤的岷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茂县、汶川至都江堰市,经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为内外二江穿越都江堰市 区 和成都平原,在彭山 汇合后,南流至乐山汇集大渡河,转向东南,在宜宾注入长江。 外江 金马河呈北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 河床宽阔,为排洪主通道, 河道自然坡降 5左右 ;内江经都江堰 宝瓶口 后分为扬柳河、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通过 都江堰市 区 和 成都平原核 心区,提供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使成都平原旱涝保收,成就了“天府 之国”的美誉。 鲤鱼沱大桥所处的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 气温年差小,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年最大降雨量 1937 年),最大 24 小时降雨量为 1981 年 7 月 13 日),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 6 9 月,约占年总降雨量的 70%。 金马河都江堰市 区 段 年平均气温为 ,极端最高气温为 极端最低气温为 年平均相对湿度 82%,主导风向为 均风速 s,最大风速 s。 岷江发源于四川与甘肃接壤的岷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茂县、汶川至都江堰市, 经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为内外二江穿越都江堰市 区 和成都平原, 在彭山汇合后,南流至乐山汇集大渡河,转向东南,在宜宾注入长 江。 岷江 干流全长 711域面积 135881江源头至都江堰市流经的高原和高山峡谷区段为岷江上游,河长 341域面积 23037外江 金马河呈北南走向,地势 9 北高南低, 河床宽阔,为排洪主通道, 河道自然坡降 5左右 ;内江经都江堰 宝瓶口 后分为扬柳河、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通过 都江堰市 区 和 成都平原核 心区,提供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使成都平原旱涝保收,成就了“天府 之国”的美誉。 金马河 洪水 由 暴雨 形成, 汛期为 5 10 月,枯水期为 11月至次年 4月 , 年最大流量多出现在 6 9月,洪水过程及特征与 洪水发生季节和地区密切相关。 6月、 9月洪水,一般是 岷江上游汶川以上来水为主,都江堰市区上游 9坪铺水文站洪水过程多为矮胖的单峰或峰距较大的复峰,涨落平缓,历时较长,紫坪铺水文站洪水一般不大; 7、 8 月洪水,一般是汶川以下区间来水为主,紫坪铺水文站洪水过程 历时短,涨落迅速, 多 呈尖瘦 的 双 峰或 多 峰 型 , 常形成 紫坪铺水文站 大 洪水 , 1964、 1966、 1887、 1890年特大历史洪水均属这种类型。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依据都江堰市区上游 9937 1997年实测洪峰流量资料,加入历史洪水组成不连续系列进 行的频率分析计算结果,紫坪铺 P=水流量 7900m3/s、 P=水流量 7250m3/s、 P=水流量6390m3/s、 P=1洪水流量 5740m3/s、 P=2洪水流量 5090m3/s、 P=5洪水流量4230m3/s、 P=10洪水流量 3570m3/s。 紫坪铺水利枢纽 作为 防洪调度、水利灌溉、发电 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汛期受防洪调度控制,其余时段为水利灌溉、发电任务调度运行 。 汛期通过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洪水调度,提高下游穿越都江堰市区的外江金马河防洪标准 ;水利灌溉调度主要为春季,流量 较小;发电任务调度运行则受电网调 度 要求控制,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发电运行下泄流量 100 856m3/s。 根据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防洪调度任务,岷江发生可能最大洪水(洪峰流量 12700m3/s)时紫坪铺水利枢纽最大下泄流量 4858m3/s;紫坪铺水利枢纽P=水(洪峰流量 7900m3/s)设计洪水位时最大下泄流量 3110m3/s;并可在确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将下游穿越都江堰市区的外江金马河防洪标准由现状的 P=10洪水 (洪峰流 量 3748m3/s) 提高到 P=1洪水 ,即 10 白沙河遭遇 P=1 洪水 洪水时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下泄控制流量为 2393m3/s(基本对应岷江 P=1洪水洪峰流量 5740m3/s)。 依据现有资料初步分析计算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投入运行 后, 鲤鱼沱大桥所处的都江堰市区 金马河段 P=1洪水洪峰流量 3748m3/s,相 应 鲤鱼沱大桥桥位 洪水位 金马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岷江流域暴雨造成的坡面侵蚀、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岷江上游汶川以上为低侵蚀区、汶川以下为中高侵蚀区。 根据都江堰市区上游 9937 1997年实测泥沙资料统计分析, 多 年平均推移质沙量为 70万 t, 多年平均悬移质沙量为 792万 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5 10月汛期 沙量 t,占年沙量的 流量大于 1100m3/5,悬移质泥沙颗粒最大 值粒径 金马河年平均 900 万 t 推移质、悬移质泥沙量多来自于岷江干流洪水,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投入运行,通过紫坪铺水库拦截推移质泥沙、沉淀悬移质泥沙,通过 金马河 的河水含沙量将显著降低 ,在发生大洪水情况下可能加剧金马河河床冲刷 。 质 鲤鱼沱大桥 工程 建筑 场地为金马河河床及两岸 阶地 、 堤坝,地形略有起伏,地貌上属岷江水系级阶地。 桥位处 金马河河床 高程 岸河堤 顶 高程约 防洪大堤 顶 高程约 左 岸河堤 顶 高程约 洪大堤 顶 高程约 桥位处 金马河 两岸场地开阔。 鲤鱼沱大桥 所在的都江堰市区 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杨子准台地和松潘 甘孜地槽之间的构造过渡带, 在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上地处成都坳陷盆地内,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 60 多 都坳陷呈北东 35 度方向展布,受喜山 期运 11 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坳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地层之上,形成了当代景观的冲积平原。从区域构造背景和 “ 川特大 地震 ”近期 活动分析,场地 近期 为 活跃 的地 块,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 频繁 , 按照 震后最新 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和都江堰市建设局发布的关于我市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的 ,都江堰 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 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为 ( 1) 地表水 鲤鱼沱大桥 位于 都江堰 市区 金马河。金马河上起都江堰,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 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 5 区(市)县,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 1010m,一般为 300 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 U”型,平均比降 洪枯流量变幅大,最大洪峰流量 6600m3/s,最枯流量 5m3/s。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 900万 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 ,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流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入运行 ,通过紫坪铺水库防洪调度、拦截推移质泥沙、沉淀悬移质泥沙,较大提高了 金马河 防洪标准,河水含沙量将显著降低,减少了河床淤积, 受上游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 不定期放水影响,金马河水流量变化 较 大。 ( 2) 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 场地地下水赋存于巨粒土层中,为孔隙潜水, 鲤鱼沱大桥 勘察期间测得静止水位标高为 金马河河水补给,静止水位随河水水位变化而变化,巨粒土层水层透水性 、富水性好。 ( 3)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透水性特征 12 根据 鲤鱼沱大桥 钻孔 巨粒土层抽水试验成果表明,卵石土渗透系数 K=( 10s,属强透水层,土层 主要以密实为主,局部为稍密,含一定中砂,在地下水渗透压力作用下可能以管涌形式产生渗透变形和不均匀沉陷变形。 桥 梁基础 开挖后,必然存在着基坑涌水及边坡稳定问题,应采取抽排水和护坡处理措施 ( 4) 场地水质分析 根据 鲤鱼沱大桥钻孔 河水取水样 3 件进行 的 水质简分析表明 ,场地环境水对 混凝土无结晶类腐蚀性 ; 对 混凝土无 一般 酸型腐蚀性 ; 对混凝土 无 碳酸型腐蚀性 ; 对混凝土无 溶出 型腐蚀性 ; 对混凝土无 硫酸镁型 腐蚀性 。 鲤鱼沱大桥 工程 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 组成。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 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素填土 (黄褐灰褐色,稍密,稍湿饱和;以卵石、漂石土为主,填充物为粉土、砾石,含少量植物根茎。 素填土,土质不均,稍密,为人工填筑欠固结土,力学性质较差,不 宜作为桥 闸的基础持 力层。 ( 2)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巨粒土层(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巨粒土层( ,灰白灰色,稍湿饱和。卵石成分以岩浆岩和沉积岩,亚圆形 圆形,强风化未风化,一般粒径 2 40大粒径 60填约 40% 20%中砂和砾,全场地分布。根据钻孔取样现场鉴别和室内试验,将其划分为 4个亚层: 石粒径 6 15分大于 20粒组( 6量小于 50%,砂、砾填充,填充物含量大于 50%,层厚 13 石粒径 6 20分大于 20粒组( 6量 50% 75%,漂石(大于 20量小于 50%,砂、砾填充,填充物含量 25%50%,层厚 石粒径 6 40粒组( 6量 50% 75%,漂石(大于 20量大于 50%,砂、砾填充,填充物含量 25% 50%, 石:卵石粒径 6 40分达到 60粒组( 6上)含量大于 75%,漂石(大于 20量大于 50%,砂、砾填充,填充物含量小于 25%,层 厚 巨粒土载力较大,变形模量也较高,是良好的地基基础持力层 ,但 抗冲刷能力低, 闸下游 应 采取抗冲刷处理措施。 护坦和海漫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清除上部 松散表 层即可。 土层的主要工程特性指标初步建议值 表 4 层 编 号 土 层 名 称 重 度 (kN/压 缩 模 量 变 形 模 量 粘聚力 C ( 内 摩 擦 角 () 容许 承载力 0 (基底摩 擦系数 石混合土 35 合土卵石 9. 40 合土漂石 45 石 50 土层的允许水力坡降及稳定坡比 初步 建议值 表 4 层 允许水力坡降 临时边坡比 备 注 卵石混合土 :1:混合土卵石 :1:混合土 漂石 :1:漂石 :1:筑材料 及运输条件 14 鲤鱼沱大桥 桥位 所 在 金马河 段 河床均为密实的 混合土卵 (漂) 石 河床,区域存在众多砂石加工厂, 鲤鱼沱大桥建设所需砂石料可在附近购买符合要求的砂石成品料,也可利用鲤鱼沱大桥施工开挖和 河床清理整治 混合土卵 (漂) 石 加工 ;施工用水采用 城区自来水,也可 泵提 金马河 无污染 河 水;工程用水泥购买周边符合要求、质量稳定的大厂水泥。 鲤鱼沱大桥所处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沿两岸河堤均有道路连接 下游约 213国道,满足鲤鱼沱大桥工程物资运输要求。 会环境 鲤鱼沱大桥工程建筑场地为金马河河床及两岸 阶地、 堤坝,地形略有起伏,地貌上属岷江水系级阶地。桥位处金马河河床高程 河床平坦开阔、主河床宽约 220m, 右岸河堤 顶 高程约 上阶地为耕地和 居民住宅 , 防洪大堤 顶 高程约 岸阶地河堤 顶 高程约 洪大堤顶 高程约 阶地宽约 45m,为绿化林带,分布有临时建筑 ,防洪大堤内为都江堰市城市建筑密集区 。 鲤鱼沱大桥布 置需对工程区内建筑、居民拆迁, 同时考虑 大桥建设期 对 附近 居民的影响。 鱼沱大桥与两岸交通衔接 鲤鱼沱大桥桥位依据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鲤鱼沱大桥左岸接康复路, 横跨金马河, 外江路从桥头广场下穿通过 。 右岸延伸连接外河街。 为不影响现有河道行洪,桥梁设计高程由梁底设计高程控制,梁底设计高程 为 高于 金马河 右 岸防洪大堤顶高程 左岸通过 6%的降坡与现有康复路路面高程相接,右岸通过引桥 3%的降坡与 外河街 平接 。 选方案研究 鲤鱼沱大桥桥位依据 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 , 大桥桥位 金马河 河床 及两岸阶地开阔,河床为密实的 混合土卵 (漂) 石 , 变形模量较高,是良好的地基基础持力层 , 适宜布置梁桥。 15 鲤鱼沱大桥是促进都江堰市 金马河鲤鱼沱至青城大桥段 城市开发、改善区域交通 的关键性基础工程。 需符合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 标准,满足 都江堰市城市防洪 、 城市 景观打造要求。 综合考虑 鲤鱼沱大桥交通功能要求 和 景观打造要求 , 大桥规划布置由下层交通桥和上层 仿古景观建筑和露台 组成。 鲤鱼沱大桥左岸接康复路,横跨金马河, 外江路从桥头广场下穿通过。 右岸 延伸 连接外河街 ,梁底设计高程 为 m,略高于 金马河 右 岸防洪大堤 顶高程 公路 桥面设计高程 鲤鱼沱大桥跨度选择涉及金马河行洪、廊桥景观要求、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因素。跨度大,对金马河行洪影响小, 但 整个廊桥上部结构工程量较大 , 工程设计、施工难度增加 ;跨度小, 桥梁下部结构较多, 整个廊桥下部结构工程量较大,同时 阻水面积较大, 对金马河行洪影响 较 大 。 从 影响 鲤鱼沱大桥跨度选择的各方面因素 出发 , 认为 305 将 鲤鱼沱大桥规划 引桥 5 30m 预应力砼连续梁桥 +主桥14 30案 (方案一) 和 引桥 6 30连续梁桥 +主桥 16 25案 (方案二)进行 比较研究。 鱼沱大桥方案一 鲤鱼沱大桥方案一 规划布置为下层交通桥和上层仿古景观建筑组成,桥梁全长 585m。 路桥 设计 公路 桥 路 面设计高程 桥梁下部结构为 摩擦桩 基础、 圆 柱式 排架 墩、圆端形排架墩、 重力式 桥 梁 上部结构采用 引桥 5 30主桥 14 30 公路桥桥面宽 杆) +行道) +机动车道)+7.0 m(机动车道) +1.5 m(中央分隔带) +7.0 m(机动车道) +机动 16 车道) +行道) +杆) =宽 )。 鲤鱼沱大桥 桥面以上规划布置为廊桥 建筑 ,具体设计如下 。 桥 建筑设计 廊桥为两层 三层 仿古建筑 (不含通车层) , 建筑一层位于桥梁通车层上部,功能初拟定为商业用途(商铺、餐饮),后期视业主要求可进行调整。 廊桥 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依靠景观平台相互联系 成为一组建筑群 。 露(平)台面积总计约为 5942 ( 1) 设计构思和特点 鲤鱼沱 大桥集交通、商业、旅游观光于一体,不仅连接外江两岸新、旧城区, 更 通过其本身商业功能、景观功能 进一步 补充完善该区域功能配置,有效提升城市品质。 廊桥依据 下部桥梁单孔跨度 30m 布置,廊桥共有 14 孔,总长度为 420m,宽 建筑总高度为 行车层 按照 桥梁 单孔跨度 30m、 3柱排距 要求,廊桥 设为 准建筑柱网 ,同时满足下部桥梁跨度、 实现 上部建筑功能。 标准建筑柱网 可 将空间精简优化, 除 设置楼梯、卫生间等公共空间 外 , 还 配备必要的 水电管线预留,以满足商业的不同业态及组合。 ( 2)平面功能 左右两岸的桥头建筑(单体一、单体 三 )拟作茶楼,为两进 一 孔 的二层楼,层高为 5.1 m +5.2 m +m; 一层为商铺(设备用房);二层为商铺。每幢每层建筑面积约 层总建筑面积约 幢桥头建筑总建筑面积约 左右两岸的桥头建筑(单体一、单体 三 ) 设两部楼梯 间 联系各层 。 中部建筑(单体 二 )拟作餐饮用房,为两进 五 孔 的 三 层楼( 二楼 两端退台、局部 升起 为三层用做设备 房 ) , 层高为 5.1 m +5.2 m +4.0 m +m; 一层为商铺(设备用房);二层 部分为商铺、 部分收 为露 台; 为 满足规划要求,中间局部升起用作暖通设备层。一层建筑面积约 层建筑面积约 备层建筑面积约 建筑面积约 6369.8 中部建筑(单体 二 ) 在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