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噪声作 业职业 健康 监护 及 职业 性听力 损伤 的 诊 断 n据统计,目前我国因职业接触噪 声的人数约 1000万,而我省的接 触人数则超过 100万,工业噪声对 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听力损失。 n据 1034个工厂噪声 调查 ,噪声 污 染 85dB(A)以上的占 40%, 职业 噪 声暴露者高 频 听力 损 失 发 生率高 达 71.1%; 语频 听力 损 失 发 生率 为 15.5%。 n 2003年我院共做 4000余例纯音测听 , n 2004年共做 7000余例纯音测听, 70 例声阻抗 n 2005年共做 10000余例纯音测听 ,声 阻抗 200例 n 今年纯音测听已突破 10000例,声 阻抗 250例 。 n 噪声性听力损伤诊断的例数日趋增 加,至今年 9月底 ,我院共接受噪声 听力诊断申请 128例,诊断观察对 象 31例,轻度职业性听力损伤 46例 ,中度 7例,重度 8例,噪声聋 1例 ,不能诊断 35例,申请鉴定 7例; 噪声损伤占我院职业病诊断的 16% 。 噪声 n 凡是不需要或不愿听的声音即噪声。人类生存 空间无时无刻不为各种各样噪声充满,除自然 界的噪声外,尚有人为的噪声。噪声已成为世 界七大公害之首。噪声对人的危害是综合的、 多方面的,它能引起听觉、心血管、神经、消 化、内分泌、代谢以及视觉系统或器官功能紊 乱和疾病。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听力损伤,对内 耳的损伤为主。 这些损伤与噪声的强度、频谱 、暴露的时间密切相关。 耳蜗听频率分布 噪声听力损伤发病机制 n 1、机械破坏 蜗回间过度运动 n 2、代谢异常 毛细胞负荷增加,酶系统代谢衰竭 n 3、血液障碍 血管运动机能失调,耳蜗血流降低 噪声作业 n指平均每周工作 40小时每年工作 50周(每天 8小时工作每周 5天) 的平均等效连续噪声级 85 dB( A ) 的作业岗位。达不到 8小时及超 过 85分贝者按时间减半,噪声增 加 3分贝计算。如工作 4小时为 88 分贝。 日接触噪声 时间 (h) 卫 生限 值 dB(A) 8 85 4 88 2 91 1 94 1/2 97 1/4 100 1/8 103 最高不超 过 115dB(A)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卫生限值 噪声作业依据 n其确定的依据在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1971年公布了 0 45年间连续噪 声 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关系表 ( ISO-R1999), 该研究标准表明环 境噪声 80 dB( A), 其危险率为 0% ,而 85 dB( A) 组,开始出现听力损 害危险率增加, 5年内为 1%。 听力损失 n针对单一具体频率的听阈而言,如 500Hz听阈为 10分贝,则说该频率 的听力损失为 10分贝, 6000Hz听阈 为 35分贝,则说 6000Hz听力损失 35 分贝。 听力损伤 n只是针对言语频率( 500Hz, 1000Hz, 2000Hz) 的平均听阈是否 大于等于 26分贝,存在平均听阈 26 dB, 则说明出现听力损伤。不 针对单一频率,也不针对高频。 听阈 n 在规定条件下,以一规定的信号进行 的多次重复试验中,对一定百分数的 受试者能正确判别所给信号的最低声 压。信号的特性、它达到听者的方式 以及测量声压的地点都必须说明。听 阈一般用相对于 20P a分贝数表示, 一定百分数常取 50%。 注解 n纯音听阈是受试耳对测试频率的 纯音恰能听到的最轻的声音 , 按 GB 7583-87规定:某人的听阈是 指在规定条件下 ,以一规定的声信 号在多次重复试验中 , 有一半以 上的次数能确切地引起听觉的最 小声压级。 暂时性听阈位移 n暂时性阈移 (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 TTS) 接触 噪声后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产生 ,当与声源脱离接触后,可在不 同时间内完全恢复。 永久性听阈位移( PTS) n 暂时性阈移逐渐积累,虽经休息不能恢复或 遗留下未能完全恢复的听阈改变,即永久性 阈移。平时称为慢性声损伤,早期受影响的 频率范围窄,损伤比较轻,不易被人们察觉 ,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耳鸣,随暴 露时间延长,损伤逐渐扩展,听力减退日渐 加重,累积频率过多;开始感到听觉障碍, 若扩及到 2 000 Hz、 1 000Hz、 500Hz时,会 出现明显耳聋伴耳鸣。双耳多为对称性损伤 ,一般在噪声暴露初 15年发展较快,以后平 缓,一般不致全聋 噪声聋 指长期接触噪声可出现缓慢的、进行性的、 感音性听觉损伤。早期表现为暂时性阈移 ,不易被察觉,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 ,听力下降逐渐加重,晚期为永久性阈移 ,听力难以恢复。纯音测听在病变初期仅 表现在 3-6kHz产生轻度可完全恢复的凹陷 ,继续接触噪,听力曲线在 4-6kHz呈 V型 或 U型下降,占 70 98。一般双耳听力 曲线相似,近声源侧较重 。 感音性聋 n 耳蜗与听神经病变造成的听力损失。在感 音性听觉障碍中,以耳蜗病变为主的听力 损失多见,如药物中毒性聋、先天性聋、 老年性聋、 Mnire病等。听神经病变以 肿瘤常见。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无 气骨导差距、有重振、高调耳鸣、频率分 辨力差、言语识别力低。 n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属于耳蜗病变的感音 性聋。 n 传导性聋 n 外耳、中耳病变造成的听力损失。 n 气导 n 声音通过振动空气使声能从外耳及中耳到 内耳的传播。 n 骨导 n 激发颅骨的机械振动将声音传到内耳。或 声音通过振动颅骨到内耳的传播。 传导听力损失程度 n 外耳道堵塞 30DB n 鼓膜扩音缺乏丧气 26.5DB n 听骨链 7.3DB n 圆窗相位消失 516.2DB n 如鼓膜和听骨缺失可损失听力 50DB 纯音听阈测试 n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受试 者对可控的纯音刺激的主观反 应来了解听觉系统功能状态的 检查技术。包括气导及骨导听 阈测听。 听力图 n用图或表的形式表示的,在规定 的条件下按规定的方法测得的, 受试耳在各测试频率上的听阈级 与频率级的关系。 耳科电生理检测 n 声 导抗 n ABR n OAE n 40HZ AERP n ASSR 声导(阻)抗(声导纳)测试 n 声导抗 Acoustic immittance 是声阻抗 声导纳的统称。声阻抗,阻尼和对抗; 声导纳:传导和接纳。声阻抗:声音在传 导过程中受到总的阻尼和对抗;声阻与摩 擦有关;声导纳指声能在传导系统中畅流 的情况;声导为克服摩擦阻力后通过的声 能;声纳为克服惰性和弹性后进入并被传 音系统接纳的声能。 测试项目 一、静态声导抗 Static acoustic immitanc 二、鼓室导抗测试 Tympanometry 三、声反射 Acoustic reflex 四、咽鼓管功能评估 n 声导抗测试常包括鼓室图、声反射、 咽鼓管功能等。优点为声反射的客观 性,不受意志支配,可鉴别非器质性 聋;比 “ 听阈 ” 低的水平如能引出声 反射,表示已听到声音;是非器质性 聋或夸大性聋的佐证;分析时应注意 重振现象,防止片面性。 n 声导抗测试具有客观性、多功能性、灵敏 度高,不需要特别屏蔽隔音设备,操作简 便、无创伤,易于接受,为整套测听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测试结果应作综合分析, 才能发挥更大的诊断效能。 n 正常声反射阈在听阈上 75 95dB, 能引出 声反射,说明不存在器质性聋。 听觉诱发电位( ABR) n 利用听觉系统对声、电刺激反应中所发生的电 变化过程作为客观指标来评估听力和判断病变 部位的方法。又称诱发反应测听。可根据刺激 后诱发反应的潜伏期、记录电极距神经发生源 的远近。诱发反应发生源和刺激率作不同的分 类,临床多根据刺激后诱发反应的潜伏期分类 。 临床应用 n ABR在听力学和神经耳科学临床应用较为 广泛,主要用于 1. 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 筛查:一般认为 30 35dB nHL能引出 ABR 反应可认为通过了听力筛选,如不能引出 反应,则告知其家长应定期复查。 2. 器 质性和功能性聋的鉴别:功能性聋者 ABR 各项参数是正常的, 但是要作出最后诊断 ,还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首先 要排除脑干以上更高听觉中枢的病变。 ABR局限性: n 1. 短声声能主要集中在 2k-4kHz, 不能反 应低频听力; 2. ABR仅反应外周的听敏度 和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功能,不能代表 真实的听力。 3. ABR仅是听力学测试的一 种手段,不能在没有其他听力学结果的情 况下做出单独的临床解释,尤其是纯音测 听、声导抗测听、言语测听的资料,要力 求对 ABR结果作出准确的切合实际的解释 。 续上 n 4、 ABR只达到脑干水平,正常 ABR阈不能 反应皮层水平对声刺激的正常处理水平。 同样, ABR异常也不能肯定周缘听功能障 碍,如脑积水、脱髓鞘疾病可使 ABR消失 。 n 5、对中、低频区存在残余听力者, ABR 未能引出,应进一步推荐行 40HZ相关电 位或颅顶慢反应( SVP)。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ASSR) n 刺激声由两个正弦波合成得到。一个是较高频 率的载频,一个是低频作为调幅率,由调幅率 对载频的振幅进行调制形成调幅音;调幅音的 能量集中在载频、载频 调幅率。由于调幅音 的声能量主要集中于载频及其偕频上(载频 调幅率),对基底膜的刺激部位相对较窄,因 此调幅音所诱发的的稳态反应是基底膜相应部 位受到特定频率的声刺激后兴奋所致;其频率 特异性好。 听觉稳态反应听觉稳态反应 (ASSR)如何产生 ? n 当耳朵听到信号 - 受刺激的主要载波频率便會会产生 反应 n 当耳朵听到调制刺激信号 - 听觉稳态反应便会以调制频率的速 度而产生 - 受刺激的耳蜗频率部位 (例如 :1000Hz) 便会以调制频率的速度 (例如 :100Hz) 而产生听觉稳态反应 ASSR 的特 点 n ASSR 可准 确 地 应 用 于听 力损失的 筛 查和 诊断 n ASSR 使用频谱分法对整个频率范围 (250-8KHz) 进行分析 n ASSR 的检测是客 观 自动 测试 n ASSR 可用来预测纯音听阈 (250-8KHz) n ASSR 对诱发电位的统计分析来预测听力图 n ASSR 是非侵入性测试,可记录睡眠中的年幼被试 n ASSR 测听不需使用镇静剂和麻醉剂 n ASSR 测听用的是窄带调频测试信号 n ASSR 能测试到 120dBHL(ABR 只能测到 100dBHL) ASSR 反应的准确效能 n ASSR 与行为测听听阈的平均差异只有 3-6 dB (sd 6-8 dB) n 对于轻微至中度失听在 250 至 500 Hz 的差异最大 n 对于严重至深度失听在 1000至 4000Hz 的的差异最 小 n 99%情况下 ASSR 听阈与纯音听阈的差值为 20dB而 82%情况下 的差值为 10 dB n ASSR电位的检测是自动的 n ASSR 反应比 ABR Tone Burst 爆发音测试时间较快 ASSR 临床应用价 值 n ASSR 是听力检测其中一种可靠重要的 手段 n 但仍需配合其他诊断检测方法 -耳声发射 OAE -脑干诱发电位 ABR, -多种频率中耳声阻抗 -行为测听 n 与 ABR比较, ASSR可以在 250 8000HZ较宽范围 给出声刺激;经计算机处理,可以转换为类似 听力图,直观性提高,但在正常听力组,多个 实验室得到的反应阈值略有差异,除 500Hz外, 基本在 10-20dB左右,婴幼儿要高一些。 n 载频音为持续音,所以刺激强度要大于 100dB, 由于刺激声强度高,对基底膜刺激有部位特异 性,因此可得到比 ABR高的阳性反应率。 耳声发射简介 n 耳声发射在职业噪声损伤中可以较易鉴别出 40dB以下听阈装聋者。其主要特点是反应阈与 主观感受阈基本一致,与记录系统灵敏度有关 (不能代表听阈),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OAE时 域波形个体间变化较大,但同一个体较稳定, 听力损失超过 40dBHL, 记录不出 OAE, 灵敏度高 , OAE有变化而纯音及 ABR无变化,女性引出的 强度高于男性, 3天内婴儿通过率约 85%。 n 耳声发射在 1000HZ、 2000HZ较易引出,在噪声 引起的听力损伤, OAE改变早于纯音听阈测听。 诊断基本要求 n 按诊断标准,职业性听力损伤依赖纯音听 阈的测试。纯音听阈是指绝对感觉阈的测 定,目的是了解受试耳对不同频率纯音的 听敏度 ,它包括气导听阈测试和骨导听阈 测试,是判定听敏度的、最基本的、标准 的行为测听法。 人员要求 n GB 7853和 ISO 8253还规定测听工作应由 合格的测试人员亲自操作或在他指导下进 行 ,合格的测试人员应参加过有关测听的 理论和操作的课程培训 ,经国家或其他有 权的机构颁发合格证书 测试前配合 n 为排除干扰 , 争取受试者最充分的配合,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受试者提前 5min.来 到; 2.测试者和受试者都应坐舒适; 3.不 应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 4.受试者在测试 前应避免接触噪声; 5.经医生作过耳镜检 查; 6.耵聍栓塞已取出 (取耵聍后宜将测 听延退一般时间进行 )。 测试须知 n 测试人员在测试前应告诉受试者 :1.怎样作 出反应 ; 2.只要听到纯音 , 那怕很轻微 , 也要作出反应; 3.听到声音立刻作出反应 , 听不到时立刻停止反应; 4.一次只测一耳 , 两耳分别测 ; 5.音调的顺序,先测哪一耳 ,不要作不必要的活动, 6.如有不适可及时 提出中断测试; 7.说明听到(那怕再小的声 音)就按钮,听不到就立即停止按钮; 8.加 噪声时如何配合。 测试时要求 n 在检查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让受试者看到检查 者,而检查者可观察到受试者的面部表情,单室 测听受试者坐在检查者的前方,二者成 90度角。 戴耳机前应把眼镜、头饰、助听器卸下来;耳机 和头之间的头发应拨开;戴气导耳机要先把耳机 头带先尽量扩展;把耳机膜片中心对准外耳道口 再收紧头带;要防止外耳道被压瘪(因压瘪外耳 道会出现比言语频率实际听阈差 15 20dB); 骨 振器的佩戴应使其接触部有尽可能大的面积与头 颅接触,如放在乳突上应在耳后最接近耳廓处而 又不接触耳廓;戴好耳机后休息半分钟开始测试 骨导一般注意事项 n 骨导 IA为零,骨振器置于一侧乳突给声 ,两侧耳蜗可受到相等强度的声刺激 n 理论上讲,测骨导就应在非测试耳加掩 蔽 n 但在临床实践中,当测试耳气骨导阈值 之差大于 10dB时,才加掩蔽 n 因为骨、气之间允许的差异各为 5 dB, 而且骨气导之差大于 10dB才有临床意义 n 由于骨振动器可引起振动触觉 n 应注意不将振动触觉误当成听觉 n 250Hz的振动触觉阈约为 40dB(乳突处 ) 或 30dB(额部 ) n 骨导振动器应避免接触耳廓 n 否则通过振动耳廓 , 可把声传至外耳道 n 在以下情况可考虑不测骨导: (1) 气 导听力正常,佳于 15 dB HL; (2) 除 高频 3k或 4kHz凹 陷 处 ,其他频率气导 听力正常 设备要求 n 听力计应符合 IEC 645( 听力计)所规定 的要求制造,并按 GB 4854-84( ISO 389 )( 校准纯音听力计用的标准零级)和 GB11669-89( 校准纯音骨导听力计用的标 准零级)校准,由法定的计量部门出示合 格证书 耳听检验 n 每天开始测听工作前必须作 “ 耳听检验 ”, 即 “ 由一听力正常且有经验的主试者 至少在 3个衰减档仔细倾听各测试频率有 无失真 , 有无衰减器、开关的瞬态声 , 有 无来自听力计的其他不应有的声音 ”, 如 有 , 即应停止使用进行维修。 主观校准检验 n 每周至少作一次 “ 主观校准检验 ”, 即 “ 对一名每个测试频率的听阈级都不超过 25dB的听力稳定的受试者测一基准听力图 , 将该受试者于主观校准检验时的测试结 果与其基准听力图对比 , 如任一频率的听 阈级相差超过 10dB, 该听力计应停止使用 , 并进行客观校准检验或基本校准。 客观基础校准 n 每一年应进行一次 “ 客观基础校准 ” ,按 照国标 GB 4854-84和 IEO 645中有关 4型听 力计的要求进行校准 , 内容包括 :频率准 确度 ;谐波失真 ;声压级的准确度;在声耦 合腔或仿真耳上从耳机发出的声压级;在 机械耦合器上从骨振器发生的振动力级; 掩蔽噪声级;衰减器的档。 环境要求 n 测听室的环境噪声可直接影响测听结果, 测听室的隔音效果是设计建筑隔音室的关 键问题,它必须符合 GB 7583和 GB/T 16403中对测听室的最大允许环境噪声的 具体规定。 n 测试环境要求通风换气良好 (一般小隔声间 每小时换气 10次 ); n 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如 18 22, 和 相对湿度 40 60%); n 如没有条件作声压级测量 , 可对环境噪声作 心理声学检定。 被测听人员确定 n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职业 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 及应急性职业健康体检。作为噪声职业危 害,同样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 及应急性职业健康体检。噪声作业按平均 每周工作 40小时每年工作 50周(每天 8小 时工作每周 5天)的平均等效连续噪声级 85 dB( A) 来确定。 测听时机 n 鉴于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有暂时性阈移, 故应将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后 12 48h作 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 n 若筛选测听所得的结果已达听力损伤及噪 声聋水平者,应进行复查,复查时间定为 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周。 噪声作业职业健康监护 上岗前 在岗其间 离岗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n 【 目标疾病 】 职业禁忌证: n 各种病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 失( 500、 1000和 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 音气导听阈 25dBHL) n 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 n 期高血压和器质性心脏病 n 【 检查内容 】 n 症状询问 n 重点询问有无外耳道流脓、耳痛、耳鸣、耳聋 、眩晕、以及头晕、头痛、多梦、记忆力减退 、睡眠差、心悸、胸闷、胸前区疼痛、多汗、 乏力等症状;同时也要询问可能影响听力的外 伤史、爆震史、药物史(如链霉素、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万古霉素、 多粘菌素、氮芥、卡伯、顺铂、利尿酸、水杨 酸类、含砷剂、抗疟剂等)、中毒史(如酒精 、烟草、一氧化碳等中毒)、感染史(如中耳 炎、流脑、腮腺炎、流感、耳带状疱疹、伤寒 、猩红热、艾滋病、疟疾、麻疹、风疹、水痘 、梅素等疾病史)、遗传史(如家庭直系亲属 中有无耳聋等病史)等 n 体格检查 n a. 内科常规检查 注意甲状腺和心血管系统的 检查 n b. 耳科检查 主要是粗听力、外耳和鼓膜的 检查,如是否因听力原因影响交谈,双侧耳 廓有无畸形,外耳道有无畸形、狭窄、闭锁 、阻塞,鼓膜有无穿孔、肥厚、钙化,内陷 、粘连、溢液等 n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n a. 必检项目 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血常 规、尿常规、肝功能 n b. 选检项目 声导抗、耳声发 射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n 【 目标疾病 】 n 职业病:职业性听力损伤 n 职业禁忌证:噪声易感者(噪声环境下工作一年, 双耳 3000、 4000、 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损失 65dBHL ) n 【 检查内容 】 n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有无外耳道流液,耳痛,耳鸣 ,耳聋,眩晕等耳部症状和噪声接触史等 n 体格检查 同上岗前 n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n a. 必检项目 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 n b. 选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声导抗、耳声发射 n 【 复查 】 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异常者,尽快复查。 n 【 健康检查周期 】 一年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n 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噪声时的健康状况 .如 果最后一次在岗位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是 在离岗前 90日内 ,可视为离岗时的检查 . 复查 n 脱离噪声 48小时复查纯音测听 n 脱离噪声 7天后再次复查纯音测听,声导 抗、耳声发射等 n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n 【 目标疾病 】 职业性听力损伤 n 【 检查内容 】 同在岗期间 评价 n 1、结果 听力图描述、耳科疾病、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疾病等 n 2、结论 是否职业禁忌、疑似职业听力损 伤 n 3、处理意见待 是否调离、是否从事原工 作,提请职业病诊断等。 结果 1(8种 ) n 1双耳听力正常; n 2任一耳有听力损失,但双耳语频平均听阈 25dB; n 3 听力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 听力损失); 有鼓膜穿孔或慢性化脓性中 耳炎者; 计算该耳 500Hz 、 1000 Hz 、 2000Hz三个频率的气导平均听阈,平均听阈 40dB 结论 1 n “未发现职业性听力损伤改变 ” 处理意见 1 “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及疑似职业病,可继续 从事原工种工作 ” 结果 2 n4任一耳听力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双耳 平均听阈 26dB; n5听力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 损失),且语频平均听阈 40dB; n6一年内双耳听力损失相差 3级以上者; n7任一耳听力为混合性听力损失,且该耳骨导 与对侧耳气导计算双耳平均听阈,如双耳平均 听阈 26dB。 n8任一耳听力为全聋。 结论 2 n “建议脱离噪声环境 7天后来院复查 ” 处理意见 2 n 经复查确诊后,仍属以下情况应列为职业禁忌 ,结论为: “不宜从事噪声工作 ” n 任一耳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听力检查为 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计 算该耳 500 Hz 、 1000 Hz 、 2000Hz三个频率的 气导平均听阈,平均听阈 40dB; n 有家族性聋、听神经瘤、药物神经性聋、美尼 尔综合征等病史; n 重度以上噪声性听力损伤及噪声敏感者。 结论 3 n 以下情况不计算双耳平均听阈,结论为: “建议耳科专科诊治 ” n 双耳听力损失分级相差 3级或 3级以上; n 任一耳语频听力损失大于高频听力损失( 如 DN2、 EA),且无传导性听力损失, 则计算该耳 500 Hz 、 1000 Hz 、 2000Hz三 个频率的气导平均听阈,平均听阈 40dB 。 诊断原则 n 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 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 聋,结合动态观察资料,现场卫生学调查 ,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即可 诊断。 年龄修正 n 纯音气导阈的年龄修正值:确定职业性噪 声聋时,应考虑年龄因素,按 GB7582耳 科正常人 (18 70岁 )听阈级偏差的中值 (50 )进行修正。 n 若出现语频听力损失大于高频听力损 失或双耳听力损失分级相差为 3级或 3 级以上者,均应请耳科医生复查,以 排除其他致聋原因。 n 若听力较差耳的致聋原因与职业性噪 声无关,则不予计入,只可以较好耳 听阈值进行听力损失分级 。 n 当一侧耳为混合性聋,若骨导听阈 提高符合职业性噪声聋的特点,并 且与传导性聋不为同一病因,可按 骨导听阈进行评定; n 若骨导听阈提高可能与传导性聋是 同一病因,则按对侧耳分级。同时 ,应结合以前定期体检的结果,综 合分析 。 鉴别诊断 疾病多 n诊断原则中所述的排除其他致聋 原因,主要包括:伪聋、外伤性 聋、药物中毒性聋、传染中毒性 聋、家族性聋、老年性聋、 Mnire病、突发性聋、迷路炎、 听神经病、各种中耳疾患等。 病史询问(感音性聋) n 遗传因素: AlportAmarlricCrouzon,etc n 孕期因素:胎儿风疹、早产、难产 n 药物因素 :奎宁、氨基糖甙类、速尿、酒精 、苯等 n 细菌因素、病毒因素:多数传染病,病毒 感染等 n 外伤因素 n 环境因素:地方性克汀病 大疱性鼓膜炎 n 突发耳痛,轻度听力障碍 n 鼓膜及临近外耳道充血,鼓膜后方血疱 n 流感史 分泌性中耳炎 n 听力减退,耳鸣,耳痛,胀满感,头位改 变听力改善。 n 鼓膜内陷及积液征 n 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以低频为 主 n 声导抗测试平坦 B或高 负压 C 慢性脓性中耳炎 n 持续或间歇耳流脓,脓液可有味臭 n 耳闷、耳鸣、听力下降 n 分为单纯型、坏死型、胆脂瘤型 n 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聋 迷路炎(内耳炎) n 阵发性或 激发性眩晕 n 中耳炎病史 n 眩晕可伴恶心、呕吐 n 听力减退,传导性听力障碍 n 自发性眼震 美尼氏病 n 内 淋巴囊水肿 n 前庭功能障碍、眩晕 n 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初期低音调,反复 发作呈高频性,无波动。 n 多为单耳突然发生( 8090%) 老年性聋 n 听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 n 从高频开始,向低频发展 n 也有从少年开始,纯音损失与言语测听不 一致,言语识别力差 听 神经病 n 原因不明的双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 n 1、纯音听阈测听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 聋, 2、低频听力损失使共性 3、言语听力差,不成比例低于纯音测听 4、 ABR及 OAE抑制 5、鼓室图正常,声反射引不出。 人数多 n椐北京对部分办公室人员的听力 调查,高频段听力损失 30dB分 贝的阳性率高达 30%,即使在未 接触噪声人群,有如此多人能达 到所谓的 “ 观察对象 ” 。 n3岁以内的新生儿约 3 有听力异 常 干扰因素多 n测听的主观性 难以控制 波动 n电生理检测的局限性 费 时 技术设备要求高 诊断步骤 n 1职业接触史的确认(车间工作位 8小时 等效连续 A声级测定); n 2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在耳科检查,纯 音听力筛查(最好脱离噪声接触 48小时进 行); n 3出现普通疾病不能解释地听力下降病 例,而且语频平均听阈达到听力损伤时, 在脱离噪声接触 7天后复查纯音听力测定 。 4听力复查后仍然出现语频平均听阈达 到听力损伤时,应提请职业病诊断。 n 5接受职业病诊断申请,办理相关手 续,住院进行试验性治疗。 n 6再次确认语频平均听阈达到听力损 伤后,进行声导抗检测,排除声反射正 常的个体,对听阈损伤 40分贝以下者, 可以考虑耳声发射检测。 n 7进行 ABR及 ASSR等相关检测,进一步 客观分析听力损伤的存在。 n 8做好鉴别诊断,确认并计算噪声 引起的语频平均听阈(注意年龄及性别校 正),评定听力损伤程度。 n 9定级。轻度听力损伤 26 40dB; 中度 听力损伤 41 55dB; 重度听力损伤 56 70dB; 噪声聋 71 90dB。 n 10 诊断报告书。 处理原则 n 观察对象、听力损伤及噪声聋者,应加强个人 听力防护。其他症状者可进行对症治疗。听力 损伤者听力下降 56dB以上,应配戴助听器。 n 对观察对象和轻度听力损伤者,应加强防护措 施,一般不需要调离噪声作业环境。对中度听 力损伤者,可考虑安排对听力要求不高的工作 ,对重度听力损伤及噪声聋者应调离噪声环境 。 n 对噪声敏感者 (即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一年内,听 力损失观察对象达 级及 级以上者 )应该考虑 调离噪声作业环境。 劳动能力鉴定 n 评定条件由于职业噪声暴露造成永久性听 力损失所致听力伤残者,排除其它因素引 起的耳聋或伪聋。职业噪声性听力伤残等 级评定,应在脱离噪声暴露环境一个月以 后进行分级。 n 四级 双耳听力损失 91 dB; n 五级 双耳听力损失 81 dB; n 六级 双耳听力损失 71 dB; n 七级 双耳听力损失 56 dB; n 八级机 双耳听力损失 41 dB或 一耳听力损失 91 dB; n 九级 双耳听力损失 31 dB或 一耳听力损失 71 dB; n 十级 双耳听力损失 26 dB或 一耳听力损失 56 dB。 现行标准中棘手问题 n1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 中有关噪声强度问题,不明确 。究竟多大强度,多长时间暴 露才是噪声听力损伤诊断的对 象不明确。 n 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名称与诊 断分级存在混乱,既然是噪声损伤诊断 , 5.1 轻度听力损伤 26 40dB; 5.2 中 度听力损伤 41 55dB; 5.3 重度听力损 伤 56 70dB。 在分级又出现 5.4 噪声聋 71 90dB问题。这一级别的出现,让人 联想到职业病名单中只出现噪声聋,以 为只有 5.4 噪声聋 71 90dB才是职业病 ,也不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听力损失的用 法。同时也给冒诊和误诊提供了依据, 除非急性声损伤,职业性听力损失是一 个暂进性损伤,其听力损伤极少会超过 中度以上。 n 3标准中列出 4.2观察对象,各频率 听力损失均 25dB, 按附录 B的 B1章 判定听力损失在 I IV区 (级 )。在 I IV区 (级 )范围内者,均属观察对象。 这是明显错误,各频率听力损失均 25dB, 听力在正常范围,谈不上何 谓观察对象问题 。 n 4听力损伤分级中两点 a)任一耳听力损 失达 V级者,按附录 B的 B2章计算双耳平 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b)凡高 频 (3000, 4000, 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 降 30dB, 可按附录 B的 B2章直接计算双 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可以说两点 自相矛盾,有了 b点, a点完全多余, b点 条件比 a点宽松得多。 n 5检测手段和检测指标问题。由于经济 利益及各自不同的目的,对听力检测不配 合的情况比比皆是,听力夸大比较普遍, 对于一个技术性文件标准,对如何选用检 测手段及听力评估指标应有一个规范的方 法。 标准修订 n 新加坡有关噪声所致听力损伤的诊断: 双侧感音性听力损失; 排除其它原因 听力损失; 超过 10年噪声暴露( 10 年); 较好耳的 1、 2、 3kHz平均听力 损失 50 dB; 按较好耳评价; 需要 年龄校正。 n 我国军队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诊断标 准及处理原则 GJB2121-94特点:首先 规定接触噪声标准为超过 GJB2和 GJB50 所规定的安全标准环境的作业人员;强 调气导听阈偏离基础听力图,即工作前 后对比性;不再提听力损伤的概念,也 不提噪声聋,全部按听力损失归一分级 ;听力损失分级为 6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份考试题及答案
- 中外建筑交流知到智慧树答案
- 高级养老护理员考试题及答案
- 高血压用药测试题(带答案)
- 2025短期借款合同印花税减免政策与影响分析
- 2025年度餐饮企业特色食材种植合作合同范本协议范本
- 2025版养老产业合作设立智能化养老社区公司合同
- 2025版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内容推广效果监测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幕墙硅酮胶采购与施工监督合同
- 2025年度知识产权许可纠纷违约民事起诉状范本
- GB/T 44977-2024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终端定位服务安全技术规范
- 物业管理的风险管控
- 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6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S7-200 SMART应用教程2版习题答案 高职SMART习题答案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3.2《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教案
- 专升本计算机教学课件-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023新版大纲)
- DB3502T 090-2022 居家养老紧急事件应急助援规范
- 合作共享协议书
- 投标财务状况承诺书范本
- 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甘肃赛区预赛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