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解质溶液2009ppt课件_第1页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2009ppt课件_第2页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2009ppt课件_第3页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2009ppt课件_第4页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2009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Electrolytic Solution 1 内 容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第二节 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 第三节 酸碱的质子理论 第四节 酸碱溶液 pH的计算 第六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 衡 2 基 本 要 求 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掌握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内容; 掌握 一元酸碱和 熟悉 多元酸碱溶液中 H3O+、 OH 及 pH的计算; 熟悉 同离子效应,了解有关计算;了解盐效应 的含义; 熟悉 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 Ksp表达式的书写及 其与溶解度的关系; 熟悉 溶度积规则的涵义, 并能应用其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3 作 业 p51 作业: 2, 3, 7, 12, 13, 14, 18, 20, 21, 22, 24 , 25, 26, 27, 28 思考题: 4, 5, 6 4 简 介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重点) 易溶强电解质 难溶强电解质 (重点) (了解) 电解质 (electrolyte)是溶于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 物,这些化合物的水溶液称为 电解质溶液 。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主要) 本章将 简单介绍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重点讲解 酸碱理 论中的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 解平衡。 (包括计算) 5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强电解质和解离度 二、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点 三、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本节主要介绍几个概念: 解离度、活度、活度 因子、离子强度。 6 一、强电解质和解离度 1 电解质的 分类 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v 强电解质 (strong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中能完全解离 成离子的化合物。 包括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 如 NaCl、 CuSO4、 KOH、 HCl 它们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成离子,不存在解离 平衡。 NaCl Na+ + Cl- HCl H+ + Cl- 强酸 强碱 盐 弱酸 弱碱 一元 二元 三元 7 v 弱电解质 (weak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的化合物。 包括弱酸、弱碱和汞、镉、锌的卤化物和氰化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分子解离成离 子,这些离子又互相吸引,一部分重新结合成 分子,因而解离过程是可逆的, 在溶液中建立 一个动态的解离平衡 。 例如: HAc H+ + Ac- 部分解离 :一部分重新结合成分子 8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状况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完全解离成离子,不存在 解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存在 动态的解离平衡。 离子的水化 电解质在水中解离后,由于水化 作用,生成的不是单独的离子,而是和一定数 目水分子结合的水化离子。例如, H 实际上存 在的是 H3O 、 H9O4 等水化离子, Na Na 4H2O、 Na 6H2O.为了简便,一般只写 单独离子。 9 3. 解离度 (degree of dissociation, ) v 定义 : v 符号 : v 定义式 : v 单位 : 一 。习惯上用百分率来表示。 v 解离度的测定 : 依数性法 1 1型 = i 1 电导法 (更精确) 对于 弱电解质 ,解离度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弱电解质 在溶液中解离程度的大小。对于 强电解质 ,实验测得的 解离度称为 表观解离度 。 10 4强、弱、中强的划分 解离度与溶质、溶剂 、温度和浓度有关 对于 0.1 molL-1电解质溶液 30 强电解质 HAc 碱性 Cl 7 注意: 如果 溶液 中的 H 浓度 或 OH 浓度 大于 1mol L 1 时,可直接用 H 或 OH 的浓度来表示 。 45 例 题 1. 计算 1.00 10 3 molL-1 HCl 溶液的 pH。 2. 计算 1.00 10 3 molL-1 NaOH 溶液的 pH。 解: 1. pH = - lgH+ = -lg10-3 = 3 2. pOH = -lgOH- pH = 14 pOH = 11 = 3 46 三、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传递平衡 酸碱的解离平衡 本部分将讨论酸碱平衡、酸碱强 度的定量标准、 Ka和 Kb的关系、稀释 定律、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 强酸、强碱在水溶液中有解离平衡吗? 第二节 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 47 (一)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及平衡常数 概念: 一元酸 多元酸 一元碱 多元碱 弱酸、弱碱在溶液中是部分解离的,与水分 子间发生质子传递,在一定温度下,解离到一定 程度将不再进行。从微观上说,解离速率与离子 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达到解离平衡。 弱酸 弱碱 一元弱酸、多元弱酸 一元弱碱、多元弱碱 48 1一元弱酸在 水溶液中 的 质子传递平 衡(解离平衡) 解离平衡 HB + H2O B- + H3O+ 平衡时 HB B H3O 平衡 浓度 1 严格讲应用 活度 H2O K a称为酸解离平衡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 of acid) 49 讨 论 v Ka与 弱酸的本性有关 ,与 T 有关 ,而 与弱酸的 浓度无关 v Ka 酸性 例如 HAc Ka=1.710-5 HCOOH Ka= 1.8 10-4 酸性 HAc Ka2 Ka3 酸的强度为 H3PO4H2PO4- HPO42- 这是多 元弱酸的普遍规律? 溶液中的 H3O+离子主要来自 H3PO4的第一步 解离。多元酸的相对强弱就取决于 Ka1 的相 对大小, Ka1越大,多元酸的酸性就越强。 60 多元弱碱 (一般多为多元弱酸的酸根)在水中 的质子传递反应是 分步进行 的,每一步都有相 应的质子传递平衡。 例如 PO43-, 其质子传递分三步进行 PO43-+H2O HPO42-+OH- HPO42- +H2O H2PO4-+OH- H2PO4- +H2O H3PO4+OH- Kb2 = Kb3 = 显然 H3PO4 - H2PO4- Ka1Kb3 = KW H2PO4- - HPO42- Ka2Kb2 = KW HPO42- - PO43- Ka3Kb1 = KW 61 Kb1 Kb2 Kb3 碱的强度为 PO43- HPO42- H2PO4- 溶液中的 OH-离子主要来自 PO43-的第一步解离 。多元 碱 的相对强弱就取决于 Kb1 的相对大小 , Kb1越大,多元 碱 的 碱 性就越强。 62 例 题 已知 H3PO4的 Ka1= Ka2= Ka3= 。 计算 H2PO4-的 Kb 解: H2PO4-的 Kb= Kw / Ka1= 63 (二)质子传递平衡的移动 质子传递平衡是动态平衡,外界因素的改 变易使平衡发生移动。 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稀释定律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实质上是讨论影响 的因素 影响 的因素很多 讨论两个问题: 1.电解质本身浓度的对 的影响 2.溶液中共存的其他电解质对 的影响 规律与其 它化学平 衡一样 64 1浓度对质子传递平衡移动的影响 HB + H2O B- + H3O+ 起始浓度: c 0 0 解离: c c c 平衡浓度: c c c c 式中 Ka、 c、 的含义 若 20KW ca/Ka500 =1.3210 3( molL 1) pH = 2.88 或 caKa20KW ca/Ka500 =2.88 89 例 题 例 3-9 计算 0.10 molL 1 NH4Cl 溶液的 pH, NH3 的 Kb=1.810 5。 解: NH4 的 Ka=KW /Kb=5.610 10 cKa20KW c/Ka500 =7.510 6( molL 1) pH =5.13 或 =5.13 90 例 题 例 计算 0.100 molL 1 NH3溶液的 pH, NH3的 Kb=1.7910 5。 解:(略) 91 例 题 例 3-8 计算 0.100 molL 1NaAc溶液的 pH, HAc 的 Ka=1.7510 5。 解: Ac 的 Kb= KW /Ka =1.00 10 14/(1.7510 5) =5.71 10 10 Kbcb20 KW , Kb/cb500 =5.12 pH=14-pOH=8.88 92 三、多元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 在水中的质子传递反应是 分步 ( 分级 )进行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质子传递平衡。 再加上 水的解离 ,系统情况比较复杂。 1. 多元弱酸溶液 一般情况下, 多元弱酸的 Ka1 Ka2 Ka3 , 溶 液中的 H3O+离子主要来自 多元弱酸 的 第一步解 离 。 我们可以对 多元弱酸溶液 采用 近似处理 。 93 结 论 1)若多元弱酸的 Ka1 Ka2 Ka3, 通常 Ka1/Ka2102, 计算 H 时,可把多元弱酸当 作 一元弱酸处理 。 即 当 c Ka120Kw 当 c Ka120Kw, 且 c/Ka1500 或 3.610 3 molL 1 99 举 例 1) H2PO4 溶液 2) HPO42 溶液 3) NH4Ac溶液 100 举 例 4) 氨基酸溶液 说明 :其两性离子的酸常数为 Ka2 101 对于两性物质: 1.Ka,共轭酸 Kb,共轭碱 则以酸式解离为主,溶液 显酸性 。 2. Kb共轭碱 Ka共轭酸 则以碱式解离为主,溶液 显碱性 。 3. Ka,共轭酸 Kb,共轭碱 则溶液 呈中性 。 102 本节讨论的计算公 式均指单纯物质的 溶液,无同离子效 应。 有通离子效应 时,要用缓冲公式 。 本节讨论的计算公 式均指单纯物质的 溶液,无同离子效 应。 有同离子效应 时,要用缓冲公式 。 103 第六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 平衡 难溶电解质 是指溶解度很小(小于 0.01g/100gH2O) 的电解质,即沉淀。 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并不是绝对不溶,只是 溶解度很小而已。若溶解的部分全部解离为离子 ,则这类电解质称为 难溶强电解质 。 本节将介绍难溶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建立 的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规律。 104 一、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沉淀 1. 溶度积 (重点) 以 AgCl为例 : 溶解 AgCl(s) Ag+ (aq)+Cl- (aq) 这类平衡称为 沉淀溶解平衡 。 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sp=Ag Cl Ksp称为溶度积常数 (solubility product constant) , 简称 溶度积 。 105 通式: 对于 AmBn型难溶强电解质 沉淀 溶解 AmBn(s ) mA (aq)+nB (aq) 沉淀平 衡 Ksp=AmBn 溶度积的 表达式 上式的 意义 :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 饱和溶液 中离子浓度 幂 的乘积为一常数 溶度积 。 溶度积 的定义 溶度积 原理 106 说明 : 1) 饱和溶液 :V溶解 =V沉淀 2) 幂 代表溶度积公式中的指数, 实为方程式相应离子前的系数 3) Ksp与难溶强电解质的本性有关,与 T 有关, 而与浓度无关。 ( Ksp是化学平衡常数的一种 ) 4) 严格地说,溶度积应以离子活度幂之乘积来 表示,但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很小,活度 因子趋近于 1,故 c=a, 通常可用 浓度代替活 度 。 107 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重点) 对于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其溶解度也常用一 定温度下的 质量浓度 或 物质的量浓度 来表示。 公式推导 AB: AB(s) A+(aq)+B-(aq) S S S Ksp= A+ B-=SS S= Ksp1/2 A2B或 AB2: A2B(s) 2A+(aq)+B2-(aq) S 2S S Ksp= A+2 B2-=(2S)2S S=( Ksp/4)1/3 108 1) 关系 AmBn(s ) mA (aq)+nB (aq) 以 s 代表溶解度,单位 molL 1 m s n s Ksp=(ms)m(ns)n =mmnnsm n 按上述关系,在一定 T时,若已知某难溶 强电解质的溶解度 s, 可计算出 Ksp; 若已知 Ksp , 可计算出其 s . Ksp= mmnnsm n 109 例 题 例 3-15 Ag2CrO4 在 298.15K时的溶解度为 6.5410 5 molL 1, 计算其溶度积。 解: Ag2CrO4(s) 2Ag+ (aq) + CrO42- (aq) 26.5410 5 6.5410 5 Ksp=Ag+2CrO42- =(26.5410 5) 2 6.5410 5= 110 例 题 例 3-16 Mg(OH)2在 298.15K时的 Ksp值为 5.6110 12, 求该温度时 Mg(OH) 2 的溶解度 。 解: 设其溶解度为 s mol L-1 则 Mg(OH)2(s) Mg2+ (aq) + 2 OH - (aq) s 2s Ksp=Mg2+OH-2=s(2s)2 5.6110 12 = 4s3 解之得 s = 1.12 10 4(molL-1) 111 2)对于 同类型 的难溶电解质,可以直接用溶度 积的大小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Ksp大者, s大 ; Ksp小者, s小; 对于 不同类型 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根据 溶度积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通过计算进行 判断。 分子式 溶度积 溶解度 / AgBr AgI AgCl mol L-1 1.810 -10 Ag2CrO4 1.310 -5 5.010 -13 7.110 -7 8.310 -17 9.110 -10 1.110 -12 6.510 -5 Mg(OH)2 5.6110-12 1.1210-4 112 例 题 已知 Ksp (AgCl)= 1.78 10-10, Ksp (Ag2CrO4)= 1.12 10-12, 试求 AgCl和 Ag2CrO4的溶解度 解:( 1)设 AgCl的溶解度为 S1( mol L-1),则: AgCl(s) Ag+(aq) + Cl-(aq) 平衡 S1 S1 ( 2)设 Ag2CrO4的溶解度为 S2( mol L-1),则: Ag2CrO4(s) 2Ag+(aq) + CrO42-(aq) 平衡 2S2 S2 113 3)注意 ( P45) 适用于离子强度小、浓度可代替活度的情况; 不适用于离子强度大的溶液、溶解度较大的难 溶电解质; 适用于溶解后解离出的正、负离子在水溶液中 不发生水解等副反应或副反应程度很小的物质 。 适用于已溶解部分全部解离的难溶电解质(难 溶 强 电解质);对于 Hg2Cl2、 Hg2I2等共价性较 强的化合物,溶液中还存在溶解了的分子与水 合离子之间的解离平衡,用上述方法换算也会 产生较大误差。 由于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因此,运 用 Ksp 与溶解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换算应 注意 : 114 3. 溶度积规则 (重点) 离子积 IP ( Ion Product ) : 表示任意条件 下,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IP 和 Ksp 的表达形式类似,但其含义不同。 Ksp 表示难溶电解质的 饱和溶液 中离子浓度幂的 乘积,仅是 IP 的一个特例。 IP Ksp 定 义 c(A)mc(B)n Am Bn 溶液 不一定 饱 和溶液 饱 和溶液 浓 度 任意条件 平衡 本 质 不一定常数 常数( T一定) AmBn(s ) mA (aq)+nB (aq) 115 溶度积规则 1) IP = Ksp 饱和,达平衡 ; 2) IP Ksp 过饱和 , 产生沉淀。 对某一溶液,当 以上三点称为溶度积规则,是判断沉淀生成 和溶解的依据。 方法步骤 : 计算有关离子浓度 ; 求 IP ; IP与 Ksp 比较 , 判断。 116 二、沉淀平衡的移动 1沉淀的生成 根据溶度积规则,当溶液中的 IP Ksp 时, 就会生成沉淀。 即 生成沉淀的唯一条件是 离子积 (组成沉 淀的离子浓度 幂 的乘积) 大于该难溶物的 Ksp。 (一)沉淀的生成 117 例 题 例 3-17 判断下列条件下是否有沉淀生成 (均忽略 体积的变化 ): (1)将 0.020 molL 1CaCl2溶液 10mL 与等体积同浓度的 Na2C2O4 溶液相混合; (2)在 1.0 molL 1CaCl2 溶液中通入 CO2气体至 饱和。 解: (1) c(Ca2+) = c(C2O42-) = 0.010 molL 1 Ip(CaC2O4) = c(Ca2+) c(C2O42-) =1.0 10 4 Ksp (CaC2O4) 有 CaC2O4沉淀生成 (2) 饱和 CO2 水溶液中 CO32- =Ka2=4.68 10-11(mol L-1) (略) 118 例 题 欲使 0.010 molL 1Fe3 生成 Fe(OH)3沉淀,计算 开始沉淀及沉淀完全(定性 10 6 molL 1, 定 量 10 5 molL 1) 时溶液的 pH。 Ksp=1.110 36 解: K sp=Fe3 OH 3 开始沉淀时, OH 的最低浓度为 pOH=11.32 pH=2.68 欲使 Fe3 沉淀完全, OH 的最低浓度为 pOH=9.99 pH=4.01 119 2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 影响 同离子效应 AgNO3 Ag+ (aq) +NO3- (aq) 平衡移动方向 Ag2CrO4(s) 2Ag+ (aq) + CrO42- (aq) 这种因加入与难溶强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 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难溶强电解质的 溶解度降低 的现象也称为 同离子效应 。 120 2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 影响 同离子效应 Ag2CrO4(s) 2Ag+ (aq) + CrO42- (aq) 这种因加入与难溶强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 的易溶强电解质,使难溶强电解质的 溶解度降低 的现象也称为 同离子效应 。 在 Ag2CrO4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AgNO3, 因 AgNO3是易溶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解离,使 溶液中的 Ag , 平衡 左移,使 Ag2CrO4溶解度 121 例 题 例 3-18 分别计算 Ag2CrO4(1)在 0.10molL 1AgNO3 溶液 中的溶解度; (2)在 0.10molL 1Na2CrO4溶液中的溶解度 已知 Ksp (Ag2CrO4)=1.1210 12。 解: 设 Ag2CrO4在 0.10molL 1AgNO3 溶液中的溶解度为 s molL 1 则 Ag2CrO4(s) 2Ag+ (aq) + CrO42- (aq) 2s+0.10 s Ksp(Ag2CrO4) = Ag+ 2CrO42- 1.1210 12 = (2s+0.10 )2s s+0.10 解之得 s = 1.12 10 10 molL 1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6.5410 5 molL 1 (2)(略) 122 同离子效应的应用 加入过量的沉淀剂使被沉淀的物质沉 淀完全 ; 洗涤沉淀时 123 盐效应 (salt effect) 在难溶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其不具有相同 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将使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 度略有增大,这种现象也称为 盐效应 。 原因 : 加入易溶强电解质增大了离子强度 降低了 难溶强电解质的阴、阳离子的有效浓度 124 (二)分级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1. 分级沉淀 概念 : 如果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 可与同一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强电解质沉淀, 当逐滴加入该沉淀剂时,溶液中的几种沉淀反 应将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发生,这种现象称为 分步沉淀 或 分级沉淀 。 沉淀的 先后 次序 : 溶液中沉淀哪种离子需沉淀 剂浓度小,哪种离子先被沉淀。即溶液中需沉 淀剂浓度小的那种离子先被沉淀。 应用 : 利用分步沉淀可进行离子间的相互分离。 125 如 某溶液含有 I 、 Cl ,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