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张运_第1页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张运_第2页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张运_第3页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张运_第4页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张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研究实验室 张 运 心血管疾病:全球性流行病 u进入本世纪以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的 第一位杀手 u2007年我国 271.6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疾 病死亡总人数的 34%, 平均每 11.6秒死亡 1人, 这一死亡速度是美国人的 3倍 (每 34秒死亡 1人 ), 相当于每 10天发生一次汶川大地震! u我国 2002年卫生总费用为 5684亿元, 2007年 上升到 10966亿元, 5年内翻了一番 武阳丰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年 10月第 25卷第 10期 北京石景山区 1198名农村居民( 43-73岁):横断面调查和颈动脉超声 理想血压 1期高血压 2期高血压 3期高血压 OR 值 1 1.7 2.3 2.1 1 1.6 1.7 3.9 不同血压类型人群检出斑块的危险性比较 高血 压 患者 动 脉粥 样 硬化 发 生率更高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05) 1:315 PBDAY研究 (Patho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 Study) 全球 15个国家的 18个临床中心 1277名因外伤死亡的人群(年龄 15-34岁) P70 直径狭窄百分比( % ) Data from 4 studies. Smith. Circulation. 1996;93:2205-2211. 患者百分比 % 急性心梗前的冠脉狭窄程度 (n=195) Pathogenesis of ACS TCFA Plaque rupture Thin fibrous cap Plaque erosion Thin-Cap FibroAtheroma TCFA Thin fibrous cap Fibroatheroma TCFA Determinants of Plaque Rupture uMorphology of TCFA uActive inflammation uHemodynamic triggers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模型 1 u9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A组(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皮 + 1%CH饲料喂养) 80只和 B组( 1%CH喂养) 10只 u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皮 8周后,将 A组分为 p53( A1组) 和 LacZ( A2组)转染组各 40只 u在 A1和 A2组,经导管分别向腹主动脉斑块部位各注入 10l Ad5-p53重组载体和 10lAd5-LacZ载体 u对 A1、 A2和 B组给予蝰蛇毒和组胺进行药物触发 Chen WQ, et al.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7, 293:2836-2844 基因转染部位斑块破裂率 P0.01 Chen WQ, et al.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7, 293:2836-2844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模型 2 u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A 组 17只、 B组 16只和 C组 7只 u球囊损伤主动脉后,给予 1% CH饲料喂养 10周,后以正 常饲料喂养 6周 u在血管内超声引导下,将 50l包含 p53 或 lac Z腺病毒 悬浮液由腹主动脉外膜分别注入 A和 B组的最大斑块中 u两周后, A、 B两组应用 蝰蛇毒和组胺进行药物触发 Zhang L, et al. J Cell Mol Med, in press 血管内超声引导的斑块内注射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改进 u斑 块 内基因注射技 术 u 创伤较 小 u 转 染病毒 剂 量易于控制 u 转 染效率和靶向性提高 u 适于 进 行 药 物干 预 的慢性 动 物 实验 u有助于 阐 明 p53基因致斑 块 易 损 的机制 基因转染部位斑块破裂的发生率 P0.05 Zhang L, et al. J Cell Mol Med, in press 基因转染部位的斑块破裂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模型 3 u56只新西兰兔高脂喂养 1周后,球囊损伤腹主动脉。继续 高脂喂养 9周后,改普通饮食 8周 u应用血管内超声,选择 3个厚度相似的斑块,第一个注入 CH或 RBC,第二个注入生理盐水,第三个作为空白对照 u将兔子随机分为 4个组,每组选一个斑块在 IVUS引导下分 别注入 CH50L、 CH100l、自体红细胞 50L和自体红细 胞 100L Lin HL, et al. J Mol Cell Cardiol, 2007, 43:272-280 斑块内出血的造模过程 Lin HL, et al. J Mol Cell Cardiol, 2007, 43:272-280 斑块破裂的发生率 与空白斑块比较 * P0.05 * Lin HL, et al. J Mol Cell Cardiol, 2007, 43:272-280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模型 4 u108只雄性 Apo E小鼠,随机分为应激组、 LPS组、应激 /LPS组和对照组 u所有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和颈动脉套管 u手术 4周后, LPS组和应激 /LPS组腹腔内注射 LPS共 8周 (每周两次,每次 1 mg/kg) u手术 8周后,应激和应激 /LPS组给予足底电击和噪音刺激 4周(每天 1小时) Atherosclerosis, 2007, 197:67-71;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9 Vulnerable Plaques in ApoE-/- Mice Plaque Rupture in ApoE-/- Mice 小鼠斑块自发性破裂的发生率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Ni M,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07, 197:67-71 应邀为英国 Heart 撰写综述 易损斑块分子机制的研究 ueNOS基因调控新机制的研究 u发现 eNOS基因的内含子 4可编码 27NT的 miRNA ,该 miRNA 存在于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起到调控 eNOS基因表达的作用 u证实 27NT的 miRNA是通过 eNOS基因的 pre- mRNA剪切而产生,并定位了相关的剪切位点 u发现 27NT的 miRNA诱导 eNOS基因甲基化,并通 过调节 eNOS基因启动子核小体的改变来调控 eNOS PNAS,2005; J Biol Chem, 2008; Mol Biol Cell, 2008 易损斑块分子机制的研究 u发现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P4H(I)启动子的 TNF- 反应元件,证实 NonO蛋白结合在此部位 u应用特异性的 SiRNA沉默 NonO蛋白, TNF-介 导的抑制 P4H(1)的作用减弱了 70%,这一作用可 能通过 ASK1-JNK通路所介导 u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炎症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的 新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Zhang C, et al.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27:1760-1767 易损斑块分子机制的研究 Zhang C, et al.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27:1760-1767 炎症抑制斑块胶原合成的分子机制 ATVB “在本期的 ATVB,张澄等人研究了 TNF-对于 P4H表达的抑 制作用, 发现了一个 JNK通路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的新机制。 通过抑制血管壁 ASK1-JNK-NonO通路激活尤其是通过 NonO 蛋白的抑制,有可能 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和减少致命性心血管事 件的发生率。这种方法是否可特异地改善心血管患者的预后且 无不利的副作用,目前尚不明了,但张澄等人的 研究提供了一 个值得尝试的新靶标 ” 血管重构分子机制的研究 u血管正性重构是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血管外膜 成纤维细胞在血管重构中起核心作用 u在国际上首次报道 Smad, MAPK 和整联蛋白信 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是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发挥生物 活性的主要机制 u转换生长因子 TGF-1可增强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的生物学功能,而特异性生长抑制同源基因( Gax )可通过抑制上述信号转到通路的交互作用而抑制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功能 Liu P, et al.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8,28(4):725-731 不同剪切力对 MMP-9 mRNA表达的影响 Sun HW, et al. BBRC, 2007, 353:152-158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 Ding SF, et al. Am J Med Sci. 2008,336(1):27-3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巨嗜细胞、 T淋巴细胞、激活 的内皮细胞和增生型平滑肌细胞可产生和分泌某些分 子,可用于颈斑块不稳定和破裂的生物标记物,如 CRP、 MMP、 TIMP、 sCD40L、 ox-LDL、 Lp-PLA2 、 sPLA2、 MPO、 MCP-1等 ” 69, 70 基于颈动脉斑块形态的介入治疗推荐意见: 1.在介入 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均应进行颈动脉斑块形态学的评 价 B; 2. 应采用可靠的影像学技术或生物标记物检出 介入治疗前后具有栓塞危险的斑块 C 颈动脉斑块三维应变与脑卒中 u易损斑块检测方法的研究 l通过斑块三维超声影像学的研究,发现颈动脉斑 块在心动周期中的体积压缩比可独立预测缺血性脑 卒中,预测价值大于传统的临床危险因素和斑块影 像学的其他指标 l这一研究为研究颈动脉斑块的弹性力学和检出缺 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提供了无创性的新方法 颈动脉斑块三维应变 斑块三维显像 斑块收缩和舒张期体积 Zhang PF, et al. J Hypertens, 2009;27:348-356 颈动脉斑块三维应变与脑卒中 Zhang PF, et al. J Hypertens, 2009;27:348-356 颈动脉斑块三维应变与脑卒中 该研究打开了一个使我们不仅只观察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和形态,而且可观察斑 块力学的新窗口,这一令人感兴趣的新技 术具有发展前途,值得深入研究 易损斑块数学模型的建立 Su HJ, et al. Sci China Series G. 2004, 47(7):452-462 Su HJ, et al. Sci China Series G. 2008, 51(7):867-872 基 本 方 程 IVUS径向弹性图的研究 斑 块 肩部 应变渐变 斑 块 肩部 应变剧变 动脉弹性图的研究 判断纤维脂质斑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与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的相关性 三维血管内超声弹性图技术的建立 Plaque Rupture Predictors in Rabbits (Logistic Regression) Predictors OR P EI 7.056 0.003 PA( mm2) 1.942 0.032 hsCRP (ng/mL) 1.025 0.006 AIIc%( dB) 0.856 0.002 Chen WQ, et al.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7, 293:2836-284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actors SE p OR 95%CI for OR IMT (mm) 0.017 0.007 0.01 1.017 1.004 1.030 Vmax (m/s) 0.005 0.002 0.008 1.005 1.001 1.009 Plaque Rupture Predictors in Mice Ni M,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07, 197:67-71 Predictors OR P 95%CI IMT (mm) 9.500 0.029 1.25671.861 hs-CRP(mg/L) 2.916 0.039 1.0578.045 RI 0.010 0.012 0.0000.364 Plaque Rupture Predictors in Patients (Logistic Regression) Chen WQ, et al. Am J Cardiol, 2007,100:1341-1346 冠脉炎症和凝血因子浓度梯度的研究 u在 91例因胸痛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了体循环和冠状 循环炎症和凝血因子浓度梯度的测定 u应用冠脉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近端和远端获取血液标 本,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测量斑块上下游之间 MPO、 hsCRP 、 MPO、 sE-选择素、 IL-18、 IL-10、 sCD40L、 TF、 TFPI 等因子浓度梯度的方法学 易损斑块破裂预测的研究 Wang Y, et al. Clin Cardiol, 2007,30:86-91 体循环和冠状循环 TF浓度梯度比较 P 0.05 P 0.05 Wang Y, et al. Clin Cardiol, 2007,30:86-91 易损斑块治疗方法的研究 u在兔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中,对比了单核细胞趋 化蛋白 MCP-1基因缺失体 pIRES-EGFP-7ND、大 剂量辛伐他汀、强力霉素、雷帕霉素和通心络稳定 斑块的疗效和机制 upIRES-EGFP-7ND可显著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聚 集功能,降低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胶原及 平滑肌细胞的含量,减低易损指数,在不影响血脂 水平的前提下增强斑块的稳定性 Zhong L, et al. J Cell Mol Med, 2008, 12( 6A) 2362-2371 易损指数的比较 * *P0.01 * Zhong L, et al. J Cell Mol Med, 2008, 12( 6A) 2362-2371 易损斑块治疗方法的研究 Hum Gene Ther, 2008;19: 287-299 u在 ApoE-/-小鼠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中,对比了 TLR4小分子干扰腺病毒和阿托伐他汀两种方法稳 定斑块的疗效和机制 u两者均可降低斑块的易损性,但基因治疗效果优 于药物治疗,这是由于 TLR4小分子干扰腺病毒更 显著地抑制了斑块的炎症反应 易损斑块治疗方法的研究 与安慰剂组比较 *P0.05,与空载体组比较 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 #P0.05 * 易损指数的比较 易损斑块治疗方法的研究 u自行合成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的大鼠腺 病毒载体,应用于兔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 u发现这一载体可显著抑制 MCP-1和 LOX-1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抑制早期斑块的发展, 减低晚期斑块的破裂率,提示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 -2可能成为今后 AS治疗的新靶点 易损斑块治疗方法的研究 Dong B, et al.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8, 28:1270-1276 Plaque stability score C ACE-2基因治疗稳定易损斑块 MCP-1 MC AdACE2 AdEGFP AdACE2+A779 SMC actin Oil red O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