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秋水》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秋水》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秋水》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秋水》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水优质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1.训练结合语境、借助工具书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 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 大方的道理。 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 课文内容。 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 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 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 1 课时 1. 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 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 庄子的风格。 2. 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3. 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 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 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 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 动找上门去不可。 ”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 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 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 其文章魅力。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2.放课文朗诵。(放录音的同时出示投影“秋水归至大 海图”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再度课文。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多媒体投影)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 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 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 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 治。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 五篇, 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 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 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 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 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 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1、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 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 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多媒体投影) (1) 古今异义: 古 今 至于北海 介宾短语,到了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 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 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 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脸 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深明大义的人,或 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东面而视 脸朝东 东边 于是 介宾短语,在这时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 一事,后 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 (2) 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 名词做状语, 按时。 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 向东。 东面而视 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以为少, 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3) 特殊句式: 闻道百 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4)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 ,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 ,分辨,辨别。) (5) 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 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 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6)固定格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 “者, 也”表示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 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 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 “觉得 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 ,是副 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 就”假设性的否定句)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 ,连词。连接上句或 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 “况且” , 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7)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 ,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 ,辨别,区别)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 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 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 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 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 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 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啊。 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 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 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 黄河的开阔;河伯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 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 河伯也挺可爱。 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 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 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 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 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知耻近于勇 人应当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因为嫉妒 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 人应当敢于自我批评,这需要勇气 3、谦受益,满招损 4、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5、自大由于无知 6、有比较才有鉴别 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 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何伯看见自己壮观就夜郎自大,看到海洋广阔才发现 自己的渺小,所以我觉得人在生活中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 进行比较,要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从而 不断地提高自己。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人不但要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 处,取长补短,还要善于 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 步, 劝学里面说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7、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马” ,这说明黄河水以前并没有这么壮观,许多河流 的注入才壮大了它的声势,学习就像黄河一样,需要积累, 才能积少成多。 8、我们不能相信道听途说的一些东西,要从实践中总 结经验。 “闻道百,以为莫若己着” ,我之谓也。何伯原先只是 听说有这种人,经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他才发现自己就是这 样的人,所以我觉得只听不行要多实践。 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 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 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 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 路可走的时候 ,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 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 。学哲学的目的是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