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docx_第1页
《短歌行》教案.docx_第2页
《短歌行》教案.docx_第3页
《短歌行》教案.docx_第4页
《短歌行》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案 导语: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 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 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 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长歌” “短歌” 是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 “忧”中奋发、 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 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 巩固)。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 方法。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 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 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 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 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 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 、 “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 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 sho 曾说,曹操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 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 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 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 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 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 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 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 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 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 安风骨” ,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 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 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 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 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 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 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 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 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 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 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 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 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 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 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 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 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 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 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 ”下面 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 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 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 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 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 翻译。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 出呢?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 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 “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 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既然曹操那么“忧” ,又深知“人生苦短” ,为什么没 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 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 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 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 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 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 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 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 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 , 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 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 ,不是叫人“及时行乐” ,而是 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 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 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 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 字, “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 “愁”这种感情本身 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 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 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 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 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 “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 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 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 ,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 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 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 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 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 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 枝可依” ,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 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 情。 “山不厌高”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 善。 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 ,用以比喻渴 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 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 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 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是啊, 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 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